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章丘的墨泉不應該稱“泉”,你怎麼看?

岩脈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點,或者地下含水層露出地表的地點,從題主描述來看,章丘的墨泉是60年代鑽機打的深井噴出水來,應當稱之為自流井,不能稱其為泉。自流井只是人工用鑽穿透了第一個隔水層,見下示意圖:

在上圖中,自流井位於承壓線以下,鑽透了第一個隔水層而產生了自流,鑽透了第一個隔水層但井口在承壓線以上,承受一定壓力,不能產生自流稱之為承壓井,第一個隔水層之上的就是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潛水井。而右側天然出露為泉,更為準確地說為上升泉。

章丘位於山東濟南東部,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濟南南部千佛山區,為寒武系和奧陶系的石灰岩地區,石灰岩的礦物成分為碳酸鈣能溶於水,形成岩溶裂隙,為水的運動提供了通道。大氣降水後通過這些岩溶裂隙和地質構造滲入地下,是濟南泉群形成了補給、徑流區。當地下水徑流到濟南市區泉群一帶時,排出地表形成了泉群,產生了排洩區。如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地下水為什麼到這裡形成泉群呢?是因為泉群以南地層是奧陶系石灰岩,是良好的含水層。泉群以北為岩漿侵入群,稱為濟南巖體。巖性主要為閃長巖和輝長岩等岩漿岩。岩漿岩不透水是良好的隔水層。當地下水遇到岩漿岩水流不過去了,就順著石灰岩和岩漿岩體的接觸帶 湧出地表形成了泉。章丘明水的泉群和濟南泉群的形成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泉群以北的隔水層不是岩漿岩體。而是石炭系和二迭系的砂頁岩,形成的隔水層。很顯然章丘的墨泉北部不是岩漿岩,是隔水層砂頁岩,不能稱之為泉了。

世界上最有名承壓水構造就是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其地下廣佈著承壓水層。東部邊緣大致以大分水嶺西麓為界,地勢較高,西、北、南三邊較低。在澳大利亞古陸岩層上,覆蓋著基岩不透水層、侏羅紀砂岩承壓含水層和白堊紀頁岩不透水層,露頭在東部多雨地帶,形成受水區。地下水流循含水層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區。承壓水通過鑽井或天然泉眼湧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地理縱橫


樓主說的沒錯,章丘墨泉確實鑽孔形成,但它依然可以稱之為泉。

章丘以泉水眾多而聞名,素有“小泉城”之稱。章丘泉群的泉系分自然和鑽孔兩種形成方式。自然泉群的形成原因就不用多說了,主要是南部山區存在一個地質大斷層,泉域內的地下水流向泉群分佈區,受阻後溢出地面而形成泉水。而鑽孔出泉,主要是因為泉域內的水已經大量聚集,卻無法溢出,只能靠鑽孔將其引出來,它的本質還是泉水。

墨泉,位於百脈泉公園龍泉寺西南側,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泉孔黝深,水色如墨,同時為紀念在此洗硯臨帖的書法家舒同,故名“墨泉”。 墨泉水出自深部奧陶紀石灰岩岩溶裂隙,噴湧飽滿,聲如雷鳴,清涼甘甜,常年不歇,有“一泉成河”的美譽。很值得一看!


泉城戀哥


“百脈寒泉珍珠滾”,形容的是百脈泉水噴湧的壯觀景象。

章丘明水號稱小泉城,眾多的泉群,以百脈泉為首。東麻灣和西麻灣有眾多的泉群,百脈泉和西麻灣的泉眼都是天然形成的,其它比較出名的龍泉、梅花泉、金鏡泉、墨泉,大多都是在60年代鑽出來的泉眼。為什麼鑽井就能噴湧而出成為名泉呢?這是因為地質結構的原因,明水南部都是屬於泰山山脈的山區,向北卻是以長白山脈阻隔的一片平原,所以泰山山脈形成的地下水到明水北地下斷層阻隔,泉水便噴湧而出。

至於糾結墨泉、梅花泉因為是鑽出來而覺得不是泉的,我認為沒有必要了,畢竟它們給大家帶來了美和震撼。有很多傳說的泉,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比如馬踏泉,傳說是馬踏出來的,或者哪位仙人一點,就出來泉子,畢竟也有人工的因素。很多泉子,也是古時候人們挖出來的,只是我們認為是天然的罷了。

