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軒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AI時代的漸進,以AI技術驅動作為基礎設施,不斷將人工智能科技的創新成果與產業融合,進行場景化的落地應用,不僅加速了對新經濟的優化升級,同時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革新。

如今,人們越來越感知到人工智能就在身邊。近期,一檔熱播的大型公益性科技綜藝節目《智造將來》,就向大眾普及了當下AI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並展現出前沿AI技術未來應用的美好圖景。

在這些科技項目中,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科技的重要解決方案及應用,在節目中成為了一大主角。節目中,既出現了水下機器人“敖小八”,也有仿生機械手和獵豹移動機器人,這些都是典型的AI前沿科技。

機器人於人而言,不僅僅是幫手這麼簡單,而是延伸人能力的加速器及外骨骼,讓人類的手能夠觸及到更多領域。海底的“敖小八”是人類探索海洋未知的手,仿生機械手是幫助殘缺者觸及愛與溫暖的手,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小秘”則是服務於人解放雙手的助力之手。每個機器人都是在各自所負責的領域,幫助人類能夠更加容易觸及到所需領域不可或缺的得力幫“手”。

智東西將解讀《智造將來》節目中這三個最有AI科技感的項目,帶你見證機器人將如何融入到人類日常生活中,其背後又有哪些場景應用上的探索。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深水下的“超人”—— 哈工程水下機器人“敖小八”

在《智造將來》第五期節目中,哈工程研發團隊帶來了歷時8年,經歷幾代人努力打造的水下機器人“敖小八”。而“敖小八”的核心能力在於,在完全不同於陸地環境的水下,可以通過自主識別、智能學習、聲學導航等技術,實現實時傳輸畫面、勘測陌生水域等功能。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在節目中,“ 敖小八 ” 勇闖三關,挑戰深水陷阱,通過自主運算,在穿越風輪,辨別聲音、 黑匣子,執行水下搜救任務展現了過人的智慧。第一關,“敖小八”被邀請通過四次乘除加減運算得出數字24;第二關,“敖小八”需穿過旋轉的三瓣風輪進入風筒內部並經歷重重阻礙,通過狹小的障礙通道逃逸;第三關,“敖小八”需要從16個頻率相近的信源中,挑選出此前聽到的真實頻率。

這一項目的厲害之處在於,比賽中機器人一旦入水,就會脫離設計者的控制完全獨立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多個科目的比賽,對機器人自主判斷和決策能力要求非常高。這意味著大量的人工智能、模式識別、水聲定位等技術應用於水下機器人。

更讓人震驚的是,“敖小八”的研發團隊在2018年舉辦的第21屆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中,從來自13個國家的46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世界冠軍。要知道,這一比賽歷屆都彙集了美國伍茲霍爾研究所(WHOI)、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杜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及高校。在哈工程研發團隊奪冠之前,這個項目的冠軍之位,已經被美國名校壟斷了20年之久。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由哈工程研發的水下機器人便已成功征服了被譽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利用水下機器人,聯合科考隊於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要衝,對苦拔海(豆錯)、河厲橋(龍羊峽)的水質信息進行了探測和採樣,用於分析高原升溫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同時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從而保障青藏高原水生態環境的安全。

目前,商用級的水下機器人主要用於輔助潛水、水下攝影以及水下檢測,功能單一、用途有待開發。從“ 敖小八 ”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水下機器人技術研究已經處於世界前沿水平。同時,“ 敖小八 ”的優秀表現也證明了自主識別、判斷並執行,將是水下機器人今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髮展,像“敖小八”這樣的水下機器人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大顯身手,為人類開發探索海洋資源助上一臂之力,在海底資源探測、開採,以及深水作業甚至是深海救援等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守護愛與溫暖的“超人”——機械仿生手

