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为什么感觉到苏联有很多人,补充兵源为什么那么快?

军武哨兵


这是苏联在二战极为厉害的一个特点,他们爆兵速度非常快,虽然战争初期丢失了几百万部队,却在回过神来以后,吹气球一样迅速的拉起一支更大的军队。

在谈论一切苏联爆兵问题前,最好先了解下苏联的人口。

苏联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1939年他们就拥有1.6亿人口,且同年就拥有433万新生儿的增长,是美国同期的1.76倍。可以说这时候的苏联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人口大国,那年头的苏联女人能生能养。

然而苏联仍在扩张,1939-1941年,苏联通过各种强硬手段拿下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卡累利阿、以及与德国瓜分的部分波兰领土,人口瞬间膨胀到接近1.9亿。

这些人口资源,为苏联日后的爆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像哈萨克、塔吉克、还有哥萨克、蒙古人这些少数民族也大量的加入苏军,战争前10月时就踊跃参军了50多万人。

哥萨克人在沙俄时代曾经是俄罗斯的重要战斗民族,十月革命后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卫国战争中,战争中英勇的哥萨克人组成了7个骑兵军和17个骑兵师,获得金星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的有262人之多。

这帮凶残的少数民族骑兵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暴力、无知、愚昧,只知道烧、杀、抢,只相信巫术、魔法和赌咒”的野蛮人,结果战场上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的英勇,也令德国人饱尝了彻骨之痛——这帮人不仅在战场上会挥刀砍掉投降者高举的手,还会在柏林奸杀掳掠。

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打的都是人,所以苏联尽管在战争中损失了866万军人和2000多万平民,却仍然保持着优于德国的动员能力。战后还余下了1.53亿人呢。

苏联人在整个战争中,通过那1.8亿人口,动员出了3440万大军。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尽管也从接近7000万人口中憋出了1700万军队,占总人口的23%,所有青年几乎全部参战,但始终无法逾越人口总数的鸿沟。

排开人口因素,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与德三不同,苏联的战争动员的非常彻底,在苏共中央的宣传鼓动以及战时的高压政策影响下,绝大部分青壮年被半强制性的投入了军队。

当然,实际上那会儿大多数人挺兴高采烈的,战斗民族视战斗为荣誉。类似的情感决不能拿现代人的思想来阐述,在当年参战国中,这是基本的国民素质。

当然,我们决不能撇开物质空谈理想。这里面“战时共产主义”功不可没,苏联通过这种特殊制度,在农村施行了《谷物征粮办法》,农村生活压力巨大。城市非农人口则统统投入到“消费公社”中,靠吃配给粮和实物工资为生。

这样,等到战时经济进一步压缩,想吃饱随即变成很艰难的事情。然后有人会告诉你军人的待遇是最高的,再告诉你这一切困苦都是敌人的错。爱国主义热情一高涨,苏联青年是蜂拥参军,简直拦都拦不住。因为参军就什么都有了,参军就能找敌人报仇了,参军了还有叫喀秋莎的漂酿小姐姐站在峻峭的岸边看你。

战斗民族的哲学就是:战争是场悲剧,但既然投身战火了,可以哭不能怂。

不愿去的也没法,大家都去你敢不去?咱厂长都带头上战场了,他走之前按照苏联关于“强制性按劳分配”制度给予的权力,可以要求公民完成任何被分配的工作,现在,要你参军打仗!

太可惜了,小姐姐们不会在岸边看你的,因为她们也都参军打仗了!

在将大量农场、工厂的青壮年男性送上战场的同时,大量的苏联女性被推上男人们空出来的岗位。

这些战争年代的苏联女性足以令今天涂脂抹粉的老妹儿们汗颜,她们干着男人的重活,从扛沙包、生产线到炼钢炉前摆大钎、矿坑里面放炮眼几乎全都包揽了。

如此,苏联人才得以在高速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空余出大批精壮的汉子上阵地与德国人搏杀。

甚至斯大林连妹子们也不放过,有80多万小姐姐被征召进军队,她们接受了卫生护理、电台报务、打字录入、文艺宣传到步兵训练、防空训练乃至坦克训练、飞行训练、狙击手培训等等,英勇的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洪流当中。

这些小姐姐非常彪悍,普遍得到的赞誉是做事认真、服从命令、勇于牺牲。她们其中的佼佼者足以令男人汗颜。

例如:狙击手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她塞瓦斯托波尔战斗中狙杀德军309名。

坦克手 玛利亚·瓦西里耶芙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苏联英雄。为了给亡夫报仇,她变卖家产买了辆T-34坦克上阵杀敌,1943年11月的战斗中单车突破德军防线,碾死德军30人,消灭反坦克炮一门。1944年在下车维修履带时遭遇炮击牺牲。

