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浒传》中的好汉都大块吃牛肉,为啥不吃猪羊肉呢?有那么多牛吗?

精工影像


《宋刑统》规定“今后应有盗官私马牛杂畜而杀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潜行屠杀者,请并为盗杀。如盗杀马牛,头首处死,从者减一等。”

北宋法律明令屠杀马牛杂畜一并入罪,首犯还要被处死。既然法律有如此严格规定,《水浒传》中为何写了很多吃牛肉的情节?难道施耐庵不懂北宋法律,不知历史背景,又写错了吗?

北宋时期的餐桌上是“水陆并进”

《水浒传》中,第一次写吃饭喝酒,是在“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小王都太尉过生日摆家宴,专请端王。施耐庵没有交代这次家宴吃了些什么,只说了一句“水陆并进”,水中游的,地上跑的,很是丰盛,有没有牛肉,不得而知。

第一次写明吃了什么的,是王进逃难经过史家村时,史太公招待他们母子二人:“就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从此,《水浒传》中便不断出现吃牛肉的场景了。

不过,除了吃牛肉,书中所写的食物还真的不少,从施耐庵笔下,大致可以一窥北宋时期,尤其是宋徽宗宣和时期的饮食文化了。

王进答应传授史进武艺后,太公大喜,便杀了一个羊,摆下酒食,弄了个拜师宴。这是书中第一次写到吃羊肉。

史家村有个猎户叫李吉,绰号“标兔”,专门在少华山打猎。这天,史进遇到李猎户,吩咐他今后寻些獐儿、兔儿之类的野味来。到了中秋节,史进在庄子上请朱武、陈达、杨春喝酒,

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

第一回书都吃得如此热闹,果真是水陆并进了。梁山好汉这回书便吃羊肉了。

第二回书中,一个吃货隆重登场,可谓是梁山好汉中涉及肉类最多的好汉之一了。此人便是小种经略府提辖鲁达,也就是后来的花和尚鲁智深。鲁达在潘家酒楼请史进、李忠喝酒,刚刚摆下菜蔬果品案酒(下酒菜),正要问“吃甚下饭”,便传来了隔壁金翠莲的哭声,菜也没来得及点全,潘家酒店到底卖些什么,也不清楚。不过,当时的水果却是上了餐桌的,是饭前吃,是否比咱们现在更讲究呢?

虽然大西北的人吃什么在这个情节里错过了,但是,郑屠卖的是猪肉,鲁达前去撩拨他,也是以买猪肉为名。看来,甘肃一带大概是以猪肉为主要肉类食物了。既然如此,鲁智深也应当是吃猪肉的,梁山好汉当然也吃猪肉了。

渭州城即现在的甘肃平凉,这里是回族聚居地,施耐庵的写法简直就是逆天了!有人说,《水浒传》的作者是回族人,这个观点实在是值得商榷。

后来,晁盖他们上梁山时,王伦盛情款待,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这回,梁山好汉牛羊猪都吃全了。

第一次写吃鱼,则是鲁达打死郑屠之后逃到雁门县,金老设宴款待大恩人。金老的这桌酒席,上的是鲜鱼 、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之类。

至此,《水浒传》中饭桌上的食物基本上都点到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悉数到齐。梁山好汉除了吃牛肉,还特别喜欢吃猪肉、羊肉、鲜鱼、嫩鸡、肥鹅等等。

哪里卖牛肉,哪些人吃牛肉

前三回书几乎就把《水浒传》饭桌上的食物都点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施耐庵笔下的吃饭,大致如此。这其中,也包括鲁达、史进、朱武、陈达、杨春这几条梁山好汉。

这几回书中,写到了两处吃牛肉的事。一次是王进逃到史家村的当天,史太公安排王教头吃了顿牛肉。另一次就是史进杀了一头肥牛,设宴动员庄客武装起来,准备对付少华山强人。

书中再次提到牛肉,便是鲁智深从五台山去东京大相国寺的路上。经过桃花村时,刘太公招待鲁智深,问他忌不忌荤酒,花和尚答道不忌,还说:“牛肉 、狗肉,但有便吃。”鲁智深确实饱餐过一回狗肉,宋徽宗属狗,施耐庵这么一笔,大致是这个寓意。这是题外的话,《水浒传》写吃肉原来并不简单。