在《智造將來》第七期節目中,來了一位名叫王超峰的退伍軍人。他與普通的退伍軍人所不同的是,在26年前,王超峰在執行任務檢修線路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傷,永遠失去了雙手。因為雙手的缺失,王超峰甚至想要擁抱妻子都成為了極其奢侈的事。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節目現場科技精英帶來了 “機械仿生手”,利用AI技術建立起人體和機械手臂之間的意識聯繫。最終,在機械手的幫助下,王超峰與妻子緊緊相擁,並在女兒的試卷上第一次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完成了等待了26年的軍禮夢。

在機器人的研發中,機械手始終是業內的一大難點,無論是在從結構的設計還是功能的實現上,都需要摸著石頭探索。從機械結構上說,由於人類的手指結構複雜且精密,抓、握、舉等這些人類習以為常的簡單動作,對於仿生機械手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從機械手作為假肢實現人類雙手日常工作來說,機械手與人腦之間的意識聯繫則更加具有挑戰性。

據機械手研發人員倪華良介紹,當使用者帶上這一機械手後,傳感器會對使用者的神經信號進行採集並建立起數據庫,通過算法來分析使用者的意圖。意圖識別完成後,當用戶在此發出相同神經信號後,機械手將知道使用者想要用完成哪些動作,並進行實現。其中,利用算法分析使用者的意圖成為了最為困難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除了作為假肢外,機械手的另一個應用方向是被用於外骨骼助力,幫助人類拿起超過人手最大承受重量的物體。不過,作為新興技術機械手的研發仍在繼續,目前沒有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此次,機械手登上《智造將來》的舞臺,讓更多的人瞭解了機械手的價值,也給不幸缺失雙手的人們和家庭帶來了希望。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為人類分憂解勞的“超人”——獵豹移動機器人

在第八期節目中,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小秘”與四位明星嘉賓團(馬思純、李淼、田亮和蔣昌建)就“職業女性該不該在家下廚”這一話題展開激烈的人機辯論大賽。 “豹小秘”絲毫不輸人類辯手,旁徵博引,邏輯清晰,金句不斷,引得現場觀眾頻頻大笑。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而熟悉節目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並不是“豹小秘”在節目中的首次亮相。作為智能服務機器人的TA們,一直負責《智造將來》節目嘉賓接待工作,堪稱是節目的門面擔當。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由於凝結了獵豹移動人機交互產品基因與獵戶星空全鏈條AI技術,“豹小秘”已經擁有了語音喚醒、語音問候、人臉識別、人臉跟隨、自動避障、自動導航等功能。

其實,在《智造將來》上崗之前,豹小秘早就在北京石景山政務服務中心、北京鳥巢3D 美術館、八達嶺長城、海南冬交會、山西地質博物館等地兢兢業業地為人們帶來了包括智能引領、服務接待、講解諮詢等多項服務。在兩會期間,獵豹移動還為人民網2019年兩會宣傳報道特別定製機器人,身兼引導員、報道助手兩職,為全國兩會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現場服務和報道支持。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智能+”助跑未來,機器人正從科幻走進日常!

結語:人工智能技術正改變人類生活,機器人正從科幻片走進日常

人類對科技創新的探求是永不停息的。時下,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尖端、前沿的科技在經歷了技術積澱和產品打磨後,已經走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舒適的工具和手段。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研究人員的艱辛探索,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技術將落地到更加細分和專業的領域,更多的應用場景也將陸續出現,更多的創新應用也將被熱切期待。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提到了“智能+”的概念,也著重提到了傳統產業賦能升級的重要。這就從國家戰略層面賦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落地以強大推動力。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已成為從國家政策導向至行業發展的共識方向。

從行業角度來說,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有效的提升了生產效率,正向推動數據的進一步大爆發,助力AI技術的發展和落地。

可以預見,2019年人工智能將進入大規劃應用落地的黃金爆發期,為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5G+人工智能+新經濟等新的大環境下,AI技術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智慧辦公、家庭娛樂、AR/VR、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物聯網都將迎來蓬勃發展,未來“智能+”生活必將精彩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