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了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還喜歡不喜歡的就扔就摔,怎麼糾正?

無理小丫頭


你好,我是空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2歲左右的寶寶愛打人,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會面臨的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孩子從小就這麼‘暴戾’這可如何是好,這裡空媽就來分析一下,‘小惡魔’為什麼會有這樣表現吧。

超強的‘自我意識’

這是大部分寶寶出現這種‘暴力’行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孩子的身心都還處在發育階段,所以ta們與外界的‘邊界意識’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小一點的孩子,或者說3歲以前的孩子,ta們根本還不具備這種與外界的‘邊界意識’。

Ta們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事物都應該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前提,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按照他們的意識來進行。

所以ta們會為了一個積木沒有搭好,而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幫助’ta們重新整理了玩具,而歇斯底里。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孩子身心發育的正常表現,家長們不必太過驚訝。

也正因為這個‘邊界意識’還沒有建立,或者整處在建立當中,所以我們家長需要關注,或者是注意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好這個‘邊界意識’。這種心理建設沒有做好的孩子,在後期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非常痛苦的,我們甚至能夠看多很多成年人,都有存在類似的‘邊界意識’模糊的心理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的影響非常深遠,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幫助孩子建立這種‘邊界意識’呢?


1、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第一次’態度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第一次遭到寶寶這種‘突襲’的時候,基本都是採取的‘默認’的態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一次的‘默許’就代表著以後‘無數次’的默許。

所以我們的家長應該做的是,在‘第一次’就立刻制止寶寶這種‘行為’,並且‘義正言辭’地‘告訴’ta,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不要理會孩子是不是能夠聽得懂,人的表達其實有很多種,語言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你的態度、你的表情,當時氣氛,孩子就算不太明白家長說得是什麼,但肯定能夠感受到你對這個事情的態度的。能夠讓寶寶感受到,你拒絕甚至是厭惡這種行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所有的寶寶最初的‘相處’學習,都是通過觀察與周圍接觸的反應來判斷的,什麼應該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對於絕大部分的寶寶來說,ta們都是知道的。

所以‘第一次的’態度非常重要。可能也有很多家長,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不過也沒有關係,在發現孩子再發生這種行為的時候,亮明自己的態度,而且堅持、不要妥協,也會慢慢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逐漸改變的。

這裡最需要提醒各位家長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堅持態度,不要妥協,不然孩子會因為你的‘反覆不定’,而更加不知道什麼是不該做的。

2、詢問緣由,做好溝通。

通常僅僅表明態度是不夠的,家長接下來要做的,是需要好好跟孩子‘溝通’一下,問問ta們剛剛那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事後的溝通,是幫助構建‘邊界意識’的重要基礎,家長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孩子一發脾氣,自己也跟著發一個比‘臭小子’更大的脾氣,就採取不聞不問地‘你快把我氣si了’的態度。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下次的‘暴力’來的更頻繁、更猛烈,因為家長的‘不解釋’,只會讓寶寶更‘迷惑’,只有‘有樣學樣’地爭取下次發一個比爸爸媽媽更‘大’的脾氣,來扳回一城。

很多時候寶寶都是父母的折射,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孩子所有的性格、品性最早都是從父母那裡‘學習’來的。所以想要寶寶成為一個‘溫和’、‘穩定’的孩子,家長首先就要有足夠的耐心,跟溝通的能力。

通過與孩子的‘事後’溝通,也能夠讓家長更好地瞭解、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從而做好相應的心理引導建設。

最後總結一下,寶寶出現‘打人’、‘亂髮脾氣’的狀況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家長需要做好跟孩子的溝通、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空媽是個處女座


這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2歲左右的寶寶一般愛哭、愛鬧、性格有明顯的特徵傾向。

寶寶愛愛打人,尤其是兩歲左右比較突出,但有的孩子卻不是這樣明顯,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所致。

