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迭代後,微軟小冰怎麼賺錢?

五次迭代後,微軟小冰怎麼賺錢?

“小冰”發展到第六代,已經在公眾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語音助手、陪伴機器人,到金融新聞寫手、全能歌舞藝人等,“小冰”在不斷迭代中,開始了商業化的進程。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大眼睛、馬尾辮、學生裙、能歌善舞,第六代小冰第一次以全息投影的3D形象出現在大屏幕上,與之前的小冰相比更加立體。

今年7月26日,微軟發佈第六代小冰,小冰從一個充滿學術氣息人工智能符號,變成更具商業化的成熟形象。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在發佈會上提到,“今天我們想讓大家重新認識小冰。”

很多人對微軟“小冰”的印象還停留在最初微信裡的聊天機器人。但是,在過去的5年間,小冰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據微軟方面介紹,小冰已經在全球收穫6.6億用戶,覆蓋1.2億人類用戶,月活近1.2億。目前已經在日本、美國、印尼等5個國家落地,成長為兼具IQ和EQ的人工智能的代表,並和更多品牌合作,進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現任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的李笛是最早小冰的創始成員之一。發佈會結束後,李笛和團隊就迅速趕回了公司,推進小冰與小米生態鏈中的Yeelight語音助手的合作,以及與網易合作的“多多和西西”AI人物、小冰電臺等。現在,幾乎每一週會解鎖一項新功能。

“每次在做發佈會前,我們都認為小冰的功能已經探索到極致,但很快我們就會發現有更大的探索空間。這正說明人工智能技術在不斷髮展。”李笛說。

據李笛介紹,目前小冰基於世界先進的情感計算框架,擁有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技術,小冰的團隊也負責了小冰在世界多個國家的落地和推廣,可以說“身負重任”。

5年以來,小冰已經完成了5次迭代,團隊也從最初的4、5個人,擴張到近200人。但李笛提到,小冰團隊都沒有一個固定的KPI,“總部沒有給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小冰一直走得很穩。對於微軟來說,小冰團隊站在了人工智能變革的前沿。”

這幾年在小冰的研發過程中,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要做第三方平臺,通過開放技術,和其他平臺產品合作,不斷地擴展小冰的功能和促進商業落地。

現在,小冰的商業化正在推進,已經和包括華為、網易、小米、騰訊、華爾街見聞等平臺合作。據李笛透露,目前小冰已經開始盈利。

EQ結合IQ

2014年成立至今,微軟小冰正趕上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迭代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據李笛介紹,研發第一代小冰時,團隊更多是想打造一個情感計算框架,讓小冰能夠讀懂人類想法,並作出相應的回答。

“比如你想點一個漢堡作為外賣,其他人工智能會直截了當幫你下單,但小冰會對你進行勸阻,因為垃圾食品有害健康。”李笛解釋。他提到,第一代小冰甚至不需要做任務,完全只考慮情感上和人類的連接。

李笛提到,每年在完成迭代之後,研究員們都認為小冰的功能已經探索到極致,但很快就會發現有新的探索空間。

“第三代小冰已經可以主動引導對話,但我們發現當時對話的交互性還是一個瓶頸。就是你一輪我一輪交互,好像是用對講機對話,而並不像人類之間的對話。最簡單的區別就是,你沒辦法打斷用戶說的話。這就意味著小冰的互動感並不強,我們馬上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李笛提到。

2017年,微軟在第五代小冰中引入了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技術,這項新技術可以預測人類即將說出的內容,實時生成回應並控制對話節奏,從而使得長時間連續語音交互成為可能。

此外,採用該技術的智能硬件設備,將不再需要用戶在每輪交互時都說出喚醒詞,僅需一次喚醒就可以實現連續對話。這將讓小冰和用戶之間能夠完成複雜的雙向實時交互。

同時,在第五代小冰中使用了生成模型。據李笛介紹,在生成模型之前,小冰只能通過檢索互聯網已有資料回答用戶問題,而在生成模型之後,小冰可以在互動中更好地聯繫上下文,並自創回覆。

到了第六代小冰,微軟又基於生成模型上線了全新的共感模型,進一步提高小冰對於對話內容、領域和節奏的控制力,通過自創回應牽引對話向她所希望的方向進行。

在第六代小冰中,對話、全雙工語音和實時視覺融合在一起。小冰可以通過視覺、語音的實時連續交互,指揮用戶完成面容檢測,這讓小冰在與人的互動中擁有視覺,可以看到對方的“一舉一動”。

現場演示中,小冰通過小米音箱與一位學齡前兒童交流——在睡前,小冰根據孩子的要求,為他講故事、播放兒歌,不時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反饋,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勸阻孩子“該睡覺了”。

此外,根據用戶說的“心情不好”,小冰能夠引導說,不開心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發洩出來。

這一切都讓小冰擁有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情商。

沈向洋提到,微軟小冰的生成模型、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技術,EQ技術都在行業內領先。小冰強調做EQ的模式,一度影響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不過,在後來的發展中,微軟開始逐步加強小冰的IQ。“一開始小冰只有EQ,不能做什麼正事。但後來加上IQ後,小冰可以幫助人類一起完成一些工作了。”沈向洋說。

