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提車已經半年有多了,開了超過7000公里,是時候回過頭來記錄一下跟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主要目的是留給自己以後回味的(字數較多,自言自語請見諒),也順便聊聊不少車友感興趣的話題,例如為什麼會在芸芸眾“車”之中挑選瞭如此小眾的車型?是因為瓦罐情懷嗎?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上一代XF Sportbrake

故事可能得從好幾年前說起了。2012年,捷豹XF(X250)推出了旅行版,命名為Sportbrake,然後在兩年後引入中國。對於上一代XF Sportbrake的外形,我個人並不太能接受,主要是覺得屁股太笨太厚了。但這樣一個另類的車型能引入中國,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原來的寶馬3系(F30)——2013款320i時尚型

當時我開著寶馬3系(F30)(如圖),還有一臺MINI(F56),而且也喜歡玩點小改裝,經常跑去改裝店。後來那家我常去的改裝店搬到了我家附近的一個地方,而那裡恰好有一家捷豹路虎4S店。於是某次去改裝期間,我就到那家捷豹路虎店裡閒逛。機緣巧合之下,竟然發現他們家有XF Sportbrake的試駕車,於是就申請了試駕。如果沒記錯的話,那應該是我第一次開捷豹的車。印象很深的一點是渦輪一介入,那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就會極其暴力,比寶馬3系的調校還要運動。後來當XE(進口短軸版)和XFL上市之後,我又順路去試駕過,因此後來在決定買XF Sportbrake之前儘管沒有試駕車,但對於這輛車的駕駛感覺和性能還是挺有信心的。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2017年廣州車展首見新一代XF Sportbrake

到了2017年廣州車展(11月),新一代XF Sportbrake(X260)上市了。當時我們家已經在醞釀把MINI置換成一輛裝載能力較強的車子,而旅行車是其中考慮的目標。換代的XF Sportbrake變成了我喜歡的樣子(儘管屁股還可以更緊湊和流線一點),車展上看了實車之後,我跟LP都非常喜歡,立即就上官網“選配”了一臺。當時的指導價是兩驅風花版49.8萬,在這基礎上選完自己想要的東西后,沒個60萬是下不來了,根本買不起啊。於是,在車展那驚鴻一瞥後,我們也就沒怎麼真正去關注XF Sportbrake了。

其實從2017年開始,我們偶爾路過一些4S店就會去看看一些旅行車和SUV。最先看的應該是奧迪這一代的A4 allroad,儘管LP在後排試乘後表示很舒服,但油門和剎車踏板感覺我很不喜歡,加上當時新上市沒多久,價格堅挺,作罷。後來看了進口大眾蔚攬,也試駕過,感覺相當不錯,至少比A4 allroad好開得多。與此同時,也考慮過A6 Avant,但當時剛上市,車源少,價格高,也沒認真考慮。

去年5月初,又一次到了家附近那家捷豹4S閒逛,意外發現有一臺白色的XF Sportbrake展車,隨口一問,給了足足10萬的優惠!頓時就驚呆了,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一下子變得原來努力一下下是可以實現的。我原本以為這種車型,廠家也只是放著不愁賣,不會有什麼優惠,結果卻這麼給力。不過不出所料,試駕車是沒有的。

當時有個朋友也想換車,也對XF Sportbrake感興趣。他在網上看到有個團購活動,就去報名了。然後到另一家店一看,立即給了36萬的報價,實在是非常誘惑,但現車只有白色,跟我一樣,他也接受不了白車,特別是這款車的白色,於是作罷。

由於好像各家捷豹4S都只有白色的XF Sportbrake,而且都是低配素車(我想要全液晶儀表、中控大屏、19寸輪圈等等),預定的話優惠沒有那麼大,甚至銷售的態度也不太願意接受訂單,於是這個夢想似乎又變得遙遠了。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到了6月的時候,發現A6 Avant的優惠已經變得相當大,有一次甚至已經談好了一輛白色1.8T(上圖)的價格(試駕了國產A6L 1.8T後感覺動力可以接受),好像是36萬吧,而且置換價格也不錯,交了訂金。但LP不喜歡白色(其實我也不喜歡,但唯獨覺得A6 Avant這個配白色可以接受),而且她覺得要供這輛車有點吃力,要求我乾脆把兩臺車都賣了,一時間無法達成一致,於是只能把訂金退了。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後來我妥協了,儘管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同意把心愛的3系也賣掉,兩輛置換一輛,因為這樣的話就可以把目標定高一點,可以直接上A6 Avant 2.0T了。後來到了另一家奧迪4S,現車也是隻有白色,是2.0T的(上圖)。而原來交了訂金那家,銷售說有一臺旋風灰2.0T在途,預計9月或10月到店。反正後來也沒去其他店看了,想著就等旋風灰那臺到店再提吧,畢竟不著急換車。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賣MINI當天的留影

等的同時,7月中去了家附近一家二級經銷商,目的是問問MINI能賣多少錢,順便又多口問了一下有沒有XF Sportbrake和A6 Avant非白色的車源。銷售一查,發現有一臺劇院紅的XF。劇院紅是什麼鬼?圖片一發過來,我跟LP都覺得很可以!價格報了37.5萬,而且是四驅風華版。於是第二天就果斷地在這家店把MINI賣掉,並下定提這臺XF了。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新寵到店後的初次見面

