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中东大铁路 〖十六〗 铁路重镇 2 横道河子站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中东铁路正线示意图

这是中东铁路正线,从满洲里到绥芬河通往海参崴,在这条线路上最初有六座二等站,后来一面坡也升为二等站。横道河子站是非常重要的一座车站,开始由沙俄工程师阿莫索夫负责建筑施工,后由工程师库利科夫接替工作,1901年建成使用。

1897年沙俄来到这勘察时,这里无人定居。关于横道河子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好几种推测,我倾向于河流改道的说法,因为在横道河子小镇附近确有两个地名一直沿用:二道河子、三道河子。按照当地人的命名习惯,这里应该是头道河子。由于铁路路基加高,小河改道从营地中间穿过,"横断了道路",因此取名。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滨绥线

从横道河子到哈尔滨要经过张广才岭,受当时技术的限制,避免打一条长隧洞,降低造价和加快工期,这段铁路有一段迂回弯道,就是高岭子线(示意图上虚线部分)。沿着山体修建了三层展线盘旋上山,形成两个"S"形大弯道(相当于盘山公路),才越过张广才岭。高岭子车站海拔638.73米,是滨绥线最高点,工程非常浩大艰难,工期大约从1899年至1901年,是滨绥线最困难、耗资最大的工段,从建设到1942年一直是中东铁路咽喉。

由于坡大弯多,所有来往的列车都必须在横道河子站摘挂补机,就是加一个或者更多的火车头才能爬过大山,然后机车返回。当时的场景应该非常壮观,最多时4台机车前拉后推,沿着三层的"S"形展线,盘旋在陡峭的丛山峻岭中,把一列火车送过大山。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当年的照片没找到,看看现代展线

1939年,日本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开挖了虎峰岭隧道,1942年通车,命名开道线(就是示意图中亚布力至横道河子的实线),与高岭子线并行。

1993年,开道线开通复线,高岭子线全线停运,铁路员工、家属全部搬迁,铁路陆续拆除。从此高岭子线变成了记忆,只留存了一些路基、桥涵等遗迹。

正是高岭子路段的艰险困难,才成就了横道河子,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的传奇。为了克服翻越张广才岭这个艰巨的难题,大批沙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随着筑路大军云集到了这里,横道河子营地成了滨绥线铁路的指挥和技术中心。俄国人建起了办公楼、宿舍、教堂、兵营、民宅,一个小镇从此人声鼎沸、扬名东北。时至今日,依然保存很多俄式建筑,成为独特的风景。"这是一个由火车拉来的城镇"。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街景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典型的中东铁路"黄房子"

这座小镇属于中东铁路附属地,由沙俄统治,是中国的法外之地。东北光复前,它不仅是铁路系统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些管理机关的驻地,像护路军军营、警察治安所等,从阿城到绥芬河是"东省特别区第三区",三区警察署就设在横道河子镇,伪满时改成横道河子铁道警备队,统一指挥滨绥线铁路警察,管辖牡丹江等沿线各地。

现在牡丹江已经是特等站了,那时是个小站,它的发展始于1936年图佳(图们-佳木斯)铁路开通,图佳铁路和中东路在牡丹江交汇,这才逐渐成为铁路大站。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当年的铁路警察署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大白楼

这座楼在横道河子很有名,最初是中东铁路工程师和专家的住所,是横道河子镇修建中东铁路时最高级的住宅楼。铁路通车后这里是铁路警官宿舍。

横道河子镇地处要冲,还处在沙俄管制下,因此也是一座商贸城镇。一些外国人在此建别墅,开设工厂和商行。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这都是当年在横道河子做生意的外国商人的住宅。还有不少,说明这个小镇还算繁华。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远处那一排建筑就是著名的机车库。1903年中东铁路根据运输需要和生产布局,设立10个机务段,横道河子被为定第九机务段,这个机库是中东铁路最大的。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可容纳15台机车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转车桥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这是当年机务段的倒班宿舍

横道河子这个小镇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有名的事件。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布尔什维克来到中东路开展工人运动,有一个叫乌曼斯基的人到了横道河子镇,以教师为掩护做地下工作,在1918年,乌曼斯基在哈尔滨被白俄绑架杀害,引发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1926年,在横道河子火车站任信号员,工作之余结识塞克(左翼作家,延安时期与冼星海共同创作了《生产大合唱》)并一起研习音乐。三年后,在哈尔滨为塞克的话剧《北归》创作主题曲《离情别意》。这是王洛宾最早的音乐作品。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横道河子东正教教堂

这座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结构教堂。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东路从绥芬河及东宁虎头要塞方向长驱直入,日本关东军撤退到横道河子镇终至穷途末路。8月18日,苏联红军二十六军军长斯克沃佐夫中将在这座教堂前的广场上接受日军第五军团2万多人的投降,这次受降仪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教堂现在样子

横道河子镇,曾经因铁路而成重镇,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那些充满俄式风情的建筑还记录着这段传奇的故事。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运输大动脉的咽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