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沉得住气的狼


郎酒厂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其前身可追溯到晚清时期,由邓慧川开办的“惠川糟坊”。1956年,周总理来川视察,指示恢复郎酒生产,酒厂于是在次年诞生。复产后的郎酒厂请回了当地的老酒师,并派人去茅台酒厂学习、交流、获取酿酒物资,而这也让酒厂的生产很快恢复。

1984年,在第四届白酒评酒会上,郎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酒厂由此在全国崭露头角,1989年,郎酒蝉联“国家名酒”称号,与茅台、武陵酒一道,成为中国三大酱香名酒之一。

郎酒:沉得住气的狼


成名后的郎酒并没有突然发力,而是非常低调,相比之下,河对岸的习酒则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九十年代至新千年初的这段时间,属于郎酒低调的时候,在四川的六家中国名酒企业中,郎酒的业绩经常掉尾。虽然业绩艰难,但郎酒厂却一直坚持酿好酒,而这也为酒厂后期涅槃重生奠定了基础。

郎酒:沉得住气的狼


2002年,债台高筑的郎酒厂最终改制,酒厂改制成民营企业,由此,四川第一家民营“国家名酒”诞生。这一改制让郎酒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轨道,毕竟那时白酒低谷刚过,整个行业处于恢复阶段,“广告酒”已经黯然失色,品质名酒即将回归。除此之外,酱酒的崛起给了郎酒一个很好的机会,那时的酱香酒,只有茅台一家独大,其他酱酒厂的规模都非常小,而茅台主营高端酱酒,而这也给郎酒留出空缺,也正是因为如此,郎酒推出了红花郎系列产品,红花郎10年瞄准了当时空缺的中端酱酒市场,红花郎15年瞄准了当时空缺的中高端酱酒市场,而青花郎20年则定位于收藏级别的高端酱酒。

郎酒:沉得住气的狼


那时的郎酒,工作的重心在红花郎两款产品上,毕竟这两款产品弥补了酱香市场中端及中高端产品的空缺,其很好的避开了茅台的锋芒。在包装上,红花郎采用喜庆的元素,流线型的瓶体设计,有机玻璃外盒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酱香典范”的定位并结合电视媒体、各种渠道大量宣传很快的打开了郎酒的知名度,使许多非川黔地区消费者发现,酱香除了茅台以外,还有郎酒。

随着茅台引领的酱酒不断走强,郎酒也跻入了中国白酒十强,然而2012年之后的白酒调整给郎酒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由于之前发展步子太快,白酒调整使得郎酒猝不及防,大量货物积压于渠道,整个销售一下子乱了起来,酒厂的业绩也随即下滑。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小郎酒却给酒厂带来了曙光,那时酒厂并没有重视小郎酒的销售,然而年底的业绩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小郎酒的热销正好逢迎当时小酒发力的春风,毕竟在许多大众、随意的场合,选用小酒非常适合,有时俩人吃饭,一瓶酒干不完,弄俩小酒各喝各的也不浪费。郎酒的无心插柳赶上了这一春风,个人觉得其成功不仅在于全面的布局,还在于酒厂给各个职能部门合适的空间,其实在那个时候,其他的许多酒厂也有小酒,但小郎酒发挥的是最好的。

2016年,白酒行情开始回暖,郎酒的发展到了新的节点,一年的调整之后,2017年,郎酒将红花郎事业部改名为青花郎事业部,这一时期的郎酒已经有足够的品牌基础,逐鹿高端时机成熟,事业部名字的更换其实是郎酒将工作的重心由红花郎转向青花郎。如果说上一个时代是酱酒崛起的时代,那么这一个时代则是酱酒发扬光大的时代,树立高端更显自己的品牌形象。在这一轮白酒增长中,我也期待郎酒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郎酒:沉得住气的狼


对于郎酒,从债务缠身到涅槃重生,新领导班子的努力功不可没,尤其是在郎酒困难时期小郎酒的表现,更彰显酒厂灵活的管理。就像我之前说的,小郎酒发力的时候,许多酒厂都在经营小酒,为什么最后小郎酒走了出来,这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各个职能部门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手脚?酒厂是否能够给予合适的支持?

最后,对于郎酒的品牌涅槃,作为酒友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