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东西大动脉 长春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被打通


连通东西大动脉 长春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被打通

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建成通车,对于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提高长春城市载体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连通东西大动脉 长春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被打通

隧道内主线设计双向八车道。

新闻提示

一条隧道,打通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

2018年10月16日,对于长春市南四环下穿临河街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历经6个月艰苦奋战,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提前通车,至此,昔日的五岔路口变成通途,南四环路(人民大街至生态广场段)6公里实现全部快速化,中心城区东西部快速连通。

这是一个拥堵节点的结束。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的建成通车,解决了过去南四环路、临河街、宜盛街形成五岔路口带给交通的困扰,畅快真实地写在人们的脸上、深深地融入人们的心里。

这是一个畅通生活的开始。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的建成通车,与生态广场互通立交桥南四环路主线桥相连,不仅成为中心城区内、外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更能提升外围区域与城市中心的通行能力。

这是一个开启未来的征程。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的建成通车,打通了南四环路全线快速化的最后一个节点,对于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提升城市整体道路服务水平,提高长春城市载体功能,推动南四环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驱车行驶在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里,速度与激情扑面而来……

作为长春市快速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去年10月初,该项目进场做各项准备工作,为确保实现今年10月底前四环路隧道主线通车的目标,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不畏高温酷暑,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9月11日,隧道主体结构全部完成。10月16日,提前实现隧道主线通车的目标,整体工程预计明年7月30日完工。

几个月来,广大市民对工程建设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如今的通车,令周边百姓欣喜不已。交通负荷得到明显缓解,交通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了交通的通畅与安全。

连通东西大动脉,畅通城市主干道……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被打通,必将带动城市交通的跨越前进,为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以往每到早晚高峰,源源不断的车流都会让南四环路与临河街交会处拥堵不堪。16日,随着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提前通车,南四环路交通“咽喉”要地被打通,今后,市民在南四环路上驾车可以下穿临河街,直接进入生态广场互通立交桥南四环路主线桥,出行更加方便。

1

破顽疾 畅通市民出行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交会处是我市一处重要的交通节点,但此前这里是一个五岔路口,车流量较大,早晚高峰容易发生交通拥堵,去年10月初,我们开始进场做各项准备工作,今年9月11日隧道主体结构全部完成,10月16日提前实现隧道主线通车的目标。”望着一辆辆快速通行的机动车,长春市城建维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田伟充满自豪之情。

南四环下穿临河街工程西起河堤东路,东至在建生态广场互通立交桥,全长2495米,其中隧道段810米。南四环路与临河街相交处采用主线下穿、辅线平交灯控形式,隧道内主线双向八车道,地坪标准段辅线双向六车道,全线共设置3对进出口、3处人行天桥。通过对此段的升级改造,可实现南四环路(人民大街至生态广场段)6公里全部快速化,加快四环快速路标准化进程,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中心城区东西部的快速连接,解决这一区域经常出现路口车流滞留及拥堵现象,并与在建生态广场互通立交相接,最终打通南四环路全线快速化功能的最后一个节点。随着工程的推进,南四环路与临河街地面交通预计11月15日恢复,整体工程预计明年7月30日完工。

2

破难题 成功下穿轻轨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是城市主干道,为了确保实现10月底前四环路隧道主线通车的既定目标,该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参建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不畏高温酷暑,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提前实现了隧道主线通车的目标。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交叉路口,地下各类需排迁管线合计31条,其中,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管线如自来水、天然气、热力管线合计6条。为最大限度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工程建设方提前谋划、细致组织、高效实施,大大缩短了管线排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有力保证了项目建设。

“隧道施工期间,如何保障轻轨安全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该施工位置处于轨道交通4号线桥下,隧道基坑最深处距离地面约13米,基坑边缘距离轻轨墩柱仅4米,在隧道开挖前,建设单位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会,对隧道基坑维护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论证,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在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完工后对轻轨墩柱、桥台进行位移和沉降观测。从隧道基坑开挖,至隧道主体结构完工、基坑回填,监测数据均在允许范围内,隧道施工未对轨道交通4号线安全运行造成任何影响。

