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成立於1990年的李寧是中國第一個集合了名人效應、設計和品牌意識的本土體育品牌。直到9年後,誕生於福建晉江的安踏才把孔令輝簽約為形象代言人,把一句“我選擇我喜歡”作為slogan,刷新了晉江其他體育用品廠商對品牌塑造的認知。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李寧的上一個高光時刻已經在近10年前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王子”李寧以漫步鳥巢上空的方式點燃了奧運主火炬,也彷彿點燃了李寧公司的銷售——2009年,李寧在中國的銷售首次超越阿迪達斯,並在第二年把營業額做到了94.78億,抵達了它的巔峰。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隨後李寧進行了一系列失敗的轉型,包括把自己定位為“90後李寧”,記得當時公交車站裡滿是李寧為轉型做的廣告。很快市場便給出了消費者不買單的反應——非90後消費者感覺被李寧排除在外,而90後消費者則對李寧的喊話無感。李寧的情況急轉直下,2012年虧損額近20億。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當年的代言人之一是林丹

現在回看“90後李寧”這個轉型,它推出得實在有些太早了。90後還沒有像今天一樣爆發出購買力,主力消費人群仍然是80後和70後。

這幾年本土服裝品牌有了更強的品牌意識,對如何進行形象塑造也開始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舉個例子,許多中國的本土服裝品牌想要組織一場時裝秀,從場地到模特陣容,乃至請來的明星嘉賓都不會比國際大牌遜色到哪裡去。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首先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過去本土服裝品牌的廣告因為土、不入流而引發各種群嘲,但現在它們終於想要重塑形象,和新一代消費者進行更行之有效的對話。 但隨之而來的是對抄襲的議論——紐約時裝週李寧的這場秀之後,秀場上的單品也被放到燈光下檢視。

模特腳下的這雙白色襪子鞋(上),和Balenciaga大熱的襪子鞋(下)“撞臉”。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另一雙李寧的球鞋(上),和阿迪達斯的eqt solution 1998以及Yeezy 700(下)又高度相似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你熟悉的“李寧”在紐約的樣子~

其實不光是李寧,Balenciaga最近兩年已經為不止一家中國本土服裝品牌帶去過秀場“靈感”,每次也都會被熟悉時裝品牌的人認出來。但如果我們拋開法律和道德不談,這種“借鑑”之所以能夠被屢用不爽,是因為它是一條快速跟上潮流、重塑品牌形象、吸引年輕人注意力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