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連日來,

河南籍軍旅作家張向持

最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

《根基——西姜寨現象啟示錄》

(簡稱《根基》)

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

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這本書問世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是什麼?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西姜寨啟示錄《根基》

近日,張向持長篇報告文學《根基》研討會在北京中國作家協會舉行。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評論家何向陽,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及數十名知名作家、評論家、學者、出版人圍繞《根基》的創作和“西姜寨現象”展開熱烈研討。快看他們說了什麼?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根基》提供了新農村建設的文學樣本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

“中國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靠什麼?靠的就是老百姓,靠的就是根基,靠我們祖祖輩輩傳下的光榮基因和傳統。”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說,“張向持的《根基》便是一部抓住‘河南現象’的新農村建設的好作品,它的意義超出了文學本身,給中國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樣本。”

何建明說,改革開放以來,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姜寨這樣的農村正處於新農村和舊農村交合的階段,遇到的問題很多。這樣的農村遇到的問題有代表性,即農民的思想、農村的傳統和習慣,在不斷髮生變化。《根基》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好的經驗和做法。西姜寨這樣的農村是一種新的形態,在中國現階段農村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農村更具有代表性。條件相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改變面貌很不容易,西姜寨在轉型發展中,這個過程中老百姓與幹部之間的關係轉變,遇到的問題很值得關注和書寫。

與時代共振 與生活同行 與人民同心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評論家何向陽

“我在河南土生土長,生活了40年,對河南感情很深。對河南的農村很熟悉,開封的很多地方我都跑過,那時的農村就像《根基》中寫的那樣,‘進村一腳糞,出村兩腿泥’。我那時每次去,對鄉村的感受很複雜。但是這幾年,尤其是這兩年,再去開封農村,感覺變化太大了,包括開封市區變化都非常大。”談及《根基》,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評論家何向陽感慨地說,“書中李恆志書記這樣的黨員幹部的努力,和新時代同步,基層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同心。‘換肝書記’李恆志說,人民群眾又給他換了一顆心,這個比喻讓我非常感動。黨的基層幹部就應該如此,帶頭讓老百姓樹立美麗家園意識。”

“河南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這片熱土上,曾出現過紅旗渠精神、蘭考焦裕祿精神,如今又有西姜寨現象。這不僅是生活的典型,更是文學的時代記錄,具有深入研討的價值和意義。”何向陽說。

初心迴歸 民心沸騰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評論家李炳銀

“作品叫《根基》,名字起得很好,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群眾,黨的根基需要愈發牢固。我們的黨就像一棵樹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代的發展,要不斷進行自我修剪、打牢根基。西姜寨雖然是一個點,但是它不是孤立的。”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評論家李炳銀說,“李恆志書記、劉彬鄉長他們這樣的西姜寨鄉幹部,在很短時間改變了群眾的思想。就像李恆志書記說的,你給老百姓做一件事,他覺得是應該的,不斷做下去,老百姓的心就會和你在一起。”

李炳銀說,在西姜寨鄉,那麼多的群眾參加義務勞動,湧現出義務護路隊等志願服務隊,充分說明財力是有限的,但民力是無限的,充分說明初心迴歸了、民心沸騰了。《根基》寫的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事情,只是鄉村面貌的改變,只是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心的溝通,但是,這些鄉村幹部不忘初心,不忘對人民的承擔和責任,所以贏得了民心,改變了家園,這是難能可貴的。

李炳銀說,《根基》不只是在寫西姜寨,對我們的社會建設和鄉村振興,對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建設理念,都有著重要的啟示,

“希望我們的農村都能像西姜寨這樣,一把掃帚掃到底,擁有老百姓的笑臉,像西姜寨紅豆杉樹那樣不斷放氧,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不忘初心主題鮮明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張向持的長篇報告文學《根基》是一部直面當下農村現實以情懷與文采加持的力作。作品寫的是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由一個髒鄉窮鄉成為‘中國最美村鎮’、從‘灰頭土臉’到‘面潔衣淨’、從‘抬不起頭’到‘昂首挺胸’的變遷。” 《文藝報》原總編輯、評論家範詠戈在談及讀過《根基》的感受時說,“我讀下來有這樣一些感受:作者筆下這個鄉了不起。

‘西姜寨現象’的背後是‘西姜寨精神’。這方熱土是一個初心與民心相融之鄉。這裡的鄉幹部們不忘共產黨初心,撲下身子為老百姓謀福祉,硬是變不可能為可能,3年間讓西姜寨實現歷史性飛躍,由落後鄉到全國先進鄉鎮前列。”

