什么是真正的善?古人告诉我们答案!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摘自《菜根谭》

译文:

“一个布施恩惠于人的人,不应总将此事记挂在内心,也不应对外宣扬,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万斗的回报;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总在计较对他人的施舍,而要求别人予以报答,那么即使是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什么是真正的善?古人告诉我们答案!

灼灼荷花瑞,双影共分红。

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发下题目,他一挥而就。其中卷子里有这样几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读书人认为,一个人有心的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旧刀时不幸伤了人,他并没有存心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处罚。

关公读到此处,拍案叫好,对这个书生也是赞赏有加。这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虽然只是书生的美梦一场,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故意为善不是善,是要发自内心地做善事,并且不留痕迹,这才是真的存善心。

什么是真正的善?古人告诉我们答案!

长河渐落晓星沉

古镇上有一家菜摊,平时顾客不多,因为这里的人都比较穷,买不起菜。不过经常有些穷人家的孩子来这里转悠。虽然他们只是玩,可摊主还是像对待大人一样与他们打招呼。

“孩子们今天还好吧?”

“我很好,谢谢老板。这些土豆看起来真不错。”

“可不是嘛。你妈妈的身体怎么样?”

“还好。一直在好转。”

“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

“不,先生,我只是觉得你的土豆很新鲜!”

“你要带点回家嘛?”

“不,先生。我没钱买。”

“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弹球。”

“真的吗?让我看看。”

“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有红色的吗?”

“当然有!”

“这样,你先把这几个土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的弹球。”

“”一定。谢谢你!老板。”

每次摊主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摊主的妻子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们。他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许多年过去了,店主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包括以前那些和他玩交换东西的孩子们。

我们很难估量做善事对于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影响。也许我们此时的付出不会立刻有回馈,但是这份付出会在别人心中留下感恩的种子。这颗种子此时不会立刻萌芽,但终有一天会绽放花朵,香飘万里。

什么是真正的善?古人告诉我们答案!

蒲公英,何飞飞,南复北,去复回。天长地阔望不见,随风荡簸天地陲。

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做善事应当不计回报地真心去做,为了做好事而求名声,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善事。而那些付出了就苛求别人回报的行为和故意做样子的行为更为可耻狭隘。生命需要我们做的是敞开心扉爱他人,真诚的爱他人,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泄气的人。至善无痕,让施予心像玫瑰花儿一样散发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