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極簡世界史第十二篇之:羅馬帝國簡史(1)

「原創」極簡世界史第十二篇之:羅馬帝國簡史(1)

羅馬帝國

閱讀世界歷史,尤其是西方歷史,無論如何都越不過古羅馬。

古羅馬歷史是西方歷史的主要源頭,由於地中海是古羅馬的內海,所以古羅馬對北非和近東影響也很大,同時古羅馬也是世界上時間跨度最長的政權。

本文主要介紹從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的歷史。

1.「羅馬帝國」,夏遇南;

2.「羅馬帝國簡史」,水木深;

3.「漢尼拔戰記」,鹽也七生;

4.「世界地圖」,「世界地形圖」;

5.「基督教」,遊賓,潘少鐸,郭白歌;

6.「拜占庭帝國通史」,陳志強;

7.「消失的帝國:匈奴帝國」,張金奎;

8.「百度百科」,哥特人,羅馬帝國,王政時代,塞爾維烏斯改革,敘古拉,伊庇魯斯。

相關世界史系列








中國古代史


目錄

  1. 意大利的地理環境

  2. 羅馬的王政時代和塞爾維烏斯改革

  3. 伴隨意大利中部的統一建立的半民主共和制度

  4. 三次布匿戰爭和征服西地中海

一.意大利的地理環境

意大利多山,四分之三都是山,東部亞平寧山脈橫貫整個意大利半島。

意大利北部是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和亞平寧之間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波河和意大利最大的平原和糧倉波河平原。

意大利三面環海,東部多山,西部(中部)亞平寧和海岸線之間有臺伯河和拉丁姆平原,坎帕尼亞平原。而羅馬是位於臺伯河畔的一個渡口小集鎮。

意大利最南端是西西里,西西里彷彿是意大利半島的靴子,將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

意大利西部和南部多良港,東部多山,所以雖然東部和希臘半島之間只有一個亞得里亞海,但是最早受到希臘影響和殖民的是意大利半島的西部和南部。

以上是意大利基本的地理環境。

二.羅馬的王政時代和塞爾維烏斯改革

考古發現,公元前1600年左右,很多操著印歐語系的人從東方來到意大利,其中拉丁人來到拉丁姆平原。

公元前1000年左右,拉丁人在拉丁姆平原建立了很多村舍,而羅馬是位於臺伯河畔的一個拉丁村舍。

也在這個時候,來自東方的伊特拉斯坎人來到拉丁姆平原,伊特拉斯坎人比拉丁人更加先進,處於統治地位,經過兩百年的融合,於公元前753年,推動了羅馬建城,這一年是羅馬王政時代的開始,而羅馬是伊特拉斯坎人統治下的城邦之一。

羅馬的王政時代權利分為國王,氏族代表組成的元老院,公民組成的庫里亞大會。

早期的羅馬城邦還屬於氏族階段,人們的關係是建立在血緣上的,權利主要掌握在氏族代表元老院等貴族手裡,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平民和外來移民開始發展起來,他們有著政治訴求,所以貴族和公民之間矛盾不斷加深。

公元前6世紀,貴族和平民的矛盾開始激化,第六代國王塞爾維烏斯決定進行改革,針對外來移民,通過將羅馬的三個血緣氏族根據地域劃分為四個新的部落,位於地域內的自由民都納入羅馬公民體系,增加了羅馬的統治基礎和打破氏族體系。針對富裕的平民,改革將公民根據財產劃分為五個等級,五個等級之外是無產者,改庫里亞大會為森裡圖亞大會,森裡圖亞大會是百人團表決制,而等級越高能組建的百人團越多,所以最終表決的時候,少數的有錢人佔據主導地位,這就將政治權利和財產多少進行掛鉤。

經過塞爾維烏斯改革,打破了氏族的血緣關係的社會體系,建立了以地域和經濟為基礎的新的社會體系,增加了統治基礎和解決了有錢人之間的矛盾。

但是塞爾維烏斯改革,沒有解決有錢人和沒錢人之間的矛盾,反而固化了階級,貧民和貴族之間矛盾不斷加深,直到伊特拉斯坎人第七代國王,實行暴政,加深了貧民的憤怒,公元前510年,羅馬公民推翻了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將伊特拉斯坎人趕出了羅馬城。

三.伴隨意大利中部的統一建立的半民主共和制度

「原創」極簡世界史第十二篇之:羅馬帝國簡史(1)

埃及豔后

羅馬在推翻了兩百多年的王政之後,建立了一年任期的兩人執政官制度,當選執政官的都是貴族,元老院也都是貴族,森裡圖亞大會也是貴族統治,所以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共和制度。

