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俄羅斯軍事和經濟實力相對以前來說有所變弱,為什麼它還敢跟美國針鋒相對?

武器裝備秀


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只是有所減弱而是衰落。經濟上,俄羅斯的年GDP總量不及韓國,與中國的廣東省相當。而且經濟發展模式單一,靠油氣資源出口支撐國家和社會體系。雖然普京團隊制定了俄羅斯經濟振興計劃,但在他的最後一個任期內實現目標的概率很低。而中長期上這種經濟改革則會受到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

國民經濟是軍事實力的基礎,軍事建設問題離開錢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經濟的沒落,直接影響了俄軍的裝備發展水平和更新計劃,從而直接影響、改變了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並最終導致俄羅斯在很多武器項目上與美國出現了代差。這其中包括航母、戰鬥機、轟炸機等等核心戰鬥力裝備。

不過俄羅斯仍然能夠在關乎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叫板爭鋒。其中最主要的信心支撐還是與美國規模和技術水平相當的核武器庫。這是讓美國時刻保持謹慎剋制態度的戰爭天花板,在克里米亞半島問題和東烏問題上,如果換做是別的國家,美國和北約早就直接出兵干預了,但是對俄羅斯只能翻來覆去的抗議和制裁。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採取的是“東拉西扯”的戰略,最大限度的牽制北約在東歐方向的擴張步伐。同時幫助俄羅斯以敘利亞問題為跳板,重樹俄羅斯在中東戰略上的主導性影響力。而事實證明,俄羅斯的綜合戰略的確有收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西線的戰略壓力,並最大限度的分化了美歐集團。所以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上與美國的針鋒相對策略是正確的也是必需的。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雖然美國這幾年翻來覆去的搞經濟制裁,但是美俄貿易額卻呈現持續增長狀態。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美國為了維護其一超霸權削弱打擊競爭對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時候美國也需要向俄羅斯這樣的競爭對手存在。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在東歐方向的針對俄羅斯的軍事預算可以順利過審,而在墨西哥修隔離牆計劃卻過不了關。


高峰軍事觀察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相比其歷史上最為鼎盛輝煌的時期的確是變弱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已退化成為一個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國家

目前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由陸軍、海軍、航空航天軍、空降兵、戰略火箭兵五大軍種組成,總兵力為113.4萬人:俄羅斯陸軍32.2萬人,擁有2.5萬多輛坦克,其中包括9000輛T-72型坦克和5000輛T-80型坦克。2015年俄羅斯空軍和空天防禦兵部隊合併組成航空航天軍,擁有6000架各型現役戰鬥機、運輸機和直升機,有25個裝備С-300ПМ、С-300ПСC防空導彈系統的防空導彈團、旅,一共13000名飛行員。俄羅斯海軍約16萬人,擁有146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時裝備有第4代戰略核潛艇。3.5萬人規模的俄羅斯空降兵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也是唯一的機械化空降部隊。除國防部所屬的113萬軍事力量以外,還有邊防、內衛、安全、政府通訊、民防和鐵道部隊等軍事力量,全國武裝力量總數約為200萬。

