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建造的目的就是軍事防禦,但長城這麼矮,究竟能攔住什麼?

錦鯉的希望


長城建造的目的就是軍事防禦,但實際上長城不高,只是山高。而山越高,越陡峭,越沒有必要在上面修長城。那為什麼還要花費人力、物力建造長城呢?從圖上可以看出戰馬已經無法翻越這種山嶺了,有烽火臺來預警就足夠了,何必修建連綿不絕的城牆呢?而且高山如此險峻,足以攔截軍隊和戰馬,那再修幾米高的城牆有必要嗎?其實,長城除了防禦功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經濟封鎖


城牆雖然阻擋不住鐵騎,但是擋住老百姓綽綽有餘。有效控制商人進出,嚴格控制商業交往,就可以達到控制商業貿易的目的。而且中國自古以來就地大物博,物產極其豐富。中國的絲綢、茶葉、棉布、酒、瓷器、工藝品等十分受歡迎。

有長城之後,商人們互相交易就必須經過長城的這個關隘。<strong>到了後來大家紛紛來到關口來進行商業貿易,這些關口就成了通商口岸。中國歷史上發展繁榮期間,商業貿易起到很關鍵作用,通商口岸也是十分眾多與繁忙。


錦鯉的希望


先拋出答案吧。長城的產生是軍事和經濟雙因素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因素都很重要。

一、長城的軍事功能。

長城不是單純的一道牆,更接近於依託城牆佈置的立體軍事基地。長城是北行斥候的根據地;長城是衛所等軍事力量的駐紮地;長城是糧草兵器等後勤保障的生命線;長城也是軍事力量的威懾線,進攻方固然可以選擇任意一個點進行突破,防禦方也同樣可以更加充分地以整個長城作為扇形的弧面選擇反擊。

二、長城的經濟功能

歷史上,遊牧民族“毀邊牆而入”的事件屢見不鮮。 所以只從軍事防禦一方面分析,並不足以解釋這些長城現象。 這就必須跳出單一因素的思維限制,引入長城的另一個被遺忘的關鍵功能——經濟封鎖——才能完全解釋。

長城可以重構經濟生態,通過把所有的貿易網絡收縮到幾個關鍵點上來壟斷貿易通道,這樣就可以對塞外進行經濟打擊。

那堵牆也許經不住大軍強攻,但在平時擋住自己的老百姓還是綽綽有餘的,只要能有效控制自己人,特別是商人的自由進出,貿易壟斷就實現了。長城上的關隘變成了網絡上的關鍵點,是控制商業流動的閘門,關閉了關隘就完全封鎖了貿易。

長城讓商人難以走私貨物和逃避稅收,所以在政府財政上,壟斷貿易的門戶還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關稅收入。

正是因為防禦、封鎖、稅收等用途,在現代社會,長城並沒有消失,仍在左右我們的生活,只是換了個名字和形式存在。

我是郭哥論道,一個致力於科普相對論、量子力學、計算機、數學,讓深奧的科學理論通俗易懂起來、讓科學更有趣的科普搬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