但是平民在貴族共和制度中的參政權利很小,而新的共和國當時面臨四面楚歌,而平民又是軍隊的主力,這就更加導致平民的不滿。

當時羅馬共和國北面是被趕出羅馬的伊特拉斯坎人,時刻準備重返羅馬。南面是擺脫了伊特拉斯坎人的拉丁城邦,由於羅馬的強大,很多拉丁城邦建立了對抗羅馬的拉丁同盟。東面是亞平寧山脈,遍佈意大利土著。再南面的坎帕尼亞平原被土著後裔薩莫奈人統治。

羅馬在擴張的過程中一直採用的是和弱者同盟,一起進攻強大的敵人的方式。

拉丁同盟屬於較弱的敵人,而且又是同宗同源,公元前496年,羅馬首先打敗拉丁同盟,成為拉丁同盟的盟主,此後和拉丁同盟一起進攻東邊的意大利土著,土著雖然人多,但是沒有有效的組織,被同盟軍打敗,建立羅馬和拉丁殖民地,羅馬用共同分享戰爭果實的方式捆綁同盟者。

公元前474年,伊特拉斯坎人的海軍在進攻西西里的希臘殖民城邦敘古拉的過程中,遭受重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打破了羅馬和伊特拉斯坎人之間的平衡,羅馬開始積極備戰,從伊特拉斯坎人退出羅馬後,雙方就陸陸續續進行了很多次戰爭,戰爭的主要地點是伊特拉斯坎人的維愛城,公元前435年,羅馬聯合拉丁同盟第三次進攻維愛,摧毀了維愛城,變賣伊特拉斯坎人為奴隸,伊特拉斯坎人退出歷史舞臺,羅馬統一了臺伯河北岸。

此刻意大利中部羅馬的敵人只有坎帕尼亞得薩莫奈人,薩莫奈人佔領整個坎帕尼亞,實力比羅馬同盟實力要大,羅馬從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90年,斷斷續續和薩莫奈人進行了三次戰爭,但是在羅馬和薩莫奈人開始戰爭的時候,內部發生了動亂,拉丁同盟不滿不能參與羅馬的政治決策,想要羅馬的執政官和元老院向拉丁同盟開放,被羅馬拒絕,雙方從公元前340年到338年,爆發了兩年的同盟戰爭,羅馬最終打敗了拉丁同盟,部分拉丁城邦直接併入羅馬,擁有羅馬的公民權,部分成為羅馬的自治市,羅馬擴大了統治基礎。

在羅馬同盟戰爭期間,薩莫奈人錯失良機,沒有伺機進攻羅馬,最終羅馬花了五十年時間統一了意大利中部。

古代的意大利中部就是傳統意大利全部,因為北方是高盧人統治,南方的希臘的殖民城邦,所以羅馬統一了意大利中部就等同於征服了整個古代意大利。

羅馬在征服意大利中部的過程中,總體順風順水,但是有一次入侵差點滅了羅馬。

公元前387年,山北高盧(法國)南下入侵羅馬,一直打到羅馬城,攻破了羅馬城,席捲了大量財富,這是羅馬城建城六百年來第一次落入外族人之手,不過由於高盧本土受到攻擊,高盧人搶劫一通之後就走了,不過這成為羅馬一直的痛,直到後來凱撒征服高盧。

從公元前490多年到公元前290年,羅馬用了兩百年統一了意大利中部,也在這兩百年內,羅馬完成了從貴族共和到一定程度的民主共和。

公元前494年,在羅馬和拉丁同盟戰爭過程中,羅馬平民爆發不合作運動,集體遷出羅馬城,拒絕為羅馬作戰,迫使元老院同意平民成立兩人保民官和平民大會,保民官是平民大會選出,保民官顧名思義是保護平民的,具有一票否決不利於平民的法案的權利,平民大會也叫部落大會,是基於部落一人一票制。

公元前451年,維愛戰爭期間,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376年到366年,十年間,連任十年保民官的李錫尼烏斯兩人,提議平民可以擔任執政官,終獲通過,而“可以”後來成為了“必須”。

公元前326年,第二次薩莫奈戰爭期間,執政官波矮蒂尼烏斯為了獲得平民對戰爭的支持,提議並通過了廢除債務奴隸制度。

第三次薩莫奈戰爭期間,羅馬處於艱難階段,羅馬平民再次撤離羅馬城,公元前287年,羅馬任命期限六個月的獨裁官霍爾坦烏斯,霍爾坦為了平衡矛盾,提議平民大會通過的法案無需通過元老院和森裡圖亞大會就具有法律效力。平民大會慢慢取代森裡圖亞大會成為政治決策大會,而森裡圖亞大會只具有軍事作戰作用。

