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毛振華:翻過三座大山,看過不同風景

人物丨毛振华:翻过三座大山,看过不同风景

文丨馬柏杉 圖丨東方IC

毛振華翻過三座大山——從政、經商、做學問。

從政,需要動用大量社會資源,我做起來,很難;做企業也一樣,還是需要槓桿, 我不太擁有這種獲取資源的能力,或者擁有了也不敢用,沒那麼自信就乾脆去爬另外一座山。所以,我不認為我是成功的,但是我的確通過翻三座不同的山,見識了不同的風景。”

某種程度來說,他所見識的風景,就像一面鏡子,映射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變化,而營商環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營商環境”影響者

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一個關於毛振華在亞布力陽光度假村“喊冤”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中,一向低調的毛振華, 情緒激動地控訴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其主要內容包括:管委會非法侵佔毛振華所持有項目——亞布力陽光度假村土地,並在該土地上違規建設,同時還干涉後者的正常經營等。

這段視頻一時間引起了社會關注,加之企業界大佬,比如潘石屹等人也發微博為其吶喊,引發了民間“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振興為何難” 等關於營商環境的討論。

毛振華本人,一時間也成為了企業界的“網紅”。對於一個低調審慎的人來說,如果不是身不由己,不會採取這種高調的方式處理問題。

黑龍江政府在48 小時之內展開了調查,並公佈了處理結果:決定對管委會負責人給予處分, 由管委會向陽光度假村道歉。

對這個處理結果,他表示非常感謝政府及領導的重視,也表示對投資黑龍江還是很有信心。

而談到未來的營商環境時,他是樂觀的,尤其是十九大重點提及的“親清政商”關係,他說自己十分擁護這個決定,這種思潮有利於保護企業家。

過去的20 多年,毛振華見過太多倒下的企業家,他認為只要現在還活躍著的,無論企業規模多大,都是不容易的,都應該被定義為“成功者”。

“以前一個貪官落馬,可能就有10 個企業家跟著倒下,但是這不能全部歸咎於官員,或者說企業家。因為當時情況下,這樣的社會資源配置方法也許是更有效率的,他們是歷史前進的犧牲者。”毛振華說。

對於那些因為腐敗問題“倒下”的人,他懷有同情和悲憫:“我們不要去嘲笑他們,在那些倒下的官員裡面,有很多是跟我們一樣從農村裡最基層起步的;在那些倒下去的企業家裡面,有很多是跟我們一樣充滿理想、想為社會做事業的, 他要做大,就要獲取更多資源,必須與官員打交道,當時界限模糊,可能就會出現利益輸送。那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配置資源的方法,他們付出了代價。”

但是對於現在倡導的“嚴懲貪腐”,毛振華是絕對的擁護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嚴懲貪腐導致官員不作為, 讓很多民企苦不堪言,你怎麼看?”楚商記者問道。

在我看來,現在的中國應該寧願要低效率, 也要堅決杜絕貪腐,因為貪腐會腐蝕社會文化, 破壞法制,帶來更多不公平。從短期看,民營企業家會失去一些東西,但從長期來看,嚴懲貪腐會有更多好處。我們需要在更好的法制環境中創造價值。”毛振華如此回答。

兩次“轉換”

24 歲,是毛振華過去的大半生中,狀態最好的時候,他形容這時候的自己“熱血澎湃,又極其安寧”。

當時的毛振華,是海南省最年輕的處長。此時的海南,剛剛建省,正處於大開發的熱潮之中。

處長毛振華,沒有太多錢,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爬樓梯時都分外帶勁,雖然處理的多是文字工作,但是這個24 歲的年輕人卻覺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前所未有的愉悅。

他曾與另一個同僚一起撰寫海南省政府年度工作報告,當紙面的政策方針落地變為現實時, 毛振華心裡生出一種“報國有門”之感。

下班之後,他會與商界朋友們吃吃飯,喝喝酒, 但從沒羨慕過對方優越的物質條件,亦沒有經商的念頭。

“當時身邊已經有很多人經商賺了錢,但是我每天在辦公室,一點都不躁動,內心特別安寧。”談起這段時光的毛振華,神采飛揚。

1992 年之前,毛振華從家鄉湖北,到海南,再到中南海,大多數時候都在政研室這一部門供職,他稱此為“要害”部門,對自己的總結是“學者型官員”。這一路,他走得十分順利,從副科長到處長的每一步提拔都是破格的。

