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民間有滿族人“規矩多”,“窮講究”的說法。春節期間,中國人少不了走親訪友,親友相見自然應以禮相待。所以今天囉嗦兩句滿族人見面的常見禮節,給大家說說滿族人的老規矩。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話說清代,從皇帝到旗丁,都把懂禮貌、守規矩視為美德。《吉林新志》記載:旗人重常禮,每見必請安問好,自長及幼皆問及之(《茶館》中松二爺一遍遍給王掌櫃請安不是囉嗦,與《吉林新志》記載對應,恰恰是旗人請安的規矩)。且男女可相互行之,非如漢禮男女之別特嚴也。比如:平日裡,同住的晚輩兒每天早、晚都要去老人的房間請安。在社會生活中,不同場合,行禮的方式名目繁多,男人和女人行禮也各具特色,經常讓其他民族的同胞看得眼花繚亂。

細說起來,滿族人的行禮有三大類,即:見面禮、請安禮、告別禮。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一、見面禮,不是經常見面,為表達寒暄或敬意時應行見面禮:

1、叩頭禮:磕頭是小輩兒見長輩兒所行的禮兒。叩頭禮有四種。一種是“一跪三叩”,一般對父母、尊長或拜師、拜官、拜神;另一種是“二跪六叩”,一般也是對父母、爺爺、奶奶和尊長,《吉林新志》中還提到“拜祖墓及臨長者喪”時也行此禮;再一種是“三跪九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見皇帝時用;還有一種是“一跪四叩”,一般是在過年小孩見尊長時用。

2、頂頭禮:這是久別重逢的老夫妻相見時的禮兒——女方把頭頂到男方的胸脯上,男方用左手扶著老伴,右手撫摸老伴的後腦勺(永昌源注:夫是潘長江,妻是鄭海霞時這個禮最見真誠)。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3、抱見禮:這是長時間沒見面的至親好友之間相見時的大禮。若是平輩之間,不論男女,雙方抱肩貼面;若長輩和晚輩之間見面,晚輩用雙手抱住長輩的腰,長輩俯身同晚輩貼一下臉,然後直身用手撫摸晚輩的後背。這也叫“抱腰接面大禮”。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4、執手禮:長幼之間、平輩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所用。古稱滿人“無作揖打恭之禮,相見惟執手”。見面的雙方各自伸出右手相執,虛攏但不握緊,如同現在的握手。女人相見時的執手禮也叫拉拉禮。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5、鞠躬禮:平日裡親朋相見的禮兒。若是長幼之間,小輩要給長輩行鞠躬禮,或是平輩之間,對行此禮。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黃胖子與二德子以擦肩大禮表達親近


6、擦肩大禮:主客間常用的禮兒。滿族人家經常無償地招待過往客人,客人臨走時,客人與男主人用一肩頭互相摩擦幾下即可。這就表示了客人對主人的感激之情。多日不見的朋友相見,也有行此禮。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二、請安禮。請安禮是一種屈膝禮,是滿族人特有的禮節。主要有“打謙兒禮”、“跪安禮”、“蹲安禮”、“撫鬢禮”等。

1、打謙兒禮:是男子常用的請安大禮。也叫“單腿跪”、“扛肩膀頭”。施禮時,凡穿箭服或袍褂的,要先彈放下袖頭,然後左腳前移半步呈前屈狀,右腿後退半步呈半蹲狀,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下垂,頭頸與上身略向前傾,口稱“請某某安”、“某某吉祥”等。禮畢恢復直立。

《吉林新志》記載這種請安又分:請大安、請雙安(先請一安,以示敬意,再請一安,以問家屬之安康)、請時安。

2、 跪安禮也叫“跪拜禮”,這是男子的請安禮。跪拜者垂手低頭來到受禮者面前,雙手扶住雙膝,雙膝跪地後口稱“給某某請安”,隨著話音落地站起,走到側面站立。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3、蹲安禮:這是女子對長輩請安禮。行禮者站在受禮者面前,雙腳平行,雙手扶膝,隨即一弓腰,膝蓋略彎曲如半蹲狀,嘴裡唸叨“請某某大安”。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4、撫鬢禮:是平輩女子之間,日常相見時互相請安的禮節。相見的女子以右手撫摸三下額角,同時向對方點幾下頭,眼睛看著對方,以示問候。受禮者同樣以撫鬢禮回拜。

三、告別禮是社交禮儀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有“打橫”、“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打橫:是客人走時向主人行的告辭禮。一般客人走時,主人要送至院門外,客人與主人告辭時,回身退後一步,雙手貼身橫走一、二步,然後向主人點頭,表示與主人告辭,主人抱雙手點頭表示告辭。告別禮中的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與見面禮節相仿。

北俗探源:春節前說說滿族人“行禮”的老規矩


據《清高宗實錄 -卷六百六十三》記載:乾隆帝回憶祖父巡幸吉林,指出:“(康熙帝)見烏拉齊習氣甚惡,曾將闔省官員俱行罷斥,另選人員補放。”《乾隆朝上諭檔》中乾隆皇帝甚至威脅東北出身的大臣富德:“若系他人,彼時朕必拿問治罪,即明正典刑,亦所當然。因念伊如禽獸之愚魯烏拉齊,故姑容寬宥。”

烏拉齊是何意?《清史稿》說:“京旗目吉林、黑龍江諸部人為烏拉齊,鄙之不與為伍。”由以上記載可知吉林的滿族人本是在白山黑水之間半農半獵的“蠻族”,禮儀、習俗質樸粗放,在康乾時期,因此被貶斥為烏拉齊。或許正是由於皇帝帶頭貶斥,挫傷了吉林旗人的自尊心。痛定思痛後,吉林旗人便倍加關注禮節,寧繁毋簡,參照北京旗人做派,最終把固有的禮習完善形成前述那套禮節。

新中國成立後,新社會鼎故革新,滿族人也用鞠躬、握手代替了各種煩瑣的禮節。作為滿族人,我從記事兒起就看到姑奶們到我家,都是給我爺爺鞠躬的,我也多少保留了和長輩見面時鞠躬的習慣。可我的孩子已不向長輩鞠躬僅僅問好,在他看來:見到長輩鞠躬竟然也是很老氣的習俗了。

本文插圖取自互聯網,在此向原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