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是否有机会打赢苏联?

神风之主~罗


时至今日,比起那些真正的二战历史学者,我也还是个历史小白而已。

1.当我刚喜欢二战历史的时候,是个和许多历史初学者一样的数字历史学家:二战结束时苏联有2700万军事人员而德国只有700万残兵,德国以少打多,被围攻,开局人口8000万,苏联是这个数字的2.5倍,德国赢个毛?

2.当我成为一个初级历史小白后,我会说苏联地盘那么大比整个西欧都大,带着英美的援助和德国死磕,英国还在后方助攻,德国赢个毛?

3.然后我上了大学,记得就连大学外语都有一篇课文讲俄罗斯的冬将军,俄罗斯冬天那么冷,人家本土作战的部队凭什么在习惯的气候下输给你三德子的长途跋涉而来的疲惫之师?德国赢个毛?

现在我觉得,上面的说法真是年轻的想法,太肤浅了,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些这个问题的核心:

德吹们一直吹的纳粹德国强在哪里?

强大当然通过战争表现出来的,德国的战果呢?

吞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搞定波兰。

这些不过是政治角力,德国前面铤而走险,后面利用了英法的绥靖和外交欺诈。

闪击西欧,法国、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挪威被打垮。

这是战术和战略的双胜利,但是面对毛熊呢,不太好使。

我们不比较德国和苏联,只比较西欧和苏联:

闪电战的优势在于快和奇:飞机轰炸和钢铁洪流开路,切割对方重兵集团,绕过要塞堡垒,迫使政府投降。

第一,闪电战借用了西欧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然而苏联的交通网络远没有西欧发达,更糟糕的是苏联土地太广阔,让闪电战的优势再度减弱。

第二,西欧的主力英法,英军不擅长陆战,而法国的工业和要塞群过于集中,统治中心巴黎离着边境又近,导致前线一次大翻车就让巴黎只能投降。而苏联的土地人口可以承受前期400万军队的成建制败亡和波罗的海加盟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全境丢失。

这说明了什么呢,当汉尼拔称雄罗马、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双雄争锋、拿破仑在欧陆纵横的时候,几万人十几万人的战斗可以出奇招出险招可以把战争打成艺术,但是战争玩到苏德战争这种动辄百万兵力的大兵团战争,就是比拼综合国力了,并非国力越高就一定强,但是苏联这般国力让他有更多的犯错机会,只要是人类就会犯错,强如德国普鲁士军官团也不可能滴水不漏,所以此消彼长,德国仍然难以取胜。

剩下的关键就是德国方面的五个为人诟病的错误:没有总体战、没有用心准备冬季装备、没有合理煽动波罗的海诸国、没有大量派遣占领区士兵、没有优先进攻莫斯科。

然而这五点都有其原因,在当时德国也有各种政治上的问题,这五点哪怕穿越回去也并非说成立就成立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德国赢不了,因为你数数普鲁士到德国的战争史,德国总是打短期战争,一旦变成像一战二战一样的长期消耗战,就不是德国的长处所在了。


历史区的哈士奇


二战尘埃落定至今已有近74年了,但纳粹德国能否翻盘一直是国内外军事历史迷们津津乐道且争论不休的永恒话题。在肥鹅看来,德国没有机会打赢苏联,即便是苏联没有得到美援,德国也打不赢,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德国会打成两败俱伤,最终走上谈判桌。而之所以美英不遗余力的为苏联输血也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只有让这俩互掐继续斗下去,才能让美英在战后获得更大的利益。

1941年6月22日,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纠集5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大举进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血腥的东线战场由此拉开序幕。

古德里安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1941年8月4日在鲍里索夫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曾对自己说:”如果我早知道你在书中(指的是1937年出版的那本《注意!坦克!》)所提到得苏军坦克的数量是真的,我相信我可能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可见希特勒在发动这场战争后曾有过后悔,但开弓箭岂有回头的道理,战争已经爆发且此时仍然是胜利的,因此也不可能谈判。

1941年冬季来临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德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役胜利,将其战线拉得过长补给跟不上,兵力得不到及时补充等弊端都掩盖了,直到折戟莫斯科城下,被苏联红军打得丢盔弃甲,溃退数百公里,这些问题才一一暴露出来。而此时原本寄希望能够迅速击败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巴巴罗萨”计划,已然宣告破产。

缓过气来的苏联(位于西部的工业企业大部分被迁往后方,并很快恢复生产),国家进入总动员,国家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源源不断的武器通过铁路被送到前线官兵的手中,从后方征召的新兵也源源不断的开赴前线。在人力物力上,总动员起来的苏联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

苏联的国土幅员辽阔,德军攻占了以后要分兵把守,因此,越往冻进攻,用于进攻的兵力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折戟沉沙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其进攻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有的人或许会反驳,如果德国早几个月发动对苏战争,那么早就拿下莫斯科了。拜托,德国人的失败可不全是“冬将军”的功劳。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天气太热吗?