2歲左右的孩子,意識和認知比較強,但礙於語言表達跟不上思維的發育。所以,會喜歡用最直接的方式發洩出來。

朋友家孩子想要吃東西,媽媽遲一會拿就會哭鬧著打媽媽。而她看到我家孩子很多事情自己做的時候,自己收拾東西,她非常驚訝,後來我通過觀察發現,是這位媽媽平時對孩子太溺愛,什麼都積極地滿足孩子,一旦因為心情不好遲延一會,孩子立馬就會鬧騰。平時,她媽媽對她所做的覺得理所當然,從不會感謝媽媽!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情緒不穩定,愛打人,愛摔東西,父母一定要反省自己,多少是與父母和家庭環境影響有關係。

父母對孩子溫柔而堅定,不要因為父母的不確定和情緒化影響了孩子,如果父母隨著心情對待孩子,沒有原則,孩子就會屢次試探父母,哭鬧著想要改變父母的行為。

不要強化孩子的行為,在孩子打人和摔東西的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可以嘗試用語言表達。而且,父母說了以後再不要多次嘮叨,要用行為表現出來,讓孩子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媽媽要堅持一下,讓孩子意識到,並且鼓勵孩子以後改正。如果習慣下去,會影響孩子後面的性格,會很任性。


三城一郭


作為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當年是自己帶的孩子,我女兒小時候也有伸手打人,摔東西的習慣。之所以寶寶會有這樣的行為,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 以前寶寶出現過這種行為,大人沒在意。不但不會制止,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是寶寶活潑可愛的表現,習以為常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錯,都說隔輩親,尤其爺爺奶奶帶孩子,更是縱容溺愛。

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看見別的寶寶這麼做,ta會有意識的模仿。

2 打人亂扔東西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比方我們常見的寶寶哭啼,就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表現,可能是餓了、渴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單純的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以上行為很多寶寶會有,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也不必過於焦慮,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行為,並給予及時的反饋。比方說,孩子喜歡打人,當ta有這樣行為時,大人要立即制止,並用你的表情,動作告訴ta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很多父母看到這裡可能會說,孩子還小不懂,那這就是太不瞭解孩子了,兩歲的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ta能從大人的表情動作判斷出,你是否喜歡ta這麼做,並影響ta以後的行為選擇。所有,家長在這個時候態度很關鍵,給寶寶正確的反饋,告訴ta你對ta的行為的贊成或反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身邊有愛打人或摔東西的寶寶,跟對方家長溝通,這樣默不作聲的做法引發的嚴重後果,對方不認同,你就要遠離這樣的家長和孩子了,以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


秦人素素


親,這是正常的。這是孩子的必經階段。之前我對孩子打人這個事情很苦惱。

我家寶寶兩歲半,也會有打人的情況,也叛逆,每次打我,我都會問他,打媽媽對不對,他會認真的搖頭,說不對。

首先他會發出打人的行為,是他的觀點得不到認同,他認為他的東西被佔有,他不想分享,因此他條件反射發出攻擊。

總是提醒他這樣是不好的,他慢慢就會知道一些,而且會改正一些,現在他一般會打他爸,但是不會打我,高興的時候會和我聊天,和我說“媽媽,打人是不對的,對不對,好吃的要分享”。其實他並不理解這句話,但是他在努力。

我家兩歲半,特別叛逆,你讓他東,他就西,之前不高興也會摔東西,但是改了一段時間也好了。只要我們家長端正態度,不溺愛,他就會向好的一面發展,放心!


amanda育兒記


我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也是兩個小暖男大錢&小白的媽媽,歡迎關注我~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煩惱就從每天吃啥變成了情緒管理,群裡總是有媽媽問我,「菜媽,我家孩子一不高興就扔東西怎麼辦?手裡有啥扔啥,碗都打碎倆了」、「菜媽,我家娃情緒很激烈,一不如意就要大喊大叫,咬人打人,我該怎麼辦?」

今天菜媽就跟大家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先來分享下我們家的情況,我雖然不是學心理和教育的,但我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說起孩子有這些扔東西,打人等過於激烈的行為,相信每個爸媽都遇到過。我個人覺得不論是扔東西還是打人,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

