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也讓顧客並不覺得貴,焦耳外賣都做了什麼?

2015年,外賣時代拉開序幕,各大平臺燒了百億美金,塑造了國人的外賣習慣,開啟了2000億的外賣市場。焦耳川式快餐是進入這個領域掘金的第一批人。那時候,它還叫焦耳外賣。那麼它是如何找到外賣賺錢的那把“鑰匙”的?

從“漲價”開始,提高產品品質,提高客單價

“發展最快的時候,焦耳50多家門店單日銷量2萬多單,但最後一算還是虧錢的。”焦耳川式快餐創始人夏鑫說。

那時,焦耳外賣站在風口上,正以極快的速度跑馬圈地。“2個人開始創業第一家門店,半年就到100人,最快的時候一個月開七八家店”。然而,急速擴張對管理提出巨大挑戰,夏鑫坦言:“真的很難管,連賬都算不清楚。”

以當時的知春路店為例,單平臺月銷1萬單,一個月才賺1萬多塊,相當於一單隻賺幾毛錢。“單量高卻不賺錢,員工也非常疲憊,我知道是不對的。 而且焦耳的定位一直是一箇中高端的品牌。”

於是,從2016年初,焦耳把產品價格整體漲了2塊錢,並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八毛一塊”地小幅度漲價很多次。到現在,已經從原本客單價16元,漲到30元左右,翻了近一倍。但銷量卻沒有下跌,仍然保持穩定增長。

夏鑫介紹,漲價是為了篩選顧客,也是為了驗證品牌力。 “如果因為漲價1元就不吃焦耳的人,那他選擇焦耳就只是因為便宜,不可能成為我們的忠實用戶,未來也不會持續。”

涨价也让顾客并不觉得贵,焦耳外卖都做了什么?

而且相對於外賣的大環境,漲價也勢在必行:“外賣之前為什麼便宜?因為互聯網外賣訂餐是個新鮮事物 ,又是從校園市場開始做的,顧客的試錯成本低,就會有大量用戶嘗試。當他們認定了這個事情之後,就會對品質有更高的追求,就會對低價位的產品有懷疑。”

現在平臺補貼越來越少,但是整個外賣市場卻越來越好,客單價也越來越高。 外賣市場還在高速增長,很多二三線城市去年的時候外賣市場並不算好,但現在已經足夠蓬勃,萬單戶變多,客單價也在20-25元之間,只比北京略低。

那麼焦耳是如何順利漲價,卻讓顧客並不覺得貴的?

夏鑫說,漲價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用戶價值感,讓用戶覺得買得值。有一些辦法:

首先, 改了包裝,從直觀上提高價值感;

其次, 推出更有品質的新品,提升產品價值感;

第三, 提供了巧妙、合理的湊單產品,方便顧客湊單,顧客點得更多;

第四, 推出了二人套餐或三人套餐。套餐推出的結果是,讓利一部分給顧客,但是一個訂單的價值提升上來了,以前點餐多是1.1份,現在是1.3~1.4份了。

尋找銷量和利潤之間的平衡點

漲價的三個明顯結果是:

1、單店平均單量下降了。據介紹,焦耳全國80家店的情況下,平均日單量在2.2萬~2.3萬,比巔峰期50家門店2萬多單下降了,但單店的運營負荷也降下來了,門店的運營壓力迴歸到一個合理的區間 。

2、門店盈利提高了。據夏鑫介紹:“2017年的整體營業額是2016年的2倍,利潤是4倍不止 。”

涨价也让顾客并不觉得贵,焦耳外卖都做了什么?

3、客戶群變化了。2015年上半年90%是學生市場,2016年初也有一半以上,現在主要是白領和社區用戶。“學生市場就是低價市場,是價格敏感人群。但白領和社區群體的消費選擇主要看價值感,切準高價值客群,你的利潤率才有想象空間 。”

夏鑫認為,銷量和利潤之間有一個平衡點。單純的銷量高並不見得一定是好事,重要的是服務好每一個客戶。從平臺規則角度來講,銷量變得不像過去那麼重要 “現在已經過了單純追求銷量的階段,企業的綜合運營健康指數才是你關注的重心 。”夏鑫覺得,這也是一個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規模性盈利的前提。

擴大盈利的打法,是一套組合拳

在漲價的表像之後,還藏著一個深層的原因,也就是常說的那句話:“在顧客看得見的地方追求效果,在顧客看不見的地方追求效率。”

涨价也让顾客并不觉得贵,焦耳外卖都做了什么?

餐飲的毛利看起來很高,但中間涉及的環節很多,往往導致利潤很薄。但也正是因為外賣是個組合拳,“需要在每個環節不斷做優化,利潤就能翻幾倍。”

菜單的定價也是一個組合拳,菜品們各自擔當的角色都有不同:標價9.9元的產品用來引流,小吃飲料用來湊單,二人套餐和三人套餐用來提升客單價等,同時他們還要配合著“滿減策略”來定價。

而在組合拳的背後,則是精細化運營能力的提升、銷售額和利潤的提升 。

“在補貼時期,看起來我們在快速開店,但運營跟不上,心理不是很踏實。”夏鑫感慨,“那時候的焦耳就是個毛頭小子。”但是覆盤來看,那時候快速佔領市場的打法是對的,雖然不穩定,但量多了,品牌知名度也打出去了。“現在我們一邊擴張一邊花時間精力去修補,讓單店的盈利能力變高,整體運作的效率變高。”

焦耳通過調研商圈競品,發現是線上運營策略有問題。這個商圈整體客單價偏低,就專門針對這個商圈做了定價、活動方案的調整,還有產品組合的調整。幾周時間,業績就好起來了。夏鑫說,焦耳正把這套組合拳打法複製到全國更多城市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