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為什麼要背叛岳飛,投靠秦檜?

歷史大變局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揭曉最真實的歷史。

首先,再老生常談地嘮叨上一句:岳飛死得真冤。

我知道,每當我說這一句,就有無數人會懟我:岳飛死得一點都不冤!

為什麼不冤?

岳飛口口聲聲說要迎歸二聖,觸怒了宋高宗,該殺。

岳飛不聽指揮,十二道金牌都傳不回,該殺。

岳飛擁兵自重,威脅到南宋江山,該殺。

岳飛武將妄議建儲,該殺。

……

這些“義憤填膺”的人一多,可以羅列出十幾條甚至數十幾條岳飛“該殺”的“罪狀”。

以上“罪狀”我已經辯白過無數次了,不想再辯了。

我只想說,說這些話的人,根本就沒弄清楚什麼叫“冤枉”。

所謂冤枉,就是甲沒有做某事,而乙硬咬定他幹了某事,那就是冤枉。

知道宋高宗和秦檜是捏造了什麼罪狀來殺岳飛的嗎?

不是因為迎歸二聖、不是十二道金牌,不是擁兵自重,不是妄議建儲……而是“敵侵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

所以說,所謂“迎歸二聖、十二道金牌,擁兵自重,不妄議建儲”等等,都是後人臆想出來的東西——其實稍加動動腦就想到了,如果這些真是事實,宋高宗和秦檜肯定會在殺岳飛時加上去,以使他們的行為更正當、更合法,也更“高尚”。

當然,也有人會說,“迎歸二聖”、“擁兵自重”這些東西,宋高宗難為情,拎不上面臺嘛。

但不管怎麼樣,你用不存在的東西強加在人家頭上,就是冤枉人家。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算有人縱火殺人,該判決死刑;但是,法院找不到他縱火殺人的證據,於是另外捏造了他下毒殺人的罪名去判決他的死刑,這個人也是被冤枉的。

懂了吧?

實際上,宋高宗和秦檜想誣陷岳飛謀反,用“謀反罪”來判決死刑的。

所以才會出現王俊個人口述他和張憲“兩個人造反”、才會有岳雲寫給張憲那一封根本不存在的“信”等等滑稽故事。

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法讓岳飛父子屈打成招,宋高宗和秦檜才會那樣氣急敗壞,才會演出臭名昭著的“莫須有”段子,也才會以“敵侵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這條不切實際的“罪狀”來“行兇殺人”。

殺了岳飛,為了平息軍憤民怨,秦檜再施予下流無恥的手段去補全岳飛謀反的證據。

如此顛倒的司法程序,可笑嗎?

秦檜就大大方方地這麼幹了。

為此,岳飛軍中的多名將佐和幕僚,如王敏求、楊浩、邢舜舉、朱芾、李若虛、高穎、王良存、夏珙、黨尚友、張節夫等,全被貶逐流放。

曾為岳飛仗義執言趙士褭、何彥猷、李若樸、薛仁輔、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智浹、劉允升、範澄、劉洪道、張戒等等,或為高官,或為宦官,又或是布衣,或貶或流放,或下獄,或處決,或暗殺,手段狠毒、慘烈、令人髮指。

這裡,特別要說說虎將董先。

董先,乃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漢。

當年,他和楊再興兩人為先鋒北伐偽齊時,指南打北,予取予求,無往而不利。

他還上演過一出類似三國張飛大鬧長坂橋的好戲:曾獨據橋頭,單騎退敵,威風八面,雄霸一時。

就是這樣一員陣前虎將,在岳飛遇害後的第二年春,被秦檜派人帶到行朝臨安大理寺提供岳飛謀反的證據。

當時,岳飛父子橫遭慘死,朝野上下,噤若寒蟬。

在這樣的白色恐怖的政治環境下,董先已經膽寒,一見到刑吏,馬上“叩伏”,有問必答,人家要什麼樣的答案就說什麼樣的答案,答到對方滿意為止。

沒辦法,有時候,刑吏比敵人更可怕。

因為董先表現得乖巧,秦檜就沒怎麼為難他,很快將他釋放。

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王貴在開始的時候,不肯和秦檜合作,秦檜於是指使王俊改了口供,說岳雲寫的那封信,上面的收信人除了張憲外,還有王貴。