相比常規軍事力量之外俄羅斯的核力量更是讓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猶如芒刺在背。2017年3月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曾就俄羅斯的核力量作出報告——據該報告推測:截至2017年初俄羅斯擁有約4300枚核彈頭可部署在遠程戰略發射裝置和近程戰術核力量上。其中約1950枚戰略核彈頭部署在導彈和轟炸機基地內,另有500枚戰略核彈頭及大約1850枚非戰略核彈頭被存放於核武庫中。除一些用於作戰部隊軍事存儲的核彈頭外,還有約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核彈頭。由此可得,俄羅斯總計擁有約7000枚核彈頭。俄羅斯具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皆位於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內。在美、俄兩國都擁有大規模的核武器這一前提下即使俄羅斯再怎麼衰弱,只要俄羅斯還具有足以毀滅全世界的核力量,美國就不會對其漠然視之。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基本相當於我國和澳大利亞的面積之和,是全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廣袤的國土為俄羅斯帶來了廣闊的戰略縱深——這在歷史上反擊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戰爭中已得到證實:僅僅只是長距離行軍導致的非戰鬥減員就足以令任何一支入侵俄羅斯的軍隊噩夢連連。即使時至今日俄羅斯廣闊的戰略縱深仍發揮著巨大的重要作用:如果我們假設美、俄之間展開導彈對射,那麼擁有廣袤的西伯利亞的俄羅斯所受損失會相對較小,而大城市密佈的美國會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刻被戰火全面覆蓋。與此同時在這廣袤的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目前俄羅斯已經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還略多,排名世界第一;俄羅斯已經探明的石油資源82億噸,佔世界總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俄羅斯的森林覆蓋面積約為8. 67億公頃,佔其國土面積的50. 7%,居世界第一位。俄羅斯的煤炭儲量世界第二,水力資源世界第二,鈾資源世界第二,鋁資源世界第二,黃金儲量世界第五,森林資源世界第一,鐵資源世界第一。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總價值超過3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21%,居世界首位。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發現了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的鑽石礦,這裡的鑽石儲存量估計是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

就軍事實力和國家規模體量而言:俄羅斯無疑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事實上俄羅斯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地位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差——俄羅斯的確在戰略空間上遭受北約和歐盟的擠壓,俄羅斯經濟總量的確一度曾被國土面積只有自己0.6%的韓國超越。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仍需注意到以下基本事實:俄羅斯作為擁有一票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G20的重要成員之一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國在面對國際政治經濟軍事事務的時候也不能完全漠視俄羅斯的聲音。迄今為止俄羅斯仍在白羅斯、高加索、中亞等地保持著一定的政治影響力。2015年出兵敘利亞又使俄羅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蘇聯時代在中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的確並不耀眼,但也絕對算不上弱——俄羅斯在2017年以1.578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十二位,2018年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反超韓國,提升到全球第十一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十一二位算弱嗎?

俄羅斯之所以敢於挑戰美國並不完全是基於國家實力——要知道即使是俄羅斯的優勢軍事領域目前也排在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位,經濟實力更是與美國不在一個量級上。即使如此以普京為核心的俄羅斯領導層以及俄羅斯民族卻有著戰鬥民族的堅韌精神:歷史上的俄羅斯並不是一直強大的,從彈丸之地莫斯科大公國起家的俄羅斯在300餘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靠的就是這種戰鬥精神。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曾一度在內政外交上實現全面的西化政策,然而這依然無法改變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西方擠壓的客觀現實。普京上臺後改變了全面西化政策,轉而以對西方的強硬姿態試圖使俄羅斯國民重拾大國自信,可以說這是普京執政的一大基調,這種基調順應了潛藏在俄羅斯民眾內心深處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這種對外強硬的姿態並不是無謀之勇,而是建立在最大限度維護俄羅斯國家利益的理性考量基礎之上。當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面對來自西方的制裁時俄羅斯十分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克里米亞就是領土,所以無論西方如何制裁俄羅斯都會不顧一切去爭取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東西,在這時俄羅斯是不會畏懼戰鬥的。然而在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選擇了默默承受西方的制裁,儘管仍然表現出強硬的不屈姿態,然而在實際外交中並沒對西方的制裁行為有任何實質性的反抗之舉,因為俄羅斯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已然在相當大程度上得到實現。強勢反擊西方制裁對俄羅斯而言就是一個面子工程而已,而對俄羅斯國家的核心利益並沒多少實際好處,一個理性審慎的國家領導層不可能那麼意氣用事,相反為使本國利益最大化他們能做到能屈能伸。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其實不是俄羅斯敢跟美國爭鋒相對,而是俄羅斯也沒辦法,加入美國表態說要和俄羅斯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係,那麼普京肯定會立即擺出與美國靠攏的姿態,來尋求與美國的合作。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美俄對抗的局面,實在是俄羅斯在面臨絕境的時候的被迫反擊,因為如果再不站起來和美國對抗的話,俄羅斯就必將會面臨國破家亡的慘烈局面,所以俄羅斯現在擺出一副“同歸於盡”的態度,目的在於嚇阻美國的攻勢,讓美國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對俄羅斯下手。

