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點」從毛振華事件看東北政商關係

熱情

理性

「今日热点」从毛振华事件看东北政商关系

編者按:在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時期,2018年1月2日,中誠信集團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亞布力陽光度假村董事長毛振華,聲討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的一段視頻,引發軒然大波。這一“亞布力之懟”,再一次引發“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有關營商環境的討論,併成為新年伊始的新熱點。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要振興東北,不能少了民營經濟,而發展民營經濟,不能不優化營商環境。在“強政府”+“強市場”為主要特徵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首先要進一步建立“親”“清”的新型政商關係;且投資不過山海關,更多的是對東北政商關係的恐懼。此外,廓清政商關係與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相契合。本週,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組織群內專家、學者們,針對“從毛振華事件看東北政商關係”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我們精選了大家發言中的主要觀點發佈於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麼有趣的觀點或是希望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補充、評價,都可以在下方給我們留言。

觀 點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

毛振華事件的癥結是市場化不徹底下的地方政府企業化和企業政府化。

營商環境惡化與否,不由政府說了算,由生產要素淨流入是正數還是負數說了算。改善營商環境,應繼續堅持市場導向的政府機構和職能改革,這個關口躲不過去的。

馬 健(上海鹿翔投資):

毛振華事件反映了國內政商關係的不穩定性,導致民營企業缺乏安全感。這一問題會帶來兩個結果:(1)影響民營企業投資實體的積極性;(2)民營企業投機心態加重。進而導致,民營企業只有輕資產、虛擬、投機,才能規避風險和活下來。

改善中國政商關係,要將觀念和制度兩者結合起來著手:

(1)改變政商地位不平等、以政壓商的思想觀念,不要總強調政府的管理職能,政府的職責和功能就是為企業、為企業家提供服務;

(2)推行制度硬約束,從根本上明晰法規和制度,並區分民營企業的經濟問題和違法問題,多從經濟制度上約束民營企業;

(3)保證針對民營企業制度的穩定性,優先保護企業經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4)創造不同體制、國企民企都一視同仁,都能享受國民待遇的、公平的政商環境。

彭本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東北的問題還是政府解放思想不夠,政府力量太大,阻礙了市場機制的作用。

孫國民(南京大學博士後):

把優化營商環境和改革促發展結合起來:

(1)簡政放權,把政府越權、越位的手砍掉,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手強壯起來;

(2)開闢新的經濟特區,探索落後地區發展經濟特區的路徑、模式和政策激勵機制,抓緊打造東北明珠;

(3)積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嘗試將產業集群和全球價值鏈雙重嵌入東北經濟體;

(4)樹立標杆(建議將浙江或者深圳作為標杆),著力推進改革。

鄭登元(南京審計大學):

毛振華事件突出反映了產權保護的問題。

不能只靠政商關係,或者是一些特區或中央的大作為。還是要回到基礎的問題,契約原則,大家照契約,照法律來遵守。這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劉根榮(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

毛振華事件說明:打造誠信政府是維持正常政商關係、營造健康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

政商關係應該制度化、透明化。但是,一些地方的政商關係極不正常,主要表現為企業家與地方政府主管領導之間的私人關係,缺乏穩定的制度安排來規範政商關係。以私人關係替代制度安排,必然導致政商關係的非穩定性以及利益重新分配的要求,導致地方政府的非誠信行為,其實質是人治之禍。這不僅會加大企業經營成本,侵害企業合法利益,更會破壞企業的穩定預期,制約企業的投資意願。政商關係私人化的傾向也往往導致腐敗現象出現概率大為增加,營商環境惡化,市場交易成本急劇上升,最終不利於地方經濟發展。

宋文閣(大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者):

(1)企業家與政府有什麼樣的關係?一方面,企業家要對接國家戰略,承擔社會責任,為中國經濟做貢獻,尤其要做好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合格的產品或服務,不主動行賄,不跑路,不跳樓。另一方面,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管好自己有形之手,敬畏並用好公權力,把權力關在籠子裡。總之建立一種親清和諧關係。

(2)毛振華事件應看成一個孤立的個案。如果解釋成投資不過山海關、民營經濟在東北沒有存活的軟環境等,這樣會造成東北經濟很壞的投資環境,會對整個東北三省的經濟發展軟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3)發揮東北三省與南方几省結對的良好關係,如遼寧與江蘇,發揮各自經濟區位優勢,規範政府投資審批行為,加強政策引導與戰略規劃。

陸慧琦(溧陽市政府):

(1)這首先是法治領域的問題。政府職能邊界該怎麼界定?對於政企間的協議在政策形勢發生變化後當如何執行和看待?

