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嗎?

劉備故去後,諸葛亮無疑成為了朝中的肱骨之臣,事業那是如日中天啊。就是可惜了後主劉禪,沒有一點實權在手,朝中大事幾乎全聽諸葛亮的。有人認為諸葛亮此舉,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畢竟劉禪年紀尚輕,又是趕鴨子上架,朝中諸事都不能得心應手,諸葛亮多多幫襯他也是為了分擔他的朝政。可是一個帝王沒有實權,還能有威儀在嗎?所以後主劉禪留給後世的印象,大多是昏庸無能、一事無成的"廢物"皇帝。可事情真是這樣嗎?諸葛亮獨攬大權只是因為"溺愛"劉禪嗎?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嗎?

其實不然,劉禪作為劉備的兒子,諸葛亮看著他長大,對他難免像自家侄兒那般,疼惜肯定是有的。但他事事親力親為,並不是出於對劉禪的"溺愛",更多的是形勢所迫。蜀漢剛建成沒多久,劉備就去了,他的兒子啥也不會、啥也不懂就被急匆匆的趕上了帝位,那些跟隨劉備打江山的肱骨之臣,你能說所有人都能心悅誠服的認下這個新帝嗎?諸葛亮不敢賭,也不能賭!朝中政局不穩,如果他不站出來主持大局,難免不會有一些宵小之徒想要趁火打劫,所以諸葛亮必須站在一個制高點來阻止即便不可能發生的動亂。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嗎?

其次,這樣做也是為了更好的集權。朝中大權被諸葛亮掌握手中,對政局變化他也能有力應對,可一旦分權,政權四散,想做什麼事就會備受掣肘。如果諸葛亮沒有什麼實權在手,那麼他說北伐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多少人同意了,畢竟蜀漢根基未穩,北伐勢必要傾全國之力。那個時候,諸葛亮在政治謀略上才華叫人側目,可他帶兵打仗卻不見得能百戰百勝,出於諸多考慮,北伐之行不會那麼順利的。所以諸葛亮不能分權劉禪,引發朝政內亂。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嗎?

而劉禪,作為劉備的遺孤,祖輩打江山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可並不代表他一直都是個"孩子"。他的無能,更多的是體現在"無作為",可他能做什麼?依靠諸葛亮,倚靠朝中曾追隨先帝的大臣們,他別無選擇,只能慢慢來學習,慢慢去成長為一個帝王。正是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絕對沒有不臣之心的,對蜀漢忠心耿耿,所以他放心將權利移交諸葛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是劉禪所想。那個時候,如果他和諸葛亮奪權,第一是實力不夠,第二則是會寒了老臣的心,不利於政局穩定,所以他"坐享其成",對政權徐徐圖之,以待靜變。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是出於對後主"劉禪"的溺愛嗎?

諸葛亮為劉禪、為蜀漢可以說是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就劉禪疼惜有之,敬重也不缺。在諸葛亮死後,這位仁慈的後主,將一位說諸葛亮壞話的大臣活活打死,維護之意顯而易見。如果諸葛亮對他不好,有不臣之心,後主劉禪還會這般維護他死後的名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