当然1942年春夏苏联红军的大举反攻属于斯大林的乐观误判,最终导致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折兵损将。但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苏联是有实力反击的,只不过是乐观冒进才最终尝到了苦果。如若是稳扎稳打,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也未可知。

苏联在次年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后,从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时的希特勒即便是想跟斯大林媾和,后者也不会同意的。当然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美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后东线的德军在短短2年内被苏联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转进柏林。尽管这里面离不开美援的帮助,但是中国有句俗话打铁还需自身硬,苏联赢得最终胜利最关键还是得自己的力量过硬才行。

德国的综合国力远不如苏联,它发动对苏战争也是因为在迅速击败包括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在内的西欧各国,让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到想要称霸世界。然而北极熊的屁股岂是那么好摸的,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再最后提一个德国失败的很关键原因——民族政策。纳粹德国在占领区实施的高压民族政策不得人心,这让它在掠夺他国资源上效率低下。正应验了中国人的那句老话:倒行逆施必然长久不了。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请切莫吝啬您的赞,它将是俺不断前行的动力!


彼得堡的肥天鹅


德国能否打败苏联,或者苏联是依靠什么来打败德国的,这两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很多人,我也有幸读过不少二战回忆录,对于“苏德战场”也是着重的观摩了一番。

从个人观察角度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德军必胜无疑,很多人可能会嘲讽我都白看了,那么我们慢慢说其中的原由。

德国在运用规模最大的闪电战突袭苏联的时候,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那是摧枯拉朽的进攻,苏联基本是一面倒,一直惨死,连撤退尚且无法做到。当然了,很多人说这是苏联没有防备,其实错了,只要稍微读过二战苏联历史的都会知道,苏联在边境也是陈兵百万随时做进攻姿态的,而且苏联是全员战备。

那我们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下谁是谁非。

一、军工力量

德国拥有完善的,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链。 很简短的一句话,没必要过多介绍。

苏联方面是盲目强大的重工业,缺失的生产线,粗制滥造的军事工业。这几个词可以概括苏联的生产环境。

二、军人和指挥

德国的士兵素质基本没得说,只能用很强大来形容,而德国主走民族主义政策,刚刚完成了凝聚民族力量的大变动,每个人都充满了战斗力。德国虽然一向是贵族军事,但是希特勒对军队的重新规划,让每一个人都有立功而伟大的机会。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指挥官,德国从上到下的指挥官都是有规有矩,在指挥才能方面更是无可挑剔。

苏联是要反着来说了,苏联士兵是素质极其低下的,大多数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民兵,很多人说苏联的正规军很厉害,那大概是没有观看当时的纪录片和战士回忆录,有时间可以观摩一下。而苏联的士兵战斗力也更为低下,俄罗斯男人很懒,洗衣做饭尚且无法做到,如何去做到整训军备?其次,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屠杀了大多数的军官阶级,苏联在二十年间培养的基础军事干部瞬间被自己人消灭,而沙俄时期的伟大军事将领,也被干掉很多,苏联完全失去了军事指挥体系。

三、作战方式

德国军队爱惜自己军人的生命,在作战时期是尽量减少伤亡的,而士兵也有自我保护意识(话说这是一个人就应该具有的自爱品格,不要跟我说战场是不允许,如果明知死亡还去送死,那这就不是一场战争,而是自我的屠杀)。

苏联方面是相反的,由于军备不足和指挥人员的缺失,苏联在热兵器时期重新发明了石器时代的战斗方式,也就是“人海战术”。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众所周知苏联是地广人稀的国家,但是在损失了人口密集区以后,他们还用了人口大国也不会使用到的人海战术,这是为何呢?很明显,苏联没有适当的装备了。在苏联战争中期,苏联的人海战术起到几次小规模的胜利,让盟军看到了苏德战争可能取胜的希望,于是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大家可以查阅任何资料,只要是靠谱的资料都可以查到,盟军对苏联的援助,胜过了苏联一年的本国生产量。