刘太公没给鲁智深上狗肉,不过,“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牛肉再度出现在饭桌上。这一顿饭,鲁智深似乎没有吃饱,到了将晚时分,刘太公又给鲁智深吃了一只熟鹅,以便让这个和尚“说姻缘”。说罢姻缘,刘太公又拿出酒食让山寨里的喽啰们吃,这回便没写到有牛肉了。

到了桃花山上,李忠、周通当然得设宴招待吃货鲁智深了,书上说:山寨中“杀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了数日。”

这回书反复写吃饭喝酒的事,从细节中,似乎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吃牛肉,在哪里吃牛肉,施耐庵是精心安排好了的。

鲁智深刚刚大闹五台山,刘太公便让他吃牛肉。鲁智深要说姻缘做善事,刘太公便不给他上牛肉。桃花山上,则是天天吃牛肉、还杀了当时仅次于牛而列位第二等保护对象的马,来招待鲁智深。

再往前看看,王进刚刚逃到史家村,史太公不知此人来历究竟如何,便以牛肉款待。得知此人武艺高强,原是东京禁军教头,应当不是个歹人了,便杀了一只羊来给史进请师傅。史进聚众,杀了头肥牛,武装了庄客,也因此结识了朱武等人,最终上了少华山。

难道,吃牛肉与造反、做歹事有关?

后来的吃牛肉,更能看出是分场合分人物,以及分事体的。武松打虎前,在景阳冈下的村店大吃牛肉。但是,请四位高邻作证时,酒席上有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并没有牛肉。

山野村店有牛肉卖,城里似乎便找不到牛肉了。宋江在江州时,先后在琵琶亭、浔阳楼上喝酒,一次也没有写到吃牛肉的事。但是,刚从江州得命,走到黄门山时,便又“椎牛宰马”的吃喝起来。到了梁山,更是“连日山寨里杀牛宰马,作庆贺筵席”。

《水浒传》中写吃牛肉的情节固然很多,但并不一定每次都会写到吃牛肉。总的来说,乡村、绿林,尤其是啸聚山林的山寨,这类地方有牛肉卖,是牛肉最盛行之所,梁山好汉吃牛肉大致都是这些场所。

而且,吃牛肉的人还真的基本集中在梁山好汉身上。不仅集中在梁山好汉身上,施耐庵还细致的写到吃牛肉之后的相关故事。

梁山好汉吃牛肉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文提到,《水浒传》中的吃肉,也是有寓意的,尤其是吃牛肉。比如,武松打虎之前吃牛肉,就有造反的寓意。景阳冈遥对“景阳钟”,矛头直指宋徽宗早朝的宫殿。王进稀里糊涂的吃了回牛肉,也意味着反出了东京,至少是造了高俅的反。

林冲在鲁智深菜园子喝酒,当时,也只是鲁智深“杀翻一口猪,一腔羊”。在樊楼与陆谦喝酒,这里也不卖牛肉。京师之地,不比江湖绿林,自然没处去寻牛肉吃了。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之后,一路来到沧州牢城,竟然没吃过一次牛肉,就连李小二的店子里也没有牛肉卖。但是,在山神庙时,却忽然有个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林冲还自买了些牛肉,准备带回去吃。

这就意味着林冲要彻底断了念想,即将大开杀戒,然后上梁山造反了。

从《水浒传》的细节看,吃牛肉果然与做歹事、上山落草造反有关。但是,很奇怪的是,梁山好汉没上梁山前,吃牛肉的地方恰恰是乡村,这就意味着农民杀牛了。农民能杀牛吗?更为奇怪的是,既然是要造反,而且,梁山造反还曾经被定性为“农民起义”,农民能如此滥杀耕牛吗?

这里,再说说几件与“杀牛”有关的事情。

杨志卖刀,杀的是“牛二”。这个故事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有蓝本,但杨志在颍州卖刀杀人,杀的是“恶少后生”。那么,施耐庵为何不写杨志杀了“狗二”、“马二”呢?

