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7輛新車就有1輛是大眾,還新設捷達品牌,是被自主品牌逼的?

大眾是最先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國外品牌,經過這麼多年的精心耕耘,銷量穩居車市頭把交椅,短期內無人撼動。正常來講,大眾只要穩坐釣魚臺,每年也是賺得盆滿缽滿。為什麼現在非要費心費的推出“捷達”品牌,自降品牌身價與自主品牌爭市場?

大眾銷量依然穩固,每7輛新車就有1輛大眾

2018年,南北大眾再次蟬聯銷量冠亞軍,大眾品牌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410.2萬輛。其中,上汽大眾(含斯柯達品牌)共銷售206.5萬輛,同比增長0.1%;一汽大眾全年銷量203.6萬輛(含奧迪品牌),同比增長4.1%。2018國內汽車總銷量是2808.1萬輛,大眾品牌佔比14.6%。簡單來講,每賣出7輛車就有1輛是大眾品牌的,這樣的市場佔有率,雖然不是壟斷市場,但還是非常高的了。

2018年幾十個中國品牌汽車的累計銷量才998萬輛,大眾以一己之力,幹翻全場,不得不說大眾品牌在國內的號召力真是夠變態的,難怪民間會出現“大眾這個品牌比較高級”的論調。但銷量不能代表一切,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畢竟市場上的一些形勢已然發生改變。

大眾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

大眾高度依賴中國市場。2018年,大眾也是全球的銷量冠軍,銷售1083萬輛,第二名豐田銷售1052萬輛。大眾國內銷量410.2萬輛,佔全球銷量的37.8%。豐田國內銷量147.4萬輛,只佔全球銷量14%。對比豐田來說,大眾太依賴也太需要中國市場了,中國市場就是大眾的現金奶牛。如果銷量一旦下滑,這個“現金奶牛”的產量就會明顯減少,這才是大眾最不願意看到的。給大眾銷量增長帶來陰影的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因素。

  1. 汽車市場整體趨冷。2018年汽車市場“寒風凜冽”,受到購置稅優惠退出、宏觀經濟增速下降、中美貿易戰等等因素的影響,銷量28年來首次下滑,這對汽車行業來說是重大利空信號。預示著,經過近30年的高速增長,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汽車銷量一路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車市已見頂,未來銷量有可能進一步下滑。對於汽車廠商來說,整體市場變小了,自己的蛋糕也小了,利潤肯定會受影響。除非開闢新的戰場,搶奪更多的銷量。
  2. 上汽通用虎視眈眈。大眾是厲害,但其他的合資公司也不是吃素的,上汽通用2018年銷量197萬輛,離一汽大眾的203萬輛只有一步之遙。上汽通用是國內唯一同時運營三個品牌的車企,高中低配合默契,高端有凱迪拉克、中端有別克、低端有雪佛蘭,而且高端品牌凱迪拉克勢頭甚猛,全年銷量達22.8萬輛,同比增長31.8%。大眾稍微打點盹,市場轉眼就會被通用搶走。
  3. 吉利品牌銷量擴大。最近幾年,隨著自主品牌造車技術的日益提高,自主品牌的外觀設計、內飾搭配、科技配置已經逐漸趕上甚至達到了合資品牌的水準,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整體的技術、調教雖然還不足以挑戰合資品牌,但也不斷提高。吉利博瑞、博越,哈弗H6,長安CS75等一系列精品汽車,讓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印象大為改觀。銷量最好的自主品牌吉利,2018年銷量150萬輛,同比增長20%。銷量排名已經是國內第四,前面只有上汽通用、大眾雙雄了,而且吉利增長動力未看到明顯減弱,不斷的有新車型上市。反觀大眾雙雄,上汽大眾增長0.1%、一汽大眾增長4.1%,如果一直按照這個節奏發展,10年左右的時間吉利就可以挑落大眾雙雄。
  4. 自主品牌不斷上攻。在吉利等自主品牌市場銷量不斷做大的時候。以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等為代表的車企,不斷推出領克、WEY、EXEED、王朝等自主高端品牌,向合資品牌佔領的高利潤中端市場進行衝鋒,其中吉利領克2018年銷量12萬輛,WEY13.9萬輛,這兩個品牌雖然銷量不多,但已經得到消費者認可,在市場站穩了腳跟。這絕對不是大眾願意看到了現象,自主品牌你在低端市場過過就算了,現在到我大眾的碗裡來搶肉吃,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這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時候,大眾推出捷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大眾推出“捷達”的好處、劣勢,能否成功?

為了殺入低端市場,大眾一直在行動,也就兩個選擇,一種自己單幹,一種聯姻生產。早在2009年,大眾就與鈴木牽手,準備殺入低端市場,但由於控制權的歸屬問題,最終結果是“聯姻”失敗。大眾為什麼遲遲沒有自己單幹,因為皮耶希執掌大眾二十多年,一直要將大眾打造成高端品牌,他不想看到,大眾推出低端品牌對自己樹立大眾產生傷害。

  • 大眾推出“捷達”的好處

形勢所逼,大眾還是選擇了自己單幹,發佈“捷達”全新品牌,順利完成了品牌的高中低搭配,而且還不影響大眾其他品牌定位,正式殺向低端市場。最大的好處就是汽車銷量上升了,以前的老舊平臺又可以發揮餘熱了,利潤又滾滾而來了。

  • 大眾推出“捷達”的劣勢
  1. 品牌反噬。為了前期打開市場,大眾肯定會利用主品牌的優勢進行宣傳,將主品牌的附加值傳導給“捷達”,但時間長了,很難在兩個品牌上做出徹底的切割,也會反噬主品牌的品牌定位。
  2. 口碑影響。同時,按照大眾近些年見錢眼開,在國內大肆簡配的調性,不難想象,捷達旗下的車型會簡配成什麼樣,在這種簡配的趨勢下,還想產品保持較高的水準,真是夠考驗大眾高層智慧的。如果萬一簡配過了,導致捷達口碑不好,最終影響的還是大眾自己的主品牌。
  3. 價格重疊。“捷達”7-12萬的價格區間其實和大眾自己的低端車型是有重疊的,在今後如果車型投放、價格定位不準確把握的話,很有可能形成內耗,最終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 “捷達”能否成功?

“捷達”背後有大眾撐腰,獲得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的。大眾對捷達也是足夠照顧,捷達將與一汽-大眾共享售後體系,對於捷達品牌推廣大有裨益。汽車產品線也都是現成的,換換殼、改改內飾、加點配置,就可以拿出去賣了。價格不高,就算是“技術過剩”的產品,也是大眾汽車的品質啊,肯定會有人買單的。再說捷達的目標市場,雖然大眾自己說“捷達”定位於年輕人,但明眼人都知道,“捷達”真正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這些市場的消費者對品牌有所追求,但對價格更敏感,雖然沒掛“VW”標,對大眾的“捷達”還是感興趣的。

總結

大眾新設“捷達”,的確是受到自主品牌的壓力,但更多的還是考慮自身品牌佈局,爭奪低端汽車市場,賺取更多利潤。合資品牌設立低端品牌大眾也不是第一個,東風日產的啟辰,也是換個馬甲繼續賣日產的產品,但市場好像不太認可,2018年銷量只有13萬輛。大眾的捷達能否贏得市場認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