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为什么唐僧不相信孙悟空,而相信猪八戒?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西游记中唐僧执意要赶孙悟空走,真的是因为他不信任孙悟空,而信任猪八戒吗?

一、

相信小时候的我们每每看到这一集,都恨唐僧恨得牙根痒痒,尤其是孙悟空四面八方拜唐僧为师父,可是唐僧仍然不理的样子,心理素质弱一点的,估计都开始哭泣了。

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对唐僧跟孙悟空的感情变化缺少必要的铺垫,但在《西游记》原著中就不同了,作者对孙悟空跟唐僧感情的变化描写的很细腻:

在孙悟空刚从五行山出来的时候,俩人是越看越喜欢,孙悟空给唐僧牵马,唐僧送孙悟空衣服。这种关系直到孙悟空扫除六根时戛然而止,并最终在被戴上了紧箍儿后爆发。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一开始你很依赖某人,那么自然会表现的很亲近,但如果你手中有了某种权力,往往就会把权力发挥到极致。不要觉得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后就心服口服了,当然不是,他一点都不服气,尤其是唐僧在他面前表现出多种缺点之后。

等到了乌巢禅师那里之后,阐师告诉唐僧,真正主导取经路线的其实是孙悟空!毕竟乌巢禅师传授了唐僧一部心经,唐僧也就半信半疑地继续往西走,与此同时孙悟空却得意起来。

于是就出现了四圣试禅心时的故意不作为,到了五庄观时的隐瞒唐僧偷人参果,再到了白虎岭时一再违背唐僧意思打杀一家三口,这才导致了唐僧的集中发作。

只因为前面受限于徒弟不多,比如观音院的时候,虽然痛恨孙悟空的爱慕虚荣,但毕竟只有他可以依赖,也就只得纵容他胡作非为,毁了观音菩萨的观音禅院。

更重要的是,孙悟空太不把师父放在眼中,明知道四圣试禅心是一个坑,可是仍然看着师父往里跳。明知道师父也怕死,却偷了三颗人参果,偏偏没有想过给师父也来颗,若不是后来镇元子又打下十颗宴请众人,唐僧得恨死孙悟空。

再到后来孙悟空跟镇元子结拜兄弟,真不知道他把师父放在什么位置?

这次到了白虎岭,唐僧让孙悟空去化化缘:

“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

二、

孙悟空笑脸相迎,说着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没地方去化斋啊,结果唐僧就发飙了:

“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

本来孙悟空说的是现实环境不适合化缘,可惜唐僧却叽里咕噜把孙悟空老底都抖搂出来了,还当着猪八戒和沙和尚的面。如果一个人总在强调我对你有恩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恩情也基本快消耗殆尽了。

也就是在唐僧这边,孙悟空已经很不讨喜了,可是赶走孙悟空的时候,猪八戒也是恶语相加,难道孙悟空连猪八戒也得罪了?

先不说收猪八戒的时候一顿好打,后来取经路上也没少挖苦人家,甚至猪八戒挑担子抱怨了两句累,孙悟空上来就是一顿数落:

“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其实孙悟空就是强势型人格,猪八戒好歹是你的师弟,一路来也一直是他在挑担子,饿的走不动了也属自然。可惜你动不动就要抡棍子,也忒不讲道理了,猪八戒碍于实力差距,没脾气,可是一旦找到机会,怎么可能不落井下石?

本来在乌巢禅师那,猪八戒还想扳回一局,提到乌巢禅师还找我当徒弟呢,只是我没答应,可惜乌巢禅师后来却说取经路的方向由老石猴指引,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再到五庄观,好歹猪八戒还曾经是天蓬元帅,可惜却只能绑在这里,眼睁睁地看着孙悟空到处找救兵,最后结拜也没自己的份,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这种心态,这就是千年老二心态,只要老大在,老二永远没有出头之地。想我杨角风也是做出了一番事业,可是一旦回老家,永远是缩在大哥背后的二弟,即使挨家挨户拜年串门,主人永远是握着大哥的手嘘寒问暖,从来不会绕过他跟我握手,这就是千年老二心态。

所以不要被猪八戒骗了,他会不知道一家三口是白骨精变得?那真是太小瞧这个猪八戒了,荒郊野林中蹦出一个美女,还热心的招呼猪八戒来吃东西,说她是凡人家的女子,骗鬼呢?

三、

猪八戒心中是最明白的,取经项目是三界大项目,天庭和灵山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少一个孙悟空根本不碍事。大家都是活了多少年的老神仙了,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不知道,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在这一点上,我天蓬元帅可比你这只小猴子明白的多。

而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唐僧也变聪明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次真正的危机是靠孙悟空解决的:

白马被吃,唐僧哭的稀里哗啦,最后还不是观音菩萨亲自过来收了白龙马?