宋江的耳目名叫唐牛儿,其实也没做什么坏事,就是不知实情,耽误了阎婆报案。然而,这个唐牛儿却被郓城衙门以"故纵凶身在逃"的罪名,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

这两头“牛”都没闹到好下场。

催命判官李立,母夜叉孙二娘都是开黑店的,他们把人肉当做牛肉卖,也是间接的写到了与“牛肉”有关的事情。

从吃牛肉到杀牛,从杀牛上升到杀人,意味着故事越来越恐怖,违法的情节也不断的升级。那么,施耐庵为何如此与牛过不去呢?

《水浒传》吃牛肉寓意深刻

上文讲到,《水浒传》写了很多当时的饮食细节,其实很多地方并不全为了展示宋徽宗时期的饮食文化,而是深有寓意。其中,吃牛肉便是《水浒传》主题思想的一种隐喻,深刻的隐喻。

施耐庵作《水浒传》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说法有多种,我倒倾向于《水浒传》最早成书于洪武中期或者稍后。但是,此书的创作周期绝不止几年时间,应当在元末就开始创作了。因而,书中寄托了大量的反元思想。同时,又以《水浒传》的故事警醒大明王朝。

绿野老道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到,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写了几个很有寓意的节日,都与“十五”有关,或元宵节,或中秋节,或中元节,在这几个节日中,都发生或者引发了杀人放火的事情。除了这几个节日外,施耐庵基本上没有写到其他节日。这是明显的反元符码,这部书的主题思想之一,就是反元。

牛,是中原农耕文明的标志,甚至可以说,中华文明与耕牛息息相关。那么,元朝是游牧文明,马背上的民族,统治中原后,施耐庵认为,汉文化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吃牛、杀牛,实际上就等于杀人,破坏了中原农耕文明。

金圣叹先生在贯华堂本《水浒传》“楔子”中有一句夹批,说的是“立乎元,指乎宋”,意思就是说的是元朝立意,指的却是北宋的事。

北宋严禁私自屠杀耕牛,也禁止屠杀马匹,这两个与北宋王朝存亡密切相关的牲畜,一个是赖以生存的农耕保障,另一个则是“保境安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水浒传》中的山大王们却是牛马一齐宰杀,这是反说北方民族对中原的文明的破坏与限制。

杀牛等于杀人,杀马则隐喻北地对中原战马的限制,以削弱北宋的防御力量,来达到杀牛的目的。《水浒传》第五十四回至六十七回,写的就是与金国人争夺战马的故事。

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不仅吃牛肉,也吃马肉,经常杀牛宰马,大吃大喝。金圣叹讲的“立乎元,指乎宋”。杀牛宰马,则又有“立乎宋,指乎元”的寓意。

同时,施耐庵也是反北宋的。

施耐庵反北宋,尤其是反宋徽宗,并不是说梁山好汉专门与大宋法律作对,朝廷不让干的事,老子偏要干。反倒是北宋从来就没有严禁过屠杀牛马,施耐庵写的是历史真实。

本文开头引用的《宋刑统》,很明确的说到,“盗官私马牛杂畜”者,为头的要斩首。宋真宗也曾经下诏:“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至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断。

可见,北宋规定的是“盗”才判罪。假若不是“盗”呢?所以,《水浒传》中杀牛宰马吃牛马之肉,并不是施耐庵不通宋代刑典,不知北宋文化的错写,而是其深通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才让梁山好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地点大吃牛肉。

北宋晚期,因为朝政失道,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有的投靠寺院(五台山周边的市井都是寺院财产),有的则纷纷落草,乱民纷起,盗贼蜂拥。既如此,农民还要牛干什么?因而,《水浒传》中的村店都有牛肉卖。菜园子张青还把人肉假冒为牛肉,挑进村子卖给农民。

这是北宋王朝在作死。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揭示的主题,就是王朝的兴起和灭亡。大肆屠杀赖以生存的耕牛,宰杀保障国家战力的马匹,这个王朝还能长久吗?

