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腳大逃亡:別了,阿爾及利亞

黑腳大逃亡:別了,阿爾及利亞

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經過近十年的鬥爭,於1962年7月3日正式宣佈獨立。

阿爾及利亞獨立後,佔當地人口比例10%的非穆斯林居民選擇逃離回法國本土。看起來,上百萬居民逃離的導火索是阿爾及利亞獨立派發起的暴力襲擊和屠殺。但是從更深層次看,被稱為“黑腳”的阿爾及利亞非穆斯林居民儘管紮根當地上百年,但從來沒有真正融入阿爾及利亞社會。

“黑腳”是法國本土民眾對於歐洲移民至北非白人的貶稱,儘管其來源至今眾說紛紜,但是無一例外都和艱苦繁重的航海殖民工作有關。這和“黑腳”群體的最初來源:法國失地農民、貧困工匠以及被流放的輕罪罪犯相聯繫。然而,第三共和國建立後,該群體發生了變化,普法戰爭後大批拒絕德國統治的阿爾薩斯-洛林效忠派前往北非定居安家。第三共和國又將法國公民權授予了定居在北非上千年之久的塞法迪猶太人,這些人也被視為“黑腳”。同時,大批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也前往阿爾及利亞定居。“黑腳”成為民族來源多樣、信仰多元的群體。

但是,“黑腳”和本地居民始終存在鴻溝,而且兩個群體因為法國失敗的同化政策,隔離程度反而越來越深了。雖然1848年法國就將阿爾及利亞劃分為若干個省,享受類似本土的政治地位。但是隻有占人口少數的“黑腳”群體擁有法國公民地位,擁有完整公民權利。本地穆斯林民眾只有不完全公民權利,除非公開放棄信仰並掌握流利的法語水平,這意味著只有極少數穆斯林有機會成為法國公民。

經濟上,兩個群體的差距更大。“黑腳”大多定居在城市,並掌握歐洲先進技術,成為阿爾及利亞經濟的中堅,逐步兼併了大片適合耕作的土地,這和穆斯林民眾多為貧困鄉村人口成為鮮明的對比。根據1955年的法國官方統計,“黑腳”佔據當時阿爾及利亞社會收入頂層和中層大部分,相反穆斯林多為收入底層,只有少數躋身中層。阿爾及利亞新設立的地方議會為穆斯林專門設立議席,但其表決權卻只有“黑腳”的七分之一。政治權利、城鄉分佈、經濟收入等各領域的區別讓黑腳和當地社會格格不入,只能選擇在阿爾及利亞獨立後背井離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