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歐洲歷史(十三)反思漢尼拔戰爭時期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略博弈
以我託加長袍上的衣角起誓,你們迦太基人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拖延者”昆圖斯·費邊·馬克西姆斯·維爾魯科蘇斯在迦太基元老院如是說
公元前216年,羅馬人在坎尼會戰中完敗,當年任職的兩個執政官一死一逃,近7萬人戰死沙場,幾天後高盧的敗報傳回,派往波河流域鎮壓高盧叛亂的兩個軍團8600人在法務官波斯圖米烏斯的率領下誤中敵人埋伏全軍覆沒。幾天時間連續失去近8萬士兵的羅馬元老院擔心民眾動搖決定派遣使節去希臘德爾菲求取神諭。
而此時迦太基人正在營地中歡慶,光扒取坎尼會戰中死者身上的財物他們就花了足足一整天的時間,漢尼拔將士們紛紛進言趁現在圍攻羅馬,而漢尼拔確定下主意,要徹底消滅羅馬必須先瓦解以羅馬為核心的羅馬同盟。(當然事後證明圍攻城防堅固的城市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明智的,例如後來的敘拉古和迦太基城圍攻曠日持久而此時漢尼拔手下除了了戰力不穩定的高盧人外稱得上精銳的只有2.5萬人左右,而面對羅馬同盟和眾多的羅馬殖民地難免不會出兵救援,這點兵力絕對拿不下羅馬)
分化與瓦解以羅馬為首,諸意大利城邦組成的羅馬同盟是漢尼拔定下的主要戰略,首先舉兵南下利用羅馬自開戰以來的屢次敗績爭取意大利半島南部也就是大希臘地區諸多動搖的希臘化城邦,無償釋放非羅馬戰俘(戰俘主要是各個城邦的公民階層)示以拉攏,表明只有羅馬是我們的死敵其餘邦國只要脫離羅馬同盟保證你們不需要承擔兵役並享有完全自治權。很快加普亞的使者前來覲見,表示願意與漢尼拔提出和解。漢尼拔終於在意大利本土有了一片落腳地。
不久前215年,西西里島上羅馬曾經最信賴的盟友敘拉古的僭主希倫去世,漢尼拔策動反對派發起叛亂,希倫15歲的孫子在內亂中被殺,新僭主與漢尼拔結成同盟。更令漢尼拔興奮的是這時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派遣使節提出要主動加入盟約。這位22歲的年輕人雄心勃勃的與漢尼拔制定了宏大的計劃:
一、馬其頓國王率領軍隊,擊退羅馬在希臘西北岸伊利里亞地區的勢力。
二、在擊退羅馬在伊利里亞的勢力之後,馬其頓軍攻打羅馬軍位於希臘西北岸的阿波羅尼亞和都拉基烏姆基地,並佔領兩地。
三、馬其頓國王率領軍隊,登陸意大利,與迦太基軍共同作戰,直至攻下羅馬。
為了答謝馬其頓參戰,漢尼拔承諾,與羅馬之間的戰爭結束後,漢尼拔率軍登陸希臘,協助馬其頓國王稱霸全希臘,承認希臘西岸全部為馬其頓領土。
到此時漢尼拔的戰略包圍網基本成型,羅馬現在四面受敵,東面的馬其頓人虎視眈眈,南面的敘拉古人妄圖吞併整個西西里島,北面的高盧人也想分一杯羹,西面派遣到西班牙的軍團更是凶多吉少,當然還有紮在意大利的毒刺--漢尼拔。可以說此時的羅馬內外交困,內部同盟動搖,外部強敵側目,下面且看羅馬人如何破局。
