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羅馬共和國(二)

馬其頓戰爭

羅馬興起以後不斷對外擴張、在它征服東部地中海的過程中,同馬其頓發生了三次戰爭。馬其頓自滅亡希臘各邦以後,一直雄踞在希臘半島北部。馬其頓王腓力五世為擴展自己的勢力,遣軍攻打伊裡利亞,並準備把它作為進軍意大利和協同漢尼拔共同打擊羅馬的主要基地。這為羅馬所不容,於是於公元前215年爆發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人在伊裡利亞打敗了腓力五世,同時利用外交手段,在希臘結成廣泛同盟。公元前205年,腓力五世被迫與羅馬簽訂《菲奈錫和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結束。到公元前148年,共經歷了四次戰爭後,馬其頓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世界史--羅馬共和國(二)

制定行省制度

羅馬統治集團對被征服地區,最初採取委託軍隊統帥行使統治權的辦法,即每征服一個地區,就把這一地區交給征服這一地區的統帥來治理,後來委派專任的高級長宮進行治理。到公元前3世紀後期,開始建立行省。行省的最高統治者是總督,常由卸任的執政宮擔任,任期一年。總督有時兼任駐行省軍隊的指揮官,在行省內握有生殺予奪之權。行省城市一般有內部事務的自治權,但要交租和承擔各項義務。行省的土地、資源等為羅馬國家所有,轉讓、出租、分配、經營等活動由元老院決定,行省總督無權處理。到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羅馬先後設置了9個行省:西西里、撒丁尼亞、山南高盧、伊利里亞、馬其頓、阿非利加、亞細亞、西班牙、阿卡亞。帝國之初,奧古斯都將行省分成兩類:一類為元老院統轄的行省,由元老院任命代行執政官管轄,任期一年,不統率軍隊。一類為元首直轄的行省,其地位比元老院統轄的行省重要。隨著奧古斯都和後來治者的擴張和領土的擴大,行省數目不斷增加,至公元3世紀中期已建40多個行省。

攻打敘利亞

羅馬制伏馬其頓後,又出兵討伐另一個希臘化國家塞琉古王國。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三世因收留迦太基英雄漢尼拔而得罪羅馬加之安條克素有擴張領土的野心,遂於公元前192年趁羅馬與馬其頓交戰之際,貿然出兵希,與羅馬發生正面衝突,敘利亞戰爭爆發敘利亞初時獲勝,可第二年溫泉關一役敘利亞失敗,安條克三世逃回小亞細亞。公元前190年,羅馬派執政官西庇阿兄弟會同羅馬屬邦帕加馬和羅得島軍隊,在馬格尼西亞附近大敗敘利亞,公元前188年,安條克與西庇阿訂立和約,規定敘利亞放棄在色雷斯和以小亞細亞的一切領地;賠款1,5萬塔蘭特,分12年付清;敘利亞軍隊擁有的軍艦不得超過10艘。

西西里奴隸起義

隨著羅馬對地中海區域的征服,羅馬奴隸制得到了充分發展。在西西里島,奴隸制莊園迅速發展起來。大奴隸主對奴隸非常苛刻、只知榨取奴隸血汗,不給奴隸衣食。奴隸忍無可忍,遂於公元前138年爆發了大起義,史稱第一次西西里奴隸大起義。起義隊伍在奴隸攸勒斯和克里昂的領導下,聲勢浩大,迅速席捲了整個西西里島。起義軍推攸勒斯為王,在恩那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新敘利亞王國。起義軍所到之處,搗毀莊園,解放奴隸,屢次打敗前來鎮壓的羅馬軍隊。起義堅持到公元前132年,克里昂不幸戰死,攸勒斯被俘後也死於獄中,第一次西西里奴隸起義失敗。


世界史--羅馬共和國(二)

格拉古兄弟改革(格拉古兄弟改革,是古代羅馬於公元前133~前121年間,先後由格拉古兄弟推行的以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改革活動)

布匿戰爭結束以後,羅馬共和國面臨著嚴峻的社會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格拉古兄弟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進行改革,在改革派的支持和平民的擁戴下,提比略·格拉古當選為公元前133年的保民宮。為了遏止土地過分集中,他提出了土地法案、規定每戶佔有的國有土地不得超過1000猶格(1猶格相當於1/4公頃),剩下的以30猶格為一份,分給無地農民使用;農民對所分得的土地永遠不得買賣。土地法經過激烈鬥爭終獲通過。公元前133年竟選下屆保民官時,貴族元老派以提比略圖謀叛亂為藉口,將提比略及追隨者300人全部殺害,改革失敗。10年之後,提比略的弟弟蓋約·格拉古決心繼承亡兄遺志,獻身社會改革運動。他先後提出糧食法、審判法、軍事法、築路法及亞細亞行省包稅法等改革措施。公元前121年一些元老貴族和部分騎士帶著僱傭的暴徒重演了公元前133年的暴行。蓋約及支持者3000多人遇難,改革再次失敗。


世界史--羅馬共和國(二)