王貴聽到這個消息,差點就嚇得大小便失禁了,趕緊“抗章而自列”,“引疾以為辭”。

所以,說“王貴背叛岳飛,投靠秦檜”,並不是事實,王貴不過是自辯、請辭而已。

和董先相比,王貴表現得還要好一點。


覃仕勇說史


嚴謹來說,王貴談不上是投靠了秦檜了。

王貴是岳飛的老鄉,同樣也是岳飛麾下中軍統制,與前軍統制張憲是岳飛的左右手。他與岳飛出生入死,轉戰各地,履立戰功。可是最後他卻選擇在岳飛遇害的時候默不作聲,我認為其中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岳家軍紀律森嚴,而王貴因為觸犯了軍紀而被岳飛處以刑罰,這時候王貴就覺得自己與岳飛多少年的兄弟了,而且立下了多少軍功,沒想到他這麼不給自己面子,依然按照軍法來處置自己。要知道,兄弟間大多數的離隙都是因為某一方的要面子而造成的,無疑,這時候王貴就對岳飛有點意見了,只不過因為兄弟間的感情,而一直沒有發洩出來罷了,可是,這見事情也在王貴的心中紮下了根。



第二,秦檜與張俊抓住了王貴的把柄。具體是什麼把柄也不太清楚,有人說,是因為王貴睡了張俊的小妾。而秦檜與張俊就利用這件事情來要挾王貴說出一些岳飛的“不軌之事”,不過,岳飛比較坦蕩,王貴也不能胡亂的編織罪名,而且兄弟感情畢竟擺在那,也不好對兄弟下手,於是王貴究竟是否參與了陷害岳飛的事情,這倒沒有定論。

第三,王貴與張憲之間有矛盾。張憲與王貴一樣,同為岳飛的左膀右臂,而其實,岳飛在一些事情上更加偏重張憲,並且張憲確實以“忠義”著稱。而且,據說張憲與岳飛還有一層親戚的關係,這一點是王貴比不了的。所以王貴難免會對張憲以及岳飛有一點想法。

在岳飛遇害後,王貴自知處境艱難,引疾辭職,於紹興二十三年八月病死,宋廷追贈其為寧國軍節度使。


妙齡老翁談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可以詳細答一下。

王貴與岳飛的關係大家是很清楚的,在評書和小說裡面是結拜兄弟,在歷史上也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袍澤兄弟。在岳飛單獨領軍初期,王貴是岳飛最重要的幫手,沒有之一。特別是岳飛軍與牛皋部合併之前,王貴可以說是岳飛軍的二當家,地位非常高。

後來宋高宗趙構重新整合軍隊,將撤離南下的牛皋部與岳飛軍合併,也就成了完整的岳家軍。兩軍合併後岳飛為首,牛皋為次,他們的任務是南下至湖北一線防禦金兵,同時也要負責清除兩湖地域內的亂兵和土匪。

當時牛皋本人的軍職不在岳飛之下,年齡比岳飛大,作戰經歷也比岳飛豐富,所以安排作為岳飛副手其實有些屈才的。但當時宋高宗趙構特別看重岳飛,而岳飛在牛頭山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所以牛皋對當岳飛的副手並無異議。

但如此一來王貴就尷尬了,他本來是岳家軍二當家,但牛皋一來就變成三當家了。而王貴本人在各個方面都不如牛皋的,所以他也沒本事跟牛皋爭,只能帶著一肚子怨氣當三當家。當然王貴這個三當家還是很值錢的,畢竟是南宋精銳的三當家,拿二線部隊的大當家也都換不來的。

