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似水流年

早飯時,吃媽媽做的包子,難得的小包子,咬開來,是蒸化了糖的湯圓餡包子。這些年老媽圖方便,每次包子都做得特別大,在我控訴完肉餡少得和外面買的一樣後,又加足餡料分量,所以每次蒸出來的包子個頭十足,連我爹這種胖子級別的食量也只能吃下一個。我老說自己愛吃包子,可現在走在大街上,看見滿大街的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也不敢輕易下口。

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小時候挑食,不吃核桃、不吃花生。老媽是肯動腦筋的好媽媽,於是,每年過年前做一大盆湯圓餡,裡面就有壓碎的核桃花生。做湯圓餡是我們家一項大工程,過程繁瑣,依稀記得炒得香噴噴的芝麻,用筲箕篩出來的花生皮,切得極碎的冬瓜條,還有核桃壓出來的油。

做好的湯圓餡,除了過年那陣子用來包湯圓,剩下的餡料大部分是用來包糖包子,或者在煮好的荷包蛋裡面加上一兩勺湯圓餡。這樣一來,再挑食的自己,也能吃得香香的。

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前幾年,老媽病得最厲害的時候,吃什麼都沒胃口,她難受,我們著急。突然有一天,老媽說想吃自己家包的湯圓,特別想吃,一家人欣喜若狂。那段時間老媽每天必吃五、六個湯圓。那一刻,湯圓於我們全家,就是救命的佛菩薩。

說到湯圓,還想到另外一段與外婆有關的故事。相傳,外婆年輕時燒出來的飯菜也是深受老媽和舅舅們追捧。有多好吃,我不知道,只是每次老媽回憶起外婆做的菜,總是沉浸其中。記得小時候,外婆愛做一種沒餡的湯圓,個頭比帶餡的小很多,煮好後,裹著加了糖的黃豆麵兒,吃一口,熱氣騰騰中,嘗著湯圓的糯,聞著黃豆麵兒的香,那就是人間美味。只是有一次,不知道為什麼,外婆竟然做來了一大碗小孩子拳頭大小的湯圓,開始我還以為是帶餡的,一咬開,沒餡兒!

糖包子,我和媽媽之間甜蜜的回憶

後來,外婆過世,每當想起她老人家的時候,總會記起這段不算是故事的事兒,一同記得的,還有她那獨門秘方的甜粉蒸肉。偶爾,會遺憾為什麼沒在外婆在世時,多長點心,學學這甜粉蒸肉的秘方,那時總認為時間很多,什麼事都可以來日方長。後來看過雨後的彩虹,夏夜的星空,冬季的飄雪,才明白很多東西,美好,卻只存在於那一瞬間,抓不住,於是,只能留在心中,成為一份獨一無二的回憶。這些屬於外婆的味道,任何人、任何一家餐館都無法超越,只存在於記憶中。

不管是包子,湯圓,還是粉蒸肉,能抓住我的胃的,是那種熟悉和放心的味道,是親人之間的信任與關心,指引回家的路。

用一種食物的味道,記住一個人。

徵稿令

體裁:微小說、散文、詩歌(自由詩,韻律詩)、圖片(照片,手繪)、聲音(與食物有關的一切:攤販吆喝聲,煎炸烹飪聲,原創音樂及哼唱,獨白與對話,朗誦……)

字數:2000字以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稿請標明:署名+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