在美蘇對抗中,從來都是美國處於攻勢,而蘇聯處於守勢,這一局面至今都沒有改變過。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就開始分裂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以美國為首的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在這個陣營裡的國家,一般都有著數百年的發展史,經濟、軍事發達,社會制度完善,國力昌盛。

而另一邊則是由很多國家,則是由弱小的窮國組成的國家聯盟,這個陣營中的國家,除了蘇聯是比較強大的工業國家以外,其他國家要麼剛剛擺脫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統治,要麼剛剛遭受二戰戰火的瘋狂摧殘,基本上都非常的落後和殘破。

因此從美蘇兩大陣營的實力對比來看,誰在對抗中處於進攻方,而誰處於防守方,基本上可以一目瞭然,儘管美國宣稱是為了防禦社會主義國家的進攻,才組建的北約集團,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北約集團的進攻屬性。

而且在後來的數十年的對抗和博弈中,北約也用數次東擴的行動,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美國在冷戰期間兩國的對抗中,一直都保持著強勢的進攻狀態,包括後來的蘇聯解體,實際上都是美國推動之後的結果。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面臨的局勢開始變得更加的惡劣,如果俄羅斯布奮起反抗,那麼俄羅斯必將面臨再一次分裂的局面。

很多人都以為冷戰起始於美蘇兩國的對抗,終止於蘇聯的解體,但實際上儘管蘇聯在1991年解體,但是冷戰卻至今都沒有結束,因為在美國看來,只要俄羅斯還沒有分裂,那麼他就仍然還具備東山再起的實力,而為了扼殺這種可能性,美國就必須要俄羅斯再一次分裂下去。

因此從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有關分裂行動,也仍然在繼續進行著,他們不僅在經濟上蠱惑俄羅斯政府強行推動私有化改革,導致大量國有資產被美國資本掠奪。

而且還在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裡,推動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比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情報機構陸陸續續的推動了車臣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為了保證領土的完整、打擊分裂主義,俄羅斯政府不得不被迫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與這些被美國訓練起來的反政府武裝進行血戰。

在隨後的日子裡,無論是俄格戰爭還是敘利亞內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烏克蘭危機,都有美國在針對俄羅斯的戰略意圖在裡面。其目的就是為了不斷的拔除俄羅斯在海外的勢力據點,並在中亞建立起針對俄羅斯的包圍圈,將俄羅斯緊緊的圈在裡面慢慢腐爛。

此外美國針對俄羅斯政府的有關經濟制裁,簡直是多到無法統計,美國政府利用其經濟體系上的優勢,肆意制裁打擊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儘可能延緩俄羅斯恢復元氣的速度。

可以說在今天的美國政壇上,由於美國針對蘇聯(俄羅斯)的一貫打擊策略的推行,使得打擊俄羅斯的政策已經成為了美國政壇的“政治正確”,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如果想要緩和美俄關係,都會遭到其他人的攻擊。

比如美國總統特蘭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帶上了“俄羅斯間諜”的帽子,由此可見美國政界對俄羅斯政府的惡意,究竟有多深刻。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如果還想有振興的那一天,就必須要擺出與美國“勢不兩立”的態度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美國的忌憚,讓美國政府不敢對俄羅斯“下狠手”,做出太過分的行動來。

所以時至今日,俄羅斯在針對美國的所有動作,都無一不是在絕境中所作出的反抗,所幸俄羅斯出現了普京總統,及時的改變了俄羅斯向西靠攏的策略,改為東進與中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否則很難想象此時的俄羅斯,究竟正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慘烈局面。


落下m


其實你所看到的都是一些媒體加工過的消息,有很多數據其實禁不住推敲,而且有些觀點也都是過分誇大。

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確實不如以前了,但是絕對不是不如2010年以前,而是不如2013年的時候。俄羅斯之所以敢於對克里米亞動手,而不擔心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和軍事威脅,所依靠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進入新千年之後國際能源兩輪牛市所積累下來的國力,以及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東移所減輕的戰略壓力。可以說2014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是俄羅斯的戰略擴張期,雖然這是一個被動的擴張,但是也是實在逼到家門口,不得不為了。
(弗拉基米爾·普京)