飞行员 莉迪娅·利特维亚克,苏联英雄,仅比冯提莫高0.2米的世界第一空战女王牌,绰号“斯大林格勒的百合花”。从1942年9月到1943年8月,她击落了12架德机,出动200多次,最后消失在天际,47年后飞机残骸才在乌克兰发现。戈尔巴乔夫为她颁发了最后的金星勋章。

这点德国人其实也不差,他们征召了60万女性参军,但汉斯显然怜香惜玉的多。他们的理念里,女性是不应该参与到男人们的厮杀中的,所以德军的50万女兵被定义为“国防军女助手”,剩余10万人则称之为“负责战场相关服务的女工作员”。

德国人并非真的让女人走开,他们只是动员速度比苏联慢,且来不及将大批女兵投入战场罢了。1945年时,德军的“国防军女助手”数量激增,吹气球一样的达到50万的顶峰。然而许多人枪和军装都配不齐,许多人被分配到没有炮弹的防空炮边。比较搞笑的是,这些“女助手”最后居然占德军剩余兵力的20%。

此外还有些大妈成了“国民掷弹兵”的一份子,成为党卫军管集中营的女青年也不少。还有更多难以统计的少男少女们成了“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女青年联盟”、“德国少年团”的童军和牺牲品。

德军从1943年开始就开始从“青年团”中拉人上战场,到1945年连12岁的都不放过。像“武装党卫军党卫军第12 希特勒青年团”就是这帮后备组成的。全是十几岁岁的小鲜肉小毛孩,战术不咋地,但是打起仗来凶狠残绝,玩起命来奋不顾死,与盟军接战几仗,被人称之为“神经病”、“仿佛狂热的宗教徒”。

但是,即使这样也爆不过苏联,德国动员起步晚了。德三虽然进行的是纳粹主义,但实际骨子里仍是些布尔乔亚思想,所以对元首而言,这个征兵实在是太苦恼了。要知道,纳粹党的上台可不是嘴巴说说的事情,所谓的“独裁”外皮下其实仍然是民主或者说“民粹”。

纳粹动不了整个布尔乔亚和小布尔乔亚的阶级利益,然后他们还得想办法维持容克们的妥协与支持。因此当真正现实上的问题爆发出来以后,那些发战争财的企业以及一直维持着相对高水平生活的民众才真正开始动员。

然而1943年再搞这些不嫌太迟了了么?对面的苏联可是一刻也不放弃的“压榨”着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王司徒原创,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赞,谢谢!


王司徒老百科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与战后苏联把大量的德军,日军俘虏押苏联的事情联系起来就可以看清问题。二战之前,苏联曾经经历了大清洗以及大饥荒,所以人口大量下降,二战开始后,苏军大量扩充军队,但当德军向苏联突然袭击,苏联方面损失了超过200万的兵力。但是战争还在继续,德军向莫斯科推进,这就是著名的莫斯科会战。斯大林决定在莫斯科与德军决一死战,就从东线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把苏联在远东的军队全部调到西线。苏联剩下的只有老弱妇孺。虽然苏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打败了德军,但是本身也是伤亡巨大,能够动员的男性几乎全部动员。这对苏联国内的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


苏军运动政治动员把劳动力全部动员进军队,在1945年8月的远东作战时,苏联已经没有更多的兵员,最后把监狱中的刑事犯,以及很多有问题的人都补充到军队中,虽然依靠强大的火力打败了日军,但在东北,苏军的纪律差也是非常出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苏联的人员紧张现实。换句话说,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或许苏联将人员枯竭。


德国,日本投降以后,为了填补在战争中失去的劳动力,苏联把大约150万俘虏押往西比利亚进行经济建设,以弥补二战中从这里大量征集人员后的空白,这里的条件艰苦使得俘虏大量死亡,死亡比例超过40%,这也是战后苏联遭到指责的地方之一。表面上,苏军人员补充快,但这就等于对国家经济的杀鸡取卵,最终长久危害了苏联的经济基础。


桥本看日本


悟空问答上还有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俄罗斯为何女人那么多“,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二战苏联补充兵员快”的原因。


为何二战时期苏联补充兵员快?