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便是做了“二龙相戏”,“二龙戏水”的殉葬,在这样的王朝下生存、挣扎以及搏杀,也逃不出与王朝一同走向覆灭的命运。


绿野萍踪01


相信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都对其中“大口出肉,大碗喝酒”的情节所折服,在我们印象之中,古代的人们好像往往都是十分喜欢吃牛肉,往往小说中一提到吃肉,那就肯定是牛肉。那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大家仔细看过《水浒传》的话,就对一个细节特别清楚,那就是宋朝的时候,款待客人的时候,经常是杀猪宰羊,比如说当时史进拜师的时候,就是杀了一只羊来庆祝的,豹子头林冲当年被发配到沧州的时候,柴进柴大官人也是宰了一头羊来款待林冲,而当时花和尚鲁智深暴打镇关西,这个镇关西正式杀猪的一个屠户。由此可见得,宋朝人们吃猪肉和羊肉十分普遍,而当时宋朝时期的百姓,很少有吃牛肉的。

很多史书之中对于古代人吃牛肉的记载也寥寥无几,关于百姓生活的民俗,大多都是记载着吃猪肉和羊肉。主要是因为牛是古代耕作农田的重要工具,如果私自宰杀的话,可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的。而且古代的时候,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耕牛,牛可以说是古代的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古代的百姓和官府对于耕牛,可以说是爱护有加的。

而小说电影之中描绘好汉们喝酒吃肉的时候,将英雄豪杰们的使用的肉类说成了牛肉只是为了突出古人潇洒风流,性格豪爽的特点。





大爱中国书画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说明提问问题的兄弟读书非常细。

是的,《水浒传》中经常提到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这“肉”是不包括猪肉的。

不信?让我来罗列一下。

该书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王进经过史家庄,史太公提供的食物是: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后来史进拜王进为师,吩咐庄客杀一个羊。

史进与少华山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等人搞对抗,聚集周围百姓开会,让庄客拣了两头肥水牛来杀了。

史进后来和少华山一干人沆瀣一气,成了朋友,中秋月圆之夜,让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

金翠莲父女在雁门邂逅鲁达,感谢当日相救之恩,去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之类。

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回来,叫人杀羊置酒相待鲁达。

鲁达在五台山出家,偷偷下山吃肉,吃的是墙边砂锅里煮著的半只熟狗肉。他后来远赴东京相国寺,路经桃花庄,向刘太公化缘,开口索要牛肉 、狗肉。

醉闹销金帐前,刘太公让人拿来一只熟鹅,让鲁智深补充能量、增强战斗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到草料场附近的小酒店喝酒,要了一盘熟牛肉。

火烧草料场后,林冲雪夜梁山,到了朱贵店,点了生熟牛肉,肥鹅,嫩鸡。

石碣村七星聚义,吃的是新宰得的一头黄牛,一对大鸡。

武松在景阳冈吃了两斤熟牛肉,宋江在揭阳镇买了三斤熟牛肉,石秀在大名府劫法场前独自干翻了一盘牛肉。

李逵在江州浔阳江头琵琶亭酒馆吃的是鱼。

……

凡此种种,都硬生生地回避开了猪肉。

有人猜测,说《水浒传》不写猪肉,是因为作者是明朝人,而明朝皇帝姓朱,犯忌,不敢写。

这是不对的。

你看,镇关西郑屠卖的就是猪肉,操刀鬼曹正就是杀猪的屠夫。

而且,书中写杀猪的地方也不少。

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后就杀翻一口猪、一腔羊来答谢众泼皮;周通、李忠在桃花山接待鲁智深时也有杀羊宰猪;林冲火并王伦后,山寨大庆,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等等。

另外,同时代的其他小说,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吃食上问题上,都不避谈猪肉,而且以猪肉为主。

为什么独独《水浒传》闭口不谈吃猪肉之事呢?

答案就是:《水浒传》作者可能是回族人。

现在,一般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但施耐庵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搞不大清楚。

所以,鲁迅先生干脆认为世间本无施耐庵此人。

忌讳吃猪肉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

唐宋时期,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大,那些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来到中国,经过繁衍、发展,大多数人成为后来的回族。

十三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西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不断东迁,回族部越加壮大。即到了元朝时期,江南一带已经聚居有不吃猪肉的回族人了。

《水浒传》的作者,很可能是生活在江南的回族人。


覃仕勇说史


《水浒传》中的许多情节并非是故事背景宋朝时代的真实状况。

比如文中大量出现的银子的使用状况,并非就是宋朝时期的真实状况。

水浒中那些吃牛肉的好汉

而大块吃牛肉的情节也是被大量被在书中描述。从最开始的王教头私走延安府的章回里,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的教头王进便开始吃牛肉了。

