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的哪些作品可跻身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醉心创作


世界名著,顾名思义,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不仅包括有着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人文价值的社科名著。

单从文学作品角度考虑,满足以下条件的小说、诗歌、戏剧作品才能称之为世界名著:

1、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通俗易懂,普通人都能看懂的基础性著作;

3、百读不厌,永不过时;

4、有教育意义,对人生有启迪。

满足以上四点,才能称之为世界名著。当然,每个民族的作家,摆脱不了自身的时代和民族的局限,会创作出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从这一角度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中国作家的那些作品可以跻身世界名著之列啊?

从满足世界名著的条件来说,最切题的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太赞同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那个拿出来不是响当当的名著?作为中国人有点民族自信心是应该的,单就从民族的,是可以走向世界的来说,也是行的通的。不过从通俗易懂的基础性著作来说,咱们估计得给外国人一千年时间普及古代汉语后,才能得以广泛流传?

走向世界,国际上获奖无疑是最好的证明,是得到认证的最佳标准。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颁奖词: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的

《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生死疲劳》、《蛙》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莫言做为成就最高中国作家的来说,他的作品可以称之为世界名著。

另外,个人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认为也可以跻身世界名著行列:

1、陈忠实《白鹿原》

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是一部陕西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期画卷,充满了张力。

2、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刘震云一直关注“说话”话题,说着说不着,可以说是中国式的百年孤独。

3、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说“人是为了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活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儿。许多人拼尽全力,也仅仅是活着,依然过着平凡的一生。

中国人,没有比余华更会写苦难和生存这一命题的,获得1998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就是明证。





子非鱼super1006


孔子《论语》

庄子《庄子》

《周易》

《诗经》

屈原《楚辞》

《山海经》

司马迁《史记》

《中庸.大学》

《吕氏春秋》

〈孙子兵法》

老子《老子》

罗贯中《三国演义》

曹雪芹《红楼梦》

吴承恩〈西游记》

《水浒传》

《聊斋志异》

《搜神记》

《徐霞客游记》

〈儒林外史》

王实甫《西厢记》

钱钟书《围城》

路遥《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鲁迅《阿Q正传》

金庸《笑傲江湖》

巴金《家春秋》

张爱玲《倾城之恋》

沈从文《边城》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吴新坚文化学者


因为限定为文学名著,因此根据文学体裁划分,范围就缩小成了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剧小说(新体裁,我本人并不推崇,但客观上还是应当列出)。“文学名著”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因为仅仅凭借这四个字无法确定究竟什么水平的文学作品才配得上“文学名著”这四个字。不过可以找到相应水平的世界名著来判断一下至少文学作品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才能算“名著”。我倾向于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作为参考,中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只要能达到《西方正典》所例举的作品水平,就肯定能被称为世界名著。也就是说,我认为中国文学作品是有一些达到甚至超过《西方正典》中所例举的一些作品的水平。

能被称为世界名著的文学作品至少会涵盖三个特点:第一,对人本身和人性的深刻思考;第二,对某个时期历史和时代的社会和精神的精妙还原与深刻思考;第三,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探索。

只要某一部作品能达到这三个特点中的任意一个,我都认为是优秀文学作品。能对其中任意一点做到精致,我都认为配得上“世界名著”这个称呼。

一,诗歌类

《诗经》,《楚辞》与“古诗十九首”,这几部作品几乎奠定了中国古代以来的诗歌总体思想和表达方式,我不可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作品奠基中国的诗歌究竟会是什么样,尤其是“古诗十九首”,没有这些诗,可能唐诗会是另一个样子。

李白诗歌,杜甫诗歌,李煜诗歌,苏轼诗歌。这四个人的诗歌我个人认为在中国诗歌历史上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表达类型和抒情方式,而且他们四位将诗歌的各个方面发展到顶峰。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诗歌因为有他们(当然不止这四位,但这四位我认为是最顶尖的),不逊于任何外国诗词,甚至在表意和抒情上要比外国诗词高出一筹,论诗歌的顶峰 必然是中国无疑。