在苏德战争后期,苏军也运用到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但是别忘了资源是哪里来的,更不要跟我说是西伯利亚来的,当时的工业环境一辆坦克在提炼,加工,生产,出产,应用需要多长时间,自己可以想一下。

苏联的制胜法宝,我给他起名字叫“不死冲锋”。死了你是烈士,不死你还是你。日本的什么“神风特工队”是有限的,而苏联是无限的。

还有就是在当时德军占领区的问题,不要忘了,占领区的国家组成了很多军队去攻打苏联军队,如果说德军的占领政策没有苏联好,那他们是不会自愿组织起来打苏联的。苏联的高压政策是这个世界的噩梦。

好了,很明显以上都说明德国为什么会赢,苏联为什么会败,那为什么德国最后会输掉战争呢?额。。。试问,一个班里20个学生,15个打你一个,你能打的过吗?


远辰史集


如现在当时德国的立场上,对苏战争是必须要打的,而且选择的开战时机也是最最好的。至于最后失败的结局,是由于很多不可控因数(自身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错误,外部的……)产生的效力超过了德国的能力所造成。

至于德国是否有机会打赢苏联,个人认为不但有机会战胜苏联,而且可能性也非常大,但这个看法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德军需要克服当时实行的很多经济、军事等错误政策。

单单举经济一个方面加以说明,那就是过晚的战争“总动员”,使一手好牌打烂。从对苏作战开始至43年(或43年中期),大致1.5~2年的时间是德国打赢对苏战争的时间窗口,过了这个期限,则必输无疑。

对苏作战的巨大消耗,使德军在各个阶段的人员和装备方面损失都得不到完全补充,使战斗力不同程度地处于下降通道,很难再现战争初期那种大包围、大前进的景象了。相反苏军在初期大失败后,动员了全国力量(部分外援),对德作战兵力月平均逐渐从41年的300多万增加至42年的350~400万人、43年的450万人左右,直至44年的超过500万人。

从41年底开始~43年中,在北翼、中央地段都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为主,只有南翼发动了较大的攻势,但不久也由于兵力分散,使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两地的德军连连败北。就起原因,本质上讲就是总体兵力不够造成(部分被英牵制)。

如能先发进行总动员,装备、补给、人员等的补充都能将顺利完成,不再以打了6~8折战斗力的师去完成“兰色方案”,而且可以新组建一定数量的新部队,完全可以避免第六集团军的“悲剧”,甚至可以想象在“兰色方案”的执行中,完成击败苏军的目标。

(个人观点,不足望指正)


探测卫星A


德国进攻苏联是认真的,几乎动用了最重要的精锐力量。如果没有寒冷的冬天,德国的战神们应该可以攻占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军队刚刚经历过大清洗,许多著名战将被杀害,基层指挥员缺乏,军队哪有战斗力。

初期的苏德战争,苏联完全是靠牺牲几百万的军队换来的苟延残喘,幸运的支撑到了寒冬的到来,是严寒打败了强大的德国军队。

历史不能重复,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无论是他的将军元帅,还是德军战士,都是令人钦佩的。


奔世马


二战时,德国没有任何机会征服苏联。


除非苏联发生内乱,否则还真没有人能够彻底征服苏联/俄罗斯。拿破仑不行,一战后的反俄联军不行,希特勒也不行。俄罗斯人最大的战友就是严寒和广袤无垠的土地。


如果德国只是想重创苏联,迫使苏联签订城下之盟,让苏联吐出一点利益来,这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想彻底征服俄罗斯,完全不可能。


象眼观天下


若非美国插一脚,德国秒杀苏联,6月22日开战至11月底已经打到莫斯科,苏联轻重工业已全部沦陷,退无可退,德国人嬴了没美国人的事,所以美国帮助劣等民族斯拉夫人打败高等人日耳曼人。


口哨之帝


是战略错误,德国军力随强但国家太小,资源不够人太少。前期虽然练练取胜但是进攻莫斯科时已精疲力竭,后勤跟不上,所以失败。一旦停止进攻苏联军力恢复远快于德军,就算没有美英支援,德国也消耗不起,最后也会经济崩溃而战败。


林晓陆47914313


根本就没有机会打败苏联,更何况有美国英国等国支持苏联,苏联的战略纵深是相当大的,从一个大公国发达展了到一个世界最大的国家,早已经侵略出经验来了,有英美盟军扯着德国的后腿,老毛子也不是吃素的


和谐摄制A


如果德国彻底消灭英法联军。苏联冬天没有提前到来。日本没有进攻美国。苏联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