回答就是因为俄国在二战中透支了未来的男性人口,使得俄国的性别男女结构变得越发偏激,这个状况甚至到今天还没扭转过来。


有人奇怪了,二战结束那么久了,为啥还能影响到今天?


我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假设一个苏联村庄,1940年有30个小伙子和30个女性,平均每年都有6个孩子出生。


可二战开始了,有20个小伙子去参军,于是接下来几年,村里没有年轻男人,出生的孩子肯定会减少,再加上国民经济变成战时状态,出生的孩子营养也肯定不够,于是最后发现之后的几年,每年只有1个孩子出生并且活下来。


然后战争结束了,去的20个小伙子只有10个回来,然后又出现了10个终身未婚的女性。接下来几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仅仅达到每年3个。



上图是俄国在2015年的人口结构调查,蓝色是各年龄段的男性人口,红色是女性人家偶,棕色部分是女性比男性多出的部分-----用中国话说就是剩女和寡妇。



从2015年的俄国人口结构调查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二战的影响还是看得到:出生在1943年的的(75岁)男性人口非常少,少到不自然的程度。而出生在1940年的俄国女性,有一半以上是寡妇或者终身未婚。


那么就有两个解释:

一,苏联人在1943年很少生孩子。

二,或者苏联在1943年婴儿死亡率特别高


不管解释是哪一个,都反映了在1940-1945年间,俄国的很多年轻男性不在妻子身边。


苏联政府组建军队的效率是二战中最高的。1939年,苏联正规军不足300万,但是为了应付德国的威胁,斯大林开始大力扩充军队,到开战之前,苏军仅正规军已经接近600万。

而到战争结束时,苏军总兵力接近1200万,为战时最高值。而在整个战争中,苏军的伤亡竟然高达2600万。加上军事辅助组织,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军队动员的人数就高达4000万以上。(等于近一半的男性人口参与战争)


而当时苏联有多少男性人口呢?1940年苏联人口为1.94亿,在战争中估计有2000万人以上死亡,俄国1亿男性人口损失二成,还多是15-45的壮年人口。你可以想象下,你的同班同学有一半以上在这几年死亡的感觉。



而这还不算什么。这几年婴儿夭折率和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据苏联人口学家估计几年内共损失了2600万儿童。


苏联合计损失了4600万人口,比人口数量高出2.5倍以上的中国损失还要多。


说到这里你或许明白了“战争对人口结构最深远的影响其实是 未成年人口的损失“,而未成年人的损失,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



苏联的战争动员体制非常有效,为了战争他付出了巨大代价,一直到苏联解体,男性人口比例仍然未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


闭家锁的红枫


两方鏖战中 ,军事科技实力旗鼓相当,经济不相上下,想要取得胜利,人口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大因素。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二战期间苏联国土面积2242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94亿人。

苏联大清洗运动使军队骨干死伤殆尽

苏联在1934年由斯大林领导下展开了肃反运动,130万人被判刑,68万人被杀。

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卷入其中,布柳赫尔元帅,叶戈罗夫元帅,和一大批高级将领被枪决。

苏联红军中内部也进行肃反,苏联红军5名元帅枪决3名,4名一级集团军司令枪决3名,12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全部枪决,67名军长枪决60名,190名师长枪决136名,397名旅长枪决221名,红军基层指挥员4万人被枪杀。

大清洗为日后对德作战不利埋下了隐患。

苏联在二战初期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徳国发动的突然袭击使众多基层苏军指战员惊慌失措,成建制的投降,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才有了斯大林提出的卫国战争,莫斯科阅兵,从后方西伯利亚等地区匆忙补充损失的兵员装备。

苏联采取的措施

1.增调预备兵,预备兵中有退伍的军人和刚成年的男人,主要征18-35岁从全国各地紧急开往前线,这些人中退伍的直接发枪上火车,没当过兵的简单教以下怎么开枪就完成训练了。

2.释放政治犯从军,政治犯发枪戴罪立功,其中有大量的因肃反运动关押的红军基层指战员,士兵充当现役开往前线。

3.发布战时动员令,大量的女兵加入现役,充斥在各个战场,苏联女兵总数在80万人,出现了众多的女兵英雄。

4.鼓励妇女生孩子,英雄母亲为国生育。制作了母亲奖章,一级母亲奖章得生6个孩子,二级母亲奖章得生2个孩子。

5.解放区增兵,苏联在进入反攻阶段也从徳国人占领区征兵,虽然占领区里人民生活不易,只要到18岁一样要当兵,俗称抓壮丁,主要集中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内。