保民官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十二銅表法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債務奴隸制度的廢除使得貴族和平民和解,此後羅馬貴族的目標從以前的剝削平民,轉向一起剝削奴隸,為對外擴張奠定了群眾基礎。平民大會,即部落大會取代森裡圖亞大會,最終使得平民獲得了參政的權利,擴大了共和國統治基礎。

兩百年的共和制的改革,最終使得平民獲得了參政權利,共和國擴大了統治基礎,平民和貴族一致確定了奴役的目標:奴隸。而獲得奴隸,只能通過戰爭。羅馬共和國做好了對外擴張的準備。

四.三次布匿戰爭和征服西地中海

「原創」極簡世界史第十二篇之:羅馬帝國簡史(1)

斯巴達克起義

此時,地中海東部是亞歷山大去世後的三大王國。馬其頓統治希臘半島,塞流古王國統治敘利亞為中心的亞洲部分,托勒密統治埃及為中心的非洲部分。三國混戰,無暇西顧。

而西地中海,意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都是希臘的殖民城市,北非和科西嘉撒丁島等是迦太基的勢力範圍,羅馬統治意大利中部,西地中海三足鼎立。

羅馬最先接觸的是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希臘殖民城市,南部希臘城邦比較弱,但是又不甘於投降羅馬,以意大利最南端的塔蘭託為首的南部希臘城邦邀請希臘半島的伊庇魯斯(現希臘西北,阿爾巴尼亞下面)國王皮洛斯出兵意大利,皮洛斯一直想染指意大利,雙方一拍即合,公元前280年,皮洛斯出兵意大利,但是皮洛斯和羅馬在意大利一直處於僵持狀態,後來皮洛斯出兵西西里,企圖佔領西西里,聯合意大利的所有希臘城邦,但是引起了迦太基的危機,迦太基和羅馬聯合,最終打敗皮洛斯,公元前275年,持續了五年的皮洛斯戰爭落幕,皮洛斯被迫撤出意大利,而意大利南部沒了皮洛斯的支持,成為了羅馬的加盟自治市。而敘古拉和迦太基平分了西西里東西兩部分。

皮洛斯出走意大利時預言,羅馬和迦太基之間必有一戰,十年後這一預言就驗證了。

迦太基是一個古老的商業帝國,包括整個西地中海沿岸基本都是迦太基的勢力範圍,佔領西西里西部後,地中海成了迦太基的內湖。

一個是老牌商業帝國,需要維持帝國的商業安全,一個是新興的共和國,需要極速擴張來滿足對外掠奪的需要。

雙方的導火索是西西里和意大利半島之間的小城墨西拿,墨西拿靠近西西里一側,距離意大利本土只有幾公里,扼守墨西拿海峽。墨西拿本是敘古拉勢力範圍,後來一部分軍官佔領了墨西拿,行海盜之事,敘古拉準備出兵墨西拿。墨西拿請求羅馬救援,羅馬為了和迦太基之間有緩衝,公元前264年,出兵墨西拿,打敗準備和迦太基聯合的敘古拉,敘古拉成為羅馬聯盟中的自治邦。就這樣,羅馬和迦太基開始了直接接觸。

羅馬陸軍強大,迦太基海軍強大,羅馬在敘古拉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並且創造性的在艦船上裝上了大勾子,作戰的時候勾住對方的戰船,使得彷彿在陸地上作戰一樣,陸軍的優勢在海上發揮出來。

就這樣,從公元前230年到256年間,海軍新兵的羅馬多次在海上打敗海軍老兵迦太基。一直打到迦太基本土,但是在羅馬返航的過程中,發生了羅馬海灘事件,羅馬艦隊遭遇暴風雨,基本上全軍覆沒,羅馬退回西西里,休整了好幾年。

而迦太基方面,公元前247年,重新任命哈米爾卡擔任西西里統帥,哈米爾卡派出一部分兵力進攻羅馬南部希臘城邦,企圖分散羅馬兵力,給西西里降低壓力,但是效果不好,羅馬還是不斷的壓縮迦太基在西西里的生存空間,但是天佑迦太基,羅馬又一次發生海灘事件,幾乎全軍覆沒,給了迦太基喘息的時間,此後,羅馬還是勝多,決戰是公元前241年,羅馬打敗了迦太基本土的增援部隊,最終迫使迦太基議和,迦太基退出西西里,羅馬徹底佔領西西里,建立羅馬第一個海外行省。