不過後來出了點小意外,銷售讓我確定定車的時候,才發現車子並非四驅,而是兩驅。在廣州兩驅當然不是問題,但兩驅和四驅價格差了3萬是個大問題。換言之,四驅變兩驅,價格照舊,這就虧大了。銷售沒解釋是什麼環節出錯,但我懷疑是他自己給我報價的時候看錯了車型。因為XF Sportbrake一開始的兩驅風華版指導價是49.8萬,後來官降3萬,變成了46.8萬,而四驅風華版官降後變成49.8萬,銷售肯定是把最初的指導價跟官降後的價格搞混了。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這個銷售只是負責報價,也沒辦法爭取到更大優惠,反正還是得按照37.5萬提車,後來通過一些售後服務做了一定程度的差價補償,例如給了2年的會員資格(基本就是基礎保養套餐,簡單來說就是2年免費換機油),還有免費防爆膜(龍膜)。後來有個世界盃小活動,射門拿優惠,又成功減了500塊。總之裸車價就是37.45萬,用兩臺車來置換(3系後來賣給了另外的二手車商),貸款10萬分2年,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落地43萬不到(未含利息),其中保險費最黑,要在店裡上全險(貸款必須在店裡上),而且由於是稀有車型居然加收10%,最後給了13000多,氣死我了。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MINI過戶之前跟3系的最後合影

提車前去了臺灣出了個小差,回來後,8月9日把車給提了。後來因為3系過戶出了點小波折(改裝的地方沒還原乾淨),遲遲沒能把指標更新出來,等了足足一個月才終於驗車上牌。直到9月11日,總算把鐵牌安裝上去,整個換車過程才總算告一段落。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提車當天開回單位

為什麼一定要買旅行車而不選擇更熱門和選擇更多的SUV?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還是更喜歡轎車的駕駛感覺,喜歡低矮的坐姿;二是由於兩臺車換成一臺,這就意味著每天上下班都只能固定一臺車,而單位停車場的機械車位SUV車位不足,開SUV上班的話就得花很長時間等車位,這個問題比較麻煩。基於這兩點,儘管換車之前也不是沒看過或考慮過SUV(例如寶馬X3),但還是選擇了旅行車。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至於“瓦罐情懷”,我個人沒有這種考慮,說到底就是為實用性買單。當然,也必須承認,在國內開旅行車或許會讓自己看上去格調高一丟丟,這是個bonus。而且我一貫不喜歡隨大流,不想讓自己的車爛大街(之前開3系玩改裝也是出於、個性化和不想“撞衫”的目的,並非性能取向),這是錦上添花的一點。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為什麼會選擇捷豹?首先,我本身是個比較認品牌的人。並不是說只對某個品牌情有獨鍾,而是會比較排斥不認可的品牌。跟中國大陸其他地方不同,深受香港文化影響的廣東地區對捷豹這個品牌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和感情。事實上,我這個廣州“80後”自小就知道捷豹這個品牌,我們管它叫“積架”(至今還是這麼叫,儘管“捷豹”這個大陸官方譯名更加信達雅),而且知道它的檔次跟“寶馬”“ben屎(奔馳)”“凌治(雷克薩斯)”是平起平坐的。因此從品牌這個角度來說,我對捷豹是認可的,並不會覺得它不如之前開的寶馬。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當然了,捷豹路虎的營銷在國內做得很爛,4S店的管理也明顯落後(相比於寶馬實在差了好幾個檔次),我在捷豹路4S店的好幾次體驗並不好,這也是我後來選擇二級經銷商而不是4S店提車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前買的3臺車都是4S店提的,從未試過二級經銷商)。包括捷豹容易出各種大小毛病這個壞口碑,也是連英國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不過在當了幾年車主之後,對於自己需要怎樣的車、怎樣的車才適合自己,我已經有了很明確很徹底的認識,道聽途說對我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了。而且買車用車這件事,往往也是很看人品的,同一個品牌、同一款車、甚至同一批次的車,不同的人都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反正之前3臺車都沒出過啥不愉快。總之,抱著當“小白鼠”的心態,豁出去吧。(至少半年後的今天,並沒有出現什麼讓我抓狂或後悔的問題。)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其次,之前幾次試駕捷豹的轎車,我總體感覺相當不錯。至少從一個寶馬3系車主的角度來看,捷豹對轎車的調校以及捷豹家的調性是很符合我胃口的。當然,更重要的還是XF Sportbrake這款產品的級別、設計、配置和功能大部分可以滿足我的剛需(我需要有一個大後備箱來放兒子的小單車、平衡車到處去玩,偶爾要負責接送從國外回來帶著很多行李的親戚,並且計劃今後幾年經常自駕遊,需要開起來既運動又較為舒適的車,之前3系和MINI開起來就太戰鬥、太緊繃了),同時它在價格上出現如此大的優惠,令它擁有很高的性價比,也可以讓我在能力範圍之內完成一次消費升級——從B級車升到C級車。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最後,相比於已處在產品生命週期尾聲的A6 Avant,XF Sportbrake是一款新得多的車。由於寶馬和奔馳都沒有將同級別的競品(5系、E級旅行版)引入國內,使得XF Sportrbake成為這個級別唯一的新選擇了。人都是喜新厭舊的,除非你對某個事物擁有不可替代的情懷。

「用車」提車半年後,回憶與XF Sportbrake結緣的前前後後

遲些還會記錄和分享一些這幾個月來輕度改裝和用車方面的點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