观音院那里,孙悟空两次跑去跟黑熊精打架,还不都是败下阵来,第三次还是靠观音菩萨才收回了袈裟。

黄风大王那里,靠的是灵吉菩萨才过关;流沙河又是靠的观音菩萨;四圣试禅心更是几个菩萨联合黎山老母过来视察呢;再到五庄观,还是观音菩萨前来相救……

另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唐僧已经吃了人参果,根本不用担心寿命问题了:

“那大仙十分欢喜……把果子敲下十个……此时菩萨与三老各吃了一个,唐僧始知是仙家宝贝,也吃了一个……”

再加上之前孙悟空有骂唐僧怂包、有捣马屁股让唐僧害怕、有发现美女是菩萨不告诉、有偷吃人参果不给师父……种种黑账冒上心头,新恨旧恨一起发,开始没事找事,故意找孙悟空毛病。

这次让孙悟空去化缘,孙悟空只是提出了自己合理的意见,结果就被唐僧大骂特骂:

三藏心中不快,口中骂道:“你这猴子!……(巴拉巴拉一大堆)”行者道“弟子……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怎么得上雷音?”

孙悟空还能说什么?雷音寺都搬出来压孙悟空了,再多说一句话,估计紧箍咒都开始念上了,没办法,只能去化缘。

不要觉得孙悟空也是心甘情愿去的,他其实是心不甘情不愿,也知道毛病出在哪里:这个唐僧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谎话连篇,害我戴上紧箍;在五庄观逃跑也是毛病多,一会儿饿一会儿困,这又不是大唐;你唐僧都吃了人参果了,还取个毛的经,真以为经书能超度亡灵啊?超度亡灵那是阎王以及他上面的神仙说的算,跟经书没关系。

四、

但抱怨归抱怨,孙悟空还不至于丧失理性,毕竟取经项目还在进行中,唐僧还是名义上的取经头领,自己虽然被乌巢禅师任命为指路人,但只能算个先锋,领导还是唐僧。

而孙悟空前脚刚走,白骨精就变化成一个美女过来了,猪八戒一对上眼就不得了: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

等孙悟空回来后,直接就是一打白骨精,二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甚至还刻意挖苦唐僧: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孙悟空此言,就等于狠狠打了唐僧一巴掌,换谁谁不恨?

所以,三打白骨精后:

“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这就是大唐高僧啊,这就是满嘴慈悲胸怀的唐僧啊,他为了解恨,足足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要知道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可是叫出了山神和土地:

“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可惜,唐僧根本不听孙悟空的解释,更不会见什么土地和山神,连孙悟空讲的保护他的话也不听: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唐僧真以为吃了人参果之后,就长生不死啦?长生不老可不是长生不死哦,阎王想让你三更死,绝不会让你活到四更,可惜唐僧根本不管那一套,只想让孙悟空滚蛋!

而孙悟空走的时候,只跟沙和尚嘱咐了一句好好照顾师父,根本没理一直拱火的猪八戒,可是他怎么就不琢磨一下,沙和尚可曾替他说过一句好话?

而这一切行为均发生在,吃了人参果之后,显然,这个人参果是有副作用的,比如清风明月吃了后,就对唐僧师徒恶语相加,激怒了孙悟空;比如唐僧师徒吃了后,唐僧跟孙悟空对着干,猪八戒和沙和尚又不作为;甚至连观音菩萨和南极寿星的恶都激发出来了,这或许就是人参果为什么不受待见的原因吧!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真实原因可能跟大家想的有点出入。原因是:唐僧很早就对孙悟空不满了!

三打白骨精之前的事件是什么?是四圣试禅心。四圣试禅心为了什么?怕唐僧有色心破色戒?不是的,是怕唐僧思凡不肯西去取经了,那么菩萨们的计划就泡汤了。

取经路上有很多困难险阻,妖魔鬼怪挡道,那是外因,人力可以克服;唐僧要是自己不想去了,那就是内因,这就很难解决了。

当时唐僧表现如何?磨磨唧唧既不拒绝也没答应,其实他心里还是想的,只是心有顾虑,也不怎么拉的下脸。于是用试探的语气让几个徒弟留下,让他们先去试试。

结果悟空的反应是“自小不知道干那事”,并且把事情推给了八戒。说句老实话,猴群里只有猴王才有交配权,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还不都是他的种?这个时候装起傻来了。而且这是什么性质?这是领导交给你任务你不去办,把事情推给了别人。

还是八戒讨人喜欢,自告奋勇的当起了敢死队,最后也替唐僧挡了一枪。所以后来唐僧一直很喜欢八戒,就算他犯点小错也会袒护他,这就是原因。

八戒本身就是个大色狼,还需要试他干嘛?唐僧虽然没被试出来,但是看得出也是有那方面意思的,就给个无声警告,这就叫杀猪儆唐。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菩萨狠狠的教训了八戒一顿,并且警告了唐僧:小心点!你在干什么我们都看着呢。