範詠戈認為,作品通過“農村小事”“農村往事”寫出赤子之心、拳拳之情,生動地表達了不忘初心的時代主題。這部作品帶著如火激情,裹挾著一路呼喊。《根基》內容厚重之外講究形式美,在文學表達、文體創新上下的功夫也取得了顯著成功。“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十八大以後,我讀到的不忘初心主題最為鮮明的報告文學之一。” 範詠戈說。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西姜寨鄉美麗鄉村一角。

時代感很強 正能量滿滿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評論家吳傑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學作品要體現社會性和時代感,反映火熱的生活。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就在於,作者用深入的採訪、生動的語言、鮮活的實例,向我們呈現了一批在區、鄉基層任職的黨政幹部的鮮明形象。”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評論家吳傑說。

吳傑說,這部作品選題抓的好,書中所指的一批幹部,值得大書特書,從報告文學的角度來講,作品時代感很強,正能量滿滿。從主題上講,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值得肯定。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筆墨觸及的是有擔當、有責任感、想幹事、有情懷、心中想著群眾這樣一批領導幹部。這部作品更多的筆墨放在了鄉村一級,這些鄉村幹部飽滿的形象是通過一個個事件塑造起來的。

“這本書令我感動。如果我們的基層領導幹部都向西姜寨幹部學習,做到責任擔當、家國情懷,改變的不只是西姜寨,這就是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吳傑說。

《根基》是基層鄉村振興的活教材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人民日報》文藝部原副主任、評論家王必勝

“《聖殿》寫的是歷史,《根基》寫的是當下。西姜寨有這麼好的事蹟、有這麼正能量的先進群體事蹟,有這麼鄉村振興特色的典型,我想報紙上會有報道,但《根基》是在文學上的發現,功莫大焉。” 《人民日報》文藝部原副主任、評論家王必勝認為,中國的鄉鎮數以萬計,乾的不錯的基層領導幹部有不少,但是很多被文學創作忽略了,由此來說,西姜寨這個文學發現,相當了不起。

“如何記錄一個新聞人物豐富多彩的形象,《根基》可謂是做到‘拳打腳踢’,使出渾身解數。”王必勝說,“西姜寨精神是掃帚精神、鋪路精神和紅豆杉精神。紅豆杉精神就是24小時釋放氧氣、淨化空氣,作為社會也需要淨化。”

西姜寨人美環境美精神最美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張國玉

“這本書三天我讀了三遍,重點章節翻了數十遍。我的三個感受,第一是被感動,第二被教育,第三被淨化。什麼最美,精神最美。對於西姜寨來說,西姜寨現在的人美了、地方美了,但是精神最美。” 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張國玉談及《根基》時說。

張國玉說,不少報告文學都在關注農村、城市發展變化,但是對基層幹部、鄉村幹部的關注遠遠不夠。基層幹部和鄉村幹部不容易,“換肝書記”李恆志說自己是“換心人”,其實這樣的幹部是“無心人”,每個人想自己家庭、小團隊都容易,要變成“無心人”,放下自己的一己之心想群眾、想大家、想國家,自然就有情懷、有格局,是好的領路人,這樣的幹部就有了領導力、影響力。什麼樣的幹部是好乾部?“狗不咬幹部”是好乾部,為什麼?幹群關係密切了。什麼樣的精神最美?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改天換地這種精神最美。

《根基》是一部問心之作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

“從向持作家創作《聖殿》時,我就對他的創作給予關注。在《根基》出版之前,我對西姜寨可謂一無所知,是《根基》這本書讓我們走近西姜寨,走近時代的弄潮兒。”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說。

“這本書是問心之作,開篇就是九問,追問的就是我們黨員、幹部的初心,共產黨人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書中寫道,通過為老百姓做好事這個過程,幹部的靈魂得到淨化,心靈變得更加純淨。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在追問我們黨的根基,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大的根據地,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極具現實意義。” 李朝全說。

李朝全對《根基》描寫的“西姜寨現象”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根基》主人翁李恆志書記上任三年來,點燃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掃地、掃路、掃雪,不僅掃除了道路上的灰塵,更掃去了人心裡的霧霾和黨員幹部身上的懶政。第二把火,修路。修路沒錢就發動群眾,把群眾心勁兒點燃,群眾自願義務出力出工,拉近了幹部和群眾的距離,架起了心橋。第三把火,強心。抓黨建,抓幹部,抓火車頭,通過黨的建設強心,讓我們幹部鞠躬盡瘁為老百姓服務。通過三把火,讓西姜寨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如今,西姜寨通過整治,變成了“綠富美”的生態樣板,這種變革是因為我們這些幹部姓“幹”,通過凝心聚力、聚沙成塔,把我們黨員幹部的心臟修復好了,更強有力了。


圍觀!這本寫開封故事的書在全國火了!來看知名專家學者咋說的?

西姜寨鄉美麗鄉村一角。


西姜寨現象

是開封美麗村鎮的縮影,

是開封人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