在岳家軍抗金後期,岳飛非常注重培養人才,很多岳家軍的年輕人由此崛起。其中張憲和岳雲的崛起對王貴的地位產生了威脅。張憲的老爹張所是岳飛的伯樂,是宗澤手下的大將,也是岳飛最尊敬的將領之一。張所受李綱牽連被迫害後,張憲流落四方。後來岳飛設法遭到張憲,悉心培養,視如己出,使其成長成為岳家軍中年輕將領中的NO.1。

張憲在軍事上很有天才,天賦還在岳雲之上,成長非常迅速,很快就能獨當一面。岳飛把岳家軍最精銳的兩支部隊交給張憲指揮,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背嵬軍和遊奕軍。當時岳雲雖然也非常卓越,而且是岳飛長子,但也只能作為張憲的副手帶領背嵬軍作戰。由此可見,岳飛對張憲的看重和培養。

張憲也沒有辜負岳飛所託,在多場大戰中展現出不下於岳飛的能力。被很多粉絲認為是南宋第一門將的楊再興,兩次帶兵與張憲作戰,皆全軍覆滅,他自己還在第二次作戰中被張憲俘虜。郾城大戰中與牛皋分兩路進兵,遇到金兀朮的主力部隊。在楊再興戰死小商橋的情況下,他帶兵逆流而上,直接將金兀朮的主力軍打殘。實際上岳飛的大軍還未抵達戰場,金軍主力已經不存在了。

由於張憲和岳雲的卓越表現,宋高宗趙構也對其反覆表彰。到了岳家軍後期張憲和岳雲的組合基本上能替代原先岳飛和牛皋的職能,岳家軍對金作戰未嘗一敗,徹底成了金兀朮的苦主。可以說基本完成新老交替的岳家軍,比岳飛和牛皋合併之初強大不知多少。

然而這種情況下王貴就更尷尬了,他從岳家軍的三當家成了實質上的五當家。雖然名義上的還是三當家,卻沒有什麼實際指揮作戰的機會,大多數都在搞後勤。而且按這樣的趨勢發展,如果岳飛和牛皋入朝,張憲和岳雲必然接替他們作為一線指揮。王貴作為長輩,被兩個年輕人騎在頭上,自然是不願意的。

當秦檜和張俊陰謀對付岳飛時,就考慮道拿下岳飛怎麼控制岳家軍的事情。正好當時管後勤的王貴處於養老狀態,在張俊的煽動下立刻反水,成了壓死岳飛的最後一根稻草。實際上如果沒有王貴幫忙控制岳家軍,以岳飛在軍隊的影響力和岳家軍的力量,再加上韓世充旁敲側擊,宋高宗趙構也不敢對岳飛下死手。


驚心鳥


王貴背叛岳飛投靠秦檜不成立。

第一,王貴是岳飛的老鄉,一直是岳家軍的主要戰將,與岳飛死生與共,在岳飛被害時沒有出面,選擇沉默,只能說他非常明智。不僅僅只是保全自已,既使他出來發表意見也改變不了岳家軍被收編,岳飛被殺的命運。

第二,岳飛在皇帝十二道軍令沒有撤軍的這件事以後,他就註定了自已’被殺的命運。張憲和岳雲抗命不接受改編的命令,一定被殺,王貴知道了結果選擇放棄,是明智之舉。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細節,在岳飛沒有被殺之前,皇帝召見他,誰都知道結果,張憲王貴有反意,岳飛壓下來了,不能反,又要等死,當然不明智,王貴的選擇是正確的。