而且最恶劣的是,猴崽子居然早就知道那四个人是菩萨,也不提醒唐僧一下。唐僧心里就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了,这是猴子诚心要看他出丑啊。

所以后来唐僧动不动就要赶孙悟空走,因为他早就看猴子不顺眼了,白骨精事件和山贼事件只是找到了茬而已。


wu人的演奏


其实最先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非常愤愤不平,唐僧为什么就是不相信孙悟空呢?我又气又急,长大了后再去仔细分析,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写这一章的时候,是在告诉世人:为什么真相反而人们不愿意去相信,而只相信自己所认为美好的东西,但这个你所看到的美好 往往 很可能 就是一个 “陷井”。在《西游记》里,孙悟容是一个敢说真话,敢大闹天宫的人,而猪八戒却是个更注重自己享受的人,所以在三打白骨精里猪八戒显然是被美色迷惑,他不但愿意相信白骨精化成的美女子是个好人,还渴望得到她。所以他特别反感孙悟空的搅和。于是他在唐僧耳边说孙悟空打死了那个善良女子,让唐僧相信自己,而真正除害的孙悟空却成了残害妇幼的凶手。纵观我们现实社会,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吹牛拍马屁的人反而得到领导的赏识,而说真话的人,领导却不那么喜欢 。

所以在《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为什么唐僧不相信孙悟空,而相信猪八戒,这是作者希望在他的作品中向世上反馈这样的一个信息:你所看到的美好并不一定是美好,很可能是一个陷井,在你身边 说你不爱听的话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坏人。


启禾妈妈


唐僧师徒取经,途径白虎岭,这里却是凶险异常住着尸魔白骨精,白骨精早就对唐僧肉垂涎三尺,于是想方设法杀死唐僧。他首先变化成村姑,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后来又变化成村姑的母亲和父亲,也都被孙悟空识破,不由分说一一将他们打死,而白骨精则利用了分尸术,前两次都逃脱了,只是最后被打死,但此时唐僧已经火冒三丈,再也无法容忍孙悟空的鲁莽行为,唐僧肉眼凡胎,自然不认得妖精,于是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走。唐僧究竟为何不相信孙悟空?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孙悟空不由分说,就将白骨精打死,没有经过唐僧同意,更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打死的就是妖怪。不得不说,唐僧是个大善人,不愿杀生,孙悟空虽然看透白骨精,但他并没有说服唐僧,并且在唐僧不认可的情况下将白骨精打死,最主要是,最终白骨精还是逃脱,留下的只是一具真人的尸体,唐僧可以相信悟空一次,但第二次,二三次呢?于是唐僧发了善念,怀疑孙悟空,怀恨在心,最主要是悟空有杀人前科,唐僧困难时,孙悟空就杀了许多强盗,当时唐僧也想把悟空赶走,只是观音前来说服了唐僧,并赐给他紧箍咒。

其次猪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也矢口否认是妖怪。猪八戒可以说也没有太大的本事,没有洞察妖怪的能力,他即好色,又爱吃,悟空打死村姑,猪八戒就觉得很可惜,当时八戒肚子又饿,因此便说了很多悟空打死的不是妖怪的话!唐僧本来半信半疑,加上八戒挑拨离间,唐僧最终也相信悟空打死的不是妖怪,因此才狠心将悟空赶走。


西游取经传


猪八戒喜欢美女,唐僧不相信美女是妖怪,三打白骨精中的三打,表明白骨精是小三,唐僧比较重感情,女施主送吃喝,动心了

唐僧八戒都有俗心,悟空属于石猴,没有感情,悟空跟着唐僧打工,总是和唐僧较劲,信悟空那是不可能的,唐僧感觉取经团队有没有他一样,


笑对农哥




所以采信听谏与人时正中了八戒,嫉能妒贤,溜顺拍马,顺情说好话,挤兑大师兄,为既得利益不惜出卖公司利益〈整体〉意志薄弱,无德无能这么一人,



足见“唐唐”不擅管理,不知人善任,认人为亲,降魔捉妖技能小白愚盲,险些铸成大错,猴哥儿威武,威风堂堂,取经一路如没悟空,一切皆为空,观世音超然超俗,秒透茫茫乾坤。



滕光杰



影视快车道


因为唐僧和猪八戒是一类人,别看唐僧表面向佛,其实内心也渴望爱情,他看到白骨精,就就感觉到自己的春天来了,可惜还没来得及深入,就被猴哥给干掉了,你想想自己相中的女人,被当面搞死,即使唐僧不说恨猴哥入骨,也不会给猴哥好脸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