持續了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此後,迦太基面臨國內僱傭軍叛亂,迦太基任命哈米爾卡殘酷鎮壓了僱傭軍叛亂,但是在此期間,羅馬佔領了迦太基在撒丁島和科西嘉的勢力,迦太基默認了。而迦太基方面,乘著羅馬在對付山南高盧人的時候,公元前237年,哈米爾卡鎮壓了僱傭軍叛亂後,被派往西班牙經營西班牙,當時西班牙只有一小部分是迦太基勢力範圍,經過哈米爾卡和女婿的經營,除了牛比利斯山南部的一些羅馬同盟的希臘城市外,都處於哈米爾卡家族統治,哈米爾卡是迦太基貿易派的代表,貿易派主張和羅馬戰爭。

等到哈米爾卡的大兒子漢尼拔當西班牙總督後,開始積極的備戰,公元前221年,漢尼拔入侵羅馬在西班牙的盟友希臘城邦,羅馬派使團斡旋無效的情況下,羅馬向漢尼拔宣戰。羅馬布了重兵,準備海路進攻西班牙。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帶著五萬大軍出人意料的接連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一直到達山南高盧,賄賂高盧人,沒有被高盧人阻擊,反而獲得很多高盧人加入。在意大利北部多次打敗羅馬軍隊,還殺死了幾個執政官,在意大利北部來去自如。

漢尼拔主要採取的戰略是分化羅馬的同盟,然後再進攻羅馬,一舉滅了羅馬。

所以漢尼拔在對待戰俘上,同盟戰俘都無條件釋放了,企圖分化同盟,但是在北方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漢尼拔沒有直接進攻羅馬,沒有太多攻城器械,以及害怕羅馬同盟夾擊,於是漢尼拔越過羅馬,來到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會戰上殲滅羅馬七萬士兵,一舉重創羅馬和羅馬同盟體系,坎帕尼亞首府,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卡普亞和意大利最南端的城市塔蘭託以及敘古拉等都轉向了漢尼拔。

同時,漢尼拔還和馬其頓國王菲力普五世結盟,企圖夾擊羅馬,羅馬遇到共和國建立以來最大危機。

此後,羅馬採用執政官費邊的拖延戰術,和漢尼拔打消耗戰,避開和漢尼拔主力決戰。 並且從四面阻止迦太基對漢尼拔的支援。 東方,羅馬聯合希臘中部的伊託利亞同盟反對馬其頓,把馬其頓困在巴爾幹,沒法支援漢尼拔。 西方,由於薩丁島,科西嘉都在羅馬手裡,羅馬有制海權,而且遠征西班牙,漢尼拔的兩個弟弟無法支援哥哥。 南方,公元前213年,攻打敘古拉,重新奪回西西里,控制制海權,阻擋了迦太基對漢尼拔的海路支援。 北方,打敗高盧人,使得高盧人和漢尼拔南北匯合的企圖落空。 在這種消耗戰下,公元前212年,漢尼拔專攻為守,步步收縮,最後只能收縮在塔蘭託這個意大利本土最南端的海港城市待過了好幾年。

在這幾年裡,漢尼拔運動戰營造的優勢蕩然無存,被迫打起了消耗戰。唯一的好消息是漢尼拔的兩個弟弟在西班牙戰場殺死了羅馬的西班牙統帥,西班牙重回迦太基統治。

但是這也是噩夢的開始,死去的統帥兒子西庇阿請求擔任西班牙統帥,相繼打敗漢尼拔的二弟三弟,漢尼拔的兩個弟弟先後在公元前209年和公元前207年,學著哥哥翻越阿爾卑斯山,企圖和哥哥在意大利匯合,但是都在意大利北部被打敗,二弟戰死,三弟重傷困在熱那亞。西庇阿佔領了西班牙,漢尼拔最堅強的後盾沒了。

西庇阿在回到意大利後,請求率軍學著漢尼拔那樣直搗黃龍,進攻迦太基本土,元老院有條件答應了他,公元前204年,西庇阿在西西里親自組織了軍隊後登錄迦太基,打敗迦太基盟友努米底亞(今阿爾及利亞),迫使努米底亞和羅馬結盟,直逼迦太基,迫使迦太基議和,迦太基召回漢尼拔和他三弟,三弟在路上去世了,漢尼拔回到迦太基後,勸說迦太基國王撕毀條約,雙方又起戰端,兩個天才將領公元前202年,在扎馬進行會戰,西庇阿學習漢尼拔的重視騎兵的戰術,聯合努米底亞的騎兵,打敗了漢尼拔。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和羅馬議和,迦太基成為羅馬的盟友,承認西班牙為羅馬領土,並且承認努米底亞為羅馬盟友,而且迦太基的軍事實力控制在僅能自衛的水平,並且不能隨便發動戰爭。持續了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以羅馬勝利告終。

羅馬成為西地中海唯一的霸主。

餘下部分在第二部分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