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大家好,我是頭條作者,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三國時期的一些歷史故事!正始八年,247年,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終於達成共識,宣佈從今以後,他們不再是魏國的人民,而是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一個光榮的蜀漢人民。 姜維接到消息後,當然高興得大笑。當然他在大笑時,仍然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帶著部隊出去接應那些投奔而來的少數民族。 這時,魏國這一帶的一把手就是郭淮。 郭淮雖然在《三國演義》裡很不上檔次,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他絕對是牛人一個。而這時他手下也有個猛男夏侯霸。 認真算起來,郭淮的出身也算是世家。 先曬一曬郭淮的家底。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他的爺爺叫郭全,曾經當過大司農,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元老。他的老爸比不過他的爺爺,但也官拜雁門太守,當了一個地方的老大。因此,他是典型的官三代。不過,他並不像現在的官宦子弟,當官場裡的啃老族,而是也從基層幹起,先是舉孝廉——你也知道舉孝廉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雖然這個概念用現在的話來說,相當於"公推",可當時的公推還真的很講原則,是真正把"德才兼備"的人才選舉出來的。因此,誰要是舉孝廉出身,大家都不敢小看。曹操是舉孝廉出來的,而且也一直把這個事掛在嘴上,動不動就說"孤舉廉";後來,孫權都成了當權派,仍然要補辦這個舉孝廉——當然這個舉孝廉就有水分了。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但也說明了舉孝廉出來的人就是牛。 郭淮就是這樣的牛人。他舉了孝廉之後,就成了公務員,先當太原的府丞。後來,曹操去打張魯,他也跟著過去,從此正式成為曹操的跟班。 之後,就在曹操就發明了那個"得隴望蜀"的成語,離開漢中後,郭淮就成了漢中一把手夏侯淵的手下,是夏侯淵的司馬。司馬就是主管軍事的官員,相當於夏侯淵的得力助手。後來,夏侯淵被劉備搞定,大家都臉無血色,都覺得夏侯淵這麼厲害都被人家在戰場上砍了腦袋,咱們還能打嗎?集體逃跑主義思潮成了當時的主流。 這時,郭淮站了出來。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跟他一起站出來的還有那個杜襲。兩人極力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說要是讓跑路成為現實,估計大家還沒有跑到頭,那個人頭就已經先被人家砍了。兩人力挺張郃出來當帶頭大哥,還真的穩住了局面。 於是,郭淮又成了張郃的手下,跟張郃打了很多仗,立了不少功,仕途很好。 但還是碰到了一個麻煩。 曹丕當皇帝后,召開了個大會,郭淮也得去參加。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郭淮居然在新皇帝召開的大會上遲到了。 郭淮一遲到,曹丕就很生氣。 曹丕是個文化人,生氣之後,立馬搬出大禹的故事,說:"當年大禹塗山召開大會,討論治水大計,那個防風氏遲到了。大禹二話不說,立即把防風氏的頭砍下來。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現在你還有什麼話可說?我其他地方比不過大禹,但在這方面也得學一學大禹。" 大家一聽,這不是要郭淮的腦袋嗎?可大家看到新皇帝臉上的怒火很強大,而且也知道曹丕最不怕的就是殺人,因此誰也沒有出來幫郭淮講一兩句求情的話——遲到雖然可恨,但還罪不至死吧? 郭淮看到曹丕的臉色,又看到大家的臉色,知道這時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還不如自己想辦法救自己。他當時長期在西部工作,朝中的人脈很弱,因此誰也不會去幫一個跟自己沒什麼交情的人。他對曹丕說:"皇上說得太正確了。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只是俺知道,以前三皇五帝時期,由於皇帝水平強悍,天下太平得很,廣大百姓個個安居樂業,個個都模範遵紀守法,所以根本不用什麼法律,根本不用處分哪個人。到了夏朝的時候,由於皇帝的水平開始走下坡路,於是,違法亂紀的人也多了起來,中央政府不得不立了很多的法律。現在俺知道,您的水平很高,全國人民都很順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就要到來。您還會運用這個法律來處罰俺這樣的人嗎?"好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了,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感想呢?敬請留言!

雍州和涼州的少數民族,接受劉禪的英明領導,成為了蜀漢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