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茶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太公道:“村落中无甚相待,休得见怪。”王进起身谢道:“小人母子无故相扰,此恩难报。

而后文陆续出现提到的鲁智深、林冲、石碣村七星聚会,武松、宋江、李逵、燕青等好汉更是去酒店便是要上几斤牛肉来吃。而在江州城里,李逵第一次和宋江戴宗三人吃酒时,更是只要牛肉不要羊肉。

酒保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听了,便把鱼汁擗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么!”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但并非好汉们都是爱吃羊肉的,比如呼延灼在遇到酒保就曾道“你可回一脚羊肉与我煮了”。而宋江在江州时,也是想吃个鱼辣汤的

宋朝牛肉是非官方食品

在中国的大部分历史朝代,属于农耕时代。以此为因,对于畜耕的主力牛来说,更是担当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宋朝,对于牛尤其是耕牛的管制还是挺严厉的。

在《宋会要辑稿》刑法二里便记录了不少有关对于宋朝时期耕牛有关的法度执行颁布情况。而这也恰恰说明那个时期官府对于耕牛的管制措施。

宋太宗淳化二年,宋太宗下诏:”京城先是无赖辈相聚蒱博,开柜坊,屠牛马驴狗以食,私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并令开封府严戒坊市捕之,犯者斩……。” 五年时候又下诏命“造弓弩先用牛筋……他悉以羊马筋代之……”。

而到了宋神宗景德三年,下诏给牛羊司,”畜孳乳者并放牧之”,不得宰杀。

但是到了大中符七年,情况有一些变化。勋员外郎孔宗闵上书说,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宋真宗对这个意见是准奏了。并下诏令”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此时可见对于吃牛肉的事,有所宽容了。而两年后,他又再此下诏,诏令里说,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致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断。”很显然,这是反思之前过严的禁令。

水浒时代的牛肉流通情况

虽然在北宋时期,宫廷原则上只用羊肉,猪肉,比如宋神宗时期熙宁十年,《宋会要辑稿·食货志》御厨支出"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 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各样支出是没有任何牛肉的。

但民间却不是这样的,宋徽宗时期的大观四年,枢密院的一封奏情正好分析了当时的情况。

奏文里说,当时的一头牛价格不过五六千,但是一斤牛肉却值百钱,而一头牛有三两百斤,算下来卖肉的话能卖两三万钱了,

可见牛贱肉贵,这是杀牛卖肉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因此,虽然谋利者耕牛不敢轻易屠宰,但往往会以病牛做理由。

今贪利之民计会上下,秪作病牛倒死,申官披剥。因缘屠不畏官司,肉积几案,罗列市肆。冒法而不为禁、啖食而不知忌如此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建议限定”倒死牛肉每斤价直不得过二十文。如辄敢增添者,约定刑名,其买卖人并同罪,许人告捉。“

由此可见,在宋徽宗时期,虽然说明令对于耕牛是禁止宰杀的。

即便如《宋刑统》里说的“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故杀者徒一年半“。

但是民间黑市里,因为从牛到牛肉之间的巨大利润差,还是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牛肉还是正常出现的。

这就像《宋会要辑稿·食货志》总描述的“时中使自洛回,言道逢鬻牛肉者甚众”。

结论

《水浒传》宋江等这些江湖好汉很多做的都是刀口舔血、杀人越货之事。羊肉、猪肉是在宋朝时期大量售卖官方许可的。但那些私售牛肉的店铺也大多处于偏僻之处。如文中而言,遇到黑店,吃上几斤牛肉到真不是难事的。

实际上在水浒里江州城里,宋江也是想吃些鲜鱼辣汤的,只是杀神李逵去吃牛肉时,小二的话还真是实话了,只是遇到了李逵这一亡命无赖之徒了。

酒保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听了,便把鱼汁擗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么!”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另外,当时宋朝对于耕牛仍然处于禁令状态的,作者描写梁山好汉吃牛肉的文字也恰恰凸显了他们对官府的那种反抗状态。


流光手记


谁说好汉们都大块吃牛肉的?