二,散文类

先秦诸子散文,散文方面,中国先秦散文尤其是道家学派的庄子的散文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哲学性上丝毫不逊于西方那些优秀的散文大家,比如培根,约翰逊,兰姆等人。

三,剧本

我认为这一点上是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差距较大的,这点和中国戏剧的历史有关,中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元代以来的杂剧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诗歌的影响,在语言和用词上有诗词的美感,但是深度略显不足,在中国文学的各个体裁中是属于起步较慢,发展较为平稳的一种。西方文学不同,因为莎士比亚的缘故,戏剧几乎是西方文学在小说发展起来之前最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也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在戏剧上,中国戏剧确实差了西方戏剧一截,即使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戏剧引入西方元素,还是差了一截,尤其是没有一位比肩莎士比亚的剧作家。但是中国戏剧中仍然有我认为能达到世界名著高度的。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难以想象中国戏剧在没有接触西方的时代就会诞生一部具有如此特色的剧本,这部戏剧在人性和命运的描摹上几乎不逊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也难怪伏尔泰会如此推崇。

曹禺的《雷雨》,曹禺的作品有他独有的特点,就是人物生命力的体现,而《雷雨》这部作品是这种人物生命力的独有体现,在读的时候那种人物生命力“冷热”的体现极为明显。

四,小说

小说可能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最能体现中国作家水平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作家和作品非常多,各个作家和作品的特色又非常明显。很方便分析。

《红楼梦》,这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可惜只有一部,如果曹雪芹有大约十部类似于《红楼梦》的作品,可能曹雪芹就会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中心。在描写中国人方面,能和《红楼梦》媲美的可能只有鲁迅先生的作品了。

《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改编为老版电视剧的时候,编剧之一的刘树生先生就曾说《三国演义》和西方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相比有差距,尤其在描述人性方面,但是《三国演义》仍然有其经典性,那就是“超越利益的人类情感”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雄气魄。第一个无需解释,第二点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在其身上都有体现,我认为可能真的不亚于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船长。

钱锺书《围城》,因为钱锺书先生的学识实在过于渊博,可能能与钱锺书先生一比高下的只有约翰·弥尔顿。《围城》这部作品几乎是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这部书的经典之处我认为不在用词,也不在故事性,而是思想性。但是这部书的思想性我认为是钱锺书先生作品中最浅的一部,因为它是小说。

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前已经提过了,经典文学之一的特点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和思想的精致的还原,路遥先生做到的已经远远不止于此,甚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之一是主角人物身份的转变。

阿城《棋王》,相当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小说,那便是乡土寻根的思想体现,在乡土寻根一类小说中,我很喜欢韩少功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马桥词典》,《马桥词典》这部作品的野心很大,甚至开始突破文学范畴而到语言学范畴。但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新时期乡土寻根类文学作品,《棋王》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因为在人物刻画上实在太深刻了。

金庸《天龙八部》,《鹿鼎记》,个人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水平最高的两部。《天龙八部》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西方文学特色的中国小说,金庸做的相当成功,尤其是塑造乔峰这人物形象。金庸小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写“人”,金庸后期小说人物的文学性相当强,而且金庸小说对善恶的理解也有相当深的哲学性,这几大优点在《天龙八部》中有极强体现。《鹿鼎记》是中国小说中极其难得的佳作,金庸在那个年代对主角的人物塑造和某个文学环境(请允许我用“某个”来代替)的体现即使至今很多作家也难以企及。

阎真《沧浪之水》,近些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作品,把这部作品当成官场小说是对这部作品的侮辱。《沧浪之水》分明讲的是知识分子的灵魂困境,这部作品的思想境界根本不亚于《麦田里的守望者》。

《三体》,中国文学一向以其深厚的历史性和语言美感让人称道。但是中国很缺乏对未来思考的文学作品,但一般科幻小说又缺乏对社会的思考和人性的理解。《三体》兼具了对人和社会的思考以及人类命运的探索,可能《三体》这个系列小说的缺点就是小说人物的文学性有所欠缺,我比较喜欢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章北海和维德,因为在他们两人身上能看到人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三体》这个系列小说在思想性上至少不低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五,不可分类