  • 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 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比如有的時候我在做事,弟弟本來自己玩的好好的,突然“啪”地一下把玩具、繪本各種東西都扔到地上。你讓他不要扔了,他仍然我行我素。

其實這時候最有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下任何你正在忙的事情,用心陪孩子一段時間。他們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所謂的「無理取鬧」而只是想引起爸爸媽媽們的注意。

還有的時候,弟弟看到哥哥在玩東西,也會伸手去拿。而哥哥會下意識地啪地打他手,甚至用力推開弟弟。

一開始家裡人會下意識地指責哥哥,「你怎麼這麼小氣,怎麼可以打弟弟呢?」但是這樣說沒有絲毫幫助,弟弟大哭,哥哥也大哭。因為這不解決根本問題。

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大錢也是第一次當哥哥,並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


之後再有類似的情況,我會做三件事:


停止衝突 → 肯定情緒 → 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比如我會先拉開他們倆人,然後對哥哥說,「是不是弟弟搶你玩具,你有點生氣,不開心了?」一般他會點頭。

「其實弟弟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下次你不想給他的時候,不要打他。你可以告訴他,我現在在玩這個。然後你找一個其他玩具給他,你覺得怎麼樣?」

其實多給與孩子關注,肯定孩子的情緒,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應對方法,我覺得就能解決一大部分這種事情啦。

育兒及營養知識,請關注我喲,我會每週2、4定期、1、6不定期在頭條號上發佈育兒的圖文信息,當然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或者私信我,我看到會盡快回復噠~


菜媽和錢爸


這是孩子必經得一個過程,或許是他喜歡這個人才打,或許是討厭這個人才打,或許是他心裡不舒服想發洩等。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一概而論。

記得我兒子是一歲半左右,見誰打誰,周邊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有時候他手裡拿東西,就直接過去打人,有的家長說:“你家孩子有暴力傾向”有的家長說“怎麼是這樣的孩子,咋打人呢”還有的說:“是不是爺爺奶奶溺愛的了,你管不住他打人呀”當時我也很煩躁,我自己帶的孩子,沒有爺爺奶奶的溺愛,我們兩個也不是很寵他,沒有事事都以他。為什麼才一歲多就這麼“玩劣”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有一次他打了來店裡的小弟弟,我當時就問他,為什麼打人,然後批評可一番,可第二次還是犯。有一次他手裡拿了蒼蠅拍打了鄰居的小妹妹,我順手就打了他的小手,他哭得很傷心,我沒有安慰他,哭了很久,等他哭完了,我才和他說話,然後問他我打他疼不,他點頭,我在問他你打小朋友,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會疼,所以你還能打人不?他搖搖頭。我緊接著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也就是一個周,我發現他打人時會有猶豫,然後看到他準備打人時,我會及時喊停,就這樣,一個月後我發現他不再打人了,而且遇到打人的小朋友會說:“打人是不對的,你不能打人”。現在兒子兩歲多了,即使很生氣也不會動手打人,人人都說懂事,乖巧。其實孩子動手打人也是有原因的,家長要細心觀察,然後教育他改正。

在這裡我建議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小手不是用來打人的》這個繪本,它富有趣味而且也具有教育意義。


果果的媽咪


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

我家寶寶2歲3個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時滿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鬧,還愛打人。興奮了打人,生氣了打人,有時候甚至毫無來由地也打人。不僅在家這樣,在外面也這樣,弄得我成天給人家道歉。

我向心理醫生諮詢後,得到的解析: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打人只是一種表達感情、情緒的方式。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嬰兒生氣、情緒發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瓶……當出現爭端或為達到某種目的向父母示威時,兩三歲的寶寶通常採用踢打對手的方式。

但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轉化為勇敢、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阻止孩子打人行為出現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防患於未然。父母應該仔細觀察是什麼促使孩子產生了打人的慾望,然後搶先有所行動。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打人。