在中国哪个时代,牛肉都不便宜的,好不?

另外,历朝历代,私自宰耕牛,可是要定罪的。

在周朝,《曲礼》中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说法。秦朝时,官府要求所有人严禁在马牛出没的地方设置陷阱,防止牛马不小心受伤,如有违反者,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汉代的《二年律令》中的《田律》就有"杀伤马牛,与盗同法"的记载,而且不仅故意伤害牛马有罪,无意伤害也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而宋时,《宋刑统》九款·务农令 载:擅宰牛马牲畜者处人彘割舌之刑,有病无类。

意思就是说,只要牛马牲畜不是生病死的,而是被宰杀的都要被处以割舌头的刑罚。

不管在哪个酒馆,还是哪个集团,他们都不会天天吃牛肉。

哪怕是梁山,哪有那么多的牛肉供他们潇洒?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酒乃浊酒,肉,估证也是猪肉羊肉为主吧。

鲁智深为何知道镇关西此人,不就是因为此人是一个杀猪的屠夫,而鲁智深经常光顾吗?

而在武松在十字坡遇到孙二娘,以孙二娘的黑店,也没有杀牛的勇气,结果就经常杀掉过往的客商,以他们的肉当作黄牛肉、水牛肉来卖。

这是为何,如果天天吃牛肉的,肯定能分辨出牛肉与人肉的区别吧。

为什么可以成功,原因不就是当时之人,吃牛肉太少,没有分辨力吗?

所以,《水浒》不过是演义故事而已,作者为显示出好汉们的豪气,才描写让他们吃牛肉而已。


木子君的小屋


他们说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

至于说吃的是什么肉,这个具体也没有解释,估计应该也有猪肉。

为什么吃牛肉而不吃猪肉,鸡肉,鸭肉这些。

因为牛肉吃了以后人的体力比较好,而且不容易饿,也不容易长胖。

所以现在减肥的时候,好多营养师都告诉你减肥要吃牛肉,牛肉中脂肪和淀粉的含量比较少,而且吃一顿人基本上一天都不饿,进食比较少,相对来说减肥就比较快。少吃带脂肪或者含糖量高的食品。


额不当老大好多年


《水浒传》中的好汉都大块吃牛肉,为啥不吃猪羊肉呢?这个问题,并不成立。仔细看原著就会发现,好汉们也吃猪肉羊肉,甚至鸡肉鹅肉、鱼肉、蛙肉等。

首先,原文中,多次提到好汉吃猪肉羊肉。

3回:郑屠杀猪: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5回:次日,山寨里一面

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

7回: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叫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

15回: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晁盖大喜,便叫庄客宰杀猪羊,安排烧纸。

19回:且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

23回:次日起来,柴进安排席面,杀羊宰猪,管待宋江,不在话下。

32回:刘高听了这话,便叫取十瓶酒、一口猪赏了众人,不在话下。孔太公便叫杀羊宰猪,安排筵宴。

35回:一面店里杀宰猪羊,管待九个好汉。

37回:一面又着人去庄上报知,置办酒食,杀羊宰猪,整理筵宴。

39回,戴宗送信: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或鹅猪羊牛肉?

41回,梁山好汉救了宋江,到穆弘家: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44回和45回,石秀帮着杨雄老丈人杀猪卖肉,多次说到。

49回,顾大嫂分付火家,宰了一口猪,铺下数般果品按酒,排下桌子。

49回,孙立孙新乐和顾大嫂救解珍解宝:孙新宰了两个猪,一腔羊,众人尽吃了一饱。

59回,朱武等梁山救史进:朱武等三人安排下猪羊牛马,酝造下好酒等候。

73回,李逵捉鬼:李逵掇条凳子,坐在当中,并不念甚言语。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价扯将下来吃

