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在20世紀70年代,如果你告訴美國領導人美國將贏得冷戰,但宗教戰爭將是他們在海外面對的下一個難題,那麼他們一定哈哈大笑,懷疑你精神不正常。有些人猜測,或者以色列才會打一場宗教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分子屠殺了大約600萬猶太人。戰後,美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這個決定是對猶太人強有力的支持,但也刺激了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20 世紀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1948年,以色列驅逐了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這不但激起了被驅逐者的憤怒,而且引起了中東地區其他穆斯林的不滿。但它們無力阻止以色列的茁壯發展,它受到美國的支持,變成了一個像堡壘一樣的國家。此外,西方國家高度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因此他們支持了那些親西方,但並不民主的政權。因此,美國遭到了許多穆斯林的痛恨。在與蘇聯的長期對抗中,這一矛盾似乎並不尖銳。伊斯蘭世界在軍事和經濟上都不夠強大,所以以色列很容易戰勝它的對手。恐怖分子劫持飛機也只是疥癬之疾,難道不是嗎?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1979年1月,伊朗的示威者推翻了國王—西方支持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伊斯蘭革命就此開端。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這可不是個好兆頭。美國在這次事件中丟盡了臉。事實證明,在經歷了與蘇聯的長期對峙後,西方在處理和穆斯林的關係時顯得異乎尋常的笨拙。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爆發了戰爭。這場長達8年的戰爭造成近百萬人死亡。總而言之,對於美國及其盟友來說,薩達姆·侯賽因的獨裁政權比阿亞圖拉·哈梅內伊領導的伊朗更有吸引力。事實證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在兩伊戰爭結束後兩年,身陷債務危機的薩達姆人侵了。石油資源豐富的小國科威特。美英主導的多國聯軍將伊拉克軍隊趕出了科威特。但出於對聯合國決議的尊重,聯軍並沒有攻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也沒有推翻薩達姆政權,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在阿富汗問題上,西方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1978年到1979年,刨蘇聯入侵阿富汗,於是美國開始支持極端的伊斯蘭組織,他們組織的游擊隊與蘇軍周旋了將近10年。之後,美國又開始支和偏動規模更大的伊斯蘭武裝組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阿富汗的塔利班和遍佈世界的基地組織。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基地組織形成於1988年,領導人叫奧薩馬·本,拉登,他是沙特阿拉伯的一位建築業富商之子,對西方人恨之入骨。本·拉登希望沙特政府能派他的游擊隊去對抗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他認為伊斯蘭國家太依賴作為異教徒的美國人了,這使他怒不可遏。本·拉登先是前往蘇丹,後來又去了阿富汗,他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反美主張。華盛頓似乎從來沒有嚴肅考慮過會遭遇由宗教激起的敵人。考慮到美國支持以色列存在著某種宗教方面的動機,不但許多在美國的猶太人鼓動美國支持以色列,就連許多美國新教基督徒也持同樣的觀念,這一點尤其奇怪。美國的基督徒蔑視伊斯蘭世界的發展遲滯,就像穆斯林中的激進分子蔑視美國的物質文化一樣。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同時,以色列邊界戰爭使它的周邊到處都是敵人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埃及。本·拉登提出:解放巴勒斯坦,摧毀以色列(這同樣也是伊朗的野心)。對伊斯蘭極端分子來說,這些口號是非常有號召力的。在穆斯林的頭腦中,美國和以色列是綁在一起的,西方非常敵視伊斯蘭教。他們為自己的觀點找到了一個證據:西方將南斯拉夫肢解為幾個小國家—其中包括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數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並讓這些國家保持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分歧。這導致了許多駭人的屠殺,讓許多美國人和歐洲人想起了納粹的種族滅絕。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襲擊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當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超級大國明白,歷史畢竟還沒有終結。這是一場精心策劃、仔細實施的恐怖襲擊。在受到攻擊的紐約、華盛頓,大約有3000人喪生,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也受到了襲擊。這激起了美國憤怒和反抗的愛國浪潮。美國及其盟友開始進攻阿富汗那裡是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盤踞的地方——並推翻了包庇他們的塔利班政權。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至今都沒有結束。為了消滅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在那裡建立起民主制度,西方國家和它們在當地的盟友進行過各種嘗試,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喀布爾政權不但腐敗,而且非常不得民心。2011年,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內被擊斃,但撤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塔利班仍然在與美國人和歐洲人作戰。同樣重要的是,當美國總統布什和他的英國盟友託尼·布萊爾下令進攻伊拉克的時候,他們並未遵守聯合國裁軍決議。布萊爾面對著巨大的反戰浪潮。而且,他的盟友法國堅決反對入侵伊拉克。布什和布萊爾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事實表明,薩達姆沒有這樣的武器。另一方面,薩達姆認為,如果英美以為他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就會比以前更安全。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誤判。2003年3月,美英開始轟炸巴格達聯軍迅速擊敗了薩達姆的軍隊。薩達姆—華盛頓曾經的朋友一最終被捕,並被處以絞刑。但戰場上的勝利只是麻煩的開始。內戰使國家陷入混亂。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因此,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不得不在伊拉克派駐大量的軍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11年。在戰爭初期,西方國家曾擺出一副道德權威的樣子,但之後出現的虐囚事件、聯合政府無力鎮壓宗派間的暴力衝突,以及難民危機使西方國家的這一形象徹底破產。伊拉克平民在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經估算差異很大,有的說在60萬以上,有的說大約15萬。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軍事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敗。這兩場戰爭提醒人們,即便是超級大國也不能為所欲為壓制別國的文化、侵略別國的領土、將民主強加到別人頭上是一種危險的想法。民主制度在戰後的聯邦德國和日本或許行得通,這是因為它們之前有一些民主經驗,而且在全球衝突中遭遇到了軍事上的失敗。而且,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來自蘇聯的威脅要比來自美國的大。

世界史:聖戰,中東地區茁壯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阿拉伯人的未來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驗表明,全世界不可能實行單一的政治一經濟制度。歷史沒有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戰爭或“文明”的衝突,其中包括宗教衝突。有些西方國家擁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人們對他們的懷疑隱約可見;另一方面,一些伊斯蘭國家也有不少基督徒人口,例如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埃及(這一情況在推翻穆巴拉克之後也沒有發生變化),這些少數族群感受到了更多的威脅美國設在古巴的關塔那摩監獄秘密關押了大量的恐怖主義嫌疑犯,他們遭到了嚴刑拷打,設立了極其嚴苛的安保法案。“反恐戰爭”對開放社會及其崇高理想的危害逐漸顯現出來。應該如何對付那些危險的伊斯蘭反抗分子呢?西方真是騎虎難下。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雅典對蘇格拉底的審判,但從來沒有被解決過。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的持續關注和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