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有大口径机枪吗?

哼哈321


有,但开发目的并不是用在地面上,而是在天上。

大口径机枪我们一般都指口径在10mm-20mm之间的自动武器。当时的话毛子的DShk和美帝的M2算是最有名而且普遍的两位。

我们可以想,这种口径的重机枪是为了啥?因为一战那会,各国都看到大量的装甲车辆以及飞机的使用。而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对这些玩意效果很差。


德国当时自然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在一战后期,他们也开发了一款名为MG18 tuf的13mm口径重机枪

只不过战败之后,机枪的研究就被限制了。旧的项目不能用了,而且德国人也感觉未来装甲车辆的皮一定是越来越厚的。于是,实际由莱茵金属控股的瑞士索罗图恩公司开始秘密开发20mm炮。

当时还名为20mm C / 30,结果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这种武器被证明有效击穿装甲车,甚至是当时的脆皮坦克。因此后来德棍干脆就把这种小口径炮叫2cm Flak 30/38 、混入机动化步兵,作为防空、反装甲、兼压制地面部队用。


另外来说,德军的MG34/42这种通用机枪用密集射速向上兼容了重机枪的职责,而Flak 30则用更猛的威力向下兼容了重机枪的职责。德国人就自然不需要再弄一种弹药了,毕竟对后勤来说,弹药种类越少越好。

不过也不是说德棍就没有10-20mm之间的口径了,MG131;MG151/15这两一个13mm,一个15mm。本来是设计用在飞机上的,但是到战争后期,也有少量用在地面。只是不常见。


疯狗的轻武



“一战”德国马克沁MG08重机枪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军工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其中就包括大口径机枪。“一战”时,德国的机枪战术给协约国留下深刻印象。在防御阵地相距500-1000米距离上分别设置两挺MG08水冷型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这一战术颇为合理和有效,给协约国军队造成极大杀伤。1916年7月1月索姆河战役中,一天之内共有5.7万名英法联军士兵倒在了MG08机枪下,足见其威力之恐怖……因此,协约国对于战败的普鲁士军事机器通过《凡尔赛条约》尽力束缚其手脚,限制其发展,而大口径机枪就在限制之列。德国不许生产!

MG34型通用机枪(注意:枪管为圆管)

大口径机枪是指机枪口径大于12毫米的机枪。这种枪械可以用来反步兵、车辆、以及轻装甲目标。可谓战场利器。随着希特勒上台纳粹德国的崛起,德国军工产业得到极大发展。自1935年起,一种中口径机关枪MG34开始大量装备部队。MG34的机枪口径为7.92毫米,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尤其适合作为车载武器装在各种车辆上。整个二战中,德军的Ⅲ型坦克、Ⅳ型坦克、豹式、虎式、坦克歼击车、武装半履带装甲车均装设有这种机枪。但该枪又有加工复杂、相对较重、制造成本高和作战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



MG42型通用机枪(注意:枪管为方管)

这就衍生出后来的“希特勒电锯”——MG42型通用机枪。MG42重量比较轻,便于步兵携带。射速比MG34更快,关键具备很好的战场适应性。无论是北非炎热风沙的环境,还是俄罗斯的严冬都能够可靠工作。这种可靠性对于武器来讲十分重要。另外MG42大量采用冲压部件,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量成倍增长。在整个“二战”中,MG34和MG42大量装备部队。并受到基层士兵的普遍欢迎。



MG131型大口径航空机枪

MG131型13毫米大口径机枪是德国1938年研制,1940到1945年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款机枪。由于希特勒1935年宣布《凡尔赛条约》作废,因此这种口径的机枪研发和生产并不受限制,该枪主要装备空军部队,二战后期德军著名的bf109型战斗机大部分换装这种机枪,其陆军型号也少量装备部队。



机载武器MG151型20mm机关炮

MG151型20毫米机关炮是二战以前德国重点发展的武器。它具有结构紧凑。工作起来非常可靠,是德国军工的又一款优异产品。这款武器用于早期生产的著名的bf109战斗机,作为机载机炮。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国在二战前与战争中生产出口径、型号、种类齐全,适合陆军、空军使用的各种类型速射武器。


斯图嘉特


回答这个问题借用几张二战题材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剧照,这电影大部分人都看过,会对德军机枪的认识更加直观一些,这张图片就是“米勒上尉”率领连队登陆“奥马哈海滩”的情景,岸上碉堡内德军的“希特勒电锯”(MG42)不断的发出“撕扯油布的声音”,大批的美军登陆部队被机枪击中分分倒毙!