3

保交通 确保有序通行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日常车流量较大,无法对南四环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如何保障此处过往车辆通行,避免出现车辆滞留,又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是摆在项目各参建单位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我们通过与交管部门、工程各参建单位反复研讨交通组织方案,并会同各部门多次实地踏勘,最终确定封闭临河街路口及下穿隧道段既有南四环路进行工程建设,在既有南四环路南侧设置混凝土结构的导行便道,过往车辆由导行便道通过。”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对于绕行和美路、彩织街、畅溪街、溪畔街的车辆,施工单位在道路沿线设置了多处提示牌和绕行路线图,新的交通组织实施后,南四环路通行较为顺畅,绕行路段在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较大,但通过交警部门的现场组织,绕行路段基本实现有序通行。

另外,南四环下穿临河街工程毗邻多个住宅小区和南溪湿地公园,工程建设不可避免会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建设者们共同研讨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严格管控夜间施工工序,并在降尘、降噪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项目施工现场实现全面裸土覆盖,施工区域全部进行道路硬化;在施工围挡上方设置夜间照明和喷淋降尘系统;在多风干燥的春季,安排洒水车对导行便道和施工区域进行循环洒水降尘,确保导行便道和施工区域“不起灰、不和泥”;在施工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施工用水和工程降水通过三级沉淀池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管线,避免直接排放污染周边环境及地下水。

4

严质量 打造百年工程

项目工程量较大,有效工期较短,工程建设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但是,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绝对不以工程质量为代价赶工期”的理念,严格保证施工质量。

该工程严把材料进场关、加工关,对于未经检测的工程材料绝对不允许使用,对于质量存疑的工程材料绝对不允许进场,对于有质量隐患的工程部位责令返工。在各个工序节点,安排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和项目业主代表24小时值班,随时抽查各个施工部位,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积极配合质监站的第三方质量监督,对质监站提出的监督意见及时响应,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位,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责令施工单位拆除返工,并要求施工单位在后期加大人、材、机投入,以挽回工期。

两项新技术 首次在长应用

“试水”低冰点沥青路面技术,让路面可以“自行”清雪;铺设新型降噪路面,降低行车噪音……在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建设中,有两项新技术首次在我市应用,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市推广。

除冰雪路面——

小雪不结冰

对于北方城市,漫长的冬季以及降雪天气给驾车出行带来不小的麻烦,传统的冬季除冰雪方法主要有撒融雪剂、人工清除、机械清除等,然而冰雪与路面粘结牢固,很难清理干净,导致路面抗滑性能大幅下降,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

“为了减少隧道口路面积雪结冰对交通的影响,我们经过多项技术指标优选及实地调研,最终采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主动式路面除冰雪技术——低冰点沥青混合料,在南半幅U型槽东侧敞开段试点铺设除冰雪路面铺装结构,经过冰雪天气的对比后,如果效果显著将在全市推广。”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基于拉乌尔定律及界面学原理实现了“小雪不结冰,大雪易清除”的目标,将有效保障隧道口路面的冬季运营效率及运营安全。

新型降噪路面——

可降低噪音1-2分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行车噪音对于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市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车辆行驶噪音是项目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降低路面噪音的手段有多种,如多孔沥青混合料、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等,我们通过走访多个城市,并结合我市的气候条件,认为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态更适合在我市应用。”该工程负责人表示,从已应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城市调研结果看,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至少可降低噪音1-2分贝,相当于交通量减少25%至50%,可有效改善我市的人居环境,为此,他们在隧道封闭段采取了新型降噪路面试点。

零距离感受 隧道带来的“加速度”

“别看这条隧道不长,但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看到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通车了,私家车主李先生的心里马上敞亮了!

2016年,李先生搬到了南部新城的新家,由于单位在世纪广场附近,所以他每天都要驾车走南四环路,南四环路与临河街交会的路口更是每天的必经之地。“那时候,途经此路口的车辆比较多,所以早晚高峰经常堵车!”

“当看到这个路口被围挡,开始修下穿隧道,我特别高兴,而且非常憧憬,心想如果修好之后,肯定不会像原来那么堵了,没想到才短短几个月,这条隧道就修好了,而且沿着隧道还能直接进入生态广场互通立交桥南四环路主线桥,上下班更方便了。”李先生兴奋地说,这个节点修好之后,无论去城市的那个方位都很方便,大家可以零距离感受隧道带来的“加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