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不少人對發展有機農業還有不少顧慮,其中最突出的是實施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農藥會減產,如果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實施有機農業,地球上會有一半人口重新回到飢餓狀態。然而這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困擾和災難,以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為基本目標的有機農業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同時也迴歸了人類的本源狀態——有機農耕是人類與自然最親密最和諧的農業生產模式。

認為有機農業會減產,這是由於不瞭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生產規律而引發的憂患。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進行有機生產以後,完全不使用化肥、化學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生長激素、地膜、轉基因等可能汙染環境和危害健康的投入品,不僅產量不降低,並且由於將原有的廢棄物(秸稈、動物糞便、人糞尿、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有機垃圾等)進行了廢物利用,實現了完整的有機生態產業循環,一定區域內生產的食品總量還會大於化學農業的生產總量。這已經被大田種植、設施農業和有機村的多年實踐所證實。

01

影響農作物產量的要素

1.地理氣候條件

影響作物產量的首要條件是地理氣候條件。大自然造就了東南西北、山川河流、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不同的地域環境適宜生長不同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安排生產就成了保證產量品質的首要因素。

對於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引進異地品種一定要尊重科學和自然規律。單純追求短期效益或譁眾取寵式地盲目引進異地品種無益於長期增產和提高品質,還可能帶來自然界的其他負面影響。

2.品種——種子的影響

在人類農耕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新的農作物品種的馴化和培育,給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目前提高產量的育種方法主要是遠緣雜交。目前的雜交玉米、雜交水稻、雜交小麥、雜交大豆等優良品種都大大提高了產量。

染色體加倍是培育新品種的另一個途徑,超出了雜交技術所帶來的增產效果,但目前還沒有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袁隆平就曾提出,水稻要進一步提高產量,只有進行染色體加倍,培育出多倍體水稻新品種。

所幸的是,我國已經有部分科學家成功進行了植物染色體加倍誘變的探索,並且成效顯著。這為未來的農作物增產提供了基本的技術保障。

3.土壤健康

土壤健康是有機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健康取決於土壤微生態系統,主要包括土壤營養和土壤微生物平衡兩項指標。土壤健康是作物產量的基本保證,肥沃的土壤產量高、產品品質好。

成分化學的方法進入農業領域以後,少數幾種養分(氮、磷、鉀等)影響了人的大腦幾十年,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專家固守在這裡,認為離開化肥農作物產量就會大幅度降低,多數農民也對化肥形成了依賴。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其實,作物生長需要的土壤養分遠遠不止這少數的幾種,提高作物品質的養分就更豐富了。

對於以前未使用過化肥的土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有益菌密度,實現良性的土壤微生物平衡,可以明顯提高產量。對於長期使用化肥,土壤營養結構已經被嚴重破壞的土地,放棄使用化肥的前兩年產量可能會小幅波動(現在的微生物土壤修復技術已經克服了這一難題),三年以後產量會逐步穩定甚至增產,產品品質則大幅度提高。目前,實踐證明長期採用有機生產方式不僅不會降低產量,反而會適當增產。

改善土壤肥力以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是科學的倒茬輪作,可以使土壤營養均衡,使土壤進入長期良性循環。因此不依賴化肥依然可以保證作物產量。

4.病蟲害

病蟲害也是影響作物產量的重要因素,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被蟲子吃了一半,是一件令人不可接受的事情;或者作物因病死亡也會嚴重影響產量。

把蟲子叫做“害蟲”,不是蟲子錯了,而是人錯了。“世間萬物、眾生平等”,給各種生物合理的生存空間,在一定區域內保護生物鏈平衡,把“病蟲害”控制在較低水平達成平衡,是有機生產中保障產量的重要方法。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因地制宜是保護生物鏈平衡的第一要素;選擇在當地抗性強、病蟲害少的物種是第二個要素;科學的倒茬輪作、間作,是第三個要素。幾個要素疊加,共同作用,病蟲害就會平衡在很低的水平。

輪作、間作是老祖宗留下的種植智慧。通常人們理解的間作是玉米地裡套種大豆、穀子地裡套種中藥材(比如黃芩、柴胡等);其實一定區域內玉米種300畝、高粱種200畝、穀子種300畝、大豆種200畝、藥材種500畝、蘋果種300畝、桃子種200畝、葡萄種200畝、白菜種100畝……這樣的方式也是間作,也是保護生物鏈平衡、減少病蟲害危害的有效方式。單一物種的大面積連片種植,是現代農業的特徵,也是病蟲害氾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生物間的相生相剋,可以製成植物源有機農藥,在發生病蟲害時,是可以實施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不用化學農藥,也可以減低病蟲害的危害,不至於大面積影響產量,造成太大損失。

5.耕種面積

前面列舉的要素是保證作物單產的要素,其實產量是單產與種植面積的乘積。

目前,貧困落後地區有大量的無汙染的“淨土”。然而這些地區卻因為人口減少而出現大面積的土地撂荒現象。以山西省為例,不少山區丘陵地區由於收入減少、生活困難導致人口持續減少,政府也採取移民搬遷政策,據統計,撂荒的土地已達近一千萬畝。

這些土地是發展有機農業最好的資源。按照有機標準進行生產,農民的收入可以顯著提高。現在,在山西的部分山村裡,一戶農民(夫妻兩個勞動力)每年可以耕種旱坡地七八十畝,年純收入超過六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可以吸引部分外出務工者回流,這樣撂荒的土地減少了,農產品產量就提高了。若能充分利用撂荒地發展有機農業,山西每年可以增加糧食產量20億公斤。

