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這世上沽名釣譽者太多,但是清高之人就在那裡,在那沽名釣譽者之間,面上默然不語,心裡暗自發笑。

世俗的煙塵,永遠沾染不了純淨的靈魂。

大概是國學復興的當下,人們的思潮出現了極大的變更。更多的人會渴望得到比精神愉悅更高級的內容——思想愉悅。

人們開始分得清什麼是流水線上的快餐產物,什麼是名家大廚親手烹製的饕餮盛宴。

最近,上海的流浪大師沈巍爆紅網絡。

有關於他的故事,我們可以從各種渠道看見。

畢竟在這個時代,過量的信息好似PM2.5,你躲都躲不掉。

我不想講大師的故事,我只想談談大師。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很多人不懂,一個文化人幹嘛要去過苦行僧的生活。

也就是這些人,不明白竇唯為什麼甘心做他的“仙兒”,朴樹為什麼不喜歡上綜藝,崔健為什麼在中國搖滾界的地位如此之高。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一個人有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這個權利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權利叫做自由。

富二代在網上和網友對罵是他的自由,大明星去捐幾百所學校也是他的自由。

甚至是一個殺人犯,去殺人,也是他的自由。

但是,自由不應該凌駕於其他人的痛苦之上,不應該建立在芸芸眾生的骸骨之上。

做出什麼樣的事,就會收到什麼樣的懲罰。

所以富二代被噴,大明星被誇讚,殺人犯被執行死刑。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路是人走的,若是沒有人,這世上還有路嗎?

大師隱於鬧市,隱於紅塵,隱於譏笑者、吹捧者和好事者之間,也隱於支持者、簇擁者和敬佩者之間。

網紅去和他照相,他是一幅面孔。

若是求他開導,還是一副面孔。

不曾狂笑,不曾痛哭,只是淡淡的,靜靜的,默默注視這世界。

若是心靜如此,這世間顛沛流離,繁華破敗,富貴貧窮,人生疾苦,不過是瞬息之間。

天還在轉,地還在轉,天地還在轉。

心若是定了,上海灘即是終南山。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但,

一個求知者,一個隱居者,本就想靜靜地求知,靜靜地隱居。

小的時候看過《如來神掌》。

如來天尊創下九式神功,天下無敵。但武林慕名者紛紛上門,天尊不勝其擾。終於走火入魔。

天尊的徒弟,化名火雲邪神,大開殺戒。

這件事,究竟是誰的錯?

我們總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價一個人,一件事。

這世間本無對錯,只有善惡。

若是一個人自打生下來就沒有人教導他何為對錯,他該如何區分對錯?

大師不曾拒絕這紅塵,並非大師眷戀紅塵,而是不想拘泥於紅塵。

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大智若愚。

大隱隱於市。

大師看透了,我們卻看不透。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讀書,究竟有什麼用?

對於淺薄者,讀書,可以增進學識。

再進一步,增進學識並融會貫通者,可以改變自身命運。

這裡的改變命運,並非是可以讓你過得更好,而是讓你有機會可以去爭取一個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但這並非讀書的本意。

讀書的本意,在於超脫時間與空間,閱讀者在靜靜地聽創作者講述,講述的內容可能是故事、技術、學問、想法,從而積累經驗,積累學識,積累知識,為了更偉大的目標而活著。

很多人喜歡看書,是因為他們覺得和聰明人交談,總是比和笨蛋交談要來的愉快些。

畢竟笨蛋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總是錯的,而在於他們不僅錯還很自信,這樣只會讓其他笨蛋堅信他們沒錯。

諸位,別再傷害他了好嗎?

沈巍大師火了。

那麼請問他到底苦惱嗎?

這世間其實還有更多和沈大師一樣的苦行僧,他們的思想決定了不會拒絕世俗的紛擾,但若是世俗的紛擾影響到他們求學的態度時。

我們是在幫助他,還是毀滅他?

沒人知道。

也不會有人知道。

大師還會帶著自己的經史子集,走在人生路上。

但願慕名者過了這陣熱度,會漸漸消散吧。

因為那才是人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