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簡史(文章收藏)04

耀州窯系

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宋屬耀州,故名。唐代開始燒製瓷器,至宋代達到很高水平。

燒製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醬色釉瓷等品種,以青瓷最負盛名。

宋代晚期以青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裝飾有刻花、印花,結構嚴謹豐滿,線條自由流暢。胎色灰白,胎質堅硬,露胎處呈現醬黃色。釉色青黃Art-miss、深沉,釉層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處呈薑黃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現小的露胎褐斑,為其它青瓷所不見紋飾多滿布器內外,種類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鳳等,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器形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薰、盞託、注子溫碗、缽等。

龍泉窯系

在今浙江省龍泉縣金村、大窯一帶,附近的慶元、雲和、遂昌等縣,以及受其影響的福建省泉州、江西省吉安等地,也生產龍泉瓷。龍泉窯分佈很廣,初 創於五代時期,至南宋達到極盛,元、明相沿。

龍泉窯屬南方青瓷,以釉色及造型取勝,尤以青釉見長。最具代表性的釉色是梅子青與粉青,其極品已似青玉,甚至達到翡翠的效果。由於使用的釉屬石灰釉性質,在高溫下易於流動,所以燒成的瓷器釉層薄,釉面光亮,透明度高。南宋龍泉瓷釉層加厚,在高溫下黏度大,不易流動,燒成後有柔和淡雅的玉質效果,透明度低,給人一種含蓄的溫潤感。南宋龍泉瓷多素面,少有花紋裝飾。


中國瓷器簡史(文章收藏)04


景德鎮窯系

江西景德鎮在五代時受越窯影響燒製越窯系青瓷,北宋時期,始創“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隱青、罩青,是一種由白瓷向青瓷過渡的瓷器。其釉色近白,只在積釉處顯出湖綠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無之間。此種瓷器胎薄、釉細、紋飾精美,產銷量很大。北宋中、晚期,是景德鎮影青瓷生產的鼎盛時期,以湖田窯產品為代表,達到最高水平。Art-miss其胎質潔白細膩,器壁極薄,呈半透明狀態。釉色青白,光澤度強,透明度高。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鈞窯、定窯、官窯、哥窯

汝窯

汝窯瓷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一帶,宋時為汝州地,故名。

汝窯除燒青瓷外,兼燒黑瓷、醬釉瓷和鈞釉瓷,以青瓷最為精緻。汝窯青瓷的胎質細密,呈深淺不同的“香灰色”。與同期官窯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層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種內蘊的木光。開片是汝窯的一個重要特點,無紋片的很少。紋片深淺長短交錯排列,密而不亂。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盤、碟、洗為多,其中橢圓四足盆是汝窯的特有造型。汝窯的燒製時間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貴。從明宣德開始有仿製品出現,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當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窯器。

官窯

官窯專指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和南宋杭州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因專燒宮廷用器,產量很小,傳世品也極少。

北宋官窯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為主。雖然被稱為“亞於汝”,但也是瑩如堆脂,釉表紅棕色或無色的片紋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見燒製時的支釘痕跡。器物都是各種陳設用具和文房用Art-miss具。仿商、周、秦、漢銅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南宋官窯釉色以粉青為主,有紋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脫處、口沿和稜角釉薄處,胎都會燒成紫褐色,稱為“紫口鐵足”,這稱得上是南宋官窯的典型特徵。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中國瓷器簡史(文章收藏)04


哥窯

哥窯產地不可考。

瓷器的顯著特點是通體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鐵黑色,小片呈金黃色,有“金絲鐵線”之稱。開片形成原理是由於胎、釉的膨脹差異而造成的釉面開裂,本來是一種缺陷,但哥窯卻通過人工控制有意用來作為一種裝飾特徵,使釉表出現冰裂或魚子狀的紋片,再染上或黃Art-miss或黑深淺相間的顏色,形成一種殘缺美。哥窯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黃數種。由於釉層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黃等色。底部用支釘燒製,塗赭紫、紫黑護胎汁。明清以來仿哥窯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鎮官窯製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製品都相當精美,但缺少一種古樸沉靜的韻味。Art-mi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