打人事件發生時,父母不要有過分強烈的反應。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的這些反應,對打人行為可以說是一種變相鼓勵。父母過於強烈的反應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擊是解決衝突和引起注意的一個非常恰當的方法。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了。

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另外,父母的態度要堅決,並前後一致。比如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不能這次還無所謂呢,下次就生氣了。

父母平時也要經常注意表揚孩子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史說心理


父母碰到寶寶第一次打人,心裡肯定很驚訝,特別是孩子無緣無故的打人,也許還會覺得不可理解,特別是打的還是媽媽的時候,媽媽心裡還會特別委屈,或者憤怒,覺得孩子‘不孝順’。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1-3歲這個階段出現打人的情況呢,父母們先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先觀察觀察,他打人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是有多種原因的。


1、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有的小朋友呢,遇到喜歡的小夥伴,但是呢不會表達,可能就會動小手打人家一下,以表達喜歡。有的時候是在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觸犯了遊戲規則,他又不知道如何說,也可能會動手打人。

這樣的情況下呢,父母們就要側重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孩子講故事,多聊天,提高他的表達能力。


2、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小朋友到了陌生的地方,有很多人,他保護自己的本能方式就是——先出手

有的小朋友是曾經受到過別的小朋友的攻擊,得到了不好的示範,這樣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會攻擊其他的小朋友

這個時候呢,父母們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多跟孩子強調朋友之間的友愛,什麼是正確的友好的表達方式。


3、父母在孩子面前打架,有肢體上的衝撞,或者父母經常打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也學會了武力表達。

這種情況呢,就需要父母調整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總之呢,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家長先不要著急訓斥孩子,先了解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在這些方面慢慢改善就可以。


另外對於孩子摔東西也是一樣的,先觀察原因,孩子是覺得好奇,還是就是單純的發脾氣。如果是好奇,那麼家長做一下正確的引導;如果是發脾氣就要弄清楚發脾氣的原因,再進行解決。


另外,我平時喜歡讀一些育兒書籍,給大家分享這方面的讀書筆記,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哦


書之筆記


2~3歲,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表現出扔東西、打人的行為,這是孩子在成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表達方式。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認為孩子這些表現是暴力,長大了那還得了?家長不要有這樣的焦慮。

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歲前後,寶寶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或“地盤意識”開始萌牙。寶寶開始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霸權主義,比如有以下特徵:

1,凡事都說不,“我是宇宙中心”。2,處處都逞強,自認為天下無敵,無所不能。3,脾氣暴躁、情緒陰晴不定。

二、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

前額葉,位於寶寶大腦額葉的前部區域,主管和決策寶寶理性思維和自我控制。當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寶寶就會行事“衝動”。

三、寶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當寶寶語言能力落後於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時,就表現出以打、發脾氣、扔東西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說不過你就動手的意思。

但是大人這樣要求寶寶,對寶寶是不公平的。因為2歲半的孩子與成年人講道理,永遠處於弱勢地位。當他說不過我的時候,或者表達不清楚時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發洩情緒:找一個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轉身時在我腿上踢一腳。

如何應對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行為?

1,家長不要做錯誤的示範。

寶寶2歲前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出現扔東西、打人這些行為,是寶寶的模仿動作。模仿對象,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寶寶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做過。

比如家長說過,你再不聽話,媽媽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之類的。這讓寶寶相信,通過警告、發脾氣、打人是能達成目的的,所以寶寶才會模仿出扔東西、打人的動作。

2,充當寶寶的前額葉,幫助寶寶冷靜。

家長和只有2、3歲的寶寶講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們家長不會講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寶寶理解不了。

寶寶2~3歲前後,已經是手動敏感期。此時的寶寶更崇拜動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體力行的榜樣。

家長怎麼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家庭和睦關係。當寶寶扔東西、打人時,夫妻中的一方應先將寶寶抱到一邊,幫助寶寶冷靜。

這種作用有2個:一是對寶寶表示關切,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詢問寶寶“叛逆”動作的原因,並給予分析這個“叛逆”動作存在的缺陷,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多數寶寶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東西的動作,並不能排除是出於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所以,家長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長手裡拿著手機陪在寶寶身邊,這不是陪伴只是“陪著”。真正的陪伴,是與寶寶產生互動並讓寶寶感覺到愉悅!

