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亞洲金融論壇發佈了什麼指數框架?粵港澳金融大咖都在圍觀

现场直击!亚洲金融论坛发布了什么指数框架?粤港澳金融大咖都在围观

萬眾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升格歸來。1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全新框架在2019年穗港澳金融合作推介會上首次亮相,正式向亞洲發佈。

被國家級智庫定義為應勢而生,被金融機構評價為市場晴雨表,被政府機構期許為權威性、標杆性金融發展指數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2.0版,究竟有何魔力吸引住眾多目光?又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行業帶來怎樣的震動?

南都記者帶你直擊現場!

為何發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

1月14日下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穗港澳金融合作推介會上發佈了升級版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研究框架。

现场直击!亚洲金融论坛发布了什么指数框架?粤港澳金融大咖都在围观

李揚介紹了發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研究的背景。

首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創新。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的區域發展戰略。

而為什麼要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李揚表示,我們想通過編制指數,算清楚賬——為國家有關部門、金融機構等算清楚好處、壞處,有何影響。通過這套“賬本”,可以看清楚變化,釐清進步、退步之處,為灣區建設貢獻智庫的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個城市有何定位?

李揚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目前呈現出錯位發展態勢——

香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東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均為製造業重鎮,擔負著製造業升級的重任,肇慶是大灣區的“西南樞紐門戶”,推動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綜合交通網絡;珠海是現代旅遊休閒新城;江門是大灣區的“西部核心樞紐”,承載著向粵西地區深度發展的重任。

粵港澳大灣區有何特殊性?

李揚表示,要進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研究,需要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性。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擁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經濟自由度、市場開放度、營商便利度及社會福利水平等方面業存在較大差異。

李揚認為,上述制度性的差異會影響到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的便捷流動,影響到三地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有效銜接,影響到跨境協同創新和市場深度融合。然而,有多樣性、有差異性,就有互補性。

因此,在“一國兩制”下,可以把港澳市場經濟成熟、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法治公認度高、科研力量比較強等優勢,與廣東腹地廣、市場大、製造業發達、科研實力雄厚和政府決策力、執行力強等優勢結合起來。特別還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優勢、領導體制的優勢等,更為大灣區發展提供了保障。

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的目標

李揚指出主要有以下幾個目標:

第一,期望建立一套穩定、持續、可檢驗的指標體系,刻畫粵港澳大灣區各組成城市以及灣區作為整體的金融發展狀況。

第二,建立一套金融發展指標,刻畫灣區內各地區,即“9+2”城市群各城市金融發展區域特色,並進行比較。

第三,建立一套一體化指標,刻畫灣區內各地區之間經濟、金融的關聯程度,並與區外地區進行比較。

最終,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總體,刻畫其與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和經濟關聯程度。與世界上其他主要灣區進行有意義的比較。

基於上述數據,並依託其他相關研究,對標中央戰略部署,定期提出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政策建議。為中央、灣區各政府部門、以及研究界服務。

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的理論基礎

引入國家級智庫,自然更添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學術視角。對於本次升級的灣區金融發展指數的兩大理論基礎,李揚也在現場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一)最優貨幣區理論

在一個地理區域內,基於單一的共同貨幣,或是基於幾種保持無限可兌換的貨幣,組織經濟和金融活動。區域內的國家與區域外的國家之間的匯率保持浮動。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得以同時實現。

主要考察的標準包括:要素流動性標準、經濟開放性標準、產品多樣化標準、國際金融一體化標準、通貨膨脹率相似性標準等。

(二)金融生態環境理論

該理論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於2003年在人民銀行支持下開發的研究地方金融發展環境的模型,旨在揭示影響各地金融發展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經濟基礎、金融穩定狀況、法律和制度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方面四個方面的考察指標。

李揚指出,在以上四大方面的指標中,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新加入的指標。李揚解釋稱,鑑於金融基礎設施對於灣區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才納入了考察範圍,但數據統計工作會有一定困難。後期如果資料充分,我們將考慮將金融基礎設施獨立列示。

策劃:謝豔霞

採寫:吳夢姍 熊潤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