104回,王庆和段三娘结婚:择了本月二十二日,宰羊杀猪,网鱼捕蛙,只办得大碗酒,大盘肉,请些男亲女戚喜酒,其笙箫鼓吹,洞房花烛,一概都省。

113回,李俊、童威和童猛,与费保等人结义:四个好汉见说大喜,便叫宰了一口猪,一腔羊,置酒设席,结拜李俊为兄。

其次,宋代能吃到牛肉。

尽管各个朝代都禁止盗、杀牛,但从先秦到明清,牛肉始终是餐桌上的一道菜,从来没有彻底禁止过。因为禁止杀牛,不等于吃不到牛肉。

汉代《淮南子》中,提到过许多种牛肉的烹饪方式;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贾思勰说过许多关于牛肉的美食,比如牛肉酱、牛肉脯、烤牛肉等。由此可见,尽管法律规定不准杀牛,但人们一样可以吃到牛肉。

在宋朝历史上,这种情况同样也有。

恶少无赖之人,肆凶不逞,小则赌博,大则屠牛马、销铜钱。——岳珂《桯史》

宋朝最初对禁止杀牛的规定,也没这么重,就因为杀牛卖肉者太多,所以不得不加重刑罚。既然律法都有规定,并且如此之重,可见这已经成了一种现象。

不过,若是牛因有特殊情况死了,牛肉就可以出售。《全宋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宋张咏镇守永兴时,当地有人因积怨割了人家的牛舌头。后来这家人就上报张咏,张咏同意之后,这家人就杀牛卖肉了。

这种案例,让很多人看到了空子。于是,有些人就故意投毒或者用别的手段,杀死别人家的牛。

《五牛图》局部

婺源奸民以屠牛为业者,或能用药毒牛,但慢火焚乌头汁,济以他药,浸铁针长三寸余,插于牛胁皮中,不经日必死,则唤之使宰剥,肉既非带疫,人食之无害,谓为良杀,厥价差高。——《夷坚乙志》

因为投毒杀牛,很可能会让人也中毒,引起官府重视。所以,有人就发明了“良杀”,这样的牛肉不会有疾疫危险,算是当时偷偷杀牛的人中,很有良心的了。

还有一种情况,贿赂里正,也可以卖牛肉。因为里正虽然只算是小小的村长,但却直接和官府联系。屠户要买牛肉,就要先跟里正打招呼,否则就要承担买卖牛肉的罪名。

水浒中,史太公给王进的饭菜中就有牛肉,史太公正是里正。对他而言,弄点儿牛肉完全是小菜一碟。水浒中的太公,基本都是一庄之庄主,家大业大,庄院中牛羊成群,猪马无数,他们杀牛吃肉是很简单的事情。

从这些这些例子中,都可以看到,在宋代吃牛肉并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当时吃牛肉之多,官府、朝廷根本禁不住,他们能做的,只有从法律和思想上来尽可能地阻止人们吃牛肉。

思想方面,主要是宣传“杀牛、吃牛肉会得到报应”的论调。这在洪迈的《夷坚志》中,再常见不过。

《夷坚丁志》记载,有位姓郑的书生,在上元节时到朋友家做客,结果吃了牛肉干后,回到家里就殴打老婆,最后老婆削发为尼,他自己出家为僧,最后病死;《夷坚甲志》中,董白额以杀牛卖牛肉为业,后来死的时候,跟被他杀死的牛一样;《夷坚乙志》里,周阶十分喜欢吃牛肉,结果有一次做噩梦后,就中了恶疾,他于是发誓不再吃牛肉,还劝人别杀牛吃牛,他的病也因此痊愈了。

同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完全可以说明,当时吃牛肉之多,不计其数。以至于,有些人靠杀牛卖肉为职业,还因此发财。甚至连军队中,犒赏士兵都会用牛肉。

水浒中,林冲、鲁智深等人都喜欢吃牛肉,他们很可能在军中就常吃牛肉,所以到了酒店也要首选牛肉吃。

为何水浒中好汉喜欢吃牛肉

好汉们和老百姓喜欢吃牛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牛肉便宜。

牛肉明明被禁,为何还便宜呢?你没看错,牛肉确实便宜。《夷坚志》中记载了,当时羊肉一斤要九百钱,而中等的牛也不过是八百钱,两者悬殊之大,可见一般。

其实直到元明清时期,牛肉也很便宜,因为牛肉脂肪少,没有猪肉解馋。所以后来猪肉都很贵,牛肉依然很便宜。

元末明初,有个人叫孔齐,他想买点儿肉解馋。结果猪肉太贵,买不起,只好买点牛肉来打打牙祭。对了,他家有祖训,不准吃牛肉,可他实在没钱买猪肉,所以吃完牛肉后,还跟母亲的亡灵忏悔。(这一点,参考李开周的《食在宋朝》)