朱古達戰爭爆發(朱古達戰爭是公元前的一次較為知名的戰爭。這是由一個附屬國國王為了反抗羅馬國的控制而發動的一場戰爭,即使面對著強大的敵人卻也毫不退縮,這也是他在這場戰爭中體現出來的可貴品質,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這場戰役藉由這個勇敢的國王的名字來命名)

迦太基被羅馬劃為阿非利加行省以後,羅馬和意大利商人都蜂聚到這裡和鄰區的努米底亞。他們的掠奪和搜刮激起了當地居民的仇恨,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也利用這種情緒反抗羅馬。公元前113年,努米底亞發生王位之爭,朱古達打敗了羅馬人支持的對手,並在公元前112年的內戰中佔領塞他城。之後他對居住在該城的羅馬和意大利商人進行了屠殺。羅馬元老院迫於民主派的壓力,於公元前111年向朱古達宣戰,朱古達戰爭爆發。在戰爭中,羅馬司令官接受了朱古達的大批賄賂,士兵也出賣武器,軍紀渙散,羅馬屢打敗仗。公元前109年,執政官麥特魯斯親自到非洲指揮作戰,他一面任命馬略和其他能幹的軍官擔任副將,一面整頓軍紀,軍隊處境有所改善。公元前107年,馬略當選為執政官,進行了著名的軍事改革,使羅馬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公元前106年,馬略偕部將蘇拉進軍非洲。到公元前105年時,終於取得了朱古達戰爭的勝利。朱古達被俘,死於羅馬獄中。


世界史--羅馬共和國(二)

朱古達戰爭畫像

馬略的軍事改革(指蓋烏斯·馬略在前107年當選執政官後,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改革。)

公元前107年馬略當選為執政官後,對羅馬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用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取消財產資格限制,吸收志願的無產者入伍;延長士兵服役年限為16年,老兵服役期滿可以從國家分得一塊份地;實行固定的軍餉報酬,士兵還可以從國家得到全部武器給養;改革軍團組織;整頓軍紀,加強訓練;統一併改進武器裝備等。馬略的軍事改革,不僅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而且徹底改變了幾個世紀以來羅馬的兵農合一制,使軍隊逐漸成為脫離社會的特殊集團,為羅馬共和國晚期的軍事獨裁的產生準備了條件。

同盟者戰爭(同盟者戰爭,公元前91~前88年,意大利“同盟者”爭取羅馬公民權、反對羅馬統治者的戰爭。“同盟者”中以馬爾西人反抗最激烈,故又稱馬爾西戰爭)

羅馬征服意大利後,名義上稱意大利人為“同盟者”,但實際上是把他們當做屬民意大利同盟者用生命和血幫助羅馬人開碳土,但卻分不到“公有地”、不能參加羅馬公民大會、不能擔任官職,因而對羅馬的統治日益不滿,公元前91年,德魯蘇當選為保民宮後、主張把羅馬公民權給予同盟各邦的人民,不但遭到元老院反對、德魯蘇本人也被刺客暗殺,意大利人非常慣慨,於是揭竿而起,爆發了“同盟者戰爭”(前91一前88)除拉丁人以外、幾乎所有意大利半島的各種族、各城邦都參加了起義。公元前90年,意大利各邦人民共同組成一個大同盟國、命名為“意大利城邦,定科菲尼姆為國都,在中央設執政官2人、成立了一個由500人組成的元老院,設官分職,鑄造錢幣,起義軍隊有10萬餘眾,連連殺死羅馬官吏和公民,起義很快席捲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羅馬派執政官率軍鎮壓,但屢遭失敗。羅馬政府無奈,發佈了“朱利阿法案”:凡未參加此次叛亂的意大利人,羅馬政府一律給予完全的羅馬公民權雖參加了這次叛亂,但如果能於兩個月內歸降羅馬,也給予完全的羅馬公民權。這一攻心戰術發生了很大效力,很多意大利人倒向了羅馬。同盟戰爭進行3年後,雖然公元前8年以“同盟者”的失敗而告終,但意大利人終於獲得了羅馬公民權。蘇拉獨裁形成蘇拉(前138-前78)自公元前107年起,先後擔任財務官、執行長官、行省總督等職務。“同盟者戰爭”期間,成為公認的統帥。公元前88年蘇拉當選為執政官,並於同年率軍前往東方鎮壓起義。蘇拉剛離羅馬,以馬略為首的民主派乘機舉兵奪取政權,宣佈蘇拉為“公敵”。蘇拉聞訊,率軍返回羅馬城,大肆屠殺民主派,並迫使元老院宣佈馬略及其擁護者為“公敵”。公元前87年,蘇拉再度率軍東征他離開意大利後,執政官秦納和馬略集結軍隊佔領了羅馬城,宣佈蘇拉為“公敵”,實行一系列與蘇拉相對立的政策。公元前84年蘇拉率軍返回意大利,公元前82年打進了羅馬,殺死或放逐90名元老、15名高級軍官及2萬多名騎士。公元前81年,他被元老院宣佈為無限期的獨裁官,成為集立法、行政、司法、經濟、軍事諸種大權於一身的獨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