同時,撂荒的土地更容易水土流失,科學耕種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增加的種植面積每畝每年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噸左右。

02

有機農業技術體系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衡榮有機農業的技術體系首先是傳承。十幾年來,我們調研過五百多個縣,每到一個地方,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拜訪當地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和已經退休了的基層農技幹部,他們的腦袋裡有很多寶貴的東西,並且不少人的手藝還在。今天我們做有機農業,還來得及保護和傳承。把各地農民的傳統經驗方法進行充分集成,就是很有價值的方法。比如:防治鼴鼠,可以用種植芝麻的方法,一塊地裡種一年芝麻,三年內不遭鼴鼠害;也可以在地邊、隴上種少量芝麻,鼴鼠也就不來了。再比如:用西紅柿葉子打成漿,稀釋後加蒜汁可以防治蚜蟲也是農民的傳統方法。

在傳承幾千年來傳統農耕方法的基礎上,融合現代無害的技術,比如:微生物技術、生物技術、育種技術、新的耕作方法等,形成完整的有機農業技術體系,就可以實現有機農業不減產。這一點,我們已經遠遠走在了歐美國家的前面。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實踐案例

從2005年開始,衡榮農業開始有機生產方式的試驗和實踐,2008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作物實現了不減產(相對於化學農業)。

糯玉米

2008年,在平朔煤礦的復墾土地上,土地海拔1460—1500米,降雨量395毫米(旱地,無灌溉條件),完全按照有機方式生產,糯玉米商品(16釐米以上)達到了3000穗/畝,創下了同緯度、同降雨量、同海拔地區糯玉米種植的生產記錄。

蒲公英

2008年,在衡榮農業山西太谷的試驗園區,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20毫米(有灌溉條件),完全按照有機方式生產,四倍體蒲公英收穫四茬,第一茬鮮蒲公英平均畝產量810公斤,第二茬鮮蒲公英平均畝產量950公斤,第三茬鮮蒲公英平均畝產量1090公斤,第四茬鮮蒲公英平均畝產量960公斤,全年平均鮮蒲公英畝產量3810公斤。創造了蒲公英大面積種植的產量記錄。之後的年份,蒲公英產量穩定。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苦蕎

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下木角鄉下木角村(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恭的故鄉),海拔1500—1670米,當年降雨量370毫米(旱地,無灌溉條件),苦蕎畝產量最高地塊為445斤,平均畝產量356斤,不僅比化學農業種植苦蕎的產量高,還創了產量記錄。之後的每年,苦蕎產量基本穩定在300斤/畝以上,同等條件下化學農業的苦蕎產量也在300斤/畝左右。

黑豆(羊眼睛豆)

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下木角鄉下木角村,海拔1500—1670米,當年降雨量370毫米(旱地,無灌溉條件),黑豆(羊眼睛豆)畝產量最高地塊為550斤,平均畝產量389斤,這個產量超過了化學農業,同等條件下化學農業的黑豆(羊眼睛豆)產量在300斤/畝左右。之後的每年,黑豆(羊眼睛豆)產量基本穩定在300斤/畝以上。

高粱

2012年,在衡榮農業山西太谷的試驗園區,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35毫米(有灌溉條件),完全按照有機方式生產,高粱畝產量達到930斤,同等區域農民化學農業種植畝產量在900—990斤。往後的年份,高粱產量基本穩定。

白菜等秋菜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2012年,在衡榮農業山西太谷的試驗園區,海拔820米,年降雨量435毫米(有灌溉條件),完全按照有機方式生產,白菜(秋季)畝產量達到7800斤,與附件農民化學農業種植的白菜基本持平。同年秋天,白蘿蔔畝產量達到7500斤,單個重量最大的14斤;胡蘿蔔畝產量達到5800斤;蔓菁畝產量5600斤;這些都不必附近農民化學農業的產量低。

穀子

衡榮農業從2005年開始小米就是優勢產品,不僅無農殘,而且口感好,產量還不低。無論是山西原平基地、五臺基地、還是太谷基地,完全旱地無灌溉條件下,晉谷21號畝產量多年穩定在450--660斤之間,與當地化學農業穀子產量不相上下。

根莖類中藥材

衡榮農業從2005年開始逐步探索出了根莖類藥用植物全機械化有機種植技術體系,甘草、黃芪、黃芩、柴胡、等藥材不僅保證了藥材安全和產量,全機械化種植技術還降低了勞務成本。另外由於全產業鏈的循環利用,這些根莖類藥材的地上莖葉全部被作為養殖業功能飼料的原料,使資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有機農業不減產,實例來證!

衡榮農業在十幾年的探索歷程中,實現了大部分作物(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產量不降低,隨著有機種植時間的延長,產量越來越穩定,並且穩中有升。

03

結論

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原本農業基礎較差地區的種植面積,糧食單產也不會降低。在原本單產較高,化肥農藥汙染嚴重的地區,只要循序漸進,分佈進行有機轉換,也基本可以實現普通農產品向有機農產品的逐步過度,不至於造成糧食減產,從而危害糧食安全。

所以,發展有機農業既可以保證農產品安全,也可以保護環境,還能保證糧食總產量,並且可以養活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