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護腳 足夠健康

按照人每天要走8000步來算,一生的走動量可繞地球4周,足部承重步行時是體重的1.5倍、跑步時是體重的3~4倍,由此看來,一雙腳至關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給予足部健康足夠的重視。

第一篇 減負篇

林志玲說過,一個女人重視不重視保養,看腳就知道了。大多數人對於腳的關愛遠沒有自己的面子多,更何況常穿高跟鞋易引發疲勞、乾燥、厚繭等各種壓迫性足部問題,是時候給雙腳減負了!

按摩舒緩,放鬆足部

我們通過腳跟、大腳趾趾跟、小腳趾趾跟這三個部位來支撐整個身體的平衡。在鞋子不適或者腳部起泡起繭的時候,保持身體平衡就會變得困難。

如何避免足部問題,更好地護理足部?首先,將按摩乳霜塗抹在足部,將腳趾一根一根向外拉扯,使之達到放鬆效果,注意要在感覺舒適的狀態下用力;其次,從腳背至腳裸處,沿著腳趾骨的縫隙滑動按摩,足內側握拳微用力按壓,以達到舒適感受;最後,花15分鐘的時間,用雙手搓熱精油後包裹住腳踝,用撫摸般的力度,由下向上輕柔滑動按摩。

这样护脚 足够健康

善用足挫,擺脫老繭

腳後跟嚴重磨損、腳心起繭等足部問題一直是“高跟鞋控”們的心頭患。除了選對鞋碼、在磨損較大部位貼創可貼等,還可以用腳銼或除繭器磨除局部較厚的角質。

熱水泡腳5分鐘後,用足挫從足跟、腳趾根部,沿著肌膚紋路分別向中央部位,以45°角滑動進行。先用足挫粗麵大致挫去厚的部分,再用細面進行紋路修理。在使用足挫之前,可先將足挫放入水中輕輕蘸溼,這樣挫面會更順滑,角質也能更加輕鬆地去除。

和青筋血管說拜拜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苦惱,腳上的血管越來越明顯,稍一用力,就像“爆血管”似的,特別恐怖……其實,“爆血管”是雙腳靜脈曲張的表現。我們平時見到有些人的腳面上會有許多彎彎曲曲、比較浮腫的青筋,那些都是靜脈曲張的表現,而血液循環不暢是導致“爆血管”的主要原因。

如何改善?間歇性地多走、多動、舒展筋骨等幫助血液循環,並定期去專業的足療中心進行護理,就能改善並遠離這類常見腳部疾病。

第二篇 泡腳篇

天氣轉涼,很多人重拾睡前泡腳的習慣。寒從腳起,腳暖和了,睡眠質量自然能提高不少。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腳,浸泡的時間和溫度也需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和狀況來確定。

泡腳時間每次別超過半小時

雖然泡腳的好處頗多,但如果泡得很不舒服,那還不如不泡。看似簡單的泡腳其實也講究科學方法,有些人,尤其是有腳氣的人喜歡用溫度較高的水泡腳,這是不對的,因為水溫太高反而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還可能引起血液過度湧向下肢,導致上半身供血不足。一般來說,泡腳的水溫以40℃左右為宜。

这样护脚 足够健康

泡腳的時間則以30分鐘左右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都可以。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可短一些,以20分鐘為宜,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可能會導致暈眩。

此外,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的狀態下不宜泡腳,因為此時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等不適現象,甚至影響消化吸收。

糖尿病、皮膚病患者和幼兒慎泡腳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燙,所以很容易被燙傷。如果糖尿病患者想要泡腳,最好用溫度計先測試水溫。

對於有腳氣等皮膚病或者腳部有創口的人,熱水泡腳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也不建議足部患有皰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用熱水泡腳,因為一旦皮膚被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此外,年幼的孩子對水溫很敏感,如果孩子的腳長時間泡在熱水裡,血管擴張迅速,腳部局部溫度過高,會導致上肢和大腦供血不足,這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很危險。

“伴侶”有講究添加草藥最好先問醫生

有些人泡腳時喜歡加點“料”,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一般來說,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水泡腳,取15克左右的生薑,煮沸晾涼後即可;桂皮泡腳則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議在泡腳的同時熱敷膝蓋,有助於祛風寒,緩解風溼骨痛。

这样护脚 足够健康

適度按摩,更有裨益

泡腳後再稍加按摩對健康大有裨益。按壓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幾分鐘,可以更好地促進足底血液循環,改善睡眠,還可以護腎。

高血壓患者,泡腳時可以按壓湧泉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以及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