明水湖,龍泉北面的湖面,地下水從整個湖底噴湧而出,湖水清澈見底,一串串的氣泡從湖底緩緩升上湖面,的確像是無數顆珍珠,伴隨著上升到湖面發出的聲音,讓人陶醉。這壯觀景象,敢說全國也沒有這樣的泉群。

下圖是2007年早晨拍的照片,當時噴湧的水量是驚人的。


有晴戶外


都說是人造大水量,我也懷疑過,因為有一年去時水量很大就像圖片一樣,但那年雨水並不多,後來再去就很平靜水量很小,但是這邊雨水充足😂


44好滴88


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發言權。一則因為我就是墨泉所在地章丘明水人,二則因為我對章丘的泉水還是有一定研究的。


要評判墨泉是不是泉,那得從泉的定義來評判。什麼是泉呢?泉這個字是個象形字,《說文解字》對泉是這樣解釋的:“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用現代漢語來通俗解釋也就是說,地下水沿著底層罅隙從地面自然噴湧而出形成水流就是泉了。

從泉的狹義定義來說,墨泉當然不能算是“泉”。因為墨泉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打井形成的。也就是說,墨泉泉眼當年鑽探留下的一個井口,因為明水素稱“小泉城”,地下水位很高,一根鑽桿打下去地下水就噴湧而出了,留下了這個泉眼。又因為我國著名書法家舒同曾任章丘縣委書記,據說就在墨泉所在地的縣委大院經常揮毫潑墨,又加之墨泉鑄鐵管黑魆魆的,被人們形象地演繹為是書法大家經常在此揮毫研墨所致,所以稱之為墨泉。並由舒同先生親筆題寫了泉名。


但從廣義上來說,這當然也可以稱之為“泉”。因為很多的溫泉、噴泉不都是人工形成的嗎?更何況,墨泉的泉水並非是人工抽取的,也是地下水自然湧出地表形成的,怎麼能不算“泉”呢?其實,很多現在的名泉在歷史上也不乏人工挖掘斧鑿的痕跡,難道也不叫“泉”了嗎?

在我的記憶裡,明水這樣的泉水還有許多。記得在我的母校章丘老四中的後院操場東側荷塘旁邊也有一眼,粗大的鑄鐵管高出地面足有半米多高,雖然被鐵閥鎖住管口,但地下水仍然轟然噴出,一脈清流匯入繡源河。泉水不但灌溉了旁邊的一方荷塘,還成為學校師生們一個天然的洗浴之所。夏季沖涼,清爽無比;冬季冷水浴,溫潤舒適。

所以,無坡居士認為,只要不是機器從地下抽取的,是由地下水自然噴出的都可以算作是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墨泉當然也是泉了!


無坡居士


不在鑽不鑽,就看出不出。六十年代,國家為迠三十萬噸化纖廠選址尋水源,在西麻灣打鑽,水頭噴冒二三丈,煞是壯觀,我常去看。過了一段,壓力漸消轉為地流。此處完工後,又於東麻灣北頭小橋側施工,水仍如之。

後來不知何故,此廠後落於辛店。

幸其未迠,莫建,汚染一開,絕無處尋青山綠水幸福存在感了。

真天之助明水。


1568652


五一的時候早晨去,沒水,到了上午八九點鐘就有水了,請問是水泵還是泉水知道遊客來了,開始接客了!


花落因為花開462


論發現的歷史年代,我不太清楚,但若論單泉眼噴水量,墨泉在72名泉中首屈一指。趵突泉噴水量大,主是有三個泉眼,單挑的話,都不如墨泉。有一年我去百脈泉遊玩,墨泉噴湧的十分壯觀,真正是噴湧若輪,泉道流不及,淌的滿院子是水。而且與趵突泉不同的是,趵突泉觀賞的距離較遠,墨泉可近在咫尺觀賞,身高臂長的人伸手就可摸到噴湧而出的泉水。冬暖夏涼的泉水給人以親水不同的感受,嘗一捧甘甜的新鮮泉水,沁人心扉,頓生心曠神怡的感覺。


龍吟方澤


白天努力噴,晚上就歇歇。朝六晚九


陽光明媚143945607


問題是章丘的泉水還有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