然而,俄羅斯畢竟是國力十分有限,在去年開始不得不削減軍費開支,並且減少了軍事行動,進行戰略收縮。從年初到現在美國和西方掀起的多輪輿論和外交攻勢,其實就是瞅準了俄羅斯的疲態。至於你所看到的那些什麼強硬言論和報道,其實對於真算不上是真正的對抗,只是媒體的誇大和虛張聲勢罷了。真正採取的對抗措施一般而言不是增加軍費,就是開展軍事行動,再者就是舉行大規模軍演。然而今年來,除了俄軍配合敘軍進行一些空中掩護以外,看到更多的是俄羅斯不斷摔飛機,這其實反應出一個問題,俄軍的後勤保障和設備維護出了問題,原因很顯然是缺錢。


(今年拉塔基亞飛機失事)

在今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情諮文以及關於軍備發展重點也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有氣無力,基本都是一些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而不是常規武器,強調核武器主要是為了保證互相之間核對稱,而真正能夠在戰場上一較高下的卻是常規武器,尤其是高技術常規武器,然而鮮有。
(RS-28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

至於經濟方面,美國沒有做的太絕,雖然多施加了幾輪經濟制裁,但是大多制裁的都是俄羅斯的個人和軍事企業,而沒有真對俄羅斯所主要依靠的能源企業。不但如此,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還加劇了中東的緊張局勢,推高了國際油價,算是幫了俄羅斯一把。此舉讓很多人開始懷疑特朗普是不是真的“通了俄!”


(特朗普與普京)

綜上所述,俄羅斯疲弱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弱勢,俄羅斯強硬也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強硬。


古姿


在美俄都擁有核武器,可以確保互相毀滅的情況下,俄羅斯敢不敢與美國爭鋒相對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策略,而與真實的實力無關。


俄羅斯表現的咄咄逼人,就是以攻代守

處處設防、處處被動。正是因為俄羅斯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都遠遠落後美國,才被迫採取以攻代守的方式。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根本不可能隨著美國的全球戰略四處起舞,只能夠在自己佔有優勢的地方,主動設擂臺應對美國人的進攻。

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是俄羅斯2015年出兵敘利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滿。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同時,烏克蘭東部頓涅斯克的局勢依然嚴峻。俄羅斯當然不願意在自己家門口的烏克蘭與美國人正面對決,更何況自己在吞併克里米亞問題上於理有虧。

於是,老道的普京選擇在已經打了四年的敘利亞戰場主動出手,成功將美國和西方人的視線、精力和資源轉移到自己更敏感的中東地區。3年過去,俄羅斯人不僅在敘利亞取得了完勝,還成功的攪亂了中東局勢,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問題早已被世人淡忘。這就是俄羅斯主動出擊,與美國針鋒相對策略的勝利。


俄羅斯處處忍讓,也換不來美國的同情

雖然冷戰已經結束,但是美國人有不少政治家依然視俄羅斯對自己的戰略對手,處處找俄羅斯的麻煩。即使俄羅斯不與美國針鋒相對,處處忍讓美國,俄羅斯龐大的領土面積、巨大的核武庫,仍然不會讓美國政治家放心,他們削弱俄羅斯,分裂俄羅斯的行動,一刻也不可能停下來。

而且如果俄羅斯放棄了忍讓的底線,在涉及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等重大問題上出現疏漏,很有可能會被美國人狠狠的宰上一刀。當年俄羅斯人在車臣問題上就犯過類似的錯誤,俄羅斯人聽信美國人和平手段解決車臣問題的建議,反而是自己受到了恐怖分子巨大傷害。

