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三穗縣永靈山位於貴州省三穗縣縣城東北1公里處,原名北巖,是三穗當地八景之一,山頂大霧無痕,白雲繞頂,風嚯嚯如梵聲而得此名。是”靈巖疊翠”的主體,為八景之冠。其上古剎甘霖寺,香火旺盛,傳承近500多年,歷史悠久,堪稱黔東佛教聖地。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永靈山

地理位置

永靈山海拔778.9米,相對高度123.9米。因其翠幛重疊、松竹夾道、巉崖壁立、石徑盤曲,故景名為“靈巖疊翠”,為城關八景之冠,三穗縣的前名“靈山縣”即以此山命名。其景緻有清代拔貢周伯庸詩作為證:“疊翠靈巖萬仞樓,蒼茫煙樹雨初收。是誰描出天然畫,賽過丹青第一流”。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永靈山

名字由來

永靈山原名北巖。因山頂大霧無痕,白雲繞頂,風嚯嚯如梵聲而得此名。關於山名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是以三穗縣前名“靈山縣”命名的。第二種則是,傳說有一年三穗縣大旱,稻田龜裂,秧苗萎敗。眼看著稻米要顆粒無收,於是,鄉民們拾狗登山進行求雨,當日便降大雨,鄉民覺得很靈,便將其改名為“雨靈山”,又因雨與永的諧音相近,後逐漸演變為“永靈山”,但是當地話還是雨靈山。

甘霖寺

甘霖寺建於清代,為西南地區第一座懸空寺,山上廟宇常加修葺,香火旺盛,為佛教名山,常有附近各縣及銅仁、湘西、四川秀山的信徒來朝山拜佛。 據《三穗縣志》載,清康熙元年(1662),鄉人募捐功果,鑿石砌徑,劈頂開基,在永靈山巔修建三層佛殿,名甘霖寺。第一重懸空建在削壁棧道上;第二重為正殿,供釋迦牟尼、玉皇大帝,燃燈古佛等多尊佛像;第三重為閣樓,設置鐘鼓樓。正殿前置大銅鼎一座,石碑多方,碑文為清光緒年間鎮遠府知府劉桂煜、李蔭華等題寫。僧房、山門、亭臺等建築物,依山修造,全寺規模宏大,巧奪天工。

幾百多年來,永靈山甘霖寺香火不斷,人氣極旺,特別是晚上,它給三穗縣城增添了一道別樣的夜景。登上山頂,放目四眺,你可把美麗的三穗縣城盡收眼底。從下往上看,甘霖寺就像一尊活菩薩,俯瞰蒼生,庇佑著這一方土地一方人民。據傳永靈山甘霖寺日可見縣城全景,夜可觀萬家燈火。至今甘霖寺已正式開放,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香客上山誦經拜佛,而且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遠近的香客紛紛來此朝拜,多達上萬人。香火旺盛,傳承近500多年,歷史悠久,堪稱黔東佛教聖地。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甘霖寺主殿

甘霖寺的歷史淵源

甘霖寺,在康熙元年建成。歷來香火旺盛,傳承近500年,歷史悠久,堪稱佛教聖地,古人有云“翠嶂重疊石嶙峋,僧寮禪院誦佛經。香風飄逸梵鈴響,渾如靈山拜世尊”。至今,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有香客上山誦佛經,香客多達上萬人,可見其影響很大。新修的寶殿造型生動,古典清雅,別具一格。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甘霖寺一角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甘霖寺一角

自然優勢

永靈山上風景秀麗,空氣新鮮。加上有大量的植被,早上雲霧繚繞,大霧無痕,彷彿置身於空靈虛幻的乾淨世界,中午看似炎陽掛空,實則溫度溼度是恰到好處,下午則更是涼爽宜人。

春天,嫩芽萌發,嫩綠一片,山上生機勃勃。冬天,白雪皚皚,顯目的白色點綴綠色的山頂,別有一番風味。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永靈山

山嶺峭壁聳峙,在這裡俯瞰足下,你可看到來往車輛不停穿梭,眺望百里群峰,整個三穗縣的風景美貌盡收眼底,晚上沿山修建的路燈像北斗七星一樣掛在夜空,三穗夜景霓虹閃爍。

興乘浮雲聽禪鍾,黔東避暑聖地——三穗永靈山

永靈山


三穗縣的居民喜歡飯後去那裡散步,佛教徒遊歷此地會去甘霖寺誦佛唸經,到哪裡拂去凡塵汙垢,內心獲得一片安靜,三穗車站在永靈山腳,如果你路經此地,不妨上山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