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遲到8年的“阿拉伯之春”?

阿尔及利亚:迟到8年的“阿拉伯之春”?

新華社/法新

馬曉霖

3月11日,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宣佈,原定4月18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向後延期,他本人也不再尋求第五個任期。阿爾及利亞通訊社援引布特弗利卡的聲明稱,將組建一個“全國包容性獨立大會”負責總統選舉相關事宜。阿爾及利亞總理烏葉海亞當天提出辭職,布特弗利卡隨後任命內政部長貝德維接替總理職務,並任命前外交部長拉馬姆拉維副總理兼外長。這是阿爾及利亞自上月陷入持續動盪以來,執政集團作出的明顯讓步,初步滿足了反對者要求布特弗利卡告老還鄉的核心要求,但是,這個重大讓步也許暫時可以讓阿爾及利亞避免政治與社會危機進一步加劇,但是,躲過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風潮後,這個北非和阿拉伯大國依然面臨著新的十字路口。

總統讓步:國家危機有望暫時緩解

在阿通社播發的聲明中,82歲的布特弗利卡承諾2019年底將進行政治體制與憲法改革,並取消4月18日的總統大選,改為2019年底前舉行的全國政治和憲法改革會議後舉行,他本人願意將“共和國總統的職位和權力移交給人民自由選擇出來的繼任者”,並進行廣泛的政治改革,以“回應民眾不斷強烈的要求。”

布特弗利卡還一反此前指責反對派遊行示威的態度,對這場風波表達理解並讚賞示威者的和平方式。他說,“我理解許多人選擇這種表達方式的動機”,“新體制與新共和國將掌握在阿爾及利亞的新一代手中”。2月22日示威活動爆發後,曾在瑞士治病的布特弗利卡強硬指責“國內外勢力進行煽動和傳播騷亂”。最新妥協表明,布特弗利卡及執政集團已明確事態的嚴重性和不可逆轉性,因而採取了明智選擇。

半島電視臺稱,布特弗利卡聲明發表後,首都阿爾及爾的大街上正在進行的抗議示威立刻變成歡呼與慶祝,市民們鳴喇叭,唱國歌,載歌載舞。但是,也有示威者認為不能過於樂觀,聲稱迫使布特弗利卡離開總統職位只是這場運動獲得勝利的第一步,因為他推遲了總統大選但沒有明確新日期。也有部分示威者擔心,即便布特弗利卡下臺,但他有可能指定一個繼任者而繼續垂簾聽政。更激進的示威者則認為,布特弗利卡的退出和善意還不足以導致整個國家體制的崩潰,阿爾及利亞應該發生翻天覆地的政治變化——現有政體由不同的權力階層和圈子構成,形成了執政黨為核心的官僚體系、官僚作風、以及龐大的政治、軍事領導集團和商業巨頭利益共同體。反對黨“新一代”領導人索菲尼•基拉里發表推文稱,“2019年晚些時候,布特弗利卡必須下野。我們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但是,街頭運動不能停止,必須確保2019年年底前舉行總統選舉。(他的)信任已經歸零。”

這一輪示威抗議的導火線是布特弗利卡宣佈將參加未來總統選舉,尋求第五個任期。3月3日,布特弗利卡正式確認競選登記並建議組成全國對話大會並在年內修改憲法、組織再次選舉,但是,反對者似乎已厭倦他無法兌現的承諾,導致示威抗議活動越演越烈,學生和青年人成為這場運動的先鋒和主體,而且首都20年來首次出現夜間大遊行。

但是,也許是歷史記憶在發揮作用,也許是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動盪與戰亂歷歷在目,無論示威民眾還是布特弗利卡和政府,都表現出足夠的理性。據報道,阿爾及利亞大規模示威以來,儘管範圍波及多個城市且人數規模龐大,但是,總體和平冷靜,幾乎沒有出現任何暴力或流血事件。安全部門也很剋制,除在總統府等個別地方釋放催淚瓦斯並拘捕100多違法示威者外,並無更多限制行動。相反,布特弗利卡的執政盟友民族解放陣線公開對民眾訴求表示支持。

尸位素餐:病夫治國醞釀危機

面對這場示威,阿爾及利亞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中艾哈邁德•海德薩利赫警告說,持續不斷的抗議可能很快會演變為暴力衝突。總理烏葉海亞被解職前也曾向國人發出關於國家前途的警告,提醒說敘利亞戰爭也始於類似抗議活動。從布特弗利卡宣佈退出大選和將組成憲法和改革委員會,到重組政府進行問責,均表明阿爾及利亞的權力中心已無選擇地直面和積極回應反對者要求,展示瞭解決危機的良好願望。