最後在給你分享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吧,

我家寶貝3歲,去年開始教學習漢字,但效果一般,小孩子喜歡小動物,對識別動物更感興趣,

後來我找了很多有關於動物和學漢字的軟件,感覺廣告很多,內容我也不是十分放心。

後來發現了一款《貓小帥識字》把漢字演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內容緊扣一年級教材和幼兒常用字,

輕鬆記憶,最關鍵是內容健康、發音標準,寶寶可以一篇一篇的連續學習下去,安排的十分合理。

我家寶寶超喜歡的,裡面能學到一千多個簡單的漢字,我家寶寶用了之後效果還挺好,極力推薦你可以給你家寶寶試試


薯片話梅


【2歲寶寶喜歡打人、扔東西,這是完全正常的,糾正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錯誤!】

什麼是敏感期?

嬰兒在1-2歲之間,會進入到手臂發育的敏感期和肌肉發育的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又被成為“關鍵期”或“最佳期”。

對於兒童的心理研究表明:

兒童在不同敏感期,心理過程某個方面的發展最為迅速,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而一旦錯過了敏感期,發展速度就比較緩慢,學習某種知識技能也比較困難。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成長有30個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的。

  • 0—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 2—4歲是語音學習的敏感期;
  • 5—5.5歲是數概念掌握的敏感期;
  • 5—6歲是詞彙擴充的敏感期等等。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能夠有效利用敏感期的有利時機,對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提供相應的環境刺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體,就像是一部智能的機器,一般情況下,會自動地在某一時間內發展它某一方面的技能。

我們常說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其實,就是兒童發展規律普遍性的體現!

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

處於手臂發育敏感期的孩子,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扔東西!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這個東西是什麼,只要你交給他,他隨手就給你扔掉了。

父母可能會感覺很費解,或者很生氣,認為孩子搗蛋、不聽話。

那麼,這樣想,可就錯了!

要知道,這只是小寶寶在練習使用自己手臂的力量而已,是他手眼協調發育的最初嘗試!

所以,父母不僅不要強行糾正,還應該盡力拿一些適當的東西給孩子扔,幫助寶寶發育他的手臂!

處於肌肉發育敏感期的孩子,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喜歡使用肌肉的力量!

比如,不知疲倦地整日走來走去,甚至喜歡伸手打人。

這些表現,可不是小寶寶要故意給爸爸媽媽添麻煩,而是他需要發展自己肌肉的力量,將來變成一個強壯有力的個體呢!

所以,父母如果強行糾正孩子,禁止他整日走動,那才是做錯了!

自我意識的覺醒:

此外,孩子動手打人,還與自我意識的覺醒有關。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他們開始認識到:我是“我”,而不是“別人”!

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就開始了!

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寶寶叛逆期”!

寶寶叛逆的本質,就是理解到了“我”的重要意義,因此不願意再受制於人,而是希望遵從自己的意志。

在寶寶叛逆期,他們不僅常常違逆父母的意思,跟大人對著幹,還會經常和小朋友搶玩具,因為,他需要證明:這是“我的”、不是“他的”!

他侵犯了“我”,所以我就得“打”他。

請父母們注意,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沒有是非觀念的(他們認識不到打人是錯誤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在滿足“自我意識”獨立的需求而已!

對於寶寶叛逆、打人的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這是寶寶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我們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一方面,儘量幫助孩子滿足“我”的需求;一方面,要引導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意志”!

我是心理諮詢師鏡心,《父母必讀|60節課成就孩子的一生》,更多科學的養育觀念,幫助你成為智慧父母,養育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