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最近,有媽媽在後臺給小A留言說:“身邊的好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英語學習班,英文張口就來,我也給孩子報了。但我發現他不像別家孩子那樣感興趣,聽完了也像沒聽懂,一問三不知。都有點想取消課程了,可其他孩子明明學得很好啊,我該怎麼辦呢?”

看到這位媽媽的問題,家長們是不是都感同身受?小A在調研了很多初學英語的家庭後發現,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原因主要集中在這三點:

1. 孩子的年齡太小了,自控力比較差,學習時容易坐不住;

2. 家長工作太忙,沒有太多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專注力也低;

3. 家長期望過高,孩子剛接觸英語就希望看到效果,沒有效果會心急放棄。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從這三個原因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家長的普遍認知是“孩子身上的問題導致孩子學不好”。但孩子在初學英語時聽不懂,其實是正常現象!它跟是否有英語基礎、是否有天賦語感等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想要孩子打好基礎,真正學好英語,首先家長的認知從現在起就要修正啦!家長此時不要對孩子開口說英語有過高期待,而是應該多為孩子營造環境、多多陪伴、培養孩子的興趣等,這才是英語啟蒙的正確姿勢。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我們看看這些“過來人”媽媽是怎麼說的?

毛毛媽媽:

我的寶寶3歲就開始接觸英語啦,剛開始坐不了5分鐘就往廁所跑,要麼就去抓玩具玩兒起來。後來接觸了peekaboo、one little finger這些互動遊戲,她竟然主動開始了雙語學習,真是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很慶幸選擇了寓教於樂的英語啟蒙方式,遇到問題的時候,陪孩子一起解決,解決不了就給孩子多點時間。怎麼說呢?時光不語,靜待花開吧。

邁克媽媽:

“孩子從5歲開始,每週日都預約2小時的英語課。孩子表現非常好,總是積極發言,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在其他時間,說英語的機會比較少,學校的同學之間不會互相講英語;晚上放學後,孩子忙作業,我們忙自己的事情,也沒有多少在家說英語的機會。這就導致週末學了兩小時,隔了一週都忘了。不過,找到原因後,我就有意識地在家給孩子創造英語學習的環境,效果還不錯,孩子記得牢,也願意跟我說。這個方法我也分享給了很多媽媽,實測好用哦~~”

草莓醬媽媽:

“別家孩子的媽媽都是柔情似水的,不過我家孩子卻攤上我這個天生急脾氣的媽媽,在學英語的啟蒙期,就是因為這個,差點讓孩子吃虧(手動加狗頭)。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孩子懵懵懂懂的,進展很慢。我總覺得是找錯了老師,就直接退課了,換了一個學校之後發現,結果還是一樣!老師告訴我,年齡小的孩子學英語記不得很正常,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定要按照她的天性和習慣,慢慢引導。當然,我也從自身找了原因,現在孩子學習英語已經3年了,進步很大!”

看到媽媽們的現身說法,是不是有了一些啟發呢?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其實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啟蒙期,尊重和順應天性才是家長需要關注的重點,以下三個大招,請家長們參考: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把握關鍵期,培養孩子專注力

“坐不住”可以說是大多數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怎麼辦?專家有招兒!

如果你家寶寶是一個無法專注的孩子,那麼你就要有意識地從孩子小時候起就培養Ta的專注力了。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又重在把握關鍵期,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參考美國著名幼兒心理和教育專家本傑明·布盧姆的理論。他將人類智力發展劃分為3大階段——

全腦開發啟蒙期

全腦開發關鍵期

全腦學習最佳期

見下圖↓↓↓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如圖所示,孩子在12歲之前(特別是5-12歲),正是大腦啟蒙、開發的關鍵時期,家長要著重培育孩子的專注力。

而年齡越小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越短,比如6歲之前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一般都在15分鐘以下。所以對“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一點,父母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並採取一系列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在專注力的培養上,家長可以試著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做好課前預習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孩子愛玩遊戲,因為遊戲可以突破現實,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在遊戲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和巨大的成就感,不失為提升專注力好方法。

那麼,哪些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讀繪本、搭積木、拼圖、串珠、找不同等,都是不錯的遊戲。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玩迷宮遊戲、塗一塗等,這些都是培養專注力的有效方式。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陪伴學習很重要

當下生活節奏快,很多人被工作拖累,忽略了陪伴孩子這一點。還有一些父母,即使抽出空來陪伴孩子,也不是全情投入,而是拿著手機處理公務,對孩子的詢問和需求附以應付的“嗯嗯啊啊”,殊不知這樣的陪伴等於沒有陪伴。在孩子學習時,這樣的“陪伴”更是要不得。

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陸士楨的教育法則,就把“陪伴”(經常與孩子親近,樂於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列在第一位。當代社會學家向寅也認為,低齡兒童在學習啟航之時,需要家長“陪跑”一陣子,為的是熟悉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習慣、糾正不良傾向。等到習慣成自然,家長適時放手,因為孩子已經具備一定學習力、自制力和紀律性,即使不過於介入和管教,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上面這張圖是著名的教育金字塔原理,它的核心要點就是在告訴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管不顧,年齡越大我們越管不了,而孩子也將失去黃金的教育時光,這個遺憾將是終身的;若我們從小多花時間用在孩子身上,多用點心,就可以輕鬆達到孩子“自主學習”的目的,要知道,越早付出,孩子和我們得到的就越多。

所以,在孩子的英語啟蒙期,父母們千萬不要用工作忙、不會英語等等藉口來逃避陪伴孩子學習的責任。

當然,陪伴學習也不是說家長坐在孩子旁邊這麼簡單就可以了,家長最重要的陪伴,其實不僅僅是要督促孩子學習,還要盡最大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否則就很容易出現上文邁克媽媽說的,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窘況。

怎麼做呢?很簡單,也不費時間,比如把傢俱都用英語標上,鼓勵孩子看些英語動畫,電影等,晚上的時候放些英語磁帶給孩子聽,如果孩子還小的話,能營造這樣的環境就不錯。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尊重孩子天性,家長要練就“平常心”

對孩子期望過高,是每個家長的“通病”,我們從孩子一路走來變成父母,小時候厭惡的“高壓”並沒有在我們成為父母后得到減少,甚至變本加厲。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有句話無時無刻都在叩問人心: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家長們,不妨先從克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操之過急”這門考試開始學習。一開始聽不懂不要簡單粗暴下定義,著急忙慌換課程!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著名的心理學家、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談到家庭教育時說過:“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趙忠心也談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心態最重要,甚至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作用。家長要學會放平心態,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徵,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所以,初學英語時對孩子最重要的事兒,在於多多陪伴、培養興趣、創造環境、調整心態、做好表率,同時尊重自然規律,講究方式方法。

英語學得好的VIPKID的小學員們,家長普遍的方法都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多培養興趣,不強加預期,還會細心地研究適合孩子學習英語的輔助的繪本、音樂、電影等方法來輔助學習。

想試試阿卡索在線少兒英語的家長,可以免費預約試聽課,在試聽的過程中,不妨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特點哦!趕緊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領取價值188元的試聽課程吧~

英語啟蒙階段,比孩子更容易放棄的,其實是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