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曾经有两个古老民族,如果还在我们可能就是58个民族了

泸州在历史上是所谓“汉夷门户”的民族杂居地区。几干年来,有许多种少数民族曾在这块土地上繁行、生息、融合和发展,僰(bó)人和僚人便是其中的两种。如果你听过悬棺的故事,一定对这个僰人非常好奇,而僚人又是怎么个来历和故事呢?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大家聊聊曾经生活在泸南地区的这两个古老的民族。

泸州曾经有两个古老民族,如果还在我们可能就是58个民族了

僰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泸南地区就是僰族的集居地之一。

《说文》:“僰,犍为蛮夷也。”僰人实际上就是濮人,其祖先居住在湖北的江汉平原上,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就有濮人参加。西周初年,由于楚人进入江汉平原,迫使濮人向西南方向迁徙,其中的一支沿长江而上到达川东地区的,仍称为濮人;另一支沿沅江入黔边和云南,进而北上来到泸南和今宜宾地区落户,称为僰人。

僰人聚族而居,有酋长统率,凿齿,实行岩葬悬棺,泸州境内最集中的人岩墓,在叙永县兴隆场附近,共24个岩洞。它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泸州人的文化遗存。

关于泸州僰人的情况,《太平寰宇记》中是这记载的,僰人“性多犷戾而又好淫祠,巢居岩谷,因险凭高。着班布,击铜鼓,弄鞘刀。男则露髯跣足,女则椎髻横居。夫亡妇不归家,葬之岩穴。刻木为契,刺血为信,衔冤则累代相酬,乏用则鬻卖男女”。

泸州曾经有两个古老民族,如果还在我们可能就是58个民族了

秦灭巴蜀以后,魏人“慕义来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日渐加深,与中原民族的差别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僚人

僚人是濮人逐渐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的西北部。《太平御览》上记载:“夜郎、古山僚国地”。泸南地区在古代虽也有僚人居住,但为数很少。东晋末年,割据四川的成汉国主李势,因为连年战乱,境内人户稀少,从牂牁(音同脏柯)(今贵州遵义带)“引僚入蜀”,从巴国西直至梓,“布在山谷,十余万落”,所到吞没州郡。江阳郡也为僚人所设。

僚人散居山谷,分成许多互不统摄的氏族,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都很落后,主要靠射猎为生。进入四川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生产方式,开始从事耕作,农业日益取代渔猎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南北朝时期,包括泸南地区在内的四川盆地中部、东部和盆地边沿地区,都是以僚人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些地方大多还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

泸州曾经有两个古老民族,如果还在我们可能就是58个民族了

随着封建王朝势力逐渐渗入泸南地区,僚人与汉族的交往不断加深,他们的语言、衣着、居住和生产方式等等,也日益汉化。隋朝为了加强对泸南僚人的控制,设置了泸州都督府。唐朝则对僚人实行所谓“羁縻政策”。

公元640年,派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开发泸南边面。从公元677年开始,唐朝先后在滇黔边面地区建立起了14个归由泸州都督府管辖的少数民族羁州,名义上接受唐朝的统治,并缴纳少量的赋税。

这样,泸南地区的广大僚人和其它少数民族也就成了封建王朝的编户。

泸州曾经有两个古老民族,如果还在我们可能就是58个民族了

唐代以后,关于泸州僚人的记载不再多见。僚人逐渐同“蛮”、“夷”等族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民族。如《明史》上所说的“都掌蛮”,就是由僚人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

他们居住在今兴文县九丝山和大坝等地一带经过明代封建官兵特别是1573年曾省吾、刘显的灭族绝种的大屠杀,都掌蛮人几乎被杀绝。作为一个民族,在泸南地区最后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