王貴不是投靠秦檜,而是選擇了生路。

王貴沒有背叛岳飛,岳飛死是莫須有。


道行一憎


岳飛被罷職賦閒後,秦檜和張俊一直在想方設法構陷岳飛。擔任鄂州駐御前諸軍都統制的王貴在潁昌之戰中一度畏敵怯戰,差點被岳飛斬首,因眾將求情,方才得免。還有一次民居失火,王貴中軍的部卒乘機竊取了百姓的蘆筏,岳飛發現後,將犯事的軍士依律處斬,並責打了王貴治軍不嚴的一百軍棍。秦檜和張俊以為王貴一定非常怨恨岳飛,可以為他們所用,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王貴不僅拒絕,而且說道:“相公為大將,寧免以賞罰用人,苟以為怨,將不勝其怨矣!”意思就是說:岳飛身為大將,自然得以賞罰治軍,我被治以軍法,是罪有應得,沒什麼好埋怨的!張俊看王貴不肯配合,就以掌握了其家人陰私(不可告人的秘密)為柄,進行脅迫,王貴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從命。

秦檜和張俊陷害岳飛的步驟是這樣的,先是從岳家軍中尋找幾個敗類告發張憲與岳飛合謀造反,以此達到牽連岳飛的目的。而王貴的任務就是接受狀告張憲的誣狀,將誣狀送達張俊負責的樞密院。

岳飛冤案了結後,王貴不僅沒有加官晉爵,反而被秦檜和張俊炮製的冤案牽連其中。說岳飛父子的“諮目”,是寄給王貴和張憲兩個人的。王貴深知他本就是違心的參與其案,秦檜和張俊故意將王貴牽扯其中,還是說明對他不信任。為了保命,王貴主動向宋高宗上疏自明,“引疾以為辭”。宋高宗順水推舟,授予他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的虛銜,添差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的閒職。

紹興二十三年八月,王貴病死,紹興二十八年,南宋追贈王貴為寧國軍節度使。


歷史的小學生


起因是岳飛和韓世忠被宣召到京城,質問他們不救淮西的責任,岳飛因違抗17道旨意按兵不動最怕進京後會入獄,失去兵權,就寫信給張憲,讓他出兵挑起戰事,金兵如果南下,那麼朝廷就會放他繼續回去帶兵,宋朝重文輕武,武將沒有朝廷手令出兵千人就是莫反,張憲將岳飛信給岳家軍的將軍們看了,但是除了岳雲以外沒有人願意幹,後來有將領王浚告發,朝廷審訊岳飛時岳飛不承認寫給張憲這封信,王貴,牛皋等13員岳家軍將領被叫來作證,都說見過這封信,但信已經被張憲銷燬,沒物證,所以判岳飛莫反就是(莫須有)。開始岳雲被判流放,但是淮西大戰得不到岳飛救援被殺3萬軍隊的楊將領不願意了,請旨當監斬官殺岳雲。趙構下旨殺岳雲。韓世忠也因不救淮西免職,如果沒有那封信的事岳飛也會像韓世忠一樣免職回家,不會丟了性命。


手機用戶6733570360


據說是王貴有一個把柄被秦檜抓住了,王貴如果不去搞岳飛,那麼秦檜就去治王貴。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之下王貴出於自保的情況下,出賣了岳飛自己的老上級。王貴也是出於無奈,岳飛死後王貴就被調離了岳家軍。去了福建做副指揮使職務,死後追封節度使一職。

岳飛死後王貴自己心裡也很明白在岳家軍是混不下去了。他背叛了岳飛也沒有被升官,可見高宗壓根沒把王貴當回事,武將的地位是多麼的低下,所以說南宋的士兵為什麼戰鬥力不行,即使你功勞在大也不會收到重用,宋代百姓當兵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高層的決策,百姓看的很清楚,所以不會玩命。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打仗時候皇帝都帶頭跑,士兵心想,我替誰玩命?劉光世為什麼一打就跑。其實劉光世很圓滑的,既然你高宗皇帝不相信武將,那麼劉光世最會配合。只要給銀子,能活著,被人罵就當沒聽見。




逆風講歷史


識時務者為俊傑。王貴真正好人。

1、岳飛想維護宋朝的封建統治本身就不值得讚揚。

2、一個武將竟然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所殺,一點都不冤枉。何況一眾武將,戰功赫赫?所謂的武穆兵法,自欺欺人罷了。

