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論持久戰》相比,毛主席的《再論持久戰》為什麼鮮為人知?

和《論持久戰》相比,毛主席的《再論持久戰》為什麼鮮為人知?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知道的人很多。毛澤東的兩篇《再論持久戰》知道的人卻很少。《論持久戰》是毛澤東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研究會上的講演。兩篇《再論持久戰》分別是毛澤東1939年為紀念抗戰兩週年寫的文章和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的報告。

和《論持久戰》相比,毛主席的《再論持久戰》為什麼鮮為人知?

毛澤東命名的《再論持久戰》是一篇文章。《毛澤東年譜》記載:1939年6月30日,毛澤東寫《當前時局的最大危險》一文。在文章的開頭毛澤東說:“我手邊收集了不少材料,撰寫一篇紀念抗戰兩週年的論文,藉以答覆自《論持久戰》和《論新階段》出版以來從某些方面發出的責難、挑戰和質疑,名之曰《再論持久戰》。”周恩來請毛澤東作的《再論持久戰》是一篇報告。《毛澤東年譜》記載:1939年7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討論中央為紀念抗戰兩週年對時局宣言等文件時,“周恩來發言說,我們要指出支持長期抗戰是堅持敵後游擊戰爭,請毛澤東作《再論持久戰》,答覆如何繼續支持抗戰的辦法。”

這兩篇《再論持久戰》為何鮮為人知呢?一方面,據《毛澤東年譜》記載,《當前時局的最大危險》即毛澤東曰之為《再論持久戰》,“這篇文章編入《毛澤東選集》時,題為《反對投降活動》,並將開頭一段話略去”。這就是說,毛澤東的《再論持久戰》文章在新中國成立後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時,既沒有用《當前時局的最大危險》題目,也沒有用《再論持久戰》名稱,而是改名為《反對投降活動》。因為改名了,所以,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再論持久戰》的文章。另一方面,周恩來請毛澤東作《再論持久戰》報告,毛澤東的確分兩次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作了報告。這兩次報告沒有收錄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之中。1993年,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毛澤東文集》時,把毛澤東作的兩次《報告》,統稱改為:《反投降提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的報告和結論的提綱》。所以,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再論持久戰》的報告。

危機關頭的兩篇《再論持久戰》

1939年,毛澤東為什麼以《再論持久戰》為題,分別寫文章和作報告呢?眾所周知,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針對抗戰爆發不久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而寫的,指明瞭打持久戰是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的根本出路。而毛澤東《再論持久戰》的文章和報告,是針對抗戰兩年後,即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新出現的投降論和分裂論而寫的,再次強調了持久戰的必然性。

投降論的泛濫及其危害。1938年10月,日本佔領廣州和武漢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改變侵華策略,開始誘降。1938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第三次對華髮表聲明,提出中日親善、共同防共、經濟合作三原則。第二天,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公開宣佈投降日本。1939年1月,國民黨五中全會提出依靠國際壓力和平解決中日問題。1939年4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往返中國和日本之間,撮合中日議和。1939年6月,美國示意國民政府出面提議召開國際會議,和平解決中日問題。投降已經成為當時最大的危險。所以,反對投降,反對議和,堅持持久戰、堅持抗戰到底是毛澤東寫《再論持久戰》的主要原因。

分裂論的泛濫及其危害。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加緊了反共的步伐。1939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五中全會確定了防共、反共的方針,通過了《防制異黨活動辦法》,併成立防共委員會。反共就是分裂抗日統一戰線,抗日統一戰線不存在了,抗戰就會徹底失敗。所以,反對反共、反對分裂抗日戰線,堅持持久戰、堅持抗戰到底,是毛澤東寫《再論持久戰》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兩篇《再論持久戰》的主要思想

我們今天看到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中的《反對投降活動》(即《再論持久戰》文章)和《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中的《反投降提綱》(即《再論持久戰》報告)。無論是標題,還是表述方式,均有所不同。僅從字數上看,文章很短,約2300字左右;報告很長,約25000字左右。但兩者的主題是完全一致的,即在抗戰最困難時期,必須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堅持持久戰,堅持抗戰到底。

文章《再論持久戰》的主要思想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明投降是當時最主要的危險。毛澤東說:半年以來,由於日本誘降政策的加緊執行,國際投降主義者的積極活動,主要是中國抗日陣線中的一部分人動搖。毛澤東指出:投降就成了當前的主要危險。二是指出反共是投降的重要步驟。毛澤東說:國民黨主和派,為了準備投降,第一就是反共。製造所謂“共產黨搗亂”“八路軍、新四軍遊而不擊”“陝甘寧邊區實行割據”等等假消息,企圖製造輿論,達其主和即投降之目的。三是提出反對投降是最主要的任務。毛澤東號召:我們堅決斥責那些公開的汪精衛和暗藏的汪精衛輩製造反共空氣,企圖再來挑動一次國共內戰的陰謀。必須睜大眼睛注視那班投降派的活動,決不容許動搖和叛賣,決不容許破壞和分裂。

報告《再論持久戰》的主要思想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系統分析了可能招致投降的三大因素:日本的誘降政策,國際的壓力,中國地主資產階級的動搖。毛澤東對這三大因素用大量事實和材料分別作了系統分析。毛澤東僅在分析日本誘降政策時,列舉的材料就達29份。二是系統分析了相持階段抗戰的兩種前途,指出抗戰是最艱苦的持久戰。毛澤東說:抗戰相持階段有兩個前途:第一前途——大部抗戰,小部投降;第二前途——大部投降,小部抗戰。據此,毛澤東說:第一前途,是長期的曲折的;第二前途,更是長期的曲折的。我們從來也沒有設想過抗戰應該是速勝論、直線論,而歷來主張長期論與曲線論。所以,相持階段抗戰是最艱苦的持久戰。三是提出了黨的三大任務,回答了28個問題。根據抗戰相持階段的兩種前途,毛澤東提出了黨的三大任務。第一,全黨努力從思想上組織上準備自己,準備輿論,準備群眾,隨時對付事變。第二,全黨同一切愛國進步分子,親密聯合一塊,開展反投降鬥爭,公開揭穿反共即準備投降的實質,以便繼續抗日。第三,不論何種情況,黨的基本任務是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國共合作,必須堅持這種方針,不能有任何的動搖。隨即毛澤東又回答了28個問題。諸如:六中全會方針與現在的方針是否一致,為什麼此時要在思想上組織上準備自己,以及援助友黨問題、幹部教育問題、學習運動、生產運動、青年運動、華北問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