布特弗利卡面臨的尷尬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在那場始於突尼斯並快速波及利比亞、埃及和也門等多個阿拉伯共和國的街頭運動中,示威者共同的訴求是要求執政太久、政績不彰的“國父”們放棄權力,並結束長期一黨大權獨攬、政治體制僵化而民生艱難的現狀。在那場大風暴中,突尼斯總統本•阿里被迫流亡沙特,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門總統薩利赫相繼被迫下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則由於拒絕交權引發內亂、內戰和外部武裝干涉,最後暴屍街頭,舉國至今仍深陷分裂與戰亂之苦。

阿爾及利亞曾幸運地成為那場怒海狂潮的避風港,保持著明顯的穩定與安全。然而,具有危機免疫力並逃過那場大地震,很大程度上在於阿爾及利亞擺脫1991年-1999年“黑色十年”民族災難不久,很多人對動盪和內戰造成20萬人死亡的巨大創傷記憶猶新,非常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穩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阿爾及利亞長期不具備爆發大規模街頭革命的主客觀條件:領導人專權無能、政治體制僵化、權貴階層腐敗、經濟發展艱難、民生境況惡化以及青年一代渴望社會變革等,所有導致爆發“阿拉伯之春”的因素都已到位。因此,這場街頭運動堪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也表明布特弗利卡及其執政團隊浪費了大好時光,反應太過遲鈍,無力乃至無心實現深刻改革,直到被難以控制的民眾運動逼到死角逼上絕路。

布特弗利卡生於1937年,是老資格的獨立運動領導人之一,也是碩果僅存的老一代民族主義國務活動家和世界政治家,先後擔任非洲解放委員會主席、不結盟運動會議主席、第29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和阿拉伯國家聯盟輪值主席等。布特弗利卡在1956年即投身民族解放運動,並在國家獨立後擔任外交部長長達15年,德高望重,並在帶領亞非拉國家推動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進程中發揮過關鍵作用,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1999年,布特弗利卡作為獨立候選人當選總統,也為推動民族和解並實現穩定發展做過突出貢獻,並於2004年、2009年和2014年相繼3次連任,已在位20年併成為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然而,從2013年中風以後,布特弗利卡深陷輪椅,身體每況愈下,不僅較少拋頭露面,甚至知情人士說,他實際已神志不清並有可能無法單獨做出判斷與決定。11日當天,阿爾及利亞國家電視臺播放了布特弗利卡的畫面,這是示威爆發半個月來他首次露面,畫面顯示他身體虛弱,動作緩慢,而且沒有同期聲。

2012年,布特弗利卡曾公開向人民承諾,這將是他最後一次擔任總統,並將致力於政治與經濟改革。然而,他食言了,不僅沒有兌現不再連任的諾言,也沒有體現出大刀闊斧改革的跡象,但是,那個時期油價居高不下,使得石油生產與出口大國的阿爾及利亞有足夠石油美元來創造就業、改善民生、補貼百姓並贖買人心,換取他們對總統專權和體制改革停滯的妥協。但是,百姓心裡還是有數的,一直等待老總統實行改革,布特弗利卡卻因身體原因無法執事,又不肯將權力移交給年富力強的接班人,才使自己走向民眾對立面。尤其是,自2014年油價腰斬以來,阿爾及利亞經濟形勢逐步惡化,大量項目陷入半停滯狀態,25%的30歲以下青年處於失業狀態,相反,權力腐敗和社會不公卻日益嚴重。青年人對布特弗利卡和政府維持國家穩定和改善民生的態度,由幾年的大唱讚歌逐步變成積怨與憤懣,並終於在今年被引爆。這次的示威大軍中,不僅有失業青年、律師、媒體工作者,甚至還有被布特弗利卡提拔重用的老鄉和部長們,可見布特弗利卡已裡外不受歡迎。

可以判斷,由於布特弗利卡做出重大讓步,大規模動盪暫時不會在阿爾及利亞上演,反對派們至少可以觀望一段時間,給執政集團以新的緩衝期以便推進社會期盼已久的全面改革。如果這個緩衝期沒有利用好,阿爾及利亞幾十年的和平紅利將徹底見底。(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總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