3、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忠與不忠,該不該殺,朝廷說的算。

4、忠臣需付出生命代價,奸臣需付出罵名的代價。二者相輔相成。

5、奸臣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


中囯觀察家


歷史上有的說法是,王貴背叛岳飛,是為了苟且偷生,為了能夠活下去,況且,王貴曾有一次差點就被岳飛砍頭了。大家都知道岳飛的岳家軍治軍是非常嚴的,不允許士兵將領出一點點差錯和紕漏。岳飛對士兵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當王貴犯錯的時候,岳飛差點講王貴砍了。或許王貴是為了報復岳飛,而且他可能也感受到了秦檜他們對岳飛的敵意和殺意,所以乾脆就直接背叛了岳飛,既可以解了自己的恩怨,又可以繼續活下去。王貴也算是一個識相的人,也是一個怕死的人,他早已看出了此時的岳飛已經很難再有機會生存下去了,所以只能選擇背叛。


小成報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一點,岳飛是怎麼死的?

岳飛之死。

岳飛,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統御軍隊與金軍浴血奮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有力維持了南宋偏安之局面,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一生,矢志收復故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為酬此志,岳飛累次興兵北伐,一度有機會光復汴梁,可惜於朱仙鎮接到了來自皇帝的詔令。

眼看大業即成,作為愛國大將,豈肯就此功歸一簣?於是駐軍不前,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於是,他們等來了十二道金牌。


岳飛仰天長嘆,泣血班師,所得州郡重新為金軍佔領。

按理來說,有這麼一位驍勇善戰的將領,皇上應該高興才對,不過趙構可不這麼想。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看岳飛那句口號——迎回二聖。

二聖是誰?北宋亡國之君,靖康之變時,被金軍俘虜的這兩位。

隨著汴梁的淪陷,皇室成員被一網打盡,趙構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因此,他有機會獲得臣民們的擁戴。

而他的皇位,更是來自於張邦昌的禪讓,而非趙佶或者趙桓的旨意,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不合法。

真的把二聖迎回來了,那麼作為皇上,趙構該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趙構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不光他想到了,他手下的大臣們也都想到了,諸如大奸之秦檜、張俊,諸如大忠之韓世忠、吳玠。

只有岳飛這個愣子,一次次在皇上面前喊口號,戳刀子。


我能說不迎嗎?那肯定不能,作為兒子、弟弟,作為宋之遺人,他沒法否定這個話。

能說迎嗎?那自然也不能,且不說退位的問題,退位之後能不能活下來,還是未知之數,為了自保,他沒法去迎。

表面上糾結,內心裡肯定的問題,大家都看出來了,只有岳飛沒看出來。

為什麼會有十二道金牌?真讓岳飛打到了汴梁,金兀朮第一時間就會把趙桓抬出來,讓他於汴梁復位,這個後果是極為可怖的。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是其一,其二,岳飛跟皇上慪氣。

中興四將之中,最早交出兵權的,是劉光世,劉光世打仗不行,他的部隊之中,家屬甚多,軍營之中甚至曬有小孩的尿布。

他每次行軍都是拖家帶口,進軍緩慢,也就不提什麼戰鬥力了。於是逢敵便跑。

有一回各路大軍聯合作戰,他接著跑,致使防線出現了一個大口子。

皇上龍顏震怒,下旨,如不即刻返回禦敵,即軍前正法。

劉光世垂頭喪氣,一夥人又往回奔,此次大家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也沒人敢不用命,就這樣,居然被他們抵禦住了。

此後劉光世心灰意冷,自覺非長久之計,於是上書,交出兵權。


這一交,就是幾萬部隊,畢竟都是正規軍,總該有人來帶,於是皇上挑,挑中了岳飛。岳飛當然高興,人馬越多,光復之事就更有希望了。

朝中有大臣就跟皇上講,你要防止岳飛擁兵自重。於是皇上反悔了,不給。

岳飛來找皇上要,皇上遮遮掩掩,把他打發了,岳飛一怒之下,辭職不幹。

不是怕我擁兵自重嗎?好,我全部上交給國家。

這個時候,宋金還並未議和,岳飛也不是劉光世這種草包,他有著卓越的領兵作戰能力。怎麼可能就這樣讓他賦閒?雖然皇上想,可這明顯不是時候。

於是哄著他,讓他重新就任,可這麼一來,皇上的面子就落下了,一個臣子,你憑什麼跟朕慪氣?


