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今天,已是農曆臘月二十七,離過年的日子掰著五個手指就可以數完。作為長期在外漂泊的平涼人,回老家過春節是我每年雷打不動的選擇。

和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樣,這些年下來,不論是在平涼老家過年的感受,還是和外地朋友的交流,大多數人的感受是:“過年的年味沒有了”“年味變淡了”。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著歷史悠久而且豐富多樣的習俗。雖然年夜飯從家庭飯桌搬到了酒樓飯店,問候的方式從電話變成短信,再從短信變成微信,直到現在群裡發句祝福語,就算問候了一群人。

那麼,是我們念著想著的那個“年味”真的變淡了?還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漂泊、適應了寂寞?

之所以感覺年味淡了,是因為我們少了一味“催化劑”,一味“潤滑劑”!

不用我說,您就知道我指的是什麼,那就是酒!

年味其實是一種儀式感,是晚輩孝敬長輩的那一杯酒。

除夕之夜,夜色漸深,同姓家族的男人們按照約定的時間,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集體祭奠已離開人世的先輩們,然後到家族中輩份最高、年齡最大的長輩家。

菜餚搬上桌後,同一輩人集中在一起,拿出早已溫好的崆峒黃酒,由同輩中年齡最長者拿出滿滿的一杯,恭恭敬敬的遞給長輩,看著長輩顫顫巍巍的舉杯飲下。

然後,大家依據號令跪在地下,向長輩鄭重的磕三個響頭。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下一輩人也依照同樣程序向長輩們敬上崆峒黃酒,行跪拜磕頭儀式。

那一杯崆峒黃酒裡,傳承的是平涼人孝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盛放的是平涼人希望長輩們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弘揚的是崆峒道法自然的養生文化。

年味其實是一種歸屬感,是遊子回家後喝下的那一杯酒。

過年,是舉家團圓,是遊子歸鄉。離家在外的平涼人,不管是在上海深圳,還是在西藏新疆;不管是混的意氣風發,還是過的落迫潦倒;不管是一人在外,還是拖家帶口。

但都在春節前趕回了平涼,趕回了家!

除夕之夜,父子叔侄、兄弟姐妹們圍坐在飯桌前,年味就是這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

這個時候,喝酒是必然的事。

也許您在外面混得很好,買得起成箱的茅臺、五糧液。但您絕對會選擇喝崆峒酒。

酒量好的兄弟們放開嗓子猜拳行令,揚起脖子幾杯崆峒酒就已下肚。酒量不好的圍坐在火爐旁,吸吮著沸騰的崆峒黃酒中飄出的陣陣濃香,時不時端起一杯細細品味。

半醒半醉間,您才真正感受到,什麼茅臺、什麼五糧液,那不過生活中燦爛的煙花、是屋子外噼裡啪啦的鞭炮。

只有崆峒酒,才是在外拼搏的平涼人的精神寄託,是煙花落幕後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

崆峒白酒中,蘊含的是走南闖北的平涼人濃烈激昂的進取精神;崆峒黃酒中,隱藏是東進西去的平涼人醇厚包容的寬闊氣度。

年味其實是一種人情味,是酸甜苦辣後喝下的那一杯酒

常言道,無酒不成席。無論是年夜飯還是年後拜年,春節時期幾乎沒有獨自一人吃飯的時候。而人多了就免不了要喝點酒,過年要有好氣氛,新年才有好盼頭。

而沒有酒,似乎年味都淡了些許。平涼人大年初一都要吃餃子,農村還流傳“餃子就酒,越喝越有!”說法!

為了生活奔波一年的平涼人,難得過年一次小聚,很難想像兄弟們圍坐在一起卻看著手機,會把年過成什麼樣?

只有弄幾樣小菜,擺上幾瓶崆峒白酒,再溫一壺崆峒黃酒,那些在外奔波的艱辛與不易,那些一年的辛苦與付出,那些成功的歡樂與失意的痛苦,才會在崆峒酒中的變為下一年繼續奮鬥的動力。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平涼人的酒,過年怎能少了他?

沒有崆峒酒,怎麼把酒說夢想,舉杯話家常?

酒是感情的潤滑劑,一年不見,喝點酒,感情立馬就回來了!

以往你有太多次身不由己地喝酒,陪客戶喝,陪領導喝,這次只為自己而喝!只喝老家的崆峒酒!

喝酒唯小醉,人生歡樂多!

斟一杯崆峒酒,喝出更濃的年味,喝出更好的心情,喝出更加充滿希望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