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你欠趙雲一個道歉!


劉備,你欠趙雲一個道歉!

文|黑瞳(讀史專欄作者)

《三國演義》中趙雲是個聲名顯赫、文武雙全的良將形象,在民間甚至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但是被評價為“蜀將中唯一集才、識、德於一身的英雄”的趙雲,和小說裡功成名就的形象相比,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人生中就不免有些苦澀。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蜀漢集團的高級將領,不僅位列“五虎大將”,還深受劉備信賴,更重要的是他忠勇無敵的能力加上謙謹寬厚、幾乎沒有缺點的性格,和高傲自負的關羽、生性魯莽的張飛形成了鮮明對比,可以說是蜀漢集團完美將領的典範。


而這樣高大全的形象並非完全虛構,歷史上趙雲無雙的勇氣和過人的見識也是有史可載的。


趙雲作為最早追隨劉備集團的得力干將之一,長期從劉備左右,執掌護軍之職,從騎兵衛隊長做到劉禪時期的“中護軍”(執掌蜀漢禁衛軍),趙雲的戰績也是極具傳奇,博望之戰生擒夏侯蘭;長坂坡之戰單騎護送甘夫人和幼子劉禪;劉備入川之時從孫夫人手上再救劉禪……


而他一生征戰的頂點就是在定軍山之戰中,他的光彩不亞於斬殺夏侯淵的主帥黃忠。


趙雲數十騎出營偵查被曹軍先鋒圍困,他快馬馳騁,視死而戰,數次衝破曹軍陣列,而當他血戰突圍之後,發現部將張著受傷被圍,二話不說又拍馬折返重入敵陣,以一敵百,拼死掩殺,得以救出張著。當他們撤回大營時,曹操大軍已經隨後趕上,部將張翼建議堅守營盤,但趙雲卻大開營門,令士卒偃旗息鼓,正當曹軍疑有伏兵,緩慢後退之時,營中鼓號喧天,弓弩齊發,驚懼中的曹軍自相踐踏,墜入漢水淹死者甚多,也正是這一戰,劉備才說出了那句“子龍一身是膽也!”


這樣輝煌的戰績,即使《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也難以媲美(只不過曹軍七進七出的戲份被安排到長坂坡之戰中,空營退曹軍又化用為諸葛亮的空城計)。


劉備,你欠趙雲一個道歉!


歷史上的趙雲不僅有不輸小說中的傳奇戰績,還有這更超越小說中的戰略思維和高遠品格。


當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


而趙雲就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以家何為”的事例勸誡劉備,更是闡明瞭益州初定,蜀漢集團新到,最重要的是收復民心,恢復生產,不能為一己私利而矇蔽。


可以看到這樣的大局思維就算當時的文臣也未必能夠達到,趙雲不僅看到了而且還敢於站在眾多軍功將領的對立面,從大局出發勸誡劉備。


他的建議平息了矛盾,爭取了益州人心,為劉備稱帝奠定了基礎。


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將領,他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長時間處在蜀漢政治“軟封殺”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有了第一次獨自領兵機會,蜀國真的對不起趙雲。


首先,責在劉備。


不得不說草莽出身的劉備和先祖劉邦、劉秀一樣,目光如炬,有識人之能。


但對於趙雲,劉備卻長時間沒有給趙雲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雖然劉備前期十分信任趙雲,不僅同食同寢,還長期擔任近衛職責。


近衛職務作為職場第一步是個很不錯崗位,但劉備卻讓政治過硬、能力超強的趙雲一干十幾年,在此期間,只有長坂坡之戰危急劉備及其妻兒的時候趙雲才有用武之地,而徐州之戰、赤壁之戰、入蜀之戰,趙雲都無法參與,以至於後期加入的馬超、黃忠、甚至魏延的職位或者功勳都遠高於趙雲,趙雲把握住了幾次僅有的機會讓歷史記住了他,但歷史又是嚴苛的,將星的光芒只是一閃而過,從未照耀當空。


劉備,你欠趙雲一個道歉!


其次,罪在派系。


蜀國的派系之爭,北方派、荊州派、益州派都是左右蜀國政治風向的派別,既然有人就有了江湖,既然有了江湖就會有爭奪,政治內耗對蜀國中後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趙雲作為早期跟從劉備赴荊入川的北方派,由於職務和戰功的欠缺,在北方派裡只是邊緣人物,而當他向劉備進諫不能奪益州之利而分賞諸將的時候,他直接破壞了北方派和荊州派分割勝利果實的訴求,自然就成了北方派中的“異類”。


蜀國建立之後的他職位也只是翊軍將軍,嚴格上同關張馬黃職位還差一個檔次(五虎上將是明清小說中的說法)。


此後的趙雲,錯過了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諸葛李嚴爭權等重大軍事、政治事件,可見他被貼上“異類”標籤後政治上已經被打入了冷宮。


等到趙雲再次被啟用已經是荊州派的諸葛亮掌局,蜀國人才開始凋零的時候,在無人可用的背景下,趙雲才實現了他一生中首次獨自帶兵出征,而他率領的也只是一支牽制曹真大軍的偏師,更何況還有監軍鄧芝的存在,可見蜀國已經沒有了趙雲的舞臺。


最後,悲在性格。


剛才也說了趙雲為人坦蕩,不與人爭,有君子風,但正是這樣看似“完美”的性格正是趙雲的軟肋。同樣有名無實的馬超,在政治上的話語權也遠遠高於趙雲,而同樣被嘲笑排擠的黃忠,卻積極證明自己,以“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姿態拿下了漢中之戰的指揮權,從而一戰青史留名。


反觀趙雲愛惜夏侯蘭之才,不僅不殺反而舉薦;不顧及個人名利,反對瓜分益州財產;箕谷之戰婉拒賞賜,返還府庫。這樣一個人對於名利是不爭不搶的,以至於他死後蜀人對他的功獻只評價了八個字,直到姜維主政才給予了這位戰將應有的榮譽。


劉備,你欠趙雲一個道歉!


歷史是無情的,我們無法想象趙子龍在眼睜睜看到蜀漢政權從志在逐鹿中原、光復漢室,逐漸滑落為醉生夢死、安樂一隅時的心情,或許悲傷,或許無奈,不知他垂死榻前的時候是否還能回憶起那個見到劉玄德的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