(2)政府應該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考慮長遠和大局。不管哪個部門,服務企業要能放下身段當好“店小二”,而不是遇到難題繞著走,辦份內事卻總放不下“父母官”的架子。

(3)在江蘇,政府工作人員雖然服務能力水平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但是規矩意識、服務意識都已經是“潛意識”了。

所以,建議先立規矩,再談態度,最後才是水平能力問題。

沈凱玲(澳洲國立大學):

陽光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很多政府的信息流程公開,是不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受監督的人治了?

陳岸立(山東農發行):

毛振華事件三問:(1)國有企業的資產怎樣三易其主,是決策問題還是經營管理問題?

(2)民營企業的資產什麼情況下可以被管委會輕易支配,是偶然事件還是環境問題?

(3)各類監察的國家公權力怎樣變成領導的私權力?

宋凌炎(江蘇精誠&精縵毛毯):

從某種程度講當前政商關係中,企業已經到咬緊牙關撐的階段,而政府某些部門覺得是企業吃撐了。這是當前民營企業最痛的事情。

孫 軍(淮海工學院):

東北要減政、放權、國企改革。不違法的事情,中央到地方政府不許干預。

陳 東(安徽工業大學):

(1)借毛振華事件為契機,成立一個機構,在東北部分地區,或者整個東北地區,摸清這些有違誠信的事件,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進行一個糾偏行動,改善東北形象。

(2)建立誠信檔案,不僅對企業,更要對政府,對失信政府要真正的追責。

(3)健全法律,加強法治,以法代政,政商二元關係變成政法商三元關係。

丁 可(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

東北的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長年的計劃經濟,長期的體制內工作,讓大部分東北人都形成了嚴重的官本位思想。沒有一場啟蒙運動,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東北的頑疾。

王相林(海峽銀行):

東北問題不僅是計劃體制帶來的。與長期形成的民眾性格也有一定關係,且這種性格與契約社會是不相匹配的。

譚江濤(三峽大學):

只需東北政府徹底簡政放權即可。

張明之(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南京):

利益關係千絲萬縷,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利益均衡為邊界。

周 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我認識的東北官員總體感覺都比較踏實苦幹,其實做事不太容易。但是,現有政策讓他們難以有更好的自主發揮空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邊界比較模糊,有時候情感大於市場發揮作用。

劉瑞翔(南京審計大學):

營商環境不好說明市場經濟發展不充分,政府有形之手伸得太長,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配置,民營經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張 健(香港金融):

毛振華在黑龍江遇到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答案就是:通過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靠外部力量倒推傳統經濟體制,政府行為和社會觀念的市場化改革,包括限制國有壟斷,鼓勵民營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觀念的改造。

今天東北遇到的難題,還得靠外部商業力量來倒逼,所以毛振華的投訴非常有意義。親商富商的觀念對東北許多政府和百姓並不被廣泛接受,但只有更開放,更市場化,更民營化的東北才能讓東北振興。

蘇 健(南京市社會科學院):

毛振華事件的起因是管委會的一系列做法,這是地方政府的機會主義行為,即地方政府為了攫取部門利益或個人利益,利用上下級政府間的信息不對稱,瞞上欺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轉型期,制度供給不足(政府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均缺乏)與制度權威匱乏(執法不嚴)。

解決思路在於限制地方政府的機會主義行為。解決之道在於:(1)一方面通過建立有效的司法制度以對地方政府幹預經濟活動的範圍作出明確的界定,使地方政府在法律範圍內行事;(2)嚴肅執法,維護法制權威,對地方政府的任何違法行為,執法必嚴。