作為相對弱的一方俄羅斯,也不能夠一直沉迷於美國人對抗的節奏之中,為了對抗而對抗,平白無故的消耗自己的國力。只有有張有弛,才能夠徹底化解美國人的攻勢。




衝擊時評


不是俄羅斯敢和美國針鋒相對,而是美國佬不屈不撓整死了蘇聯還要整死俄羅斯。

蘇聯解體其實和人民沒啥關係,即使是蘇聯解體後的很多公投調查中,贊成社會主義的民眾也超過80%,絕大多數的蘇聯人民是熱愛他們的國家的。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領導層。

蘇聯的政治體系裡面有一個非常怪異的東西:為了保證蘇聯政權是人民的政權,總書記必須及一定比例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出自基層的。

舉個例子,斯大林他爸是個鞋匠,赫魯曉夫他爸是個農民,勃列日涅夫他爸是個冶金工人,戈爾巴喬夫他爸呢?也是個農民。

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人懷念蘇聯的原因,即使如此一個龐大的超級大國,仍然記得最初那些為人民服務的理想,這些手握實權的領袖們沒有傲人的家世,但是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身居高位,這就是公平。

然而人終究是會被權力所腐化的,蘇共的高層們也在想如何讓自己的兒女能夠繼承他們的權力,但是在蘇聯的政治體系之下這樣做不允許的。

久而久之,實際上在蘇共的高層已經是扛著紅旗幹反革命的事了。

實際上這些人獲得了他們的利益,當初把蘇聯搞解體的那些俄共高層如今正是俄羅斯的寡頭,他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投向了資本主義,但是歐美並不接納他們。

知道普京是怎麼上臺的嗎?葉利欽自知鑄成大錯,但是擔心下臺後被人清算,最後扶持普京上位,並讓普京特赦了葉利欽。

這還真是可笑,當初贊成解體的那些蘇共內部的資本主義走狗最後竟然不得不繼續和歐美對抗。


貞觀防務


分兩層來解釋這個問題。第一層,俄羅斯總是跟美國死磕,是一種基於扭曲信息產生的錯覺,俄羅斯只表面上和言語上過嘴癮。第二層,俄羅斯沒有跟美國死磕的實力,但為什麼俄羅斯表面上要假裝強硬。


第一層:國內很多媒體喜歡編造或加工一些俄羅斯“強硬”的消息騙流量,確實誤導了非常多的群眾,以為俄羅斯跟美帝成天死磕。要敢去觸碰對方核心利益,並且有真正的行動,才算得上叫死磕。好多人喜歡拿烏克蘭來說事兒,講真的,大部分美國人既不關心烏克蘭,甚至都不知道烏克蘭在地圖上什麼位置。那又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範疇,只不過針對俄羅斯對烏克蘭事態的悄悄干涉,西歐和北美國家政府例行公事地抗議一下,出現克里米亞事件後,他們又給予了制裁。


要清楚,烏克蘭又不是北約成員國。直到2018年3月,才被美國領導的北約納入“申請國”名單。自從蘇聯解體後,北約不斷東擴,早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儘管俄羅斯一再抗議,但已經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有:捷克、匈牙利、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黑山。俄羅斯真敢死磕,可以去北約成員國搞事啊,試一試。因為歷史原因,這些國家基本上都很反俄,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國,把蘇聯留下的遺蹟正在逐步清除,俄羅斯除了嘴巴上抗議,什麼也不敢做。俄軍介入敘利亞也不是跟美軍死磕,因為奧巴馬早就把美軍撤出中東,不願意管了。

波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都非常反俄,正逐步清理蘇聯時代留下的遺蹟。俄羅斯除了抗議,也沒有辦法。


美國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俄羅斯也一再抗議,有用嗎?去死磕了嗎?前陣子美國要空襲敘利亞政府軍的武器工廠,航母都開過去了,俄羅斯非常非常嚴重抗議了,還聲稱如果炸了他們會反擊,但又怎樣,照樣炸了。而且在美軍轟炸前,俄羅斯把部隊趕緊撤了出去。實際上普京只要找到機會,都想討好英美德法等國家。在國際會議上,給德國決理默克爾大嬸倒茶披衣,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頻繁示好,只要他們表現出一點好臉嘴,普京立馬迎上去。真實的情況,倒是西歐美國要跟俄羅斯死磕。