這種“順利”在1992 年被他自己打破。彼時,鄧小平南巡講話,在政治上引起轟動, 經濟上亦形成感召力,諸多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在這一年辭去公職,下海創業,這些人被稱為“92 派”企業家,毛振華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毛振華下海的初衷還是“為國家做點貢獻”:“所以,我當時想的是要做中國沒有的,但外國已經有的東西。”

隨後,他創辦了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這是中國第一家從事資本市場信用評級與評價的獨立中介機構。信用評級在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新鮮門類,毛振華前去辦金融許可證時,相關部門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統籌管理該行業。

事實上,毛振華也處於懵懂狀態,但是理想目標很明確,即把中誠信做成中國的“穆迪”。

最初,公司並不屬於毛振華,公司的12 個股東都具備國資背景,毛振華還是在為國家“打工”,他對自己的定位亦還是“國家公職人員”,關於這一點他沒有任何不滿, 甚至是自豪的:“畢竟初衷就是想為國家做事嘛!”

到了1998 年,在“國退民進”的大戰略下,12 個股東逐漸退出,毛振華一一買回了中誠信的股權,此時,他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的民營企業家,他離體制內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之後的時間,中誠信與穆迪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不斷拓展業務,一舉成為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領頭羊。

在中誠信風頭正勁之時,毛振華卻選擇“全身而退”。他於2007 年投身學界,在中國人民大學做宏觀經濟研究,其頭銜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

轉眼10 年過去,雖然仍是中誠信董事長,但他早已不再過問公司具體事務,每年只是去公司開年會,與高管交流感情,或者見一見新員工,瞭解一下情況。

人物丨毛振华:翻过三座大山,看过不同风景

學者情懷

毛振華說做學者的10 年,是很享受的。

這與他的性情喜好有關,喜歡簡單純粹的環境,就像他說的“做學術不需要用太多社會資源, 也不需要太多槓桿”。

也與他的少年理想有關,毛振華的母親是湖北石首農村的小學老師,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老師;15 歲考入武漢大學,真正讓他開了“眼界”, 武大的老師對他影響頗深,以至於他一直想以“老師”的身份回饋教育事業。

更與他的抱負有關,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 “為國家做貢獻”是一直沒變的情懷,在他的理解裡,做經濟學的學術研究,是為國家輸出智慧。

在人民大學的10 年,毛振華參與主辦了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該智庫產品現在是中國高校研究宏觀經濟的一個品牌,也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

這讓毛振華感到滿足,這種感覺和30 年前在政研室制定政策方針的成就感頗有類似。

學者毛振華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做研究,他每年還要在人大帶博士生、碩士生,同時在武大擔任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擔任MBA 指導老師。

以前,他還會去企業考察調研,偶爾也去旅遊度假,但現在完全沒時間,研究和教學已經填滿了他的生活。

至於經商,毛振華有些無暇顧及。雖然這些年, 他一直在做股權投資,而且幾乎沒虧過錢,但是並無“幹一番大事”的慾望。

“現在的營商環境,尤其是‘親清’政商關係提出後,我覺得做企業犯錯誤的概率要低很多, 安全性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幹企業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毛振華說,以現在的環境,如果他再做企業,是“敢幹”的。

但是,他只會跟純粹的商人合作:“那些一見面就滿口‘跑關係’,說他認識誰誰誰,我一聽就覺得複雜,你要跟我合作,就要從產品本身, 從商業模式來講。”毛振華的態度耿直又堅決。

毛振華認為,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一個市場化的企業,最好的生意是關於老百姓的生意,他絕不與“講關係”的企業合作。這不僅是毛振華的體悟,也是一箇中國企業家風險釋放的過程。

“那麼,您是否會在現在這種環境下,重新開闢一個除中誠信以外的,新的商業領域?”《楚商》記者問道。

“股權投資我一直有做。但是現在時代變了, 以前是勤勞就能致富,現在不行,你必須在技術或者商業模式上有創新,勤勞只是一方面。”

他自認是一個保守型的人,幹不了時下年輕人做的“創新創業”。就像他做股權投資一樣, 如果對方告訴他公司年增長20%,他會很興奮, 但如果對方說50%,或者100%,他會覺得這個公司有問題。

毛振華從來都不是激進主義者,信奉的是“寧願走得慢一點,也一定要保持正確!”

反觀他一路走來的歷程,對於商界關心的財富體量,他還當真從未有過具體目標。

end

人物丨毛振华:翻过三座大山,看过不同风景
人物丨毛振华:翻过三座大山,看过不同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