蔣青雲(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東北營商環境,是計劃經濟基因遇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黑暗面(主要是一切講關係的黑暗面),加上今天計劃思維回潮和產業衰退加劇等因素造成的。以往中央試圖用摻沙子的方法,派南方幹部去改變面貌,結果發現要麼搞獨立王國,要麼被同化。怎麼破?只能是顛覆式創新的思路,搞大特區用根據地的方法來改變,中國唯一可能激發內在創造力的資源就是制度資源。

林學軍(暨南大學):

毛振華的事件,有兩個事情。(1)如何處理好政商關係:這實際上這是一個處理好市場與計劃的關係,政府應該提供公共產品,為市場的運作提供一些基礎的設施基礎的條件;糾正市場的失靈,例如說,糾正市場負的外部性,糾正市場的信息不透明等等;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的秩序,保證自由競爭,反對壟斷。

(2)如何營造好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應該多用計劃手段,經濟的手段,法治的手段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積極性,不要用太多主觀的行政命令,更不要干預企業的經營,對國有,私有企業公平對待,大小企業一律平等,政府應樹立服務的觀念,而非指揮者,這才是應有的政府作為。

蘇 偉(蘇絲股份):

毛振華事件,我認為應屬普遍現象,只不過是輕重問題。經濟發達地區要好些,落後地區較為嚴重。

如何改善政商關係?估計短期內很難。何不考慮在用人制度上進行改革?我認為可以選派一些優秀企業家(國企或民企均可,估計民企會更好)到政府任職。因為他們最瞭解實體企業,知道他們想什麼盼什麼。這樣做的好處是:(1)這群人不會貪腐;(2)他們才是真正瞭解實體企業、懂得經濟的人;(3)他們在商界資源廣泛便於當地招商引資;(4)他們會珍惜機會真正替老百姓做些實事;(5)他們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會影響政府的一幫人。

宋常鐵:

毛振華事件不是東北專有,是全國性問題,表面看是政商關係、營商環境問題,實際是政企不分,是政績考核體系、幹部管理體制弊端的反映。

要防範此類事件,就要標本兼治:(1)不忘初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讓人民富起來,自由、幸福起來。(2)下大狠心、真決心解決政府越位、政企不分、黨政不分、政府鐵飯碗、冗員過多、機構太多等問題,把市場能做的交給市場,專業機關部門能做的交給部門。(3)壯大社會團體和行業組織,減少企業與政府直接衝突的可能和烈度。

改善東北的營商環境,最根本是不擾民、不添亂,給自由、給機遇、給時間,相信人民的創造力,削減預算支出部門,各級政府、各種部門主要負責人向全國、海外自由遴選,讓央企不敢破壞經濟秩序,地方國企儘快退出,對民營企業、個體商戶從稅收、技術、新金融、輿論方面給予扶持。

趙正宇(南京市園林局):

對政府誠信談點想法:

(1)儘快建立一整套政府誠信的機制和措施,任何個人不能否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約定,規範領導幹部對前任承諾的悔約行為。

(2)對招商引資工作也要規範,涉及土地環境問題的重大項目決策必須集體決定。

(3)確實有改變需要時,除了集體決定外,還必須本著保護企業利益的原則,徵得同意。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變相給予壓力。

(4)建議由紀檢監察部門親自抓親商行風建設工作,建立一整套問責制度。

馬步洋(Metalink新材料):

毛振華敢於發聲,對於東北經濟環境的改善有益,符合黨和政府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政策。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是否應該介入許多競爭性行業?黨和政府可以領導一切,但不能包辦一切,更不能忘記人民才是創業主力,企業家才是創新之源、創新的具體組織者。不管毛振華所說是否全部符合事實,鼓勵企業家公開表達意見,有益於保護經濟環境。改革開放需要呼呼萬馬奔騰,創業創新絕對不能萬馬齊喑。