二战期间德军大量使用的机枪就两种:MG34和MG42,后者是前者的改进型,这主要原因是一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允许拥有机枪……德国只得变相的研制了MG34这样的“通用机枪”……MG34/42发射7.92㎜弹,并且射速“奇高”!不论是威力、精确性、射速、枪械可维护性…都要好于苏军老式的M1930马克沁和美军的M1919机枪,与美/苏机枪对阵缕占上风!也让初上战场的美国兵吃尽了苦头。
图片里MG42三脚架射击状态,“找人小分队”里的军医就是被它打断了脊骨而阵亡的……实际上6月6日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一个叫:塞弗罗的德军隐蔽躲藏在WN62碉堡里,使用一挺MG42疯狂的对着拥堵在登陆场的盟军士兵扫射了9个小时,直到机枪最后自燃报废…事后盟军统计最保守的死伤人数为2000人!塞弗罗也因此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总之,MG34/42在东西两线战场对于苏军和英美步兵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只要听到“撕扯油布”的声音都会心惊肉跳。但是!MG34/42毕竟是中型口径机枪,与美军的M2重机枪和苏军“德仕卡”38重机枪的12.7㎜相比完全处于劣势地位,毕竟口径在哪摆着呢。
那么,德军有12.7㎜口径的机枪与美苏重机枪抗衡吗?这还真没有,不过德军有一种MG151型的重机枪,口径为15㎜(发射15㎜×96弹),这个枪原来是航空机枪,重量达38㎏,这个重量安装在飞机上不是问题,要是人去背扛可就要命了!大口径机枪要求射击稳定,必须要使用重型枪械射击稳定架,15㎜的重机枪其枪架至少在40㎏以上!这还未包括携带弹药弹药的重量、备用枪管……二战时期的德军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是全机械化或者摩托化机动,而是连排分队还有骡马大量的存在!MG151这样大的重量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德军部队里极少的装备该枪。




这三张图片就是影片最后桥段差点全歼美军的FLAK38型20㎜高炮,它已经不是大口径重机枪的概念了,但在实际战场应用当中该炮经常平射对地面目标射击,效果要大大好于美军的M2重机枪!FLAK38高炮是世界名炮,德军三种主力高炮之一,虽然名声没有88㎜高炮那么响亮,但同样是盟军的噩梦,在东线战场的几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军一线部队使用它给苏军步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FLAK38炮可以单管、双管、四管使用,可以牵引也可以安装在半履带车上成为自行高炮,既可以防空也可以平射打击地面轻目标、普通楼房建筑……等目标,至于很直观知道它是威力看电影《浴血华沙》就知道了,躲在楼房墙后面的起义女战士被它一炮就打死了!

总的来说德军在二战期间单兵武器划分不算很细,营连分队仅MG34/42一种机枪,没有美军M1919型7.62机枪和M2重机枪这样的火力层次划分,不过当时欧洲军队都是这样,而德军的通用机枪完全可以压制英军的“布伦”和捷克轻机枪,与苏军对打也不落下风甚至由于通用机枪机动性,好口径大一点点,压制了DB27(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M1930重机枪。但是,德军缺乏大口径机枪却是事实,FLAK38是师属装备,不好轻易的下方到营连级单位,这就造成了德军营连分队的火力易被美/苏更大口径的机枪压制,虽然有迫击炮但时效性肯定没有大口径机枪好!德军二战期间几乎没有12.7㎜左右的大口径机枪也是军迷们讨论话题的憾事儿!