当然,水浒中,好汉们虽然生活在北宋末,但由于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所以他很可能是把自己年代的生活情况,写到了好汉们的身上。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蓄养的牛羊极多,他们也吃牛肉,元朝人吃牛肉又比宋朝人更容易了。

不管是宋还是元,好汉们想吃牛肉都是可能的,因为牛肉便宜,符合他们的身份,毕竟好汉们多是没钱的人,这也符合历史上的情况。所以,说好汉们吃牛肉是代表反抗精神,恐怕是一种美好的解读。


自说文史


扯淡的你也信?那是小说而已!

冷兵器时代那会,不舍得吃牛马羊肉的,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的。牛要耕田产奶,马要打仗拉车,羊至少还有毛。相比之下,🐷没啥卵用,只有拿来吃了!

这也是咱中国为啥是猪肉进口和消费大国的原因。传统美德啊![呲牙][呲牙]


七龙珠1983


这个问题很有趣。

打个比方,现代很多玛丽苏或杰克苏小说里,动不动就是82年的拉菲、限量版的迈巴赫、家产几十亿、来往的都是达官贵人,主角如果是男的,肯定帅气无比,一堆红颜知己哭着喊着嫁给他;主角如果是女的,必然倾城美貌,凡是出现的男人基本都要爱上她。

明明是很脑残的情节,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一方面满足自己,另一方面满足读者。因为现实中没有,大家都很向往。

(《水浒传》吃饭花絮)

《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大块吃牛肉,大碗喝酒也是一样的意思。牛肉不只是贵的问题,而是很多时候有价无市,普通小老百姓一年难得吃上几回牛肉,在书里找找感觉。

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农业所占的比重更大。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牛的地位非常高,很多朝代是禁止杀牛的。也就是说,哪怕这头牛是你从小养到大的,你有卖的权利,但没有杀的权利。

那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牛肉呢?牛老死或者摔死、出其它意外,那行,先找官府来验看,官府验看无误,确定这头牛的死亡和你没关系,你才能琢磨吃牛的事儿;还有一种情况,牛已经老得不能耕地了,还是得请官府来查验,同意之后才能动刀,有些朝代还得上杀牛税。

如果擅自杀了会怎样呢?那就犯法了。

(鲁智深吃饭)

《礼记》中有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诸侯都不能杀,平民百姓更别说了;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时加重为三年。

这还算比较轻的了,有些朝代擅自杀牛是重罪,有可能被砍头。为口吃的搭上性命不值得。

况且,古代畜牧业不发达,没有肉牛,牛都是农家养来耕田种地的,是一户人家最重要的劳动力,不到最绝望的时候,别说杀牛吃肉了,卖都舍不得。

因而,古代的牛肉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有专门的牛肉馆,古时开一个试试?官府第一个就要来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来自附近,哪能那么凑巧天天死牛?如果来自远方,怎么储藏运输?来源说不明白,牛肉没法卖。

(武松吃饭)

古代的读书人,想得一门好亲事的爱看“官家小姐爱上穷书生”,功名心强一点的爱看“穷书生得了大官的提携”,热血一点的爱看“好汉们吃牛肉、喝好酒,洒脱仗义,行走江湖名扬四海。”

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里满足了大家的想像(《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参与纂修),人物刻画丰满,情节引人入胜,代入感极强,读者们情不自禁的身临其境,和好汉们一起吃上了香喷喷的牛肉。

但是,正如天天吃牛肉是假的,《水浒传》里的108将也不全是英雄,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可称好汉,宋江是官迷,其他很多兄弟是顺风草,还有一些是真正的土匪强盗,贪财好色,恃强凌弱。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一个学者说宋朝杀耕牛是违法的,吃牛肉更是无稽之谈!梁山人进了酒馆上来就说来两斤牛肉,那是因为梁山好汉几乎都是杀人犯,很多人身上都背负几条人命,进的很多店都是黑店!法外狂徒,死都不怕,还怕那几斤牛肉惹出的官司?《水浒传》本身就是一个民间故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