苏联经过大清洗运动和德国发动的突然袭击,初期补充到前线的部队伤亡惨重。

德军几乎所有的部队在组建之后都是在后方经过足够的训练才派上前线作战。

苏联补充的部队基数大,后勤没有足够的枪支弹药供给,往往是2个人一条枪,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捡起枪继续战斗。也有因在战场上保命两个人争夺一条枪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总之苏军采取这些措施后及时补充了前线的损失,稳定了战争局势并逐步向有利苏联的方向发展。反观徳国战争的后续持久力不如苏联,损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最终走向失败 。


川军雄起1937


1941年苏联人口在1.96亿+,但是苏军补充兵源快并非是因为人口多。

由于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大批兵源,所以苏联一方面在人力方面实施了总动员,一方面动员大批妇女加入了军工和工业一线生产,以便腾出成年男性人口加入军队,同时也大批征召妇女加入军队甚至担负一线战斗任务(这在当时世界各国是少见的)。

另外一方面,苏军极大压缩了对新兵的训练,大批根本没有经验的步兵只经过基本队列和射击训练就被分发部队,技术兵种往往也只经过基础操作训练就被下发战斗部队,下级军官往往也只是经过军官短训班几周培训就被授予少尉军衔分发部队,即使正规军校往往也把学制压缩到一年甚至几个月时间。苏军的这种做法,虽然实现了兵员的快速补充,但是却造成了部队战术素质低下,寻找损失惨重的问题,即使到战争后期,分发部队的坦克驾驶员往往也只有三五小时的实车驾驶经验,战斗部队不得不消耗实战装备宝贵的摩托小时去给他们回炉。而德军方面,在战争后期训练体系崩溃前,战斗兵种都要经过相关的战术训练,比如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从其他兵种和后方单位抽调补充一线战斗步兵的人员,也要先进行步兵基本战术训练之后才会分发部队,这也是为何苏军即使战胜,往往也要付出比德军大的多的伤亡代价的重要原因。


DDG的老船坞


苏军征召能力确实强大。仅在1941年6月22日—7月1日的9天时间内,就征召了530万士兵与65万预备役军官。无非就是那几点。

首先,你自己得人多,要不兵员哪来。战前苏联拥有1.8亿人口,是德国人口的两倍还多。二战时期还主要是志愿兵和义务兵呢,而且也主要是自产自销,毕竟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国籍的部队保险、听招呼。那时也不像现在有雇佣军和保安公司、甚至干私活的所谓恐怖分子。哪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大,可征适龄人员就多,就能够承受一定人口损失,不致元气大伤。

其次,战争动员体制厉害。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斯大林政府,相当倔强专治,政府的决心得以无条件执行。二是苏联后备军制较好,战前就按人口分布等要求建有相当数量的基干部队,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役,就是有基本骨架,补充兵员后能迅速形成一定战斗力。战争爆发仅一个月,苏军就成立了近1800个新编营,拥有了300多万新生军力。三是训练基地多,为大量新兵提供了必要基础训练。四是波波莎冲锋枪的广泛使用也可算一个因素(也包括可快速生产大量武器装备),因为该枪使用简单,上手容易,新兵很容易保持必要战斗力。

再次,各种手段综合运用。一是大量允许妇女进入军营、进入一线服役,整个作战期间约有百万妇女进入一线军队服役,还不包括其他保障及服务等力量妇女,这也无形扩大了可征人数。二是放宽年龄,适龄放宽18到50岁,覆盖了一半以上人口。三是一些不重的罪犯也被快速送到了前线。四是国际援助多,助力苏军战斗力提升。仅美国就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各种军事物资,其中包括小到罐头大到坦克飞机,有力支援了苏军国防建设。

这些都是苏军得以快速补充兵员的依靠。


下雨啦16


相对西欧那些发达国家来说,已经完成了现代国家的构建。战争动员能力比较强。

苏联继承与沙俄,属于后发工业国,并带有很大的农业国属性。地域广泛人口本来就很多。苏俄的独特体制,国家能力对社会的渗透更强。所以说能够组织源源不断的兵源。

还有一方面提出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苏德战场基本是在苏联本土。这也加强了苏联的本地优势!

苏德战争的时候,外界对苏联是没有进行颠覆的。加上他自身的能力,所以说苏联可以放心的组织人员进行抵抗,而不担心欧美这些国家对它进行颠覆。

国家体制和大清洗之后,在思想上也统一了。虽然东东欧很多人很讨厌苏联。不过在那时候能够讨厌她的人本身就是他的敌对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国际上也不可能支持这些人!