改革開放是唯一辦法。進行制度創新供給,重點保證資源流動,但絕不僅僅是東北內部的流動,而是形成國內、跨國同步流動:流動才會促進效率、改進東北經濟環境與結構,才會促進發展,這才是事關東北前途的硬道理。

毛豐付(浙江工商大學):

東北政商關係的解決至少有觀念、環境和機制三個方面的困難要克服:(1)東北缺乏企業家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守法經營的企業家值得尊敬的觀念;(2)東北社會環境仍然是圍繞政府和國企為主體在運轉,後計劃經濟大環境下,扶持市場經濟環境殊為不易;(3)沒有一個好的機制,去約束官員和各方的掠奪之手,去激勵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高傳勝(南京大學):

毛振華事件,起碼反映了兩個問題:(1)有些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不僅不知道自己的應有邊界,甚至有時還有些任性。因此,在新時代仍然需要進行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功能與邊界的社會大討論,在此基礎上凝聚共識、形成規矩,以防止政府越位、缺位和錯位。

(2)在現行國家治理體制下,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民眾都需要有暢通的發聲通道,一方面反映他們的合理合法訴求,另一方面則通過社會輿論等巨大壓力來監督與約束包括政府在內的各類社會經濟主體的行為。

唐德淼(無錫環研中心):

政商關係處理得好壞關係到政府公信力的塑造,關係到政府能否很好地跨越“塔西佗陷阱”。

政商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1)雙方至少有一方缺乏基本的契約精神,唯利益驅使,故意破壞合作規則,甚至巧立名目,衝破法律規範;(2)雙方或一方把合作當成自己隱形獲取利益的渠道,一旦這個渠道被複雜因素影響,導致不暢,相應利益得不到滿足,就會有“受損”方打破“利益”分配均衡,政商關係就會重構或崩潰;(3)權力過於任性,隨意擴大市場管制的權力範圍,或變異地擴大;(4)企業缺乏法律倫理,尋找政府依賴謀取不正當利益。

解決的路徑:(1)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事,用法律保障利益;(2)恪守雙方利益分配或合作協議,勿以優勢地位,巧取豪奪,突破共贏底線;(3)建立或暢通處理政商關係協調機制,引導和及時解決政商“糾紛”;(4)保護企業產權,分清企業家個人產權利益,科學界定各方產權利益主體。

張建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發展東北,中央出臺的政策一個接一個,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依然不見效果。原因是東北在地理上太封閉了:一邊是荒無人煙的俄羅斯,一邊是閉關鎖國的朝鮮,對內又交通不便,當初改革開放的政策之風吹不到這個地方。

解決之道:(1)在東北設2-3個自貿港,最大限度地開放;(2)豐富基礎設施,增加與關內交流;(3)每個省拿出2個市,由發達省份代管。

黃端(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對於東北的投資環境,一直以來有不少說法。我認為毛振華事件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應該以此為契機,進行一次東北地區投資環境的大整治,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政府和企業依法辦事風氣形成,這是確立東北地區良好投資環境的基礎條件。依法辦事說易行難,必須全力推進,應該明確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都不能例外。對目前存在的這類問題進行一次集中清理,並鼓勵社會、媒體進行監督。

二是有利於促進多種所有制融合發展局面的形成,這是調整東北地區所有制結構的必由之路。東北地區發展不充分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所有制結構問題,如何吸引更多民營經濟將是相當一段時間內必須堅持和努力的重點工作。既然是重點工作,建議應該由一把手重點抓、親自抓,擔當第一責任人,加快結構調整步伐。

三是有利於促進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形成,這是衡量東北地區市場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依法辦事、多元市場主體,這是市場經濟形成的重要條件。在此基礎上,還必須使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能解決的應該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市場化水平不高是東北地區的一個短板,建議將分階段市場化水平目標列入東北地區的考核指標。

◆ ◆ ◆ ◆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

江蘇省首批重點高端智庫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以南京大學經濟學、管理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平臺為核心,優化組合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和專家資源,以中國沿海地區高度開放、發達的實體經濟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國實體經濟的走勢、趨向與政策,為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總結經驗,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

地址: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丙丁樓

網址:yangtze-idei.cn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