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人們把茶作藥來用。巴人煮鹽時,為了提神熬夜,煮茶作飲料。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隨著佛教禪法的引入,僧人們開始養成飲茶的習慣。在現在的伊朗,當時有一個帝國叫安息帝國。安息是波斯人打敗希臘人的塞琉古帝國而建立的國家,後來長期與羅馬帝國發生戰爭。有一位安息王子出家成為佛教僧人,中國人稱他為安世高。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安世高

安世高翻越蔥嶺(今喀喇崑崙山)來到漢地。當時東漢外戚梁冀剛剛扶持年幼的漢桓帝當上皇帝。《三國演義》第一回,講東漢末年大亂分為三國,其禍端始於漢桓帝。安世高第一次將佛教的禪法傳入漢地。他翻譯了《大安般守意經》,介紹了觀入出息(呼吸)數、隨、止、觀、還、淨六種法門。禪的全稱是禪那,屬於梵文的音譯,有人意譯為思惟修,後來玄奘法師翻譯為靜慮(清靜的思慮)。許多僧人夜間坐禪,為了不昏沉(禪修用語,指打瞌睡),開始飲茶。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僧皎然

到了唐朝,佛教寺院的飲茶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茶僧皎然,寫了一部《茶決》,總結茶道,可惜沒有流傳下來。皎然是謝靈運的十世孫,他和茶聖陸羽、書法家顏真卿、詩人韋應物均是好友。皎然流傳下來的詩作有400多首,與茶有關的主要有:《飲茶歌誚崔石使君》、《顧渚行寄裴方舟》、《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飲茶歌送鄭容》等。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皎然和陸羽

茶聖陸羽出生比皎然晚。在唐朝開元盛世的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陸羽才三歲,被遺棄在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的一個小湖邊。當地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拾得孤兒。智積禪師以《易》自筮,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陸羽長大後不願為僧,逃離寺院,先是跟隨戲班演丑角。後來在一次表演中,被竟陵太守李齊物看中,送他去讀書。陸羽24歲時到浙江遇到皎然,一見如故。陸羽在皎然的幫助下寫作《茶經》。

公元764年春天,陸羽設計了一個新式煮茶風爐,造形類似古鼎。為紀念平定安史之亂勝利一週年,陸羽在爐腳上銘文:盛唐滅胡明年鑄。

中唐時有茶仙盧仝,一生沒有做官,寫《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盧仝

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文宗和李訓、鄭注謀劃誅殺宦官。李訓以觀露為名,將宦官頭目仇士良騙至禁衛軍的後院斬殺,被仇士良發覺,雙方激烈戰鬥,結果李訓、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事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王涯任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甘露之變時,盧仝正巧住在王涯家裡,也被宦官處死。

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化中心長安和洛陽造成巨大破壞,再加上後來唐武宗會昌滅佛,使中國佛教的大量典籍遺失。講究教理的唯識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均衰落。而不太講究文字的禪宗,在晚唐五代一枝獨秀。

晚唐的夾山善會,是禪茶一味的首倡者。夾山在武陵山餘脈,北近湖北恩施。

夾山善會(804-881年),是漢廣峴亭(今湖北襄陽)人,受戒後往江陵聽習經論。後參訪華亭德誠。鹹通十一年居澧州夾山,世稱夾山和尚,諡傳明大師。

善會早年去吳江華亭,參訪船子和尚德誠。善會還執著名言相,被德誠一橈打落江水中。這是德誠提示無明激起重重浪。善會渾身溼淋淋地剛從江中爬上船,德誠又說:快說!快說!善會準備開口說,德誠又打。善會豁然大悟,點頭三下,表示明白了真諦是離言的。德誠說: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意思是竿頭絲線都是你語言的船筏,通過語言不能直接把握真諦。善會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把語言全拋掉可以麼?德誠回答說: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這是不可執著定有定無。善會說: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語言帶領我們去玄境,但語言不是路。德誠說:釣盡江波,金鱗始遇。終於得到一個真正弟子。夾山善會掩耳。德誠說:如是如是。是這樣子。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舟子德誠

德誠讓善會隱名埋姓去修行。善會辭別恩師,頻頻回頭。德誠在船上喊他,善會回頭。這時德誠豎起橈子說:你還認為有另外的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德誠翻船把自己沉溺在水中,以生命來教育這唯一的弟子。

善會住夾山後,有問:如何是夾山境?善會回答:猿抱子歸青嶂裡,鳥銜華落碧巖前。

佛日禪師來參訪善會。維那讓佛日送茶。佛日搖茶甌作聲。夾山回頭看他,佛日說:釅茶三五碗,意在钁頭邊。夾山說:瓶有傾茶勢,籃中幾個甌?佛日答:瓶有傾茶勢,籃中無一甌。便行茶。夾山開示: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這是舟子和尚教導的,遠離語言執定有無。佛日說:手執夜明符,幾個知天曉。夾山曰:大眾有人也。歸去來,歸去來!

這就是禪茶一味。

禪茶一味傳到趙州從諗,就成了著名的吃茶公案。

從諗禪師近八十歲了,去參訪夾山。從諗到夾山,年齡很大了,要拄著柺杖入法堂。夾山問;作麼?師(從諗)曰:沁水。夾山曰:一滴也無,沁什麼?師倚杖而出。從諗年齡到了八十歲,才行腳到趙州城東觀音院常住。世稱趙州禪師。

禪茶的歷史:禪茶一味杯中空

趙州從諗

趙州從諗禪師問新到: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什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禪茶一味,大味無味。這一味,就是無味,就是離言的真諦。茶有萬種味,其實歸無味一味。杯中物的空有,不可以語言定執。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