首先是東面伐交,羅馬人決定火速派遣使節前往希臘,不是面見馬其頓國王求和而是面見埃託利亞同盟的領袖,從馬其頓崛起開始,希臘人就將他們視為宿敵,很快羅馬與埃託利亞同盟結成盟約,盟約規定:埃託利亞人立即在陸地上展開對馬其頓人攻勢;同時,羅馬增強海上實力,提供25艘以上的戰艦;戰爭中所獲取的土地歸埃託利亞同盟,羅馬只求得到所掠奪的人口和牲畜;另外雙方不得單獨與敵人媾和。不久,聯盟中又增加了埃力斯、斯巴達和培爾伽門等國相繼加入聯盟從而擴大了反馬其頓的力量,另外羅馬同時派遣使節前往與馬其頓同為繼業者的埃及和塞琉古,最終與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結為同盟,敘利亞的塞琉古也答應保持中立。如此,還沒有踏出希臘的菲利普五世引火上身,反馬其頓聯盟迅速擴大這也就是以後會提到的四次馬其頓戰爭中的第一次。
南面比較棘手,作為西西里島最強的一支勢力,一旦敘拉古佔領整個西西里島,迦太基人和他們的盟友就會控制南地中海的制海權,這樣漢尼拔的軍隊補給就會更加便利,羅馬首先派去的是坎尼會戰的倖存者組成的軍團,他們首要的任務是穩住西西里島局勢,遏制敘拉古人的擴張行為,保證羅馬在南地中海的制海權並伺機進攻敘拉古本身拔除羅馬的背盟者。
西面則繼續支持科爾涅利烏斯兄弟也就是日後大西庇阿的父親和叔父在西班牙的攻略,打擊巴卡家族在西班牙的勢力,聯合西班牙土著的反迦太基力量牽制漢尼拔二弟三弟的兵力使他們不敢分兵援助漢尼拔。
北面,放棄盧比孔河以北,採取守勢,阻止新的高盧傭兵南下與漢尼拔匯合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最為重要的敵人是漢尼拔本人,為此元老院重新啟用費邊為執政官決定繼續執行他的持久戰策略,核心就是所以採用迂迴戰術,絕不與敵人正面決戰,而是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在山區與敵人周旋,伺機打擊並消耗迦太基的軍力。這時迦太基另一個致命弱點暴露了出來,除了漢尼拔親自率領的軍隊目前羅馬不可戰勝外,其餘軍隊皆不是問題,這也就導致漢尼拔如果放棄港口也就意味著放棄了補給和援軍,一旦漢尼拔深入內陸,援軍就會在與他匯合的路上被羅馬人擊潰。而漢尼拔一旦離開一個地區,該地區就會被羅馬人奪回。很快坎尼會戰後三年也就是前213年獨自作戰的敘拉古遭到圍攻並與兩年後陷落,而首個背叛羅馬的加普亞也於前211年淪陷,二者由於背叛羅馬戰後均被降格為行省。接到加普亞求援的漢尼拔此時正在意大利南部過冬,漢尼拔認為,要想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引誘敵人進行會戰。然而羅馬軍隊對加普亞的包圍圈是雙向的。既包圍了加普亞,同時,還可以抵抗外來的進攻。漢尼拔向包圍圈發動進攻,卻無法引誘羅馬軍進行會戰,他決定“
圍羅馬而救加普亞”。帶著自己的部隊沿拉蒂納大道北上,一直來到可以看得見羅馬城牆的地方。這時元老院召開會議,64歲的費邊建議,一個軍團都不要從加普亞前線調回,而且絕對要避免與漢尼拔的正面對戰如此一來漢尼拔計劃的先通過會戰擊敗羅馬守軍迫使加普亞圍困軍隊撤圍的計劃也就失敗了而這也是他最後一次看到羅馬城。到此諸邦國看出投降漢尼拔非但得不到保護還會受到背叛羅馬的嚴厲懲罰,同時他們對羅馬的信心業已恢復。不久能與漢尼拔正面對決的大西庇阿在西班牙嶄露頭角並最終將迦太基勢力驅逐出西班牙,同時爭取到了北非騎兵強國努米底亞王子馬西尼薩的支持。而漢尼拔在意大利南部的瓦解羅馬同盟的計劃已經失敗,幾年後戰火燒到迦太基本土,而扎馬決戰時的漢尼拔早已在意大利被持久戰磨盡了銳氣。。。
閱讀更多 歷史與戰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