YY不能稱為死磕。中國以前經常出現一些人,自稱是絕頂武林高手,天天向泰森等美國拳王發挑戰書,根本沒人搭理他們啊,泰森打一場拳賽可以百萬美金出場費,人家幹嘛你跟名不經傳,從來沒有什麼賽績的人打拳,這能叫敢跟泰森死磕嗎。另外,你真敢跟洪星社老大死磕,你別打他們老大隔壁小區的掃地大媽,你直接去打他老婆啊,最牛的直接在街上攔住他搞事,這叫死磕。在對方並不關注的的非核心利益範圍內裝裝樣子,講講硬話,這不叫什麼死磕。


第二層。真正的死磕是要講實力的,俄羅斯哪有這個實力。經濟上多年來毫無起色,整個俄羅斯差不多近兩個中國大,但GDP總量跟廣東省差不多,還排在韓國之後,要知道,美國光是一個加利福尼亞州,就能列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俄羅斯的軍事工業不斷走向凋敝,人才大量流失,一直在吃老本,根本沒法創新發展了。俄羅斯只有一艘破舊的常規動力航母,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中國人可以想一下,你日常生活中,除了石油天然氣,用過什麼俄羅斯產品嗎?有什麼樣的俄羅斯產品是你無法離開的嗎?

俄羅斯只有一艘航母,又破又舊,經常成為西方國家嘲笑的對象。


但是為什麼俄羅斯表面上又要裝得很強硬呢?這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歷史原因就是,自從彼得大帝改革以來,俄國逐漸躋身於歐洲強大帝國之列,雖然它的經濟、文化、軍事一直是歐美強國中最落後的,但好歹體量大啊,強在量上不是質上。所以俄羅斯人有很沉重的“歷史包袱”,雖然不斷走向衰弱,但“帝國心態”放不下來,總想在世界舞臺上尋找存在感,懷念以前所謂“列強之一”的“輝煌”。


所以,自蘇聯解體以後一直到現在,俄羅斯政治版圖上的幾乎所有大黨,都是民族主義黨派,都是想通過訴諸於“民族主義情緒”,恢復“強國榮光”來獲得選票,贏取大眾支持。普京在這方面自然略勝一籌,經常在電視上向大眾承諾一定會“恢復輝煌”。很自然的,任何俄羅斯的政治人物,在涉及外交方面,只有“話語強硬”才能贏得一片掌聲。但如前所述,真正的死磕與實際的強硬,是需要實力支撐的,沒有這種實力,只能是“假裝強硬”,停留在口頭上。不過俄羅斯大眾也吃這套,你表態強硬,我表態支持,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段宇宏


中國有句古話叫“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戰鬥的北極熊。

無論是烏克蘭還是敘利亞都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首先是烏克蘭,美軍跟烏克蘭不斷的舉行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演習,將反導系統安到烏克蘭,甚至還鼓動烏克蘭加入北約。你想一下啊,俄羅斯家門口,放著美軍的反導系統,俄羅斯導彈一發射,美軍就盯著看,軍事調動一下美軍也盯著看。關鍵是看還不要緊,美軍還能給你打下來,那以後俄羅斯還有什麼戰略威懾力了。這就相當於有人把手放到你脖子上了,你不得咬死他啊。

其次,是敘利亞。別的不說,你現在數數俄羅斯還有幾個海外補給基地,在中東還有幾個?只有在敘利亞這僅存的補給基地了,你以為補給基地就是補給的啊,補給基地是隻要我想給你壓力,我就派軍艦以補給的名義在這待著,進行軍事威懾的。想一下,敘利亞反對派可是親美的,一旦讓他們上臺,肯定就用各種手段讓俄羅斯不痛快。這個補給基地多半是保不住了,拿腳指頭想,俄羅斯也得掐死他們啊。

所以,並不是俄羅斯敢於跟美國針鋒相對,是美國真的摸到俄羅斯的要害了。一旦北約東擴成功,敘利亞再丟了,從歐洲和中亞對俄羅斯的圍堵大網可就形成了。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這樣被人掐著命根子,換誰誰都會硬懟回去。