中国文学里面有一位相当难分类的作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散文,杂文,小说体现了不同风格,毕飞宇先生在分析鲁迅作品时候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鲁迅这位作家作品的基础体温是高是低?他的散文和杂文是热的,但小说又冷到彻骨。这种冷热反差很容易让读者忽略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作品的特点是其民族性,中国现代作家里可能没有人能比得上鲁迅更了解中国人,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似乎也没有发现超过鲁迅的。但恰恰因为鲁迅作品的民族性很强,就容易导致在国际上难以被外国读者普遍理解,不仅国际上难理解,甚至中国人也有很多不理解鲁迅的。但我仍然认为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中心,至今很多优质小说的原型仍然来自鲁迅作品中那些人物,无论是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的经典人物。鲁迅短篇小说的思想性,文学性和深刻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莫泊桑,欧亨利这些短篇小说大家。

经典文学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描绘“人”,思考“人”。不同于西方文学独有的哲学性,中国文学里很少涉及西方式的哲学问题,且很多作品思想性很大程度上不如西方现代文学深刻,尤其是从卡夫卡开始,西方文学的现代性急剧增强,但中国文学似乎仍然是延续了古典的模式。不过,这些并不妨碍中国现代文学仍然存在有些作品可以达到世界经典文学的水平。中国文学就像中国哲学一样,有其独特的体系,这套体系的评价和西方文学完全不一样。

另外,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看文本,而不是看这些作品得了什么奖。如果有中国诗歌奖,那李白岂不是要垄断一千多年?如果有最佳戏剧奖,那莎士比亚不也得垄断大约四百年?


sumr849


首先发现你的问题有一个错别字,跻身不是挤身哈。

跻身: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踏进、跨入。

不是挤进去哈。

如果说古代作品,中国的诗词曲赋是无人能及的,但几乎不能翻译。

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领军人物埃兹拉.庞德先生说,“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而《诗经》里的诗很多是体力劳动者的业余创作。如果屈原、三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李清照、关汉卿、马致远……们的作品能够原汁原味翻译过去,歪果仁会觉得他们的诗歌比不上中国诗人的诗歌。

日本的俳句,埃兹拉.庞德先生也很喜欢,很牛吧?可埃兹拉.庞德先生也知道俳句是向中国的绝句学的。

还是只谈小说吧。

愚以为我国四大名著都可以跻身世界文学名著,尤其《红楼梦》和《西游记》。

与《红楼梦》类似的,写家族和逝去的时光的小说有日本的《源氏物语》和法国的《追忆逝水年华》,分别是11世纪和20世纪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追忆逝水年华》的金句是:“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

多么像《红楼梦》的“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由于《红楼梦》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史诗的手笔,它与另外两本书相比毫不逊色,虽然《源氏物语》比《红楼梦》早了700多年,且《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间还隔着一部《金瓶梅》。

《红楼梦》是最中国也是最世界的小说。

《西游记》,如果矫情一点,可以说已经是先锋到今天的魔幻现实主义,如果不矫情一点说,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把神话和小说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吧?

近现代应该是鲁迅和沈从文的小说,他们分别写尽了中国人的恶和善。

他们精警和优美的文笔,那种中国味,也是几乎无法翻译的。

当代则莫言、余华、阎连科的作品。





大悔忆智冰


蒋方舟不久前在造就演讲之中提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其实是很边缘化的,就像我们在书架里面突然看到一本以色列文学和巴拉圭文学一样。并提到新的优秀的青年作家还没有及时成批出现,文学已出现断层。

这番引言论一时间引起一场中国文学现状的大讨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学的确存在边缘化问题和人才断层问题。



西方国家对中国名著、文豪没什么认识。因为他们读不懂。

黑格尔曾经这样评价孔子,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只有一些我们不能获得特殊教育的老练的、善良的、道德的教训。他认为孔子所论及的常识道德是我们在任何民族都可以找到的、毫无出色点的常识道德,有些甚至比在中国所找到的更好。孔子只是一个没有思辨哲学的世间智者而已。



  那么我们有没有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名著呢?