皇家橡树1972


二战中人们对德国机枪最为熟知的就是MG34/42机枪了,很多人认为德国没有像美国M2那样的大口径机枪,但是实际上,德国也是有大口径机枪的,但是装备量确实不如美国M2等装备的多。


比如13毫米的MG131机枪,虽然13毫米的口径看似要比美军的M2机枪的12.7毫米更强,但是实际上,由于这种枪弹装药不足等问题,实际效果是不如美国的同类型子弹的,动能仅为其一半左右。但是这种弹药并不是一无是处,由于子弹比较特殊,所以MG131机枪的射速、重量等都要比美国M3航空机枪(M2的飞机用版本)优秀,比如后期改进型的ME109G型,就装备有两门13毫米机枪,在较近距离上火力也是不俗的。

再比如说MG151航空机枪,其使用的是15X96毫米弹药,但是主要用于战机装备,很少给地面部队使用。而且这种弹药装药更足,因此弹道要比MG131平直,瞄准起来更加容易,同时杀伤力也更大,对于一些轻型坦克等目标能轻易击穿。后来德国在此基础上,改进出了更加著名的MG151/20航炮,火力更猛。

而除此之外德军就没有大口径机枪了,因为超过20毫米已经属于机关炮了。而且这些大口径机枪陆军等部队往往是得不到的,其最常用的还是MG34/42机枪。


一号机密


由于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不能装备重型机枪,所以德国人搞出了mg34/42两型通用机枪装备了陆军,成了盟军士兵的恶梦。

但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陆军并未装备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径机枪,但为了提高反装甲及防空能力,德军陆军配备了火力强大的20毫米机管炮。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游击队长老虎就单人操作那门20毫米机关炮,凭借强大的火力,阻拦了德军装甲战车和步兵的进攻,自身则全身而退。

但德国空军ju88、bf109、me410等战机却装载了mg131航空机枪,该枪系临战前夕研制,40年才开始装备空军,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该枪既可作固定机枪,也可当活动机枪,还可改装为双座并列机枪,有效射程1800米,优点是份量轻,全枪尚不足17公斤,但却也存在弹丸太轻的问题,导致13毫米弹丸动能不及美系12.7毫米弹丸。


其实,二战防空主要靠截击机和高射炮,譬如苏联37毫米炮、德国20毫米、37毫米和88毫米高炮,机枪射高真的很有限,极难打下飞行中的战机。

2018年2月28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德国从整个二战开始到结束最主力的两种机枪就是MG34和MG42机枪,这两种机枪都是采用7.92毫米枪弹,跟美国12.7口径比起来算不上大口径。但是这不能降低一点德国机枪的位置!

上图为德国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射速达到每分钟1200发到1500发,机枪手稍微动一下扳机十几发子弹就飞出去了,如果一直扣住扳机那真根泼子弹雨一样了,MG42与88炮把踏上欧洲大陆自信满满的美国大兵搞得士气低下,无心恋战,也成为了盟军士兵的噩梦。横扫太平洋战场的谢尔曼坦克在88炮面前成了谢馒头,MG42换枪管连五秒都用不了,持续射击作战能力一点不必水冷机枪低。总而言之MG42在二战来说那绝对可以排在第一把交椅!我想这个答案广大军迷还比较满意吧。


军武先锋队


有,但是很少,在德军中的地位完全不如像美国的M2重机枪或者苏联DSHK重机枪那样。

德国的机枪发展目标就是作为步兵班组的火力核心,强调强火力,而且需要易于步兵携带和使用,同时能够满足车辆等载具的作战需要,所以才会出现MG34、MG42这样的通用机枪。当时虽然大口径重机枪已经出现,但是主要是用于防空作战的,不过当时战机防护薄弱,常规的机枪已经够用,所以德军在大口径机枪上没有下多大力气,不过也是有的。

MG131机枪。该枪使用的是13毫米机枪弹,但是虽然口径大,可是装药量太少,导致弹道弯曲,一旦距离较远就会很难有效命中目标,所以实际性能不佳。而且这种机枪主要装备给战机使用,很少装备陆军部队。

MG151机枪。这是一款15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后来还研发出了更著名的MG151/20式20毫米机炮。MG151机枪的性能要比MG131好得多,但是同样也是主要用于战机使用,鲜有装备陆军使用的。

