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郯城:春節“播種”非遺文化忙

春節到來,郯城縣為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搞好非遺文化傳承,利用人閒之際“播種”非遺文化,不僅激發了愛好者的熱情,而且為春節營造出濃厚的宣傳氛圍,成為節日一道靚麗的風景。上圖為郯城縣馬頭鎮萬高冊村村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掛門箋的傳承人張乃倉,正在認真地傳授掛門箋雕刻製作的每一個步驟。

郯城:春节“播种”非遗文化忙
郯城:春节“播种”非遗文化忙
郯城:春节“播种”非遗文化忙

郯城掛門箋又稱掛門前門吊子,是一種節慶日掛在門楣上的民間剪紙藝術。郯城掛門箋有著悠久的民族傳統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其形狀如小幡,紋飾如人勝。套色門箋,俗稱換膛子,是把五色紙刻制的門箋圖案拆開,重新搭配組合而成,這種套色門箋,統一中富有變化,使得門箋這一形式更加秀麗多姿。

門箋主要在春節和喜慶時張貼,一門是五張,結構為黃金律似的長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紋),邊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稱牙子)三部分組成。門箋的膛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膛子由花、鳥、龍、鳳、鹿等紋樣組成;再一類,門箋由圖案襯托著吉祥的文字組成。如“萬象(春)更新”,“歡度(福)新春”“吉慶(福)有餘”等。

由於門箋懸掛在門楣下,要承受一定套拉,因此門箋和邊框、穗子之間必須像網絡樣緊密相連。再加上構思巧妙,銜接自然,就使得門箋形成了富於線條韻律裝飾特點的藝術風格。門箋全部採用鑿刻方法產生,風格各異,或精細、或古樸、均以挖補套色鑲嵌而成。(高軍 陳雨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