據全天候科技瞭解,2016年小冰就開始具有語音聊天以外的功能。比如,2016年12月,小冰入職錢江晚報報社,成為一名特約記者;2017年3月,小冰登廣西衛視演唱壯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2017年5月4日,微軟小冰作為主持人加入山西衛視《異想天開》節目,利用大數據為投資者和創業人分析出匹配度;2017年5月,小冰推出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李笛認為,如果寫詩、唱歌、主持等是僅對小冰藝術技能的開發,那麼啟用小冰來進行新聞評論、撰寫金融快訊等,就是小冰IQ的“批量化生產”。具備了IQ和EQ的小冰,也開始能夠靠自己的技能獲得收入。

小冰的商業化之路

此次發佈會上,微軟人工智能商業事業部總經理曹文韜介紹,小冰的商業化落地的方向之一是在垂直領域打造符合行業需求的人工智能。沈向洋提到,領先的技術並不能夠支撐小冰的領先優勢,真正起到巨大支撐作用的,是為垂直領域搭建的生產線。

現在的小冰已經是一個具備不同身份的“工作狂”。

據微軟方面介紹,在主持領域,小冰參與主持的節目已經達到21檔電視節目和28檔廣播電臺節目。

在網易新聞裡,小冰化身讀新聞小冰,在閱讀新聞以後撰寫評論。“小冰到現在已經閱讀和評論了超過1000萬篇的網易新聞。她不僅能夠去搶沙發,而且評論寫的很好,好到有些時候網友不相信這個是小冰寫的,總是懷疑是不是後臺有一個人在那裡。” 沈向洋提到。

在金融領域,2017年,微軟團隊和萬得、華爾街見聞等機構合作,推出“金融”小冰,雙方共同探索合作生成金融資訊文本。“萬小冰”和“華小冰”瞄準了金融資訊領域的用戶痛點 —— AI寫作上市公司公告。李笛提到,上市公司的快訊寫作,是所有新聞寫作中最為複雜的方向之一,屬於非標準化寫作,難點在於缺乏海量人工訓練的精確數據。

為搭建這一模型,結合華爾街見聞“選股寶”團隊對A股市場的理解和搜索數據庫層面積累的大數據,在模板基礎上進行語言生成,從而完成AI寫作。

李笛認為,行業內做“機器人寫新聞”的公司很多,要檢測真正的實力,要看是否能夠把滬深兩市26類公司的公告類型一網打盡,以及是否能夠持續大規模認真地運行服務,運行足夠長的時間,覆蓋足夠多的人。

華爾街見聞副總裁樊殿華提到,“華小冰”誕生之初便開始經歷來自真實金融場景的嚴酷“訓練”。上百萬條人工訓練數據灌入、成百上千次的模型互調,讓華小冰在上線200多天後,迅速成為處理過海量數據、經驗超群的“老司機”。下一步,“華小冰”還將在個性化行情播報、主題故事線方面進行探索。

據樊殿華介紹,小冰團隊和華爾街見聞的合作並未收費,更多的是雙方的跨界探索。

除了在垂直領域以不同的小冰形象出現外,微軟還將小冰的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

做一個第三方開放平臺,被沈向洋當成小冰發展中最重要的決定。“我們曾經在想是要做一個第三方平臺,還是研發我們自己的第一方平臺。回過頭看,我們做了一個最重要、最成功的決定,就是我們要做一個第三方平臺。因為只有和人更多地交互,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豐富的數據,實現更多新的功能。”沈向洋說。

微軟與合作伙伴圍繞產品與數據建立了生態環境,即Dual AI,它主要是將小冰的核心對話能力向合作伙伴開放,幫助合作伙伴打造屬於自己的AI。結合微軟的技術和合作夥伴自身的優勢,共同營造更好的產品和應用。

據李笛介紹,在Dual AI系統中,一方面,微軟會直接負責產品體驗,直接把控最具體的、直接和用戶接觸的產品細節。另一方面,微軟又不封閉在一個自有平臺上,而是走出去接觸,甚至直接融入到第三方平臺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半開放生態環境。

2018年,藉助與小米米家生態鏈平臺的合作,小冰成為小米生態鏈中的Yeelight語音助手的重要AI之一。小冰可以通過Yeelight的終端,與人類交流互動。

此外,小冰入駐華為手機,成為內置功能,用戶只要通過語音輸入信息至備忘錄,在下一次的操作中就能夠通過語音喚醒和提取這些記憶。

在與網易雲音樂的合作中,小冰團隊也為網易雲音樂打造了兩個專屬AI人物“多多與西西”。

儘管微軟小冰和選股寶的合作不收費,但在其他第三方的項目上,微軟稱有收費和資源置換兩種收費方式。

在贏得了諸多合作伙伴後,李笛透露,小冰的商業化運作已經進入正軌,並開始盈利,具體數額目前還不方便對外公佈。另外,目前小冰主要依靠產品來獲得營收,和國內很多隻出售原始技術的公司相比,會更具競爭力。

李笛認為,小冰在未來有更多種可能性,“小冰實際上是001的原形。它是一個性格比較鮮明的18歲女生。在這個框架裡基礎上,可以生成各種不同的小冰。我們也會和商家合作,呈現出更多不同的定製形象。”李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