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那些买了很多书,却不看的人?

用户6514199811


首先,现在只要还买书的人估计都还是纸质媒体的拥趸,逼格不低。

我认为一般有四类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一、我很喜欢读书,我在某处看到了某人推荐的某本书。看上去不错,结果买了回来。但翻了两三页大失所望,变扔在一边当做摆设。

我认为,这样的人主观意识强烈,往往有自己独到的品味。

其二、我不喜欢读书,我在某处看到了某人推荐的某本书。看上去不错,结果买了回来。但翻了两三页没了耐心,扔在一边做摆设。

我认为,这样的人没有主见,往往人云亦云,容易受刻板效应影响。

其三、我在某处意识到某人比我读的书多,我觉得不能输给他。去买更多的书,结果却没有耐心读完。

其四、我在某处意识到某人在所有方面都比我好!我心里不服,去买一堆书。虽然没有耐心读完,但摆起来亦或晒出来,显得我读书多。可以体现我的优越感。

后两者有极大的装B嫌疑。我本人作为三、四两类的结合体,深有体会。其实两类往往可归纳为一个原因——竞争。

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地域,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强烈的竞争甚至攀比性质。罗素先生拿读书问题来阐述过心理竞争的异化。买书不读很可能只是心里竞争异化的现象。其实这种行为往往是于自己通往快乐的阻碍,短暂的优越感后,确实深沉冗长的自我质疑。

以下附上罗素先生的原文摘抄:

心理的竞争习惯很容易侵入本来不属于它的领域。以读书为例。读一本书,往往出于两种动机:一、因为你欣赏它;二、因为你可以借此炫耀一番。在美国,小姐们每个月读(或者看起来读)几本书成了一件常事;有的读完了,有的只读了第一章,有的只看评论,但是谁都把书摆在书桌上。然而她们不读名著。从来没有哪一个月读书俱乐部推荐过《哈姆雷特》或者《李尔王》;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月似乎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但丁的名字。因此,人们只读那些完全是平庸之作的现代作品,而从来不读名家名著。这也是竞争带来的一方面的影响,虽然这并不全是坏事——如果让我们刚提到的那些小姐自己去挑选的话,她们读的书比那些文学大师向她们推荐的还要庸俗低劣,更不必提什么名著了


中国李先生耶


有书不看多浪费啊!


蔡文楼


如果说,爱书是一种病,我觉得已经快要病入膏肓。

看到喜欢的书,总想买下来。好书如益友,拥有了,才开心。

如果遇到好书,没买,总觉得是个心事,好几天会心神不定。

算起来,读书的习惯和爱好已经数十年。加之平时读书的品类又博杂,需要买的书就多。文学,历史,书画,收藏,集邮,不同的阶段,随着爱好和兴趣的发展变化,读书的品类也会有所变化。

这些年,买书,成了一种习惯。大部分的书,是在网上购买。有时,也会去书城、书摊逛逛,看着架上的书,闻着淡淡的墨香,内心踏实安宁。

爱书的人,嗜书如命,真是一种病。可这病,真不好改。

与书的相知相识相惜,是一生的缘分,一切,顺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