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傳來大消息!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文 | 劉曉博

今天,“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一個大消息:傳說中的“深珠通道”終於寫入了規劃。

所謂“深珠通道”,就是深圳和珠海之間的跨海通道。據報道,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珠海市幹線路網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將新增深珠(伶仃洋)通道。

珠海傳來大消息!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此前,深圳和珠海的官員曾多次口頭提到,要建設連接兩市的通道,但這是第一次被珠海官方正式文件確認,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深珠(伶仃洋)通道起於深圳前海、對接廣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線,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唐家北邊界,途經中山五桂山、斗門蓮洲,向西延伸至珠海高欄港和江門台山及粵西。

珠海傳來大消息!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相關報道還推測,這應該是一個軌道交通和公路合一的通道,相當於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的升級版。軌道交通如果能規劃其中,將來對於兩地之間通勤的意義就更大。

珠海傳來大消息!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上圖是珠江口的基本形勢圖。可以看出,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分別相當於內環橋、中環橋和外環橋,連接起珠江口的兩岸。再向北,還有虎門大橋和虎門二橋。

而在這個區域裡,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都設立了新的重點發展地區,基本上把珠江口環繞了起來(圖中還漏掉了深圳的“海洋新城”)。

前幾天,我乘飛機從上海回深圳,當時天氣晴朗,飛機穿越東莞北部後向南飛越南沙、翠亨新區上空,到蛇口半島折返向北,掠過前海、寶安中心區降落在深圳機場。這些粵港澳大灣區最值得期待的區域,都在盈盈一水之間。在飛機上還能清晰地看到,正在修建的“深中通道”的人工島的雛形。

站在深圳機場,可以清晰看到南沙龍穴島港口的吊塔;而在珠海淇澳島,則可以看到前海的高樓大廈。如果有幾個通道把它們連接起來,的確可以促進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仍然在制定之中,相信“深珠通道”一定能會被寫入規劃。在這個時代,修建更多的跨珠江口通道,當然是必須的。但僅僅通行汽車是不夠的,深圳和中山之間,深圳和珠海之間,深圳和南沙之間,都應該有地鐵連接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縱觀當前大灣區11個城市,真正有資源外溢能力的,或者說能力最強的,是深圳。這一方面是因為深圳人口、資金增長迅猛,充滿活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深圳太小,裝不下這些東西。

香港的龍頭帶動作用仍在,但外溢的資源少了,很多資金開始流向歐美等窪地,很難流入資產價格偏高的內地,對此我們要頭腦清醒。廣州也是一個超級城市,但面積足夠大,能外溢的東西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爭奪深圳的外溢資源,就成為大灣區一個重要命題。我之前就講過,大灣區真正有價值的、激動人心的基礎設施,都將圍繞深圳進行。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就是,連接深圳、深汕合作區,穿越惠州南部的專線高鐵、地鐵、高速也是,連接深圳和東莞、惠州的地鐵也是,深圳和香港之間的“河套開發”、“蓮塘口岸”、“港珠澳大橋側接線”更是。

珠海如果能攜手深圳,快速推進“軌道+公路”的深珠通道上馬,顯然將增加東莞、中山、惠州的緊迫感。在缺少跨江通道的時代,深圳外溢的資源大部分給了東莞,其他的給了惠州,現在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要知道,深圳中心是西移的,前海、寶中已經是深圳“一線中心區”,未來機場南北也將是深圳中心區。如果有了跨海的公路和地鐵,中山和珠海距離深圳中心區的距離,就可能和東莞相當,遠比惠州近!

深圳已經在東莞買地,用來建設人才房。深圳官方文件還提出,要到中山、惠州建設保障房,將來去珠海建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未來能修建一條連接前海、寶安中心區、深圳機場和廣州南沙的跨珠江口地鐵,就更好了。那將意味著深圳和廣州融合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