有。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其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现代西方对中国文学有个固定印象——无乡土,不中国。但是中国文学远不止于此,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宋元明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经济地位的越来越高,我想整个世界文化领域的话语结构就有可能获得改变,所谓的边缘文学也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学。


鹿吟观世界


不知道提问者,想问的是哪个时期的作者。

在这里就大概分三个阶段的作者来说吧。

毫无疑问,在清朝腐朽无能以前,基本上中国不论是任何领域,都领先于那个时代。

当然文人,以及文学作品更不用说了。中国文学作品的博大,以及丰富精彩,真的没有静心研究过中国,了解过中国的人,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这里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同胞,说句题外话,最近一二十年,语文,国学地位在学生心里还有老师心里,真的不怎么高。这就导致,真正对我们国家自己文化,以及文学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人太少了。)

我只想说,封建王朝时代,中国文学作品就是被摩拜和敬仰的时代,同时绝对是吊打全世界的。虽然,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不管是从数量还有质量上,都远远不及中国。

第二阶段,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人,或者说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像鲁迅,老舍等等一批民国时期的大家,如果不是因为西方的评判标准,以及我们国家那个时期的特殊情况。

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比很多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要写的好。

第三阶段,民国以后一直到现在。

也许就印证了那句老话,国家的不幸是文人之幸;国家的幸运,不一定是文人以及他们作品的幸福。

所以,最近几十年,还真没有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作家和作品。充其量,只是在国内有影响力。

包括国内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说实话,我觉得他的作品,比起民国那些大师,还是很有差距的。

当然,我觉得这里,一定要提一下对文学的评判标准。

我觉得,其实西方世界,或者那些发达国家,对我们一直是存在着蔑视的。

而且,他们对我们的文化,以及作品认知度太缺失了。我们那些好的作品,他们根本就读不懂。

所以,如果让我说有什么作品可以说是世界级的,不好意思,最近几十年,还真想不到有谁!


烟雨中的海洋


要是说可以跻身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那么一定就是由莫言所撰写的《红高粱》了,该作品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该作品被誉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到如今该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文字,并在各个国家开始发行。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一位东北土匪的故事,对于这位土匪形象的塑造,莫言很好的把握了他的人物性格,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义与邪恶的化身,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出了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格。

在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的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而《红高粱》恰好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因此我觉得《红高粱》完全可以算的上是世界文学名著。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苏小焰儿


在以前回答每天堆积的很多问题时,皆是挑选深奥难解的不回答平淡易知的。是不是自诩,诸位可查看我的回答动态。

回答文章虽无清骨侠爽之风,行墨如云之气,可也博学昌达,品爵亦当受益。然阅读量不高,点赞更少,粉丝寥寥可数。谈什么推荐量!再加吾之不慧,从无插图。还有,说出来你一定惊诧----我都没有工作证...

诸多不能时髦影响飞跃的因素,是绝对迈不过你们这道门槛的。有如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前面说的”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这些都是我要再三告诉平台不回答的缘由,请勿再邀请,免得忐忑不安,力不从心。

大凡头条上消遣玩乐者居多,但时间久了,还是图些小利或名誉者有之。二者必居其一。


愚叟抱瓮


中国历代作家的作品,有划时代意义、对社会进步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列为世界名著的佳作,我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名家大作:

四大名著,曹雪芹《红楼梦》、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敬梓《儒林外史》,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毛泽东《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郭沫若《雷电颂》,茅盾《子夜》《春蚕》,夏衍《上海屋檐下》,老舍《茶馆》《四世同堂》,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曲波《林海雪原》,柳青《创业史》,浩然《金光大道》《艳阳天》,姚雪垠《李自成》,二月河《康熙大帝》,赵树理《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

中华民族传世巨作,浩如烟海,难免挂一漏万,姑妄言之,遗漏部分,敬请师友们列举补充,一起学习交流探讨。


红旗漫卷原野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可以跻身于世界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