經武歷史講堂


這既有迫不得已,又有民族心理的主觀因素。

說他迫不得已,那是因為美國始終認為俄羅斯國土廣袤人口數量也很多,如果有朝一日再次復興,那麼肯定還會嚴重的挑戰美國的霸權。只有把俄羅斯再撕成十幾片美國,可能會才會放心。這當然是俄羅斯接受不了的,就必然要跟美國進行一定程度的對抗,這種對抗反過來又會加劇了美國的擔心。於是就像一個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惡性循環。

當然了,美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一群跑腿的小弟,那就是其他北約成員國。而北約成員國中多數的歐洲成員恰好還就對於歷史上俄羅斯非常的不認可,總覺得俄羅斯是一個韃靼化的國家。所以這麼二者一拍即合,北約就不斷地東擴去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除了針鋒相對,還能怎麼辦?難道束手就擒老老實實的被再撕成十幾片嗎?

回過頭來說,俄羅斯方面的民族心理問題,在歷史上俄羅斯針對歐洲就有一個皇統,想當初統治歐洲的最高統治者是羅馬帝國的皇帝,雖然羅馬後來分裂成東西,並且在1000年內先後滅亡了,但是羅馬皇帝這個最高的地位可是一直延續著,而東羅馬滅亡的時候,莫斯科大公因為娶了東羅馬的末代皇帝的侄女,一位公主公主,因此堅持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那麼也就是真正能夠擁有歐洲最高皇帝稱號的合法繼承。

偏偏俄羅斯後來逐步統一,塊頭越來越大,這就不僅僅從封建時代的法統上,就是從現實物質另一方面,也能夠有資本去做歐洲的統治者,他們就是這麼想的也就這麼幹了,領土向東方擴張也不斷向西方擴張,並且經常以確保封建統治秩序為名干涉歐洲國家的革命,所以說後來沙皇落下了一個歐洲憲兵的惡名。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國民卻建立了一個信仰,那就是,俄羅斯必然是歐洲的頭等強國,什麼時候都不可能仰人鼻息。

偏偏現在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總是要求所有的國家都圍著他的指揮棒轉。就憑這一點也是俄羅斯民族所不能接受的,那麼也就只有對抗下去了!


千里巖


和蘇聯時期比起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確實大不如前,另外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相對於美國也處在快速的下滑狀態。不過俄羅斯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敢跟美國叫板,其主要依靠的還是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

首先,雖然目前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只有600多億美元,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俄羅斯依然投入很大比例的軍費維持著自己龐大的核武器庫。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公佈的數據,俄羅斯目前大約擁有7290枚核彈頭,位居世界第一位。俄羅斯的這些核彈頭一旦全部引爆,其將可以毀滅人類很多遍。

鑑於俄羅斯可怕的核威懾力量,美國無論如何都不敢輕易跟俄羅斯爆發戰爭。就算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再弱,只要能夠維持龐大的核威懾力,那麼俄羅斯就有跟美國進行叫板的底氣。
(俄軍核導彈)


其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軍事實力雖然遠不如蘇聯時期,但是它目前依然是排名世界第二的軍事強國。即便排除核武器的因素,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實力也不可小覷。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大量的軍事遺產,曾經蘇聯的“鋼鐵洪流”讓歐美國家膽戰心驚,蘇聯解體之後這些武器基本都歸屬俄羅斯軍隊。因此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裝備坦克、火炮和裝甲車數量最多的國家。美軍實力雖強,但是面對俄羅斯部隊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也是俄羅斯敢於跟美國叫板的一個原因。


(俄軍坦克)

另外,俄羅斯知道美國並不敢對自己怎麼樣,所以它敢於跟美國針鋒相對。美國雖然跟俄羅斯矛盾和衝突不斷,但是他卻並不敢對俄羅斯動武,對此普京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個作風非常強硬的領導人,他相信俄羅斯的拳頭足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他也十分在意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強硬形象。為了維護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普京不會輕易向美國妥協,因此它他選擇了跟美國針鋒相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