ZB60机枪。这是捷克研发的一款15毫米重机枪,德国占领捷克后便继续生产这种武器,不过该枪主要是党卫军部队装备使用,而且由于体积巨大,更多的是作为反轻装甲车辆武器使用的。


前沿阵地


大口径机枪一般是指口径为12毫米以上的机枪,也被称为重型机枪。主要用于攻击地面轻装甲和火力点,也可用于射击空中目标。



MG131大口径机枪就是由德国莱茵公司在1938年研制和生产的一款重型机枪,该机枪全重16.6千克,有效射程1800米。二战时期曾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空军的多种飞机上。该枪即可以作为固定机枪使用,也可以作为活动机枪使用,还可改装为双座并列机枪。



二战时期,德国真正闻名于世的机枪是的MG—42通用机枪,它是盟军士兵战场上的噩梦。该机枪配有两个脚架,如用二脚架,配备75发弹鼓,可作为轻机枪供单兵使用。如用三脚架,配备300发弹箱,可作为重机枪使用。安装在装甲车或坦克车上,就是车载机枪。


其最大特点是不同于以往重机枪采用水冷降温,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风冷方式降温,通过快速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野草鲜花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

  1 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

  2 德国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英法日比)过分

  3 德国受军备限制

  4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赔款。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5 刺激了德国国内的民族激进意识的膨胀,为军国主义的滋长埋下了种子,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一下第三点:德国所受的军备限制,也是针对题主所问。

1,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2,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3,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
4,不得组织空军。
5,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6,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7,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8,规定战败国德国不能生产重机枪。但是其他国家却纷纷仿效德国,研制、发展重机枪。


注意第八点条约规定战败国德国不能生产重机枪!!!

大口径机枪不方便轻步兵携带,对于惯用机动作战的部队,装备大口径机枪是要权衡再三的。 不要说摩托化部队就没问题, 车辆是用来战略输送的,到了局部战场,步兵还是要下车作战,又不可能开着卡车上去交战,这些车辆运输的大口径机枪就还得靠人力搬运到战场架设,依旧没克服其重量的问题。 除非是机械化部队,可以把这些大口径机枪直接安装在装甲车或者半履带车上伴随步兵作战,但那样的部队二战时又不多,何况德军的机械化步兵有装载20毫米高射炮的半履带车和装甲车,完全就起到了大口径机枪的作用啊,德军的20毫米高炮反轻甲不要太牛啊!


最后,如果你喜欢本人的问答,并想看更多问题的回答,以提升自己对未知知识的思考角度,欢迎关注本人,一定不负期望,也欢迎关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号“今日娱乐搞笑”每日发表一些搞笑视频和文章与君分享快乐,喜欢就关注我吧~


历史上的那年今曰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M2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可谓是大出风头,苏联的DShK高射机枪也不甘落后。而反观其他国家,似乎鲜有类似口径的武器装备。但实际上,二战各国基本上都有类似口径的武器。而以武器装备精良著称的德国,其设计生产的大口径机枪,威力在同类武器中却是最小的——这就是MG131航空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上往往只有一两挺7.62毫米左右口径的机枪,甚至是根本没有机枪!而在二战前,德国空军的战斗机也还维持着这一武装。但二战爆发,德国空军发现自己的战斗机火力已经开始落伍了,于是便开始想尽办法在机身上加装口径更大,威力更强的新武器,MG131就是这样诞生的。MG131航空机枪是莱茵金属公司在1938年开始研发,1940年量产的大口径航空机枪,其发射13×64毫米机枪弹,是德国空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主力机枪之一。日本海军的二式重机枪即为MG131的仿制型号。由于MG131的枪身尺寸较小,因此能安装在原本安装7.62毫米机枪的位置,这对于机身空间紧凑的德国Bf-109战斗机意义是相当大的。虽然MG131的威力远不如美国M2重机枪,但却比7.92毫米的MG17机枪威力大得多。不过由于其体积还是较大,Bf-109安装MG131后,原本平滑的机身多出了两个“鼓包”,破坏了气动能力,对飞机的速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用更大的武器威力换取这一点速度上的变化,还是相当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