其三,岳飛為人清廉正直,無法收買。

岳飛起于軍中,吃住跟將士們一起,但有賞賜,即千金散盡,從不藏私。他不貪財。

吳玠跟岳飛同為邊防大將,為了搞好關係,吳玠花重金購得一名美女,送與岳飛,這名女子到了岳飛軍營,岳飛固辭不受,示之苦寒艱辛,女子無奈之下,又被送了回去。他不貪色。

岳飛跟皇上講,我的人生志願,就是收復故土,迎回二聖,等什麼時候我完成了願望,我就辭職回家種田。他不貪權。

既然如此,皇上無法收買他,無法投其所好,也就無法掌控,無法掌控的臣子,唯有肉體清除。


其四,過問皇家家事。

趙構南逃之時,由於終日受到金軍追擊,心中惶然不已,有一回誤以為金軍又來了,正行房事之時,驚嚇過度,自此患了不育之症,而他幼年的兒子沒多久也死了。

自此趙構絕後,他養了兩個孩子在宮中,作為繼承人備選。

岳飛向皇上建議,立其中之一的建國公為太子,這又是揭皇上傷疤。

自己本就不育,讓別人做繼承人當然心中不愉,於是拖著。

岳飛直接跑來建議,且不說傷疤被揭開的事情,你一個大將這麼為建國公說話,你們什麼關係?一點都不避諱的嗎?


自然,有了這些事情,岳飛是非死不可了。

岳飛也不是完全那麼傻,看到張俊、韓世忠先後表態,交出兵權,他也跟著交,然後去廟裡當主持,打算就此養老。

皇上可不管這些,直接下獄,你早幹嘛去了?現在已經晚了。

王貴的背叛。

審判一個人,不管他是不是有罪,總得有一個合理的理由,畢竟宋高宗不是隋煬帝或者商紂王這種暴君,一言不合就動手,不需要藉口。

岳飛下獄之後,受審,可是他有什麼罪呢?岳飛把衣服一扒,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赫然在目。

這樣一個人,你怎麼審?主審官都看不下去了,辭職不幹了,審不下去,實在找不到他的罪名。

秦檜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沒有罪名嘛,那就給你羅織,然後讓你最親近的人出面誣告,這樣才有說服力。

就這樣,王貴被挑中了,成為了這個幸運兒。

王貴是岳飛手下大將,與張憲二人一直是岳飛的左膀右臂,深受岳飛信任,他出面,自然沒有問題。

過程不表,總之王貴出面了,然後岳飛被定罪,慘死獄中。

王貴為什麼出面?

有人覺得,這是岳飛斥責過他,於是心懷怨恨,藉機報復。

這個很明顯不成立,岳飛身邊之人,誰沒被他打過?就是他兒子岳雲,一不高興都能摔地上抽鞭子,王貴又有什麼好不平衡的?

也有人覺得,是秦檜抓住了王貴的把柄,這個把柄足以致命,為了保全性命,他只能出賣自己的長官、兄弟。

王貴背叛是事實,但還談不上投靠秦檜,上意裁決之下,岳飛必死,用你王貴,不過是為了找一個合適的藉口,讓皇上體面。

這個體面如果你成全不了,那麼皇上又何須在意你的生死?

慷慨赴義固然能夠千古留名,但比起這種虛妄之名,他有更加重要的東西要去顧及,比如父母妻子的性命。

為了這些,昧著良心出賣自己的長官,也就很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