所以说本身的能力本身的资源产生了这种结果!





TIME007FM


前苏联国防动员体制有几个特点:

一是有历史传统。苏联最早是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民族,利用蒙古统治集团的衰败,在基辅罗斯立国并向东向西扩张,几百年来都处于对外武力扩张状态,人民好勇善战,亦兵亦民,军队在国家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沙皇独裁权威很高,国家也相应建立和完善了独特的动员体制。一战时期俄国总兵力达1500多万,比英、法、德三国总兵力之合还要高。

二是有苏联举国体制保障。苏维埃建立政权后,破除了剥削阶级,实行公有制,国家意志不受私有阶层的干扰,党的组织覆盖社会方方面面,掌握社会各种资源,为国防动员力提供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坚实的保障。

三是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制。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志愿兵或募兵制,这种兵役制除军官、军士服役时间较长外,士兵普遍服役时间较短,但能使大量社会青年接受军事训练,应对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组织培养和储备军兵种技术人才。如:二战前,苏联允许和支持社会组织成立航空俱乐部、飞行学校、少年航校等,培养了众多飞行爱好者,为苏军航空兵部队提供了大量的飞行员后备人才。

五是军队从军至班实行洐生制。如:步兵第3师平时超额配备一名副师长、副参谋长,所属各团超配一名副团长、副参谋长,这样一直到班都超配一名副班长。战争发生了,步兵3师出征,但超配副职全部留下,升为师长、师参谋长,团长、营长直到班长,而后补充兵员,形成新的步兵师。这个师各级也是超配一些军官、战斗骨干,经训练后奔赴战场,留下超配军官、战斗骨干再形成一个新的师,这样源源不断,洐生出众多的师。


静水深行


二战时期苏联基本上一个国家扛着德国,最后实现了大逆转,把德国打败。其实战争初期德国俘虏了很多苏联的士兵和人口,但是怎么感觉苏联的士兵怎么总是打不完?其实以下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一是苏联人口本身就很多。二战爆发的时刻,苏联已经把自己的领土推向了波罗地海沿岸,占领了芬兰国家,此时苏联的人口大约有1.6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构成了兵源的基数,因此苏联可动员的士兵人数本身很多。

二是不同寻常好用的举国战争体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像征兵这样的需要依靠全国力量来做的事儿,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管用,自上而下,政令统一,能够最大限度的凝聚国力。据说最夸张的传闻是苏联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发布征兵令巅,峰时能够征到500万人。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举国上下协同一致的朝着战场开去,使得苏联的兵力仿佛源源不断。

三是释放囚犯,进行参战。有一句话叫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面对自己祖国马上就要被纳粹德国所占领这些囚犯,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犯罪或者是政治上出现的问题,但是他们都有一颗赤裸裸的忠诚的爱国之心。而且囚犯的战斗力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强的,因此这上百万的囚犯补充到苏联和德国的战场上就成为了一股可靠的兵力来源。

因此苏联面对强大的纳粹,苏联战胜纳粹德国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便是源源不断的兵力来源。拥有一个上亿国家的人再加上强大的动员能力,纳粹德国恐怕也吃不消吧。






飞翔的历史


因为苏联是工业化的国家,工农业都很现代化,进入战争状态后可以把尽可能多的平民从为生活生产中解放出来,省下更多的人力去当兵,同时美国大量援助,最重要的是粮食和肉类,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农业人口去当兵,改变兵民比例。相反情况的是中国,中国虽然有4亿多人口,但实际能动员当兵的人数并不多,因为中国农业落后,需要相当多的人去种田才能维持4亿人口吃饭,工业也落后,维持一支500万的军队就需要大量的工人生产武器生产粮食,如果动员5000万人去当兵,将无法供应士兵吃饭,无法供应士兵军火,只能保持相当低的兵民比例才能维持。如果美国能给中国的物资到达苏联的量,中国将能动员3000万军队,打挎日本不成问题,一个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的兵民比例是不同的,美国在二战时只有2亿人口,向盟国提供了天量的物资,动员了500万士兵,兵民比例远高于中国,低于苏联,因为苏联全力动员,将动员的人数发挥到极限,美国离极限相当远,但中国却已达到兵民比的极限了。所以保卫祖国不是靠人口,而是靠强大的工业,中国空有4亿多人口,士兵的动员人数还如日本和德国,就是因为生产能力不行,必须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口从事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