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府邸:佈局有講究,歸宿有門道

晚清拾遺錄(四十九):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有清一代,其實也在摸著石頭過河,比如汲取前朝教訓,只封爵而不列土,即只給諸王一個空爵位,而不賜給他們領地。同時,還不準諸王離開京師,只允許他們在京師內建府邸,所以北平城內坐落著幾十座王府。其中最主要的是清初分封的八大“鐵帽子王”,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馬背上得天下的大清,這些戰功卓著的鐵帽子王,不僅世襲罔替而且位高權重,府邸之建築,雖說遜色於皇宮,但是也別具特色,王府的招牌擺在那裡,自然也需要裝點門面。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府邸:佈局有講究,歸宿有門道

多鐸

八大鐵帽子王府邸門前,基本都有一對石頭獅子,但是在所有王府門前的石獅中,只有豫王府門前的石獅是“臥獅”,其他石獅都是蹲姿,這裡的佈局是有講究的。豫王府位於北京東單三條衚衕內,豫親王多鐸是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與睿親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為一奶同胞。多鐸常年征戰,為清朝立下赫赫戰功。據說順治皇帝為嘉獎這位勞苦功高、功勳卓著的叔父,特賜豫王府門前的獅子是“臥獅”,意即多鐸為清廷征戰勞苦,天下已定應安享清福。當然,這裡是否有歷代“杯酒釋兵權”之意,便只有廟堂之上才真正知曉。如今,人們走過北京東單三條衚衕協和醫學院南門時,仍然可以看見那對別具一格的“臥獅”。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府邸:佈局有講究,歸宿有門道

禮親王府邸所在地址是西黃城根九號,禮親王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他的長子和孫子也分別被封為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一門佔了三家,可謂榮耀至極。不過王府最終之歸宿,先是被闢為校舍,後又變成一些機構的辦公地。鄭親王位府邸於西單大木倉衚衕北側,本有房九百間,後來隨著慈禧賜死那位顧命八大臣之一的鄭親王端華,鄭王府的命運也開始走下坡路,其後代曾因債臺高築,將王府抵押,歸宿也是先變為校舍,後又變成一些機構的辦公地。睿親王多爾袞因其死後被順治皇帝削爵抄家,乾隆時期為其重建後的府邸,規模與氣勢不可相提並論,歸宿是變成了一所中學。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府邸:佈局有講究,歸宿有門道

多爾袞

肅親王府位於東城正義路東側,豪格也算是能和多爾袞廟堂過招的角兒,末代肅親王善耆和其女川島芳子卻堪稱是聲名狼藉。莊親王府位於西城“太平倉”,末代莊親王把王府賣給了一個軍閥。這位財迷軍閥買了王府後,先掘地找寶,結果寶沒找著,原建築也毀了。克勤郡王王府位於宣武門內新文化街西口路北,王府的歸宿變成了一所小學校址。順承郡王王府位於西城太平橋大街路西,一直到末代第十五位王爺,地址一直沒變,大概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府邸最穩定的一家。後來張作霖強買了這座